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孩子,你不用太懂事

2017-08-07 米米 当当

  Hey点击上方当当关注~ 

置顶小当,每晚九点~

与你不见不散哦



2017.08.07


懂事是一把双刃剑。


让孩子过早地获得世俗意义上的乖巧、称赞,看似好事,父母也倍儿有面子,但是过早的懂事却容易折损孩子追求自我的动力,过早沦入世俗价值观的体系里,而这可能是可贵的创造力和自我意识折损的最大原因。



当别人夸孩子“懂事”“乖”的时候,你是骄傲的,因为这似乎是大人对孩子的最高褒奖;


当孩子善于察言观色,做事从不逾矩时,你是欣慰的,觉得自己教育“有方”。


其实,你错了。


孩子过于“懂事”,未必是一件好事。


01


曾在一本台湾亲子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让我感触颇深。


一个爸爸分享了他的家庭故事。他说,儿子和女儿从小在“做选择”这件事上,反应完全不同:


哥哥非常自我,每次都会反反复复地去选最好的、最大的、最贵的,妹妹总会坚定不移地选择最简单合宜的。


在大家眼里,妹妹懂事,哥哥是不懂事的。


直到20多年后,妹妹和他抱怨时,他才知道了妹妹内心的真实想法。


有次全家去香港玩,包括当时念小学的哥哥和上幼儿园的妹妹。在回程时,两个孩子被告知可以去玩具店各挑一个玩具。妹妹毫不犹豫就挑了个在哪都能买到、价钱不足百元的的小黑板。


而哥哥从进门那刻起,就一直在挑,总是换了又换,终于选了一个八百元的蝙蝠侠。在结账途中,他又看上一个限量版、标价四千元的蝙蝠侠,坚定地说:“我要这一个!”


妈妈怒了,认为他只会选最贵的,不准他买。爸爸出面调解,他才如愿以偿地抱走了心爱的玩具。


在家人眼中的一件小事,像刺一样,在妹妹心中“扎”了20多年。她说,选完就后悔了,可是大家都夸她,拿她的懂事和坚定去批评哥哥,所以她不敢换。她其实很羡慕哥哥,每次都这么坚持地要,不惜大哭大闹,最后都能得到想要的。


“不懂事”的哥哥,一路上都在拼命地“要”,大学毕业后没拍过电影也非科班出身的他,想出国学电影专业,竟然要报考美国电影研究最好的前十所学校。结果他被哥伦比亚大学录取,毕业作品在回国后还获了奖。


然而“懂事”的妹妹,高中时面临了很大的困惑。她念的明星国中弥漫着“只有前三志愿才是学校”的价值观,那年她没考上前三志愿,这个挫败让她对自己没自信、对学习产生怀疑,甚至萌生出了休学的想法。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很多小时候很乖的孩子,长大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因为他们习惯了以满足他人意愿、获得他人首肯为生活主导,忽略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和需求,长期内心压抑,十分痛苦。


有时候,“懂事”就是一张无形的网,它束缚着人的手脚,让人畏手畏脚,止步不前。


02


我有点心疼这个懂事的“妹妹”。从她身上,我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我从小就是那个大家眼里懂事的乖孩子。


小时候,在玩具店看到好玩的玩具,只因妈妈一句太贵了,就温顺地默默走开,尽管心中还念念不忘;炎炎夏日在街上看到诱人的西瓜,一边咽口水,一边对妈妈说,妈妈,我不吃西瓜,因为我知道家里刚支出了一大笔钱,需要缩衣节食;很多时候生病了也不敢和爸妈说,怕看病要花钱,他们还要花精力照顾我。


在学校也是循规蹈矩,上课认真听讲,老师布置的作业无论多繁重,都会按时完成,参加班级活动也从不缺席,从不迟到早退....


虽然一直头顶“懂事”的光环,我的内心却是不快乐的。我知道,如果一个懂事的孩子做一件出格的事,就会让人大失所望。在这两个字的“绑架”下,我一直都在努力去迎合别人的期望。


因此,我总是小心翼翼,不敢任性和放肆,不会对抗,更不敢去争取;


因此,我早早就学会了不给人添麻烦,但当别人要给我添麻烦时,我内心抗拒却不敢拒绝;


因此,我总是羞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失去了正视和表达自己欲望和需求的能力;


因此,我自卑、敏感,事事都以别人为中心,为了让别人满意,不惜委屈自己。


所以,我错过了那个心仪的南方大学,遵从爸妈的意见选择了北方的一所院校,他们不想一个女儿离家太远;我错过了初恋的爱人,选择了父母眼里的佳婿,把生活过成了一杯白水;我错过了本该放声笑和放声哭的幼年时光;错过了很多本应属于自己的童趣和童真....


因为过于懂事而丧失自我,是件很可怕的事。



03


美国罗彻斯特大学曾做过这样的实验。他们召集了一些年龄相仿的小朋友,把他们分成人数均等的两个组,然后对他们进行简单的测试。


在第一轮测试中,两组小朋友的成绩,相差无几——第二组的小朋友,成绩还略高一点。


在进行第二轮测试前,实验主持者宣布:大家在第一轮的表现中非常优秀,所以要奖励给大家糖果吃。


小朋友听到后都非常高兴。


糖果从第一组小朋友分起,分到第一组的最后一个小朋友,恰好分完。第二组的小朋友很困惑,为什么没有自己的?


实验人员说:“有的小朋友没有分到,不要紧,接下来还有冰激凌吃哦。”


冰激凌仍从第一组小朋友分起,第一组分完,冰激凌又没了。第二组的小朋友,已经由困惑转为震惊了。


然后实验主持者若无其事地说:“有些小朋友没有分到,没分到就算了。”现在我们开始测验哦。


第二轮测验结果,第二组的小朋友成绩急速下降,竟然只是第一组小朋友成绩的四分之一还不到。


实验证明,如果孩子的意愿总得不到满足,会让孩子陷入到巨大的困惑与痛苦中,从而影响孩子的行为能力。


所以,不要再因为孩子懂事,就可以轻易不兑现你对他许下的承诺;不要因为孩子懂事,就可以随意压制他内心最真实的渴望。


04


知乎上有这样一条追问:“懂事的孩子快乐吗?”差不多4000条回答,绝大部分的回答都是:不快乐!


心理学家武志红也曾说,“懂事”是一种很深的绝望。


不要再让孩子被“懂事”这两个字捆绑,不要再让他因为这两个字而负重前行。


从今天开始,请允许孩子犯错,允许孩子调皮,允许孩子偶尔发脾气和不讲理,允许他做自己。


这样,他才能自信阳光地面对未来,他的生命才会多一份收放自如。

来源:小板牙(xbanya);作者:米米

《唤醒孩子内心的种子》

一本唤醒生命、挖掘潜能、抚慰心灵的书

今日荐读


往期热文,点击查看

北大教授郑也夫:一个孩子不贪玩儿,比不爱读书更可怕

[版权归原作者,如侵犯权益,联系删除,本文纯做分享,文中观点不代表任何当当立场,请知晓!编辑整理不易,转载请注明出处~]

据说爱读书的人都关注了这个公众号

点击【阅读原文】中小学教辅全场每满100减30~

100 29620 100 29620 0 0 8216 0 0:00:03 0:00:03 --:--:-- 8216 * Connection #0 to host 37.48.118.90 left intact body>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