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朝别离后,何日君再来:从他的字、诗、词,寻周恩来

2018-01-08 京博国学 当当

本文来自京博国学(IDjingboguoxue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k01689xlp06&width=500&height=375&auto=0

来源:腾讯视频。周恩来总理逝世


开国大典的时候飞机不够,你说飞两遍;

现在再也不需要飞两遍了,要多少有多少。


当年送你的十里长街,如今已是十里繁荣。

这盛世,如你所愿,山河犹在,国泰民安。



▲ 阅兵期间的周总理


世界伟人多,周公天下闻;

英名永不朽,岁岁年年春。


1月8日,是我们不能忘怀的日子——敬爱的周总理逝世42周年纪念日。



为什么说周恩来是中国文化的最好代表?因为他身上体现的就是正统的中国文化气质。这从他的字、诗词和儒释道精神上,就已经展露无遗。


周恩来的书法

含蓄优雅,字如其人


说起周恩来总理,首先想起他的浓眉、高颜值,以及谦和有礼的魅力,是绝大多数国人心中打一百分的中华美男子,就算在如今小鲜肉横行的时代魅力仍然能倾倒众生。



1946年12月的周恩来


周总理出身书香门第,温文尔雅,但他并不是一个文弱的书生。他从小志向远大,才十二岁,就能说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的远大志向。


之后,他的一生,果然就像这句话,在枪林弹雨和政治风云中殚精竭虑,奔波劳碌。


然而,出身于书香世家的周总理,在自己仅有的个人生活中,却酷爱书法。都说字如其人,温文尔雅的周总理谦和的外表下有中国的脊梁,他的书法也在书卷气中隐藏着锋芒。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位男神的书法。




可以说,周恩来的书法,姿态优美,骨力内涵。写的字如同一个英俊少年在舞剑,刚柔相济,俊拔而又沉稳。一如他为人处事的风格,优美而稳健。


先不论周恩来是不是书法家,但他在书法中体现的姿态堪称典范。我们先不看字,光凭这端庄帅气的坐姿和执笔,都能作为书法教材里的标准造型了。




周恩来沉着刚俊的行书很难看出是学哪个体,因为他没有泥古,而是自成一格。能看出一点二王、颜体的痕迹。他的字不像毛主席的飞扬,不如朱德一样的有力,但却内秀如其人,有双鱼座的特点。


但在他人生的不同阶段,又有着不同的书体风格,无疑,这与他的人生经历,与坚韧不屈的中华民族历史有着紧密关联。


学子时期:刚俊挺健、秀外慧中


20年前,曾有一本《周恩来字帖》出版。这是从周恩来在南开中学读书时的作文手迹中选取的,从中能够感受到坚实的书法功底,以及浓浓的碑味 ▼



虽然是中学生,但是可以见到周恩来的字已经写得非常好了。




写碑,是那个年代的时尚。但我们发现,少年周恩来虽然志不在此,但在书法上,他已经有很高的追求。这是1913年,15岁的周恩来给同学的赠言 ▼




这是1917年,19岁的周恩来东渡日本前,给同学郭思宁的赠言 ▼



一个大大的“愿”字,加上一句话中的大小、行楷区别错落,跌宕起伏,从中似乎能够看出他的人生志向,以及对书法的审美追求。这其中,能够看到二王的痕迹,但魏碑的影响更大。




中年时期:藏而不露、浑朴凝重


在经过青年时期的刚健挺拔之后,周恩来的书风逐渐走向含蓄内敛,少了锋芒,但是越发厚重扎实。





以上两张是登过报的,大概是周恩来最著名的两幅字了。字的布局大气,充满感情,将“皖南事变”带来的伤害与悲愤凝注笔端,但毫无焦躁之感,落款中来字的一竖严重扭曲,却用很大的力气将笔收住。如果过分解读一下,这恐怕代表了一种愤怒,同时又夹杂着隐忍。




