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年少不懂高晓松,读懂已不再少年

2017-03-15 拾遗 当当

30万种图书满减不断,点击【阅读原文】参与


心 / 里 / 有 / 束 / 光          眼 / 里 / 有 / 片 / 海

作者|拾遗

来源:拾遗

(ID:shiyi201633)

01

1969年冬,一个名叫高晓松的孩子,

在北京清华园一个高知家庭呱呱坠地了。

他们家真可谓群星闪耀:

外公张维:深圳大学创办者、两院院士。

外婆陆士嘉:著名流体力学家、教育家。

舅舅张克潜: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主任。

舅公施今墨:民国四大名医之一。

母亲张克群:著名建筑学家和教育家。

父亲高立人:清华大学教授。

高晓松说:“硕士在我们家基本等同于文盲。”

从小在清华大院长大的高晓松,

在求知上可真是占尽天时地利,

“小时候我遇到什么问题,家里人就写一张字条,说你去问谁谁谁。”

这些谁谁谁,很多都是中国头把交椅。

“随便踹开一家的门,进去聊会天就很长知识,梁思成林徽因就住我家前面的院子。”

▲ 高晓松和妹妹高晓江

02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高晓松,

等于在脑门刻了两字:学霸。

他中学读的是北京最牛的北京四中。

且是A1班——成绩前50名的尖子班。

高三下学期,他获得了保送浙大的名额。

高晓松窃喜不已,他喜欢江南,

“那里山清水秀,美女如云。”

结果没高兴几天就被爸妈发现了:

“你怎么不复习啊?准考证也没有?”

他瞒不住了,只好实话实说。

然后,爸妈给了他两个选择:

第一个:我们尊重你的选择,但你必须自己打工上浙大。

第二个:听我们的,考清华,我们养你。

“根本就是伪民主,我怎么养自己啊,那时不像现在可以随便打工。”

不得已,高晓松只好考了清华,

以超线60多分的成绩进了电子工程系。

系主任嘛,就是他舅舅。

03

爸妈已替高晓松规划好了人生蓝图:

“读完清华,就到国外留学读博,

然后成为某个领域的学者或科学家。”

打小,爸妈就培养他学习琴棋书画,

想让他成为一个有艺术修养的科学家。

“琴棋书画,我娘既当师父又当师娘,

手把手嘴把嘴教我这些‘雕虫小技’,

以备我人生不如意时用以解忧。”

哪知生活常常事与愿违,

高晓松没爱上科学,倒爱上了琴棋书画。

别看他家是高知,但生活依然很艰苦,

为贴补家用,妈妈油印乐谱,让高晓松拿出去卖:

”不管卖多少,只收两毛,剩的归你。“

高晓松用攒下的钱,买了第一把吉他。

那时,妈妈教育晓松时喜欢说一句话:“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你要觉得眼前这点苟且就是你的人生,那你这一生就完了。”

这句话像钉子般镌刻在晓松脑海里。

只是妈妈万万没想到——儿子的诗和远方,不是成为一个有艺术修养的科学家,而是成为一个懂点科学知识的艺术家。

高晓松抱着那把吉他,开始了浅吟低唱。

▲ 老狼和高晓松

04

1988年,高晓松上了大一。

念了两月后,实在觉得没意思。

“我不喜欢数理化,我爱音乐。”

他提出组建乐队,爸妈不让。

一家子科学家怎能允许子女成为艺人呢?

妈妈说:“你敢拿把琴就走吗?”

