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余华:可以少谈点《活着》,我那些中短篇才更值得关注!

2017-12-29 寒知了 当当

作者:寒知了

2017年7月,北京正值盛夏,我和铮叔因一场活动去霄云路接余华老师。返程的时候,我们在车里聊起余华老师的作品。铮叔是余华老师的铁粉,对余华老师作品如数家珍,清楚记得铮叔说年轻时第一次看《一九八六年》时从心底涌出的不适感,许多年过后,依然记忆犹新。以此为始,我们聊了很多余华老师早期的中短篇小说,聊着聊着,余华老师忽然很感慨地说,这些年太多太多人和他聊《活着》聊《许三观卖血记》,却从来没有人来说他的中短篇。



随便搜索一下,你会发现在余华的个人简介中,大多数都这样写着:1960年4月出生,曾经从事过5年的牙医工作,1983年开始写作,至今已经出版长篇小说5部,中短篇小说集6部,随笔集5部,主要作品有《活着》、《兄弟》、《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第七天》等。

余华的每一部长篇小说,都震撼着一批又一批的读者。他的长篇小说是中国当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在细雨中呼喊》是余华的第一部长篇,发表于1991年,而在此之前他已经笔耕不辍地写了8年。在这8年里,甚或之后的岁月,他写了大量优秀的中短篇。这些中短篇就像巍峨高山之间那些绵延的山岭,被直刺云霄的险峰所遮盖。可是高山固然险峻挺拔,但峻岭也不失其钟灵毓秀。更何况没有岭又何来的峰。


这些山岭也是各式各样,有《阑尾》那种幽默诙谐的,也有《蹦蹦跳跳的游戏》那种悲痛凄伤的;有《一九八六年》的残暴血腥,也有《空中爆炸》中的琐碎和日常;有《河边的错误》中的罪案和悬疑,也有《偶然事件》中的巧合与谋杀;有《鲜血梅花》中的另类武侠,也有《古典爱情》中的诡异和惊悚!



就像一盒不同味道的糖果,没吃之前你永远也不知道它们是甜是酸、是橘子味还是话梅味。只有读完才会感受到那些或长或短的文字在你心中,在你的脑海里留下的味道。而且这个味道会深刻烙印在记忆深处,时而不时地冒出来,让你惊心亦或感动。


我想这就是文学的力量。


余华中短篇共计34篇,这些作品贯穿他创作生涯中的大部分岁月。对一个作家来说,作品就像自己的孩子,不会因为篇幅的长短而对他们区别对待。无论短篇、中篇抑或是长篇,都是创作生涯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几十年的漫漫长夜和那些晴朗或者阴沉的白昼过去之后,岁月留下了什么……他的写作唤醒了他记忆中无数的欲望,这样的欲望在他过去生活里曾经有过或者根本没有,曾经实现过或者根本无法实现。他的写作使它们聚集到了一起,在虚构的现实里成为合法。他发现自己的写作已经建立了现实经历之外的一条人生道路,余华作品和他现实的人生之路同时出发并肩而行,有时交叉到了一起,有时又天各一方。


就像他在某篇随笔中写的那样:


“这些中短篇小说所记录下来的,就是我的另一条人生之路。与现实的人生之路不同的是,它有着还原的可能,而且准确无误。虽然岁月的流逝会使纸张泛黄字迹不清,然而每一次的重新出版都让它焕然一新,重获鲜明的形象。”

畅销30周年纪念版,岩纹纯质,红金烫印,精装典藏;收录余华最具代表性的四部中篇首次结集出版,《活着》《兄弟》《许三观卖血记》作者余华极具代表性中篇佳作;这里不仅有阴郁、冷酷的血腥场面,更重要的是,余华让我们看到人是如何被暴力裹挟前行,并成为暴力的制造者和牺牲者。

欢迎转发,好文TA也需要

往期热文,点击查看

余华: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

余华:回的去的故乡,回不去的童年

余华:鲁迅是我这一辈子唯一讨厌过的作家

[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授权,本文纯做分享,不代表当当任何观点与立场,请知晓。]

据说爱读书的人都关注了当当(id:dangdangwang01)

点击【阅读原文】图书清仓,3折封顶限时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