这幅字乍看,是毛泽东的风格。但与毛泽东相比,侧倾势头更猛,因为不仅右肩耸起,甚至整个字都倾倒下来,以此造势。


我们发现,这也是周恩来比较喜欢的一种姿态,除了端正柔和之外,偶尔会来这么一个造型,正像他抱着受伤的右臂,在最亲近的人面前开怀大笑。



1924年,时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


的确,在字的风格上,他是“善变”的。给蒋介石写信,他是这么安稳▼:



而在写给夫人邓颖超时,又是这么俏皮。一句“超”,一句“来”,联想他们相亲相爱相伴的一生,真是醉了▼:



由碑入帖,碑帖结合,是那个时代很多书家的发展历程。周恩来虽非书家,但其书法的演变,也遵循着这条道路。这条路其实也像他和他的战友们的革命之路:

碑是打天下,帖是治天下;碑是戎马,帖是建设。

碑不离帖,帖不离碑;人如其字,字如人生。




晚年时期:敛放自如、雄俊伟茂,神完气足




看周恩来中晚年的手迹,无论题词还是便签,最大的特点是柔和多肉,但是内含骨力,柔中带刚,更加平和了。


这一点,其实和鲁迅先生的字很像。也许他们骨子里是一类人,最起码,有相近的基因。据考证,周恩来和鲁迅是同宗,他们共同的祖先是周敦颐,那个写出“出淤泥而不染”的宋朝老先生。



1965年3月10日为驻沪部队题词


1975年7月5日录毛泽东词



周恩来的书法,以行书、行草居多,偶尔有楷书、草书。多呈不温不火的平和姿态,静态之中不觉隐含禅意。





其实,周恩来书法最迷人的地方,就是自然天趣。


真正有品味的人,往往自然,不会矫揉造作。写字就像做人,周恩来的书法,非楷非行非草,亦楷亦行亦草,完全是自家的书风,写到这个份上,已经突破了“技法”而入“道”了,是心灵的迹象,是他的人格和才情的流露。


周恩来的诗词

功底深厚,满腔情怀




老一辈领导人中有不少诗人,他们的作品脍炙人口,广泛流传。鲜为人知的是,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其实也是位大诗人。


他文学功底深厚,热爱写作,早年有感而发,写过一些诗歌,后因事务忙就很少再写,现存的他的诗十分罕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周总理的诗,看你读过几首?


春日偶成·其一

极目青郊外,烟霾布正浓。

中原方逐鹿,博浪踵相踪。


春日偶成·其二

樱花红陌上,柳叶绿池边。

燕子声声里,相思又一年。


这两首诗是目前发现的周恩来最早的诗,发在1914年10月《敬业》杂志创刊号上,当时他只有16岁。


第一首颇有政治意味,似与当时的孙袁之争有关。「烟霾布正浓」,「霾」字有种穿越感,第二首最后一句出现了「相思」一词,不知这位美男子,当时在思念着什么?



送蓬仙兄返里有感·其一

相逢萍水亦前缘,负笈津门岂偶然。

扪虱倾谈惊四座,持鳌下酒话当年。

险夷不变应尝胆,道义争担敢息肩?

待得归农功满日,他年预卜买邻钱。


送蓬仙兄返里有感·其二

东风催异客,南浦唱骊歌。

转眼人千里,消魂梦一柯。

星离成恨事,云散奈愁何。

欣喜前尘影,因缘文字多。


送蓬仙兄返里有感·其三

同侪争疾走,君独著先鞭。

作嫁怜侬拙,急流让尔贤。

群鸦恋晚树,孤雁入寥天。

惟有交游旧,临歧意怅然。


这组诗是1916年4月,周恩来以笔名「飞飞」发于《敬业》第四期的作品。


诗中的蓬仙兄指张蓬仙,吉林人,是周恩来在南开学校的同学,当时他们发起了一个学生社团「敬业乐群会」,张任会长,周任副会长兼《敬业》主编。


这三首律诗,已显示出了总理的文学功底。



次皞如夫子伤时事原韵

茫茫大陆起风云,举国昏沉岂足云。

最是伤心秋又到,虫声唧唧不堪闻。


「皞如夫子」名张皞如,是南开学校教师。1916年张勋复辟,张皞如、周恩来写诗反对。


无题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此诗作于1917年夏周恩来东渡日本时,是周最著名的诗,曾入选高中语文课本。「掉头东」化用梁启超东渡诗「掉头不顾吾其东」。