晓松答:“我敢。”

妈妈立马过去搜身,把钱搜光。

“我给你买张火车票去天津,

如果你能在天津坚持一周回来,

乐队的预算我们立马就拨给你,

如果坚持不下来,就乖乖念书。”

高晓松抱着吉他就去了天津。

第一天,他坐在天桥弹琴,

一天下来要到了5毛钱,

花4毛7买了盒烟,就没钱吃饭了。

第二天,他饿着肚子去天津大学卖唱。

“结果被当成流氓,让学校保卫处抓了起来。”

保卫处要没收高晓松的吉他,

这可是他的命,他一下急了:

“我是清华大学的学生……”

最后,表哥去把他接回了家。

打赌失败,他只好回清华念书。

05

念书也不正经,整天想着乐队。

他从北京各高校东拉西凑,

找来蒋涛、戴涛、赵伟、老狼等人,

就这样组建起了“青铜器”乐队。

没有经费,乐器超级烂:

“吉他和贝斯不超过一百块钱,

没有鼓槌,就用刷子把替代,

音箱是用电子管收音机改装的。”

几个人就带着这堆破烂玩意,

坐在清华礼堂旁边那片大草坪上,

对着夕阳、对着啤酒、对着女生,

把过剩的青春荷尔蒙化成纵情嘶吼。

那时,大家根本没想过出人头地,

“写歌就是写着玩,下酒用或唱给姑娘听。”

唱着唱着,青铜器竟有了一点小名。

1990年暑假,海南一歌厅竟发来邀请:
“希望你们能到我们这里来演出。”

开始大家很兴奋,但兴奋后多选择了退缩。

只有高晓松和老狼不顾一切踏上了旅途。

“我们的音乐在海南缺乏群众基础,

又坚持不唱粤语流行歌,

几天后就被歌厅老板炒了鱿鱼。”

这几天找的钱只够一人回北京,

高晓松当即对老狼说:“你先走。”

因为老狼必须赶在开学前回去上课。

老狼走后,他摸出剩下的钱计算:

“顶多能买一张去厦门的火车票。”

于是他背着吉他,就去了厦门。

他决心已定——不回清华念那个书了。

后来,类似决定也成了他一生奉行的生活原则:

“每当生活里不知道想要什么时,就先想想自己不想要什么。上清华,再去国外读博,然后成为科学家,这不是我想要的的生活,所以我决定退学。”

至于“想要什么”,去路上找吧!

后来很多人说:“你这辈子真走运。”

高晓松说:“我走运是因为我知道放弃。”

06

清华开学了,高晓松却还在厦门。

天高皇帝远,爸妈也管不着了。

那天,大雨,滂沱。

许多卖伞的,但高晓松囊中空空。

四处避雨的他,竟避进了厦大女生宿舍。

他在《如丧》里这样记叙说:


随手敲开一扇门,穿着碎花小睡衣的姑娘,

打开门看见一长发黑瘦落汤鸭站在门口滴水,

不禁“啊”了一声,立即有5颗美头从床上浮起:

女:“你有什么事?”

晓松:“来避避雨。”

女:“你是干什么的?”

晓松:“我,我,我是个流浪的,艺人。”

“你是流浪歌手!”

随着一声惊呼,众女齐刷刷从床上坐起身,

露出各色碎花小睡衣以及兴奋的眼神:

“快进来!”“吃饭了吗?”

“你从哪来?”“用什么乐器呀?”


凭着一把吉他、几句浪漫的诗话,

高晓松收服了一屋子青春少女心。

由此受到了箪食壶浆的待遇——酒精炉煮的巨香的粥。

姑娘们还怕不够香又往里放了些桂花。

于是他扎根厦门,成了音乐流浪者。

高晓松在《如丧》里感慨:“厦大女生竟然有与法国伯爵夫人们共同的爱好——供养青年艺术家并与之恋爱!”

