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银翼杀手」2D版一票难求?观众呼吁推动2D、3D排片合理化

2017-11-02 小鱼 影视热播

上周五,北美口碑极佳的《银翼杀手2049》在中国大陆上映。作为82年科幻神作《银翼杀手》的续集,《银翼杀手2049》重启经典科幻升级,豆瓣评分8.5,顺势刷屏了各大媒体网站。



随着观众观影热度的提升,影片的画面质量也成为观众观影日益关键的话题。


《银翼杀手2049》上映之前,摄影师罗杰·狄金斯在个人论坛上回复了网友,“我们是用2D和宽银幕格式拍摄《银幕杀手2049》的。IMAX格式没有使用DMR技术转换。”也就是说,观众选择2D版本观看,才能体现出这部电影最好的画质。



罗杰·狄金斯是如今电影行业最好的摄影指导之一,曾经13次提名奥斯卡,代表作包括《肖申克的救赎》、《缺席的人》、《边境杀手》等。为了取得最佳的观影效果,网友纷纷通过预售购买电影票,可是有趣的问题在于,2D版的排片寥寥,3D版本密集排列在影院排片列表里。


甚至有网友归纳,全国大约7000家影院,提供2D版本的影院只有64家,这样算下来摄影师大力推崇的2D占比不到1%



中国特供3D又一次把观众惹到了,网友和影评人自发地开始呼吁,增加2D排片场次,抵制特供3D的肆虐生长。


1

3D盲目崇拜从何而来?


在人们的热议声中,电影发行方美国索尼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在微博上澄清,"《银翼杀手2049》这部电影,无论是2D、3D还是IMAX制式都是和全球保持一样,所以不存在中国特供3D。”



也就是说,无论在中国还是国外,即使不是使用3D摄像机拍摄的画面,后期转制3D的现象普遍存在,只是中国3D影片的数量、播放频次更多。


国内一些看似不需要3D效果的影片,常常也被转成3D上映,更别说好莱坞商业大片,基本上清一色的3D。据统计,国内电影票房中的3D票房约达到60%,但是北美2016年的3D票房仅为14%。


数据表明,国人对于3D效果的推崇确实存在,在某些人眼中,3D似乎代表着更高的消费能力和身份地位,并且有着去电影院就应该看3D、看特效的观点存在。


这样的看法开始于卡梅隆执导的《阿凡达》,历时14年,《阿凡达》一上映便创造了影史最卖座记录,带给观众身临其境的真实体验,并且让人们看到了3D技术、电影市场的巨大潜力。



人们感受到3D带来的绝妙真实感之后,“多块好省”的转制3D也成为了主流。因为3D实景摄像耗资量大,对操作要求高,由2D转3D的影片也不在少数。多数观众仅为了追求极致的观影效果,不太了解背后3D的由来。


2012年,比较良心的《泰坦尼克号》3D版本重出水面,良心的点在于它的3D转制耗时60周、耗资1800万美元,这已经是国内转制3D的三倍价格。



但是,和实景拍摄的3D相比,它依旧存在不小的差距。卡梅隆导演也认为,太多的镜头过度地夸张变形,与自己的预期相去甚远。


即便如此,3D版在国内票房大胜,中国观众为其带来近半的全球票房。



中国观众对3D电影盲目从众,电影院影厅大多数又都具备播放3D的能力,而且3D电影的票价一般比2D高10-20元,总体来说能够为影院带来更多利润。


所以,3D版本电影的场次陆续增加,日益霸占了2D影片的放映空间,才导致了今天人想看2D却看不到的情况。


2

增加3D场次未必能

带来更好的视觉效果


3D电影日益泛滥,带给观众的体验却未必更佳。除了上述所说的转制“伪3D”和实景3D的差距过大之外,影院的3D眼镜等设置也未必统一,带给观众的不良体验常常有:观看具有眩晕感、仅有字幕有3D效果或者字幕模糊等等。


就上映的《银翼杀手2049》这部电影来说,它并不适合转制3D播出。



《银翼杀手2049》每一个画面都极具美感,虽然是一部主流商业片,却具有高级艺术的高度。在赛博朋克的风格中,多具有迷雾和黑暗的气息,但是转制3D之后,势必会丢失明暗的对比度,迷雾效果也不能带来景深的层次感。


而且,《银翼杀手2049》的色彩呈现可以说是它的吸引人之处,极高水准的后期调色让它既复古又科幻。3D并不能让色彩效果加分,反而会浪费之前的调色效果。



162分钟也是一般观众极易感到疲惫的时长,3D势必会让观众的眼睛更加劳累。或许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大神级”摄影师罗杰·狄金斯才会在网上告诫大家,最好去看2D。


3

观众的理性选择

推动2D、3D排片合理化


因为2D版本影院排片不多,网友纷纷呼吁增加2D场次,网上甚至爆出“3D转2D”的观影眼镜,市场也随着这些需求做出举措。


如今,有不少影院已经在网上发出“我家有2D”的应对宣传,万达市场部要求全国万达影城增加《银翼杀手2049》的2D场次。并且有网友专门统计影院门店的排片情况,全国范围内这部影片的2D场次有所增加。


在人们的合理要求之下,关于2D和3D的排片问题也渐渐得到了解决,虽然3D场次依然占据多数,但是可以看到,还是有很多影院经理看得到用户的需求,并且做出改变



近几年来,观众对“特供3D”的上映越来反感,只能说明,3D也具有好坏之分,实景3D和“伪3D”差距悬殊,而且有些作品并不是转成3D就可以闭着眼挣钱的。


3D并不再是吸引观众的宣传噱头,回归理性的观众依旧会根据喜好选择观看的种类。影院应该给观众提供自主选择的格式,尊重观众的选择权利。


<END>


你有可能错过的好文章!

点击直接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