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

千古奇冤,江南一叶。

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发表于1941年1月18日重庆《新华日报》,表达中共对「晥南事变」的抗议。很多人认为这只是题词,不是诗,因为不押韵,却不知叶、急属入声通押,实是四言诗。




周恩来的儒释道精神

中庸处事,谦下立身,慈悲为人



周恩来出身于书香之家,受到传统文化很深的影响,身上同时具有儒释道三家的气质,在为人处世上也同时带有三家的色彩。周恩来的一生,处在中国的大变革大动荡时期,他在这个时代的自处,几乎达到了人所能做到的极致。从这个方面说,他的为人处世之道,尤其是其中包含的儒释道智慧,完全可以作为后来人的典范,值得我们仔细琢磨和体悟。



做君子

周恩来与儒家


1939年,周恩来曾说过这样一段话:“至于孔家店不打不公道,对孔子一棍子打死也是不公道的。对过去作全部否定是错误的,专门以今律古,同专门以古律今一样,都不合唯物辩证法。”这也许是周恩来对儒家的基本态度。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对中国几千年的士人、平民都有着无可估量的影响,对周恩来的影响自不待言。


他在13岁时,回答老师的提问就能说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14岁时,少年周恩来在作文中,即担负起“成伟大人物,克负乎国家将来艰巨之责任”的使命。16岁时,他和几位好同学策划成立了敬业乐群会。同年,在《尚志论》这篇作文中开篇就讲“立功异域,封万户侯,班超投笔从戎之志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武侯忠心事汉之志也。”同年又多次讲演、撰文、呼吁储金救国。在一篇作文中又写道:“且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青年周恩来这种积极参与,以国事为人生第一要义的事,不胜枚举。


做事应不偏不倚、不狂不狷、不走极端


西周末年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孔子继承了这一思想,主张“礼之用,和为贵。”又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把对“和”与“同”的不同态度和取舍,作为区分“君子”和“小人”的标准。


《中庸》中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达到“中和”状态,天地万物才有了自己的秩序和发展。儒家追求这种“致中和”的理想状态,认为做事要不偏不倚、不狂不狷和不走极端。


1969年,周恩来在接见日本前众议院议员横路孝弘时说:“中年嘛——尽管不乏未老先衰者——为确保中庸是十分必要的。”显然,周恩来不畏惧有人说他中庸。


人要有恻隐之心


儒家称赞人性中的“侧隐”,兼有此德才能成为君子。少年周恩来受儒家道德濡染,那种侧隐同情之心就体现得超乎寻常。


1914年,他写了《射阳忆旧》一篇文章,回忆9岁时的一件事:看到一个受害人的孩子,在杀害自己的父亲的仇人面前哭泣甚哀。旁观者皆泣下数行。而周恩来:“余不知何故,见彼童子哭痛,亦随之失声而号。如此情况,为余幼年所未经。”恻隐之情溢于言表。



不孝枉为人


据《少年周恩来》一书介绍,在两位母亲先后去世时,周恩来都是呼天抢地的痛哭,泪水和哀伤交织在一起,令人无法卒读。


周恩来的父亲去世时,很多文献记载了周恩来痛哭父逝的悲绝场面。那时他刚刚做完手术出院,脸色苍白,在逝去的父亲灵前放声恸哭,一边哭一边埋怨别人没及时给信,然后三鞠躬,每一次鞠躬都泪如雨下。他守灵一夜,第二天也没有回去休息,一直守到下午起灵。


做人要懂得感恩


前日本众议院议员、日中友好会馆会长古井喜实,1973年因致力于中日邦交而落选议员。1973年秋,在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一周年之际,周总理邀请他们访问北京。


