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双鸭山记忆之我是下乡青年

2017-05-06 签名 双鸭山之声

请点击上面蓝字双鸭山之声  免费订阅


双鸭山最具特色的网络新媒体:分享双鸭山本地资讯,交流原创作品,免费发布便民信息。加微信:613540788.

      太久的故事,记忆里总是要带着点迷茫。大致在一九七六年七月,我们毕业生(岭西矿中),都在各自班级里排队,坐在学校操场上,等待照“班”集体合影留念。老师,校长也都在此等候着合影留念。学校请来了摄影师,在不停的忙碌中 ……


       照好毕业照,领完毕业证书,就算彻底毕业了、彻底告别了学生时代。毕业那年,正赶上“上山下乡”。所以,也没有分配。家里有特殊情况的,那时候叫:“留城”。我没有留城条件,只能等待下乡。等待的日子,感觉更难熬,似乎还有些情不自禁,沉浸在那份,被他人关心的感动中,有可能是因为在乎的太多,让我做出了一个选择……


         那时候的自己,时时透着一股灼热的傻气。或者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毕业了,同学们都奔走相告,互赠送礼物。我也坐卧不宁,想送同学礼物,可又难张嘴管妈妈要钱。只好把自己,上学跑赛得的奖品拿了出来,真还不少啊,还有好几条大枕巾,都拿出来,当礼物送给了好同学。好同学也都送我礼物。我记忆最清晰的是晓婷,她是我上一届的同学,在校体育队里,我们结下了深厚友谊。她七五年毕业下乡啦,知道我毕业了,抽时间回来,送我礼物(肥皂盒,还有牙具),都是必需的日用品。当时好感动啊!觉得她像姐姐一样,想的周到。她还说“自己不愧是运动员,在农村割地总是割在最前头”……她的言谈举止,对我也意味着一种鼓励。

         


        在我还没毕业时,我姐姐也下乡了,去了农村。我在等候分配期间,觉得无聊。正赶上姐姐回家,姐姐走时,我也跟着姐姐一起,坐岭西车,忘记了是在什么站下的车,下车后,又走了好长时间崎岖不平的乡村小路,才到姐姐下乡的村庄 。那是第一次去姐姐下乡那里(农村)。一片片农田,一眼望不到边。还有那些农民,以及农民的生活环境。还有姐姐那帮下乡青年,吃的是窝窝头,喝的白菜汤。姐姐看我去了,还特意给我买了点,比窝头好点的发糕,还买了点土豆炖茄子。姐姐,拿着饭票,稀罕巴叉地数着用啊!这一切都映入我的眼帘……

        天黑了,大家都收工了,下乡青年,在食堂吃完晚饭,都疲惫不堪地走进宿舍……   宿舍是不是对面大炕?有些不是很清楚了,记得是有很长的炕,炕下边还有个烧火的窟窿,我睡在姐姐旁边,是别人让给我的位置,大家都躺下了,可是,说话声还是接连不断,我似睡非睡地闭着眼睛,不知过了多久,才安静下来。可我还是难以入眠,在那漆黑的夜里,我觉得夜好漫长啊!


       天亮了,开始有起床的了,我也起来啦,“睡得好吗?”王姐姐看着我说。“不好,我没怎么睡着”我说。王姐,是我家邻居,是姐姐的同学,下乡也和姐姐在一起。


        起床后,我也跟着姐姐们去了井边,看大家在打水……其实,“大井”对我也不是什么陌生的事,我们家后山北翼就有“大井”,从小上山就经常路过那个井边,还趴在井边往下看,感觉好害怕呀!吃井水的人,都是同样的打水方法:摇啊摇,水桶就上来了……


        吃完早饭,姐姐就准备让我回家,因为,有下乡青年要回家,也是岭西的,正好路上结伴同行,姐姐还给我买了些西红柿,大辣椒,装在筐子里。然后,我挎着筐,跟着几个姐姐们,走在崎岖不平的乡村路上,边走边听她们说:“过了奶牛场什么的,才能坐车” 那时侯自己对哪都不熟悉,所以 就怕落下,紧紧跟着那几个回家的姐姐,一路周折总算是到家了,西红柿也有不少裂纹的了。“可真累呀!” 我对妈妈说。“你不是想去嘛,去一趟就够了吧!”妈妈说。“再也不去了,没意思”我说着躺在炕上,很快睡着啦。一觉醒来,已经是晚饭的时间了……

