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出身寒门,有一条路可以通往高贵

2017-03-08 沐儿 当当

<春风十里,30万图书5折封顶,请移步文末【阅读原文】查看>

「书是最好的奢侈品。」

  

文 | 沐儿


莎士比亚说:“三代培养不出一个贵族。”前不久在天涯论坛上读到一篇长文《寒门再难出贵子》。不得不承认,出身,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们的发展,这是不争的事实。


不过,即使家世不好,我们一样可以高贵。对于出身寒门的年轻人来说,有一条路,是通往高贵最低的门槛。这条路,无论贫富贵贱,公平地摆在你面前,那就是:读书。


多读书,自然胸中有丘壑,可以开阔眼界,沉淀思想,提升涵养和气质,让灵魂充满香气。


我这里说的读书,不是上大学,而是阅读。上大学的好处,在于你走出了小地方,拓宽了视野;遇到一群正当好年纪的人,与他们交流理想与未来。而阅读的好处,却是从里往外改变你的心性和气质。


曾国藩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


三毛也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我曾在洛杉矶,遇到过一位华裔老太太。她看起来60多岁的样子,水蓝色的线衫配一条白色过膝裙。她的气质,让你觉得一眼能看到她纯净的内心。即使是在影视剧里,也很少见到这么优雅的老太太。


我忍不住不看她,因为她是那样的美好。她的穿着打扮、她的神情面容,让我不由自主地被吸引。第一次,我主动跟人寒暄套近乎。



一杯咖啡的工夫,我了解到,她是剧作家。


她说,活到现在,她的工作是读书写文,她的兴趣也是读书写文。她语调平缓,字字珠玑。我问她是不是大户人家出身,比如民国才女的后裔啊,或是国民党旧部的子女之类。她笑了:“我出生在辽宁一个贫困的村子里。”


这个老太太,言行举止和气质不输给任何一个贵族。她的美好,是来自内里的淡泊宁静,来自身体和精神的双重保养。


讲到高贵,我第一个想到的是傅雷。


“1966年9月3日凌晨,由于不堪侮辱,傅雷夫妇于上海江苏路的家中双双自缢。为了防止自缢之后自己的尸身将上吊的凳子踢倒而吵醒深睡的邻居,这对决心自尽的夫妇事先在地上铺了一床棉被。”


读到这个细节时带给我的震撼,让我的心绪久久不能平息。


什么是高贵?


高贵不是住得起别墅开得起保时捷,不是坐得起飞机的头等舱也不是出门前呼后拥镁光灯齐齐聚焦。


高贵,是即使身处险难,依旧替别人着想;高贵,是不苟且,不出卖自己的灵魂。


傅雷出身普通,但他是高贵的。


遗书上,他还不忘请求妻兄替他们交房租53元人民币,并把他们仅有的600元存款给保姆周菊娣。在赴死之际,还会想着在凳子下铺一床棉被,怕影响邻居。在傅雷这里,高贵,是一床棉被的厚度!他的高贵,源于他的学富五车。



清代学者金缨《格言联璧·学问》有言:“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读书即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修德不期获报,自然梦稳心安,为善最乐。读书便佳。”


“读书便佳”,简简单单的四个字,给我们指出一条明道。抱怨出身没有用,有怨天尤人的时间,还不如拿来读书。


苏轼被贬黄州时,仍能写出“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样的诗句来,得益于他的满腹经纶,因为饱读史书的东坡先生,本就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为信条。


陶渊明隐居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又何尝不是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


读书少,不是差在赚钱的能力上,而是差在境界上。有学识的人,能够把苦日子过得精致;读书少的人,却以为有钱才可以活得精彩。


我有个初中同学,毕业就去工厂里上班。去年,在我辞职的前后,她也离开了工厂,决定安心在家相夫教子。


我给她打电话的时候,她嚷嚷着郁闷。


她问我:“你在家都干嘛啊?我无聊死了,你不觉得在家无所事事吗?”我说我忙得很啊,哪有时间无聊,即使不上班,也觉得每天有做不完的事。


她特别好奇:“你都干什么啊?”我说我读读唐诗宋词,写写文章,总觉得时间不够用。她恍然大悟:“我看到你朋友圈发的那些文章了。你写一篇文章,能赚多少钱啊?”


