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江宁小山村一家七代出过六位举人

2017-06-09 微江宁


清代举人匾额


位于南京城南、距市中心二十余公里的江宁区秣陵街道,旧时称为“秣陵关”。清代文学家吴敬梓对其曾有“一带江城新雨后,杏花深处秣陵关”的盛赞。

  

在其境内的凤凰山南麓,有一座小山村——章山王,如今有一百多户人家,五六百号人,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姓王。而这座小山村,在清朝中晚期,曾一门出过六位举人。


  如今,从南京南站乘上地铁S1机场线,一路向南,大约只需半个小时光景,便可抵达“翔宇路北”站。出了车站,向北行约二公里,在凤凰山南麓,有一座占地面积不大、方圆不过一里的风景秀丽的小山村——凤凰村。而不少当地人仍然习惯称其为章山王。


 小村的北面,是蓊郁葳蕤的凤凰山;而小村的东南面,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小河,在此恰好转了个“S”弯,蜿蜒向北流去。由小河再往东约五百米,便是机场高速。


  小村的历史,可上溯到六百多年前。据村中过去王氏祠堂中的家谱记载,这个村庄的王氏祖先,大约是在元末明初由江苏丹徒苦竹村迁徙至江宁秣陵凤凰山脚下。

  

经过一代代的繁衍生息,祖祖辈辈的辛勤劳作,直到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末、新中国成立前,王氏宗族中有的人出去经商,并在如今的南京老门东一带购置了房产; 有的走出小村学手艺;还有的出门求学,后来在高校中当了教授; 也有的参加了新四军。然而,最让小村王氏族人津津乐道的是在清朝中晚期,一门七代曾出了六位举人。


  在小河转弯处,横跨着一座小桥,小桥的北边,正对着一座宅院。


  一百多年前的晚清时期,这座宅院中住着一位名叫王宜灏的主人。王宜灏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中举,是这个家族中最后一位考取举人的。


  王宜灏是在长子七八岁时,才中的举,极有可能是考了数次才考中的。用现如今时髦的话说:也是蛮拼的。


  王宜灏一生共育有五子一女,按照家谱里的辈分,王宜灏分别为五个儿子取名为:良弼、良枢、良栋、良裘、良举。其中五子良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作为华工远赴欧洲,之后便杳无音信。


  据如今已九十五高龄的王宜灏次孙回忆,其年少时曾看到家谱中记载着,除了其曾祖父(王宜灏的父亲)那一辈,只考取了秀才、未考中举人外,再上溯五代,也就是七代人中有六代六人中举。记不清是哪朝皇帝还专门为此赐予了名曰“正学堂”的匾额。


  直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这座背北面南的老宅院,虽已房屋陈旧、院墙斑驳,但前后仍共有七进。老宅内原先还有一个雕花大板床,古色古香,应该是清朝年间的物件。老宅的天井内,还有一口水井。


  七进宅院的第一进正门外墙上,砌有一块“拴马石”,即拴系马缰绳的石块,门楣等处还砌有精美的雕花青砖。


  其中有一块雕花青砖,后来被王宜灏的后人修缮祖居时,拆下丢在院子一隅。那块雕花青砖明显地比一般的青砖大,长、宽、厚分别为:38×18.5×7(厘米),其上近一半的面积雕刻着精致的花纹。花纹形状有些像初春的嫩草长出的新芽,又似大海澎湃的波涛卷起的浪花,自然流畅,浑厚中透着几分清秀。


  这块雕花青砖如今被王家的后人收藏着; 而那块原先砌在墙上的“拴马石”,若干年前其家族后人翻修房子时,却不知将它弄到了哪里?


  现在,门前的空场地上,早已不见了硕大整齐的青石板。大半个篮球场大小的地方,也几乎盖满了房屋,往日老宅以及门前的气派辉煌,如今已荡然无存。


  早些年,王氏族人曾准备重修家谱,后来却因无法找到当年的族谱,故重修家谱一事只好作罢。


  据王宜灏的次孙回忆,曾记得家谱中从他这辈往后八代的辈分排行是:“克成其德,必定永昌”,再加上其祖父和父亲那两辈的排行:“宜良”,单从这十个字看,其意可简单地释为:“为人做事多多从善,就能够成就、成全一个人的道德品行,这样便必然会永远繁荣昌盛。”


  可见,王氏祖先对这个家族的后人的谆谆嘱咐和教诲,蕴含、寄予了多么美好的期待和祝福。

来源:金陵晚报


觉得不错

请点个

欢迎投稿或投放广告181—151—55217


猜你喜欢


点击标题可浏览文章

33万现金因颠簸丢失 江宁警方帮追回

在建的5条地铁线路最新进展公布!你猜是哪一条今年最先通车

南京到兰州高铁7月开通!早上出发,下午就能吃到正宗的牛肉面啦

江宁的爸妈看过来!孩子们都需要的应急知识指南!

夏天开车最恐怖的事,危险就潜伏在车里!

江宁人注意! 在朋友圈转发这类信息,最高要罚100万!




商务合作请联系   

微信号:weijiangning2014

广告投放:181-151-55217

邮箱:2091289883@qq.com

长按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每天更多惊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