查看原文
其他

郑新立:保持经济健康增速,关键在于加快城乡一体化改革 | 第3届大梅沙论坛

2016-12-15 郑新立 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
↑ 点击上方“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关注我们


编者按:

第三届大梅沙中国创新论坛已于2016年11月5日顺利落幕,本届论坛有幸邀请了150余位在政、商、学界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内外演讲嘉宾与会,共举行了开幕式与主旨演讲,八场专题论坛,四场内部研讨会,两场对话,6000余人次听众现场聆听,百余名媒体朋友参与报道,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成为全国在改革创新领域最有影响的高层次交流平台。

从即日起,我们将陆续推出部分发言嘉宾的发言实录,包含视频、照片,全方位记录与回顾此次盛会,欢迎关注!


实现“十三五”的最大新动能

郑新立




郑新立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十三五”是中国发展的关键阶段,因为我们正处在由中高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跨越的爬坡阶段。如果能够实现“十三五”双倍增的发展目标,即GDP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到2020年比2010年各翻一番,据我计算,到2022年我国人均GDP按照市场汇率计算,就可以达到1.2万美元这个高收入和中高收入的分界线,13亿人就能跨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


当前我们的发展遇到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经济下行已经经历了六年,今年二、三季度增速下行已经停止,一、二、三季度与去年同期相比都保持了6.7%的增长速度。经济运行中还有一些不正常的问题,突出的是投资结构出现了巨大的反差。


一是国有投资和民间投资增长速度出现了巨大反差。国有投资增长20%以上,民间投资出现了负增长和2%的低增长;


二是房地产的投资和制造业的投资出现了巨大的反差。最近几个月,银行新增贷款大部分流入房地产,制造业的投资在六、七月份出现负增长,八月份回升到2%左右,处于低迷状态;


三是海外投资暴增,国内投资增速缓慢。上半年海外投资同比增长67%,国内投资增长速度只有8%。


我觉得投资结构上出现的这三个冰火两重天孕育着风险,所以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当前在宏观调控上需要把握好三个辩证关系:


1)要把握好近期和长期的关系。长期发展目标不能够拿到年度计划里面实现。特别是结构调整目标,不能期望在一两年、两三年甚至一个五年计划就能全部解决问题。比如说我们要实现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为主转变到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为主,没有十年、二十年以上的努力是不可能的。


2)要把握好供给和需求的关系。一方面我们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另外也要扩大内需,把经济增长的巨大潜力释放出来。


3)要把握好内需和外需的关系。海外投资固然重要,但是国内投资才是我们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所在,只有扩大国内投资才能够拉动内需,拉动国内经济的增长、增加就业,而且内需的扩大、国内增长的态势好了才有更多的力量到海外投资。


只有把握好这三个辩证关系,才能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十三五”还剩四年多的时间,我觉得最最重要的就是要通过深化改革,释放经济增长的新动能,现在看来,新动能大体有四个:


1、通过投资体制改革推行PPP模式来增加公共产品供给。但我觉得基础设施的投资高峰期已经过去,我们已经建成了全世界最长的高速公路网、高铁网和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的投资也不能过渡超前。


2、通过税制改革继续鼓励发展第三产业。我国第三产业已经经历了连续多年的高速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已达50.5%,仍有较大增长空间,但是第三产业的发展要以实体经济为基础,与第一、二产业的发展相适应。


3、通过改革科技、教育体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带动产业升级,进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动能。这个动能可以说是带有根本性的,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以自主创新带动产业升级,特别是创新能力的提高,需要人才的积累、知识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目前以新技术带动的新经济,其比例仅占GDP的10%多一点,即使新经济以两位数增长,如果传统产业处于低迷状态,也不足以拉动整个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对于自主创新带动产业升级也不能急于求成。


4、通过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新制度,带动城乡协调发展,是实现“十三五”目标的最大新动能。主要通过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带动农业,加快农业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工市民化的步伐。


一是加快农业现代化。现在我国农业效率很低,有2.2亿农业劳动力,去年农产品的进出口搞了400亿美元的逆差;荷兰只有22万农业劳动力,农业劳动力是中国的千分之一,去年农产品出口顺差400亿美元。通过农业的现代化释放农业富余劳动力,提高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可以带来对农用生产资料和水利设施的巨大需求。