         这一夜,脑海中,依然还是去农村一游的情景。


         因为,家庭条件不好,家里也添补不了姐姐,姐姐在她那群人中,也是条件最不好的。姐姐说:“别人回家,回来都能大包小包的带回吃的、用的”。可是,我的姐姐没有这个条件。姐姐一回家,总是想着给家里买点青菜带回来,年末扣她的工分。可是,家里没有东西可给她带。就因为爸爸身体不好,不能正常上班,所以我们家一直就在困难时期,感觉都快到“吃完上顿,没下顿”的地步了。


         因为家里条件不好,姐姐都不经常回家,过节的时候,就剩姐姐一个人在她们那青年宿舍……也许,姐姐是为了给家省点饭吧!记得那时候,妈妈真的没少流泪……姐姐偶尔回家,妈妈总是会给姐姐点钱,也不过就是三毛五毛的。姐姐总是不肯要,娘俩推来让去……


        快要接近深秋了,我才得到通知,让去竖井电影院。吃完早饭,我搭伴和同学芝芝,赶往岭西竖井电影院,路上的青年人还真不少,那都是赶往电影院听通知的,整个岭西各个学校的毕业生,也就是等待下乡的人员,都在赶往电影院。当我们到的时候,电影院满满的青年,都在等候通知。不一会儿,有人上台讲话了,我聚精会神地听着,我听到我的名字被分到“岭西矿青年点,北翼砖厂”。自己总算是分配了,心里也像有了一种安慰。


       还有好多同学,也都分到了砖厂。还有分到玻璃厂的(就是农业),横头山的,林业的。

       有的同学家长,是商业的 ,就去了商业。家长是粮食的,就去了粮食,家长是材料总厂的,就去了材料总厂。总之,同学们都下乡啦,各奔自己广阔天地,接受再教育去了!


        第一天,是怎么去的砖厂呢?还真想不起来啦!路远厂偏的,不过,我还有伴,小学同学,也是岭西一委的邻居芝芝,我俩都分到了砖厂,砖厂建在北翼一个山沟沟里,从岭西到了砖厂,大概得走将近一个小时。初来乍到砖厂,感觉什么都很陌生,无论领导,还是青年,还有那更陌生的匹棚子,都是新生事物。随着大帮人群,在等待着。领导把新来的青年,都召集在一起,分配了工作。真巧,我和芝芝都被分到补助排(也就是出窑装窑排),听着都陌生!在我们排里,有熟悉的,也有很多不熟悉的青年,都分配在一起了。经过一段时间后,一切都不陌生了。那个时候,总是觉得有使不完的力气,用不完的干劲。真就是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没被困难吓倒过。尤其是:出窑的时候,又热又脏,可我们依然使出了,我们最热爱劳动时那份干劲,干完我们的工作,满身满脸的砖粉,都成了红孩儿了!……那就是我们的青春年华!

        装窑的时候,大家干劲更是你追我赶,俩人一伙,把着一个窑角,共四个角。俩人一伙,用小推车往窑里运砖坯子……有排长指挥。我是在窑里码垛的,总是不甘落后。……

        我们曾经的补助排,在我的记忆里深深地保留:(葛,邢,范,穆,李,于,霞,红,催,刘,冦,彭,魏,赵, 汝)这些姓名。保留着我们同甘苦,共患难的光荣使命。在这个排,出出进进的人员,我们共同享受了“砖”的快乐“一块烧红的砖,就能给我们做熟一盒饭”,在窑盖上又能烧 “玉米,烧土豆,还有烧窝瓜的”,大家在一起分着吃……


