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IP降温、综艺疲软、网剧爆发……2017有哪些关键词?

2017-12-12 嘻嘻 影视热播

近两年,随着政策监管的愈发严格、观众审美的不断提高,再加上资本的涌入,影视市场相较于以往来说,也发生了些许改变。


首先,IP改编热潮,尤其是古装、仙侠、玄幻类有了明显降温


不少制作公司曾赖以生存的“大IP+流量明星”模式似乎已经失效,许多原本被看好的“IP剧”,都遭遇了“收视滑铁卢”。



取而代之的是现实题材的悄然兴起


区别于虚构的古装、玄幻剧,现实题材剧以其真实、贴近生活的特点,而备受观众喜爱。在跌宕起伏的情节叙述中,引导观众思索,启发观众叩问现实、反思历史,最终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其次,新综艺层出不穷,并且题材、重心都有了明显转变,而经历多季的“综N代”节目则陷入了疲软。


今年,广电总局先后多次下发通知,对综艺节目尤其是真人秀节目进行整顿。如在《关于把电视上星综合频道办成讲导向、有文化的传播平台的通知》中,就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强化电视上星综合频道的公益属性和文艺属性,鼓励在黄金时段增加公益、文化、科技、经济类节目的播出数量和频次。


在《关于加强真人秀节目管理的通知》中也提到:要积极鼓励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原创节目模式,提高普通群众参与真人秀节目的人数比例,摒弃“靠明星博收视”的错误认识。



受此影响,综艺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名潮”、“星素结合潮”、“调播潮”、“文化潮”,积极响应国家政策。


再者,网络剧市场经过摸索,逐渐摒弃了以往的粗制滥造,走向了成熟。今年,就出现了如《军师联盟》《春风十里不如你》《白夜追凶》《河神》《无证之罪》等多部品相与口碑上乘的网络佳作。


除了精品剧频出之外,网生内容反哺电视台的现象也越来越多。如《军师联盟》就是在优酷上线之后,才登录江苏卫视、安徽卫视,成为第一部在一线卫视黄金档播出的“先网后台”剧。


而《如果蜗牛有爱情》等网络剧,也是因为在视频网站点击尚佳,最终才流向了电视渠道。




针对近两年影视市场的诸多变化,日前,北京市新闻出版研究中心、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京共同发布了《北京新闻出版广电发展报告(2016-2017)》(又名《北京传媒蓝皮书》)


该报告以北京新闻出版广电业为主,对近两年国产电视剧、国产综艺的发展情况及变化趋势进行了梳理。



报告中明确提到,作为“拉动收视三驾马车”之首的电视剧,在过去一年里,仍然占据着各类电视节目播出时间和市场份额的首位。


然而与之前不同的是,中国现实题材电视剧丰收,而根据网络文学改编的古装IP剧却有了明显的降温


IP剧是古装剧的一支重要力量,2014-2015年,多部根据网络文学改编的电视剧火爆荧屏,成为了现象级作品。之后,影视制作公司和各播出平台一拥而上,争相采购热门IP版权、翻拍制作电视剧。


2016年-2017年,一批古装IP剧陆续播出,但市场效果、口碑大多未达预期,热门网文IP、高颜值偶像演员与一线卫视平台的组合也未能打破IP剧遇冷的局面,电视行业持续了几年的“IP热”在近两年明显降温。



取而代之的是红色题材及现实题材剧目的崛起。


2016年,恰逢纪念建党95周年和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重大纪念活动;2017年,又正好赶上建军90周年、香港回归20周年以及会议召开的重要宣传期。因此,一大批主旋律题材电视剧陆续登陆荧屏,如《麻雀》《解密》《建军大业》《维和步兵营》等等。