二是搞好新农村建设。中西部农村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通过新农村建设,改变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落后面貌,使农村成为比城市更吸引人居住的地方,可以拉动对建筑业和服务业的巨大需求。


三是加快农民工的市民化。全国现在有农民工2.8亿人,留守儿童6000万,留守妇女4300万,留守老人4000万,共有4亿人口处于全家分离状态。习近平总书记最近讲:“要使改革精准对接发展所需,精准对接人民所想,精准对接基层所盼。”对于这4亿家庭分离人口来讲,他们朝思暮盼的是全家团聚。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来圆4亿人民的全家团圆梦,可以带来对城市服务业和市政工程的巨大需求,拉动城市房地产业的持续发展。


搞好这三件事,需要加快改革的步伐,核心是改革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包括农村的承包地、宅基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制度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提出改革农村土地制度的具体部署,就是要赋予农户对农村土地的法人财产权,所有权归村集体,法人财产权归农户,农户有了法人财产权,土地的使用权、经营权就可以抵押、担保、转让,土地就可以进入市场,就能够商品化了。我国农村发展滞后,根本的原因在于农村市场化改革滞后。城市的市场体系已经非常发达了,各类生产要素都已经商品化了,而农村的生产要素还是半市场化或没有市场化,生产要素流动的规律是哪里能赚钱、哪里价格高就流向哪里。所以,改革30多年来,农村的劳动力、资本、土地源源不断流向城市,而城市的资本、技术、高素质劳动力流不到农村,城乡市场之间基本上是一个单向流动的市场。在城乡资本市场之间形成一个堰塞湖,城市的资本严重过剩,农村的资本极度短缺。现在就是要打破城乡资本市场之间的堰塞湖,通过架设土地这个平台,撬动银行贷款和社会投资进入农村。如果“十三五”期间能以农村三块地的用益物权为质押,撬动银行贷款和社会投资20万亿元,投入到农村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工市民化,农村的面貌就能迅速改变,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就有了可靠的保证。现在城乡居民收入2.7:1,最低的是浙江,城乡居民收入是1.7:1。如果到2020年,全国能够达到浙江现在的水平,6亿多农村人口的收入水平、生活水平将会有一个大幅度提高,城乡差距就能够大大缩小,由此将释放出巨大的增长潜力。


“十三五”这件事如果做好了,我们就不用发愁经济下行了,经济就会出现持续健康的增长局面,7%到8%的增长速度可以保持到2030年。所以关键在于加快城乡一体化的改革。


今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城乡一体化问题有一个重要讲话,他提出“新五化”的概念,就是要努力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这里最关键的是城乡居民基本权利平等化,现在有什么不平等呢?突出的是两个不平等:


一是财产权益不平等,城里人的房子、土地完全商品化了,特别是北、上、广、深的居民最近房价暴涨,财产性收入、财富效应都显现出来了,农民眼睁睁地看着城里人的财富迅速增加,而他们的房子、土地分享不到城市化过程中财富增值的效应,这是最大的不平等。


二是户籍上的不平等,农民工尽管为城市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在城里干了二十年、三十年,由于他的农村户口使他们分享不到城市户籍所附加的各种公共服务。只有加快改革,使城市的过剩资本不是流向房地产,也不是流向海外,而是流向农村,加快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貌,这才是“十三五”要做好的大事。“十三五”如果能在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我们就能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最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和中财办联合在浙江召开了发展特色小镇的经验交流会。我认为发展特色小镇是城乡一体化的突破口,就是要在大城市、特大城市周边地区,在一小时生活圈的范围内,选择一些条件好的小镇,鼓励城市里的企业、大学、研究机构、医院迁到这些小镇,像德国一样打造一大批特色小镇。德国是城市化高度成熟的国家,城市化率已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然而有70%的人口住在小城镇。如果我们能建设一批特色小镇,作为城乡一体化的依托,就能带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人审阅。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3届大梅沙论坛部分精彩发言: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专注改革创新,是一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非营利性社会智库。我们立足深圳,面向全国,放眼全球,致力于中国改革创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推动深圳乃至全国的改革创新,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和咨询


➔欢迎点击右下角评论,留下您的见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