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自由广场》:这部金棕榈只有装腔作势的愤世嫉俗

2017-05-30 腾讯娱乐 导演帮

上期内容:

《自由广场》获金棕榈:七十岁的戛纳,移民主题的大卖场?

当有编剧找你合作时,你要了解几个要点?

等多内容请点击菜单栏或历史消息

如果金棕榈被颁给哈内克的《快乐结局》,那么我们将见证历史上第一个三次摘得金棕榈的导演。如果金棕榈被颁给琳恩·拉姆塞的《你从未在此》,那么《现代启示录》之后又一部未完成的作品证明了自己非凡的价值。如果金棕榈被颁给《每分钟120击》,那么继《阿黛尔的生活》之后,同志题材电影再一次在戛纳获得胜利。然而这一切都没有发生。典礼现场,颁奖嘉宾法国女演员朱丽叶·比诺诗深情朗诵了一首诗之后,宣布金棕榈属于瑞典电影《自由广场》。


瑞典电影已经有十多年没有入围戛纳主竞赛了,但是鲁本·奥斯特伦德凭借《自由广场》拿奖并非爆冷。本片在戛纳上映之后,场刊给出了2.7分的评价。这个分数在所有竞赛片中属于中等偏上的水平。除了法国《自由报》给出了愤怒的 “×”,德国《时代报》给出了不甚乐观的两星,其余媒体基本都是三星肯定,而法国著名影评杂志《正片》的主编甚至给出了四星的最高分。不过在场刊之外,一直和《正片》意见相左的《电影手册》毫不留情地给《自由广场》一个“×”。从大环境来看,《自由广场》获得的评价是非常两极的,影评人或者溢美之词不断,认定是金棕榈种子选手;或者像著名影评网站的主编Eric Kohn一样,认为此片令人失望,不给差评就是不客观。


评审团主席阿莫多瓦在颁奖典礼之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他真的非常非常喜欢《每分钟120击》,但是评审团中的其他人都非常喜欢《自由广场》,所以他没能让最喜欢的电影拿到金棕榈。说着说着哽咽了起来,眼眶都红了。所有埋怨阿莫多瓦身为酷儿导演却不为优秀同志电影投票的记者只能沉默了。


导演鲁本·奥斯特伦德在领奖台上


初看之下,会觉得一定是电影圈的人觉得讽刺当代艺术的电影太少了,于是拍了《自由广场》。本片以斯德哥尔摩X-Royal艺术馆策展人Christian为主角,以一次抢劫开头,以一件作品的策划为线索,讲述了他生活中亲情、爱情、事业等方方面面的故事。但随着故事的展开,会发现导演鲁本·奥斯特伦德的野心不止于此。Christian在一次被设计的“见义勇为”中手机钱包被偷,从此他掉进了全是噩运的兔子洞,人生一路跑偏。他将威胁小偷的信塞入贫民窟的每一户人家的信箱,却丝毫没有想过那些被他冒然称作“贼”的人受到了什么样的伤害,于是,被冤枉的小孩上门来要求道歉。他在派对上只能和一起排队等厕所的女孩上床,尴尬一夜后发现她是和猩猩一起生活的怪咖。他为金主们精心策划了晚宴,却被行为举止如同猩猩的艺术家彻底破坏,后者差点在宴会现场强奸一位女嘉宾。他的展览作品被损坏,参加对谈活动却被爱说脏话的残障人士彻底破坏,和女儿的关系冷漠尴尬……好不容易策展一个名叫“自由广场”的作品,却被一心追求流量的同事发布的惊悚视频逼得引咎辞职。


鲁本·奥斯特伦德是尖刻的。他精心架构的剧本完全是一种示范:如何打碎一个小布尔乔亚主义者的生活,如何让人丧失体面,如何抓住一个男人最孱弱的时刻。一夜情对象来抢装满精液的避孕套、让男主角穿着晚宴礼服在垃圾箱中翻找,用尖声脏话打断他的每一次发现……奥斯特伦德足够聪明才能写出这样的桥段,他的武器是单纯的暴力,绝对的野蛮,完全的无理性。