现实主义题材剧同样迎来丰收。《人民的名义》《欢乐颂》《小别离》《我的前半生》等反映当代都市生活的现代剧成为社会热议话题,实现收视率与美誉度的双赢。



值得一提的是,经观察发现,优质电视剧资源仍在向强势平台集中,大剧首播权几乎都被湖南卫视、东方卫视、浙江卫视、江苏卫视、北京卫视握在手中,寡头垄断加剧


收视数据显示,一线卫视平台之间的差距正在缩小,卫视阵营整体马太效应加剧,而二、三线卫视由于难以争夺热门剧资源,与一线卫视间的差距逐步增大。


其中,湖南卫视充分发挥独播优势,接连推出了《亲爱的翻译官》《麻雀》《人民的名义》等多部高收视剧作,包揽了最多收视排名靠前的电视剧。而东方卫视、江苏卫视、浙江卫视、北京卫视等则采取了联合播出战略,强强联合,助力剧集的播出效果。




综艺方面,报告指出,电视综艺节目在经历暴发期后,进入了相对平淡的发展阶段


近些年,综艺市场呈井喷式发展,各电视频道均在综艺节目上持续发力,并推出了一系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俱佳的电视节目。


然而自2016年开始,电视综艺节目开始进入相对平淡的发展阶段。综艺节目数量虽然仍在持续增长,但在市场表现、创新性、影响力等方面并未实现突破。



类型上,电视节目领域呈现一定的同质化现象。众所周知,明星是综艺节目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尤其是随着明星真人秀的兴起,各大卫视和节目制作公司对于人气明星的争夺也变得愈发激烈。


但由于明星真人秀的题材、表现方式较为有限,多集中于体验、游戏竞技等样式,扎堆于此的电视节目很难实现创新性突破,促使观众逐渐审美疲劳。


与此同时,素人类节目发展过缓,尤其是强势卫视在收视率和广告双收的压力下过度追求明星化,以普通群众为主体的节目在大型季播节目中较为少见。



另外,针对综艺原创问题,报告也指出,在引进境外版权模式节目受到限制的情况下,一些电视机构为规避播出时间和数量的调控,“打擦边球”,对境外版权模式节目进行抄袭借鉴,山寨之风呈现蔓延的迹象。


而多数原创节目尚不成熟,创意不足,中国原创节目达到繁荣仍需一定时间。


可见,电视播出平台和制作机构要继续以现实生活作为创作源泉,把眼光放宽、放远,不局限于当下的热门样式,而是努力开发具有潜力的创新类型。


创作方向也要由综艺向文化类、生活服务、纪录片等发散,大型季播节目与中小型周播节目共同发力、形成互补,力争在尚未诞生现象级节目的领域有所突破。



无独有偶,同一时间,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也发布了《2017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对各大视频网站在过去一年的表现进行了总结。



从中可以发现网络平台的两个非常明显的特点。


一方面,网络视频平台市场两极化依然存在。无论是电脑端还是移动端,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均保持了显著优势。


优酷和爱奇艺两家在自制剧方面表现显著,而腾讯视频则利用内容版权优势,大量购买版权剧。


在它们的压制下,芒果tv、乐视视频、搜狐视频、哔哩哔哩等平台只能利用独家内容优势与渠道优势保持发展,整体用户规模相对第一梯队略低,处于网络视频行业的第二梯队。



另一方面,网络剧精品频出,台网联动增加,网生内容反哺电视台的现象越来越多


从网剧数量和播放量的增长速率来看,网络剧播放数量基本保持平稳,但播放次数却节节递增,表明行业已进入蓬勃发展的新阶段,增长驱动由粗放的数量增长变为追求精品的质量提升。


并且,值得关注的是,网剧播放量的马太效应也越发明显,基本遵循二八定律,20%的剧贡献了80%的播放量,头部剧对流量的拉动效应可见一斑。



精品剧的出现,也促使网络剧产业链更加完善。视频平台、制作方都开始着眼于产业链的纵深发展。


总的来说,经历了曾经的野蛮发展,如今的影视市场,在政策、市场、观众的共同作用下,已经逐渐摸索出了良性的发展路线。


2017年已经进入尾声,未来,传统的电视平台将会如何在现有的问题上,进行耕耘与创新?视频网络平台又将如何保持现在的破竹之势,稳步发展?


让我们拭目以待。


<END>


你有可能错过的好文章!

点击直接阅读

《白夜追凶》《河神》掀国产网剧出口热潮,风靡海外彰显文化自信

校园网剧霸屏,甜腻的青春为何击中「少女心」?

「军师联盟2」开播,司马懿黑化开启后三国时代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观看更多电视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