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穷养了自己,就根本富养不了孩子

2017-04-19 王珣 当当

有姑娘在微博里问我:“虽然我还是女孩没有结婚没有恋爱过,但是我想将来结婚生孩子暂时放弃工作在家带孩子,带到孩子上幼儿园再去上班这样行吗?不是为了好吃懒做,因为孩子前三年影响一辈子。”

对于年幼的孩子,父母最好的爱是一场精心陪伴,对于成年后的子女,父母最好的爱是一场得体地退出。

年轻女孩能有为人父母的初步认识我当然认可,于是回答:“只要经济条件许可,你当然可以选择做一段时间的全职妈妈。”

过了几天这个姑娘又问:“现在的我21岁,因为之前的法定结婚年龄提前到了18岁,我母亲一直希望我嫁出去,可是我想趁年轻做很多想做的事情,想读书、工作、旅行,可是我母亲说老处女在家丢人,我该怎么办?而且我还没做好相夫教子的准备。”

我再也没有回答她的问题。一个被如此母亲“穷”养大的姑娘,该读书的年纪想嫁人,为自己争取社会价值的时候说旅行,想要“富”养自己的孩子成为更好一点的人,并且“影响一辈子”,这几乎不可能。

一个有教养的家庭来自三代人的坚守,更有利于生成一个幸福温暖的原生家庭,带出有独立意识并且心中充满正能量的孩子。如果我们的原生家庭不尽如人意,儿女又不能在后天多读书和多努力,就很难摈弃不好的家庭影响,陷在一轮一轮的错误理念里又耽误了自己的孩子。孩子的错,都是大人的错,可又有多少父母是在满足自己的需要,打着“一切都为孩子好”的旗号,让或是溺爱,或是压抑、或是拔苗助长、或是暴力伤害,都变得仿佛不可指责。家,也会伤人,甚至让孩子们带上了上一辈的伤,又继续伤害着下一辈的孩子。

“穷养儿富养女”原本是一条古训,但对古训的理解不能一概而论,更不能从狭隘的角度去接受,否则每条谚语与古训都有偏正。此中的“穷”不是不能花钱生活困顿,此中的“富”也不是奢靡无度,教育如果只和钱的多少扯上关系,那你家不论有钱没钱都会出“败儿”。

男孩要“穷”养是一种挫折教育,没有经历过失败挫折的男孩是长不大的,男儿当自强,日后方能有所作为有担当。女孩要“富”养是一种教育投资,要生活精致和无忧无虑,使她以后能够对抗诱惑和明辨真伪,成为知情识趣又优雅美丽的女子。这两种教育模式都需要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并没有经济上的“穷”与“富之分,原则上需要当今男女有足够的心理和财力准备,才能更好的完成基础教养。但想要真正获得成功,还要靠父母双方的以身作则,而身教永远重于言传。你想要孩子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你现在就要努力成为那样的人,陪伴和退出也并不矛盾,陪伴在孩子需要的时刻,退出在子女独立的日子。

自己生活在一口枯井中不知人生价值是何物,还要去为孩子划一道“起跑线”天天嚷着不能输,是我听错了,还是你在做白日梦?二胎时代来临的时候,想好了并且准备好了再为人父母,更是重中之重。孩子,是社会的财富,终究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

三十多岁的姑娘跟我说:“我现在找男人有没有爱情无所谓,就是想赶紧结婚生个孩子,不然就成高龄产妇了。”

另一位单身妈妈说:“我就想给儿子找个能视同己出的好爸爸,对方不能有孩子,有也得是归前妻抚养的那种。”

还有姑娘说:“我们这种三、四线的城市都这样,有了孩子女人都在家带孩子不工作,丈夫只要赚钱拿回家养孩子就行。”

某男一边对和前任的孩子不管不问,生活费更是能拖就拖,一边却在朋友圈晒遍了和现任的孩子,尽显无微不至的父爱。

再渣的男人都能娶妻生子,即便那个女人抱怨连连,到处问问题找解药,可还是忍受恶劣薄凉的婚姻,拿出来说事的全是“为了孩子”。

身为父母却一再“穷”养自己,自私功利,虚荣攀比,好吃懒做,不独立也不努力,爱情成了跳板,婚姻沦为废城,自己实在没用的时候孩子也可以成为炫耀的工具。生了却不养,养了成溺爱,没钱的人家也倾尽全力供养出败家子,用父母的钱在外面充大爷和大小姐,父母却还生活底层苟且与挣扎。富庶的家庭未必不能培养出独立懂事的孩子,一听说是“富二代”就说人家为富不仁,不过是全民拜金的社会现况下生出的畸形思想。有多少父母都在以穷卖穷,穷还要攀比孩子,结果就是让孩子今后如何钓个金龟婿,怎样找个有钱的吃软饭,然后一家人都跟着鸡犬升天。以富炫富,富了就纸醉金迷,结果就是让孩子早早迷失在权利金钱里,再也找不到了自由成长的路。