奥斯特伦德当然也是功利的。他把“尴尬情境”用得天花乱坠,冷幽默贯穿全片,一个冷笑话接着一个冷笑话,将主人公送入一个又一个无法解决的困境。完全是自诩高冷的知识分子架势,憋足了劲儿要摆出比谁都高明的架势,连抖包袱都不肯放下身段。因为他知道,要戳中影评人的G点,就得咯吱他们的笑点,这俩点靠得近。



他当然没有放弃自己的北欧背景。在展示自己的国家福利一流的时候,透过Christian之眼,看穷人、小偷、乞丐、幼小的外来者、无药可医的杜列特氏综合征患者等等在取景框中来回走动。这并不是依赖一双观察的眼睛,而是彻底依赖自我的偏见,涂抹出过滤之后的、畸形的微缩社会图景。


鲁本·奥斯特伦德确实是优秀的导演,他花费了大量时间在构图上,每一帧影像都涌动着抓人眼球的隐喻。他在剧作上太擅长制造重重矛盾,将Christian推入更加绝望的境地,身份危机、职业危机逐一爆发,道德法则崩塌,情感世界荒废,人生的继续只能解释为一种僵直术的作用。而本片最重要的配乐,他选择了太过流行以至近乎庸俗的《Ave Maria》。弦乐和人声哼唱的主题频繁出现,培养出观众条件反射的糟糕预感。


显然,这是一部非常用力的电影。连片名也不例外。



片中这个名为“自由广场”的装置艺术,是导演鲁本·奥斯特伦德本人在2014年的一个项目,旨在测试人们心中的道德法则,和影片中Christian设置的信任互动装置作品异曲同工。就位于美术馆前的广场上,钢筋和灯管划分出一个正方形,以铭牌标记:“这是一个充满信任和关爱的避难所,每个边界之内的人都想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但一心只想要流量和关注的手下在这个“自由广场”上发布了一个金发小女孩乞丐被炸的视频,从而引发了全网关注,逼得Christian不得不引咎宣布辞职。至此,“The Square”成了双关,它还是囚禁的正方形,避难的方块,开放的直角,似是而非的正直。


《自由广场》是特别是吗?或许是。《自由广场》嘲讽了每一个人,男主角Christian,他的孩子们,他的上司,他的同事,他的宴会宾客,他的策展作品,艺术从业者,电影中的记者,看这部电影的记者,所有自视甚高的知识分子,所有固守秩序的中产阶级,所有用善行感动自己的苍白左派,所有情境保守主义者……都是他戏弄于掌中的嘲讽对象。几乎所有人看这部电影都会感到一种不舒适。但是这种嘲讽从来没有涉及过自身。一个冷眼旁观的创作者,在架空的环境中自视甚高地,以固执的道德预设不断追问,没有自省,没有回溯,只有比电影中的瑞典社会跟胜一筹的冷漠,只有装腔作势的愤世嫉俗,只有失真荒诞的说教。



喜欢《自由广场》的影评人赞美这是一部知识分子电影,而《自由广场》展现的恰恰是知识分子反对的:对于最根本问题半途而废地追问,毫无敬畏的呈现和表达,身在此山中的短视,对发声对象的粗暴泛化,空洞而无冒险精神的批判。从《游客》等前作来看,鲁本·奥斯特伦德并不是一个虚无主义者,但这一次他描述的瑞典上层社会却是千疮百孔的无人之境。


这样一部电影夺得金棕榈也让人失望。或许评审团中索伦蒂诺和阿莫多瓦这样的导演会被导演出色的图像直觉所打动,但其他人应该对它进行更为专业性的反思。即使小众评审团也难逃平庸的命运,为了平衡个体口味的差异,而被看上去出格、实在在规则内打转的《自由广场》所轻易说服或蒙蔽,却没有慧眼去赏识哈内克多重媒介的实验,没有勇气去嘉奖萨夫迪兄弟的纽约午夜奥德赛,没有趣味来认可几十年如一日拍出个人风格类型片的欧容或洪尚秀,没劲。

导演帮高薪高福利招聘啦!


编辑部

新媒体运营总监 | 影视记者 | 运营编辑

市场部

资深活动策划 | 活动执行 | 项目执行


以上职位均需要2-3年

影视行业运营、策划及新媒体工作经验

简历与作品投递邮箱chenyan@pengxx.com

期待你的加入;欢迎自荐/推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