没多久,他就和厦大一妹妹热恋了。

“拉着手在夜凉如水的东边社幽深小巷里,接了10分钟41摄氏度的吻。”

在那个“摇滚才是音乐”的疯狂年代,

不合时宜的高晓松在爱情滋润下,

却写出了一首首骚柔的校园民谣。

《同桌的你》《麦克》《流浪歌手的情人》等歌皆出于此。

多年后,高晓松在书里这样怀念:

“厦门大学早已变了模样。

曾经学校门口的小吃摊不见了,

那是我多么留恋的味道,

记忆中那些小吃比现在任何珍馐都美味。

曾经蜗居过的小村子也高楼林立,

失去了我记忆中的容貌,

那是我多么魂牵梦绕的地方。

虽然生活条件不好,

但是因为有了那么多和我一样有梦想的人,

所以虽是寒舍但也有温暖。”

那段日子无比狼狈,但后来却成了他一想起就会热泪盈眶的“闪亮青春”。

他也在书里感谢那位厦大姑娘:

“谢谢你,X,你教了我许多许多,

尤其是,你要我堂堂正正做一个男人,

但愿老生没辜负你最初的期望。”

07

在厦门流浪大半年后,

靠音乐难以求生的他还是回了北京。

回到北京,高晓松也没回清华,

转头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研究生。

音乐走不通,那就去拍电影。

这一考,就考了一个最高分。

但最后,还是没有被录取。

多年后,北影导师谢飞说:“那时的教授觉得导演不需要硕士学位,就一个也没录取。”

高晓松只好进亚洲电视艺术中心做了实习编导。

干了几个月后,他和三个电影学院学生,

被派去成都拍一个糖烟酒交易会纪录片。

一天晚上,在卡拉OK厅,

他们碰到一家葡萄酒厂的人正筹划拍广告,

高晓松灵感上头,胡编了一句:

“想活九十九,常饮××葡萄酒。”

厂长一听:“这个好,给我拍吧!”

高晓松一咬牙说:“八千。”

厂长一挥手:“给你一万六,拍两个!”

那时,公务员月薪才72元,

而他们两个广告就赚了一万四。

尝到甜头的高晓松,立马开了一公司,

闯进了刚刚起步的中国广告圈。

两年里,他大发横财。

他买了一辆车,名字叫做林肯。

又花三万块钱买了一个大哥大,

再花三千五在大哥大上吊一BP机,

还给BP机上了一个特别贵的呼号。

然后整天带着这身行头四处招摇,

俗得就像刚从山区出来的暴发户。

他膨胀他张扬,但活得青春热血。

08

1993年,香港大地唱片公司落户北京。

高晓松被一朋友推荐给了大地黄小茂。

在黄小茂鼓动下,高晓松加盟了大地。

然后以很低的价格,把《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等歌卖给了大地。

条件只有一个:我的歌必须老狼来唱。

这些歌,被黄小茂录入专辑《校园民谣》。

在唱片发行后的一年多时间里,

高晓松和老狼都没意识到自己火了。

一天,他俩去北京工体看球赛,

突然发现周围观众都不看球了,

而是盯着老狼看,然后蜂拥上来求签名。

接着,各种演出邀请也蜂拥而至,

老狼妈妈是中央广播交响乐团团长,

开始在家里接到邀请电话还不信:

“就老狼那样还能唱歌?”

一个月后,她接电话时就变了口气:

“我们家老狼三千块钱可不行。”

再接着,晓松和老狼开始频频出席颁奖典礼。

“把那一年的音乐一等奖全都拿了。”

很快,两人就膨胀得一塌糊涂:

“颁奖,如果是第二,就不去。”

1995年,膨胀的两人终于产生了分歧。

老狼觉得校园民谣没意思,想转型玩摇滚。

但高晓松始终坚定要做骚柔的校园民谣。

两人就互相烦对方,见面就吵。

录《恋恋风尘》时,两人彻底闹翻了。

高晓松说:“鄙视这种民谣音乐,那你永远别唱《同桌的你》,连老狼的名字都别叫,就叫王阳!”

老狼也热血上头:“反正一切都是你给我的,我都还给你。”

两人掀桌子、砸椅子,决绝而去。

好得穿一条裤子的哥们从此一拍两散。

决绝而伤感,但这就是惆怅的青春。

09

1995年,好友宋柯美国留学归来。

高晓松跑去他家叙旧,

看他带回来一堆唱片和一把电吉他,

就乘势撺掇:“咱们开个唱片公司吧!”