当她知道我一分钱不赚的时候,十分不理解:“不赚钱你还写什么啊写。”我忽然觉得跟她聊不下去了。


于她来说,钱是衡量一切的杠杆。可在她眼里毫无意义的事,在我这儿却是一种幸福:能有自己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夫复何求?


南怀瑾先生说,一个人为什么要读书?传统中最正确的答案,便是“读书明理”四个字。



读书多了,就可以多角度看待事物。宽以待人,不钻牛角尖,也不跟自己过不去。


在这边的一个台湾姐姐,每次聚会她都打扮得美美的。她的车里,总是放着一本书,坐在车里等人的时候,约会去的太早的时候,她就翻几页。


她坚持一周两次跳舞,一周一次给几个孩子义务教中文。我一直以为,她是有闲有钱一族。


后来大家熟了,我们才知道,她的先生脾气相当古怪,她在婚姻里完全不幸福。她的母亲有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生活不能自理。她给在台湾的母亲请了个菲佣,每个月薪资一半要付给母亲那边。


我们夸她心态好,面对感情的不顺和经济的负担,还能如此积极乐观。


她坦然一笑:“有什么办法?我以泪洗面也于事无补。倒不如想开一些,开开心心地过好每一天。身体是我自己的,跳舞锻炼是对自己负责,何况舞蹈是我的爱好。教中文,是让我心灵有个寄托,能让我找到自己的价值。”


读书这件事,就像时间一样公平。再富有的人也要变老变丑,再贫穷的人也可以阅读。


当你腹有诗书、胸有成竹,你就不会去羡慕别人的生活,你会懂得“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的深层寓意;当你饱览群书、看尽人间百态的时候,你会明白,生活有很多种方式、很多种可能。不管境遇如何,都能泰然处之。


多读书吧。愿你看到落日下的美景,想到的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是“哎呀,妈呀,太美了”。愿你看到长城,想到的不是“长城真他妈长啊”,而是“雄关万里、固若金汤”这些词。


电影里欧洲的贵族,壁炉前一张镶金的椅子,手握一本书,就是一下午。让我们也来做精神的贵族吧:一张木桌,一杯茶,一本书。如此简单,却那么惬意。


今天是女生节,愿你遇见一本书,在书中发现一句话——可以留存下来的话,无论过去多久,这句话都会带给你力量!   

-作者-

沐儿,对外汉语硕士,旅居欧洲。简书签约作者,慈怀专栏作者。本文原标题《出身不好,还有一条路可以通往高贵》新书《世间唯有我的达西先生》正在当当网热卖中,长按下方二维码试读购取:

书中摘录:

安全感,才是女人永远的春药
(一)

先生怕热。22摄氏度的天气,他就已经穿上大裤衩,张罗着要开窗透气了。可是,每年我们回中国探亲,都是在盛夏。因为他的年假,固定在七月底八月初这个时候。

去年我们回中国的时候,又适逢高温期,经常40摄氏度。出门打个车的工夫,他就已经汗流浃背。为此,今年我建议,我一个人在四五月回去。一来温度适宜,二来也可以节省开支。

可是先生不同意。

“你忘了我们的约定吗?我们说过的,以后,不管去哪儿,都要一起。”他有些不高兴地说。

我当然没有忘记。那是我终于办好来欧洲定居的手续后,他去中国接我,在北京首都机场第三航站楼,他把我的双手握在掌心里,看着我的眼睛说:“真好。我们再也不用在机场说再见了。从此以后,无论去哪儿,我们都一起。出差除外。”

他说得很动情,因为之前,他十几次来中国看我,不得不说再见的时候,他总是湿了眼睛。

我听得感动,但并没有把这句话当真。时间流逝,生活渐渐归于油盐酱醋。以后的日子,我们得从经济的角度、方便的角度去安排旅行和探亲,哪能上纲上线?