家庭条件原本和农村还是城市无关,和经济的贫富也没多大关系,是指家庭环境的温暖和教养,即便缺钱也不缺爱,有钱就更应该懂得让钱为自己所用,而不是成为金钱的奴隶。父母无论在什么境遇中都没忽略对子女的身教言传,即便普通也不虚荣无知,即便贫穷也不应自卑恶毒,即便富裕也要懂得尊重。

记得电影《特工学院》的片尾作者曾打出这样的字幕:“谨以此片纪念我的母亲,她把平凡的生活过成非凡,教育我具备了一位绅士的品格。”绅士的品格就是勇敢尚武,光明磊落,尊重女性并延及孺弱,这是属于男人的荣光。而淑女的教养,就是精神的贵族,慎独自律,一诺千金,不论何种境遇都能过得表里如一,这是属于女人的优雅。

父母一步步的搀扶,是否意味着孩子就能独立?答案是否定的。你剥夺了他的选择权,长此以往,他将不会选择。人生要是丧失了选择的能力,就如同不会行动的植物人。所以有的人一出社会,就不会自我抉择,更谈不上对自己行为的结果有责任意识。不负责任的人,就是这样被惯出来的,把自己的责任全部推诿给这个社会制度,从不反思自己。

做父母的人要了解,他们点点滴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思想、每一个作为,事实上都是一种很微细的,而又带有深重影响力的信息和信念。这些东西在孩子小的时候,会在每一个当下灌输进来。

最错误的想法莫过于把子女当做是自己的财产,吃你用你的,也要听你的,这样孩子哪来的自尊?你以为这是爱的体现吗?这是最不尊重人的对待方式,简直和放养奴隶毫无差别。这种传统儒家等级思想是要不得的,过去的人们无法改变早已成习,但至少现在年轻一代的父母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采取西方人的教养方式,家长与孩子是平等的观念越来越被广泛接受。

我们争取从各自的原生家庭中走出来,摆脱原来模子铸就的样子,在心理上做到与原生家庭的脐带切断,才会开始自己的独立成长。不能回头去依赖父母了,虽然有着阵痛,有着不适感,但你要一切都靠自己,为自己做选择,也为自己的选择而负责,人生要有担当,肩膀才能扛起未来。

*作者:王珣,笔名“芙蓉树下”,新浪点击千万名博,知名两性情感作家,畅销书作者,编剧。已出版作品——女性情感文集:《美人的底气》正在当当网热卖,

长按下方二维码试读购取

书中摘录

我只说三天,只绝望一会儿

要允许自己发泄,但只说三天;要允许自己绝望,但只绝望一小会儿。不要就此对生活失去了一切兴趣,让自己凋零和枯萎,让原本美丽的风景成为废墟。

如果决定原谅,也应该发泄出自己心中的痛苦和愤怒,让你的男人明白他给了你多深的伤,不应该选择沉默和吞咽。原谅不代表就是忍气吞声,而是我大度地给你一个改过的机会。但是,要给这种释放一个期限,比如像婉那样,只说三天;要给这种发泄一个度,不能过于疯狂和不冷静,弄到自己收拾不了。然后,从此翻过,即便以后再有争吵,也决不就此事一提再提。不然,结果是你不堪,他最终也会离开。就算他还是一个有良知的男人,可又有谁愿意整天面对一张怨妇的脸?又被内疚啃咬一生呢?

如果决定离开,就走得干脆些。宽容是有限度的,对不宽容的人我们也决不宽容。就算我们写不出“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的诗句,那也不要做“祥林嫂”。要知道,爱情和婚姻都是自由的选择,“弃妇”这个词别往自己身上硬扯。要允许自己发泄,但只说三天;要允许自己绝望,但只绝望一小会儿。不要就此对生活失去了一切兴趣,让自己凋零和枯萎,让原本美丽的风景成为废墟。
亲爱的,当你在生活中不幸遭遇情感的重伤,请记住首先要做的是:为自己找出一条逃生的路!

往期精彩回顾

成都这6家高人气亲子餐厅,专治“熊孩子”!

宫崎骏:我不温暖你的心,我要温暖你的胃

所有父母必须面对的现实:你的孩子必将平凡


点击【阅读原文书香节全场自营图书每满200减10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