于是,两人就创办了麦田音乐。

麦田成立后,只发了3张专辑。

高晓松的《青春无悔》,

朴树的《我去2000年》,

叶蓓的《纯真年代》。

这三张专辑,虽然都红极一时。

但因为盗版蜂起,都没赚到钱。

那段时间,麦田连工资都发不出了。

“唱片已死。”高晓松心灰意冷了。

于是他背起行囊,开始了周游世界。

“哪怕所有的钱都花光了也没关系。”

“大概去过三十多个国家了,

到一个地方就买一辆车,

玩一段时间就卖了,再去下一个地方。”

旅途中碰上一堆人,很快成为朋友,

然后喝酒,然后下了火车各自离去。

没钱了,就跟着某一乐队四处卖艺,

到荷兰,到丹麦,到西班牙……

去看温哥华层层叠叠的岛与水,

去看斯德哥尔摩海湾的落日熔金,

去看沙漠草原上壮阔的月朗星稀,

…………

两年壮游,让他见识了世界之大。

两年壮游,也开阔了他的心胸格局。

后来,他在《晓说》里感慨:

“世界不是苟且,世界是远方。

行万里路,才能回到内心深处。”

10

2010年,高晓松接到一大活,

被公司安排去导演电影《大武生》。

2011年5月9日,高晓松从美国赶回来,

参加电影宣传活动,36小时没睡觉的他,

“就像傻逼似的喝了一堆酒,

叫代驾,结果傻逼代驾没来,

我时差上来了,就傻逼啦嗒开着车走了。”

路上又醉又困,结果造成四车追尾。

法庭上,律师提出减刑要求。

“血液化验单上3个签字的人都没有检验师执照。”

这是一个很强的理由。

但被高晓松拒绝了:“有没有执照我也喝醉了。”

他拒绝减刑,只想彻底反省。

“这么多年没有好好反省了,

脑子里的东西一直在咕嘟着,

没关过火,脑浆咕嘟了二十多年,

现在找个地方关火晾凉,我觉得特别好。

我确实读过万卷书,行过万里路。

但我从来没有把这些事情静静地梳理过。”

最终,他被判刑拘半年。

11

没想到人人避之不及的看守所,

也被高晓松活成了“诗和远方”。

“那半年没有网,也没有手机。

只有特别高的房顶,有六七米,

那个灯,24小时永远不关。”

那半年,他和就关在这样一个房子里,

外面的世界,被浓缩成铁门上的一窟窿。

没有手机捆绑,便只好时常发呆。

在发呆中,他明白了很多事情。

比如珍惜自由。

“人人都想出去走两步,哪怕去倒垃圾,擦个地,去小卖部扛扛东西,大家都争着去。”

比如珍惜真情。

“在里面,富商、干部、黑社会大哥、赌场老板、组织卖淫的,所有人都想自己老婆。因为只有老婆不离不弃,记得给你送件衣服,定期来看你。”

比如珍惜发呆。

“我发现越思考越狭隘,越发呆越辽阔,一思考就绕进去,特别容易钻牛角尖。而一发呆就能明白很多事情。”

比如明白理想和欲望之别。

“在狱中,一开门就两馒头,偶尔能吃上一鸡蛋,就觉得特别幸福。

就明白了幸福不需要那么多物质,有理想才美。

理想就是当你想它时,你是快乐的;

欲望就是当你想它时,你是痛苦的!