可是他就认真了。这么多年,无论去哪儿,热也好,累也罢,他无怨无悔陪在我身边。我常常无可奈何地抱怨他迂腐。

回中国之前,朋友祝他度假愉快。他自我解嘲地说:“其实,去中国不算度假啦。我就是行李搬运工。一个大背包,两个大箱子,在三四十摄氏度的烈日下,你想想……”
我没好气儿地说:“那你就不要去了呗,我自己回去就好了。”

他正色道:“确实不算是享受,但是我愿意陪你去。最重要的,是在一起嘛。”

我也知道,他跟着我回中国不自由:我们说话他听不懂,看我们大笑,他只好睁着无辜的大眼睛看着我。但他自得其乐,总是用他仅会的几句汉语,试图去跟大家做简单的沟通。

我回去,主要是见亲戚朋友,自然也就无暇顾及他的感受。他就负责背个大包,到每一家的时候,把我们带给亲戚的礼物背上。姐姐笑话他就是一个“活的大礼包”。

虽然怪他迂腐,可正是他这些一诺千金的细节,才让我非常有安全感。

(二)

都说异地恋不容易,何况我们是跨国恋。但因了他的“靠谱”,我真没有觉得跨国恋有多难。

那时候,我们相约每周日视频一次。平时,主要靠邮件和短信。每天早上,他起床第一件事,就是一边喝咖啡一边给我写邮件;吃过早饭开车上班,到了公司,第一时间给我写封邮件报平安;下班关电脑之前,写邮件;晚上睡觉前,是一天里的最后一封。

其他时间里,他不定期地给我短信或邮件。频繁的联系,让我并没有觉得他离我很远。而且他最好的一点就是,他并不要求我也这样做。比如我跟闺密逛街的时候,经常忘了看手机,常常一打开,看到他好几条短信。我不回,他也不怪我,只是偶尔说,他有些担心,让我看到回复。

他对我的好,让我踏踏实实感受得到;同时,我又没有压力,要时时处处关心着他。

这样一种状态,让我觉得舒服又自在;更重要的,即使跨国,仍让我很有安全感。

(三)

可是,好脾气如他,也有不沉稳的时候。

一次我和两个女生两个男生一起去五道口的酒吧玩儿。去之前,我给他发短信说了一声。他对中国的酒吧不够放心,就嘱咐我早点儿回去。中国时间晚上11点的时候,他听说我还没回去,就每隔半个小时催促一次。到12点半的时候,他每隔15分钟就是一个国际长途,催我赶紧回去。

“你烦不烦啊。酒吧里12点1点才是热闹的时候呢。”我发火了,“何况,我们一共5个人,又不是我一个!”

“不管你们多少人,我不在你身边,都不安全。”他霸道而肯定地说,“对不起,我不能陪在你身边,我请求你原谅。但你现在必须马上回去。”凌晨1点半的时候,他下了最后通牒。

同行的几个人看他电话这么频繁,虽有点儿扫兴,但都表示理解,就陪我打道回府了。他这才放下心来。

他自己也很自律,从来不去酒吧,不喝酒精饮料。下班健身,然后按时到家。即使一个人,也会自己做个热食,不会去外面凑合。

后来他问我:“你会不会觉得我很无聊啊。我的生活太规律,从来不宿醉,不喜欢跳舞。”

“可不。你都提前进入退休生活状态了。你缺乏活力啊。”我故意打趣。但其实,我喜欢的,正是他严谨的生活态度。虽然我偶尔喜欢凑热闹,但骨子里,我也是保守的人……更多精彩请移步书中寻找。

往期精彩回顾

男人不知道,女人有多好哄

“改天”请你吃饭?(深度好文)

幽默的男人很多,有趣的父亲太少

点击【阅读原文】春风十里5折封顶,限时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