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化之窗】NO·18 贾平凹《极花》新书发布会在北京成功举行

2016-04-15 肖遥 贾平凹文化艺术研究院


贾平凹《极花》新书发布会在北京成功举行

        2014年4月14日下午15:00,贾平凹先生最新长篇小说《极花》新书发布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此次发布会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当当、腾讯文化、中国出版传媒商报主办,由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台主持人贺超主持。著名评论家、北京大学教授陈晓明,著名作家李洱、梁鸿,贾平凹文化艺术研究院常务院长王立志参加了发布会。

        《极花》书写了一个从乡村到城市的女孩胡蝶,从被拐卖到出逃、最终却又回到被拐卖乡村的故事。《极花》是贾平凹先生受身边人被拐卖的刺激而写。如贾平凹所言,“这是个真实的故事,我一直没给任何人说过。但这件事像刀子一样刻在我的心里”。作为长期关注农村生活和农民生存境遇的小说家,贾平凹在这部新作中倾注了饱满的感情,对人物命运给予强烈的同情。在发布会上,管士光、李洱、梁鸿、陈晓明分别对《极花》进行了解读。

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管士光谈《极花》


       体现一个时代文学的真正的创造力的时候,长篇小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着眼点,从这个角度讲,贾平凹的创作体现了中国当代文学的真正的创造力。贾平凹是当代中国真正热爱文学、全身心进行创作的一个重要的代表。我认为贾平凹先生就是个天才,就是一个天才作家,他把他的生活提炼给我们,让我们感觉到,在我们的平凡的、平庸的生活之外还有另外一些人,他们也在他们的生活中在走他的路,在走他的从年轻到中年,到老年,最后到死亡这样一条路。所以使我们的生活感觉到更丰富,更有意思。贾平凹先生几部作品在我们当代登过,《古炉》、《老生》、《带灯》、《极花》交给我们出版我们非常荣幸。作为一个出版机构,能够把当代文学最优秀的作品推荐给广大读者,这说明贾平凹老师对我们的信任,也是我们做出版工作的一种荣誉。所以我想,今天《极花》的出版我建议大家还是要认真读一下,他绝对不是写一个一般的我们所知道的一般的新闻中的故事,他内容、内在和图书文字背后有很多关于文化的、关于思想的、关于哲学方面的一些东西。”同时也号召在场的媒体多做一点宣传。

著名作家李洱谈《极花》


        贾平凹的每部作品对中国文化而言是非常有意义的,读他的作品,《废都》废了,秦腔哑了,带灯灭了,胡蝶被拐卖了。贾平凹老师的作品发出了中国文化对当代这种情况下,对中国文化发出最沉重的喟叹。贾平凹老师的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作品的价值会越来越大。因为他几乎全须全尾的保留了中国文化传统文化,乡村文明,保留了我们各种情绪、各种各样的细节,他的作品比如琥珀、有有如珍珠,他成为这个民族情绪的一个博物馆。无论是汉学家还是中国人还是老外,如果他想了解中国,如果他想了解中国在通向现代性的旅程中所遭受的所有的落后也好,不甘也好,屈辱也好,那么首选贾平凹先生的作品。   

著名作家梁鸿谈《极花》


       贾平凹是我们的风向标,她特别强调了《极花》的文本中水墨“色块”的重要性。中国的水墨画空白也有意义,空白和墨在一起构成一个总体的意义。没有说出的沉默的也是有意义的,这个意义和说出的意义是同样的重要。这可以返回来重新反观我们关于乡村的书写和存在。

北京大学教授陈晓明谈《极花》


        《极花》放在西方那是很厚重的作品了,贾平凹的作品中像一部插曲,像一部变奏曲。
贾平凹先生的作品有一个特点,就是他有非常强大的现实感,这个现实感不止是说现实当中发生的问题,而是这种现实感的强大,可以看到他从《秦腔》、《古炉》、《带灯》,《老生》里面已经涉及到当下的问题,更早的是浮躁的。到今天这么一个对乡村中国的关心,对乡村中国历史的关注,这里面构成乡村中国历史的一个长长的谱系,既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特别是书写现实的难度尤其大。读《极花》这部作品,还是读《带灯》,读《老生》,贾平凹先生确实是乡村生活,完全可以靠细节、乡村琐事堆积起这样的故事,能够推动他的叙述,这个是让人惊叹的。



本篇图文版权归贾平凹文化艺术研究院所有。欢迎转发,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并附贾平凹文化艺术研究院二维码,否则视为侵权。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贾平凹书院,了解贾平凹作品的最新动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