比如明白了生活应该慢下来。

“看不见天,只能听雨。下雨的时候,就凝神细听高墙外的雨声,听着听着,就感觉突然回到了唐宋生活。”

就明白了生活需要慢下来,

“人不能一直奋斗,那会失掉很多有趣的东西。”

想明白这些后,他把看守所变成了诗意之地。

用一个矿泉水瓶制作“漏水时钟”,

找一根笔芯翻译马尔克斯的经典小说,

教两个十几岁的孩子写关于青春的诗。

…………

“坐牢那半年是我一生最快乐的时光。”

12

郑钧谈高晓松时说了这样一句话:

“有些艺术家被抓进精神病院,成了精神病;

有些精神病人从精神病院逃出来,成为艺术家,

你就是那后者,你的生活就像行为艺术。”

这句话说得很经典很到位,

高晓松的生活的确像极了行为艺术。

他这正是他的追求:生活得有意思。

而这正是笔者花这么多笔墨写高晓松的因由。

因为大部分中国人都活得太没意思了。

学者萧功秦和一位留美朋友,

研究东西方文化差异时发现一个问题:

“中国人的生活追求,与西方人相比,

有一个相当大的区别,

那就是中国人喜欢沉溺于物质生活的享受,

平时谈话的内容不外乎是房子、汽车,

在世俗生活享受方面有很强的从众心理,

不像西方人在人生追求方面那么多元化。”

欧美人,也有不少关心物质生活,

但是更多的人一生都在追求“活得有意思”。

“有的人喜欢冒险,而在物质享受方面相当随便,

有的人成了亿万富翁,但生活依然非常朴素。

而我们中国人则把生活过成了竞技场,

一个个都在忙着追求“标配人生”:房,车,存款,婚姻,孩子……

“我要在×年内有房有车。”

“我要在×年内结婚生子。”

“我要在×年内当上部门主管。”

都忙着成为别人眼中的“人生赢家”。

一旦在认定时间段完不成目标,就会深深焦虑。

人这一辈子,活得有意思比活成标配重要得多。

就如蔡澜所说:“活得不快乐,长寿有什么意思?”

13

高晓松至今没有买房。

当然,这不是因为没钱。

“我妈从小就教育我,不要被一些所谓的财产困住。”

他觉得租房子住也很好,

今儿看到这个就住这儿了,

明儿看到那个就住那儿了,

一买房,整个生活结构和生活节奏就被破坏了。

“我妈说生活不是眼前的苟且,

生活还有诗和远方。

谁要觉得你眼前这点苟且就是你的人生,

那你这一生就完了。”

越是年长,高晓松越深信妈妈这句话。

安全感真的来源于一套房子吗?从来不是。

真正的安全感,是找到自己的精神维度,从而免于灵魂的漂泊。

当然,笔者不是倡导大家不买房,

只是提醒大家不要成为橡皮人:

没有梦想、丢失痛觉、不知趣味,

就像一件行尸走肉、没有血肉的生活工艺品。

高晓松有高晓松的“诗和远方”,

你也应该拥有你的“诗和远方”。

一如高晓松所言:等我把所有喜欢的事情都做了,才能勇敢数着日子,等着永逝降临。


说完高晓松自己经历的诗意与远方,不得不回顾一下高晓松笔下的人物,同样随心走,才能勇敢数着日子的人,不过这是一位女性——


美国前第一夫人改嫁 

首先说说美国前第一夫人杰奎琳·肯尼迪改嫁这件事情。1968 年的这一天,杰奎琳·肯尼迪嫁给了希腊船王奥纳西斯。

美国前总统夫人改嫁,这在当年可是轰动全球的特大新闻。杰奎琳在嫁给丈夫肯尼迪总统后改姓肯尼迪,称为杰奎琳·肯尼迪,杰奎琳·肯尼迪可以说是美国有史以来长得最漂亮的第一夫人。

当然了,里根总统的夫人南希年轻的时候长得也挺好看,可是里根当选总统的时候已经七十岁了,差不多是美国当选总统当中年龄最大的,所以南希成为第一夫人时也已经老了,大家并没有看到南希年轻时的样子。