        有我们青年的地方,到处都是欢声笑语——蔓延着青春的爱情。

        上班的路上,东山的和岭西的,到富华道口那,大家都会遇到一起,有时还特意约好在那等会儿,很少有孤单寂寞的时候。去砖厂还要路过,玻璃厂(就是农业青年点)那里,有我的好同学晓婷…… 

         整个一个砖厂,在朱队长,姜书记的领导下,白班,黑班都干得热火朝天。 什么生产排,装窑排,烧窑排,各个排干劲十足。


        我天天早走晚归,上班带饭,还记得,为我带饭,妈妈好愁啊,因为,家里一直条件就差,没有好饭给我带。妈妈就把大饼子,切成片放点油,加点盐给我炒一炒,装进饭盒里。到了砖厂,我们就把饭盒放在好大好大的锅里 ,保温……

       在那片蓝天大地下,聚集着那些风华正茂的人们,那就是我们“下乡”青年们,正在锤炼自己。



        我们还去支援过横头山开荒,每人都有任务,忘了是多少米长,多少米宽啦!反正就是在森林里,每人分一块林子,我也在其中:“”一周之后也没完成一半的任务”。那可真是个累呀!手都磨出了水泡泡……

       在困难的时候,我的好同学来了,那天,莲子和涛子,一大早就从竖井东山赶到我家,和我一起去了横头山,帮我开荒……那天,成果不错。

       在开荒的日子里,我还遇到了晓芳同学:“你在这住吧,天天往回跑啥呀”晓芳说。她下乡在横头山,山里有青年宿舍。在她的热情与真心的话题下,我也真就没客气,随她住在了横头山青年宿舍,这样我就不用天天回家了,省了不少事。


        就在接近开荒完成任务,尾声的时候,砖厂的男生完成自己的任务后,又帮我干了一天,有他们仨人(冦,彭,魏)还真是人多力量大呀!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也终于完成任务了。

        一次开荒,给我的感动,又让我的记忆里刻下了一串串姓名。也让我带着胜利的喜悦,返回砖厂。……



       那时候,我们人在青年点,户口却在农村,家里就没了我的口粮,本来家里就缺粮,这下,没了我和姐姐俩个人的口粮 ,家里的粮食就更紧张了。我和姐姐,不是没有口粮,而是都不能及时发放 ,发粮的时候,就大袋大袋往家运粮。记得妈妈最爱说的话:“看看,要么就没粮吃,要么就吃不过来”。也是呀,不知道那时候是什么政策?总是不按月发粮,忘了是半年,还是几个月发一次粮了。也许,对有的人家来说:“就是一年不发粮食,也没问题”,可是,对我家来说,最好是每月都发粮,好像从来没有过,到月就发粮的好事,搞得我们总是“饥一顿饱一顿的”……


       我们青年点,发粮的时候,有时去晚了还会领不到的 ,我就有过这样的时候。……忘了给不给细粮和豆油了。在我们青年点负责发粮的,也是下乡青年,还都是我的同学,但是,发粮的时候,我一次也没走过后门。这并不是自己无私,私心是有的,好多次都想通过同学关系,先领到粮,解决我的困难,可就是张不开嘴求人,这是自己的一个缺点,其实,也是一个优点,就是给别人添不了任何麻烦。

         想求人,嘴不说靠心想,那只能是一种不为人知的秘密。其实,很多时候,自己还是很喜欢这样的自己,这是我的性格,与开不开朗没关系。

         那时候,不仅仅是吃粮有困难,就是上一天班,好像也挣不上一角钱吧!可这并没有影响到我以及青年们的干劲,可能这就是下乡青年的意志吧!待续!

注:文作者:签名,原创作品,由双鸭山之声(公众号)推送,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及出处。图:网络

大家都在看

▶️【连载一】我的家在岭西:那些抹不去的童年记忆

▶️【连载二】我的家在岭西:“贡献了”~我们的童年

▶️【连载三】我的家在岭西:情感寄托

▶️【连载四】我的家在岭西:故乡里的原风景

▶️我的家在岭东——献给亲爱的岭东(连载一)

▶️记忆中的7•16——我的家在岭东(连载二)

▶️初一的秧歌盛会——我的家在岭东(连载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