古井喜实说:周总理特别繁忙,但他仍在百忙中接见了我们。他一见面就说,“你是因为致力于日中问题的解决而顾不上自己选区的事才落选的吧”,这是对我的最大安慰,他还鼓励我重新奋起。堂堂一国总理,对一个人竟然能够坦诚吐露如此的慰籍之情和鼓励之词,实在令人感动!不仅我深受感动,我在座的家乡朋友们也都哭了。


“良言一句三冬暖”,对于一个失败者来说,这就足够了。在中国传统伦理中,最忌忘恩负义,而知恩图报,已成为中国人的道德良知标准。



不敢为天下先

周恩来与道家


道家在治国谋略、策略、人生观、宇宙观等方面对后人影响颇大。鲁迅曾说过,“中国的根柢全在道家……以此读史,有多种问题可迎刃而解。”


在退让中竞争,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1916年,年仅18岁的周恩来在南开中学作了一篇“波澜壮阔,议论崇闳”(老师评语)的文章,题目是《老子主退让,赫胥黎主竞争,二说孰是,试言之》。他认为老子不是一味主张退让的,而是在退让中竞争。


《老子》第三章说:“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意思是说,不乱推崇有才德的人、不抢购奇货、不引诱人们的欲望,才能稳定社会秩序,不把社会正常生活打乱。庄子当年也曾极而言之过,“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社会趋于常规,盗者自然消失了。“盗”者,欺世盗名者也。


“莽莽大地,其有倡老、赫二氏退让竞争主义者,吾虽为之执鞭亦欣慕焉。”周恩来或许正是因为运用践行了“退让竞争主义”,才立于不败之地。


不为天下先,才能保全自己


1939年,周恩来曾与《战旗》杂志社社长曹天风谈论道家思想。


曹天风提出:“道家思想对于革命、对于社会改造虽无用处,但对于个人修养确是有帮助的。能使自己过好‘黄金关、权力关、美女关’。”周恩来立即反问:“道家最精彩的话是什么?”曹先生一时难对,周恩来接着说:“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这大概是道家最精彩的话了吧!”


老子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如天地一样,虽能生长万物,但不据为己有;自己德业成功却不自恃有功;虽然滋长万物却不为其主宰。这是老子的一大人生哲学,没有强烈的占有欲,对社会付出而不求报答,这是道家的基本精神。

老子还说:“吾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从周恩来一生的言与行,我们可以明显看到老子这“三宝”的深刻影响。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周恩来与佛家


周恩来的父母都是信佛的,少年周恩来受到了佛教的很大影响。容忍、寡欲、行善、献身等佛教思想,都在他的内心中渗透很深。


1916年,周恩来在一篇作文中对佛教给以很高评价:“然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其能以一己之所行所言,范围世界之人类,虔心信仰,莫余外者,仅得数人焉:儒之孔,西之耶稣,佛之释迦是也。”


1918年元旦,周恩来在日记中写道:“佛说报恩为上,我连恩都还未报,又怎么能够成佛呢?”元月2日,又在【修学】栏里写下——佛门十戒:杀、盗、淫、酒、妄言……并在这一天,用佛家仪式焚香、静坐,念诗纪念母亲。


1963年他曾对佛教徒说:“道义的力量是伟大的”,“佛教徒总是与人为善,主张和平的。”


据一篇回忆录记载,周恩来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段非常时期,说过两句话:“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我不入苦海谁入苦海”。读来让人动容。没有什么比这更能说明他所受佛家的影响了。其背后,正是佛家的根本精神所在——慈悲。




相关图书推荐

从外国学者的视角,全面生动地讲述了周恩来波澜起伏的一生,其中披露了许多珍贵的采访资料,视角新颖,可读性强。


阅读是种修养,分享是种美德!

往期经典,点击查看

周恩来邓颖超书信集热传:情长纸短,吻你万千

七首诗词,一部纪录片《走近毛泽东》,道尽他的心声!

周恩来与邓颖超20张世纪合影,看到最后一张忍不住要掉眼泪

[声明:本文来源于京博国学(ID:jingboguoxue),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