肯尼迪当选时才四十几岁,应该是美国最年轻的总统,肯尼迪又是海军战斗英雄出身,他本人也非常英俊,非常帅,算是美国有史以来长得最帅的总统之一。

肯尼迪还是最受美国人爱戴的总统,我前面讲过,美国人民把总统用字母简称的目前只有两位,一位是FDR,也就是罗斯福总统;一位是JFK,也就是肯尼迪总统。

纽约机场就是用肯尼迪的名字JFK 命名的。肯尼迪当选为总统后,肯尼迪夫人杰奎琳·肯尼迪年纪轻轻就已经被全世界瞩目,人们都觉得这金童玉女是最最般配的一对。

再加上肯尼迪在西方的政坛有非常高的威望,他曾经成功地处理了古巴危机等重大事件,因此深受美国人民以及西方世界的爱戴。

杰奎琳·肯尼迪当年跟着他走遍全世界,而且她长得确实非常好看,端庄、优雅,气质又非常好,给当时的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正因为这样,肯尼迪总统去世才五年,杰奎琳·肯尼迪就改嫁,一下子就震惊了世界。

杰奎琳后来嫁的是希腊船王奥纳西斯,这个奥纳西斯长得又矮又胖,几乎像侏儒一样,这也让美国人民觉得受到了极大的侮辱。

杰奎琳和奥纳西斯之间的故事应该叫“五角恋”吧,我不知道这个故事有没有被拍成电影,如果拍的话,绝对是非常非常好的电影题材,而且有点儿像莎士比亚戏剧的风格。

莎士比亚的戏剧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每个角色都是人性的代表,在杰奎琳的故事当中,每个人都具有非常独特的个性。

在这儿我先跟大家解释一下,这里为什么叫作“五角恋”。这个故事当中有几个重要的人物,一个是玛丽莲·梦露。

大家知道,当年玛丽莲·梦露跟肯尼迪就有那种关系,玛丽莲·梦露的死到底是不是因为卷入了肯尼迪家族的政治谋杀,到今天还有争议。

在这个故事中另一个大家不太熟悉的人物,就是杰奎琳·肯尼迪的妹妹李·拉齐维尔,实际上最开始,奥纳西斯是李·拉齐维尔的未婚夫,但后来杰奎琳嫁给了奥纳西斯,等于是姐姐抢了妹妹的未婚夫。

所以在这个故事当中就出现了五个人:肯尼迪、玛丽莲·梦露、杰奎琳、杰奎琳的妹妹李·拉齐维尔,然后就是奥纳西斯。

因此,这段恋情后来被称为“五角恋”,这五个人可以说都非常典型地体现出了人性的那种特点或者叫弱点。

杰奎琳和李·拉齐维尔这对姐妹成长在那种典型的家道中落的家庭,父亲原来的事业非常好,是很有钱的商人,但是后来因为染上了酗酒等各种乱七八糟的恶习,家道中落,破产了。

而这姐妹俩从小是在一个富足的家庭中长大的,而且长得都非常漂亮,小的时候都受到了很好的教育,两人都曾在法国留过学,家道中落以后,这姐妹俩不甘心过普通人的生活,于是就下决心要嫁给最好的男人,重新过上出人头地的生活。

后来,杰奎琳嫁给了肯尼迪,那时候肯尼迪虽然还不是总统,但已经是一个风光无限、前途无量的年轻政治家,而且肯尼迪家族是美国极少有的、非常非常重要的政治家族,可谓政治大世家。后来肯尼迪当选为总统,杰奎琳成为美国第一夫人……摘自高晓松所著《鱼羊野史》

长按二维码购取

往期精彩回顾

王菲:以前不喜欢你,现在才发现是没到年纪

少帅:看了一出戏家乡就沦陷了,从此再没回故乡

年少不听李宗盛,听懂已是不惑年|那些经典音乐和视频


点击【阅读原文】春风得意,30万种图书满减不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