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福利 | 18年后,再见《悟空传》

2017-07-10 飞鸟冰河 导演帮

上期内容:

专访《秘果》导演连奕琦 | 这是一个简单、干净的童话故事

中国影视金融 7.7 筑梦之夜盛大开幕

等多内容请点击菜单栏或历史消息

————————

想看《悟空传》的粉丝快快在赠票文下拼命的留言畅聊想看理由吧,导演帮将选出最幸运的读者和我们一起看片,小编等你哦~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i0520k36mbn&width=500&height=375&auto=0

看完《悟空传》,颇有些感慨。一晃18年,曾经在脑海中上天入地,战斗不息,漫天神佛都无可奈何的那只猴子,真的在银幕上出现,台下却没有应有的激动。画面中仿佛是记忆中的那个英雄,奋起千钧棒,横扫各路神魔;又仿佛不是,因为悟空真正反抗的那个对手,在影片中始终没有出现,这让精彩激烈的战斗有一种无力感。只能说,当一部作品被捧为经典,对它进行任何改编都会造成失望。《悟空传》与它所在的时代是一体的,18年过去,时代不一样了,众人眼中的猴子,或许也已经不是本来面目。唯一不变的,是台下观众对于英雄的憧憬之心。



1.忆大圣当年,雄姿英发


记得第一次看到《悟空传》时,它还没有出版,是1999年新浪论坛的“金庸客栈”版块上连载。那时候我最常去两个版块,“金庸客栈”与“舰船知识”,有幸见证了两部经典的诞生,《悟空传》和《兵王》(即《士兵突击》)。《悟空传》从今何在放出连载开始就人气极高,2000年实体书出版后更是风靡全国。原因在我看来有三点。首先,得益于当年《大话西游》的风靡和启发,忽然发觉那个一板一眼,忠实可靠,保着唐僧西天取经的猴子,可以是一个为情爱所困,在迷惘和挣扎中做出痛苦抉择的普通人。这种在尘世中惨烈悟道的感同身受,引发了一代年轻人强烈的共鸣。追捧《大话西游》的盛况我不想赘述,而《悟空传》的初始风靡,就来自于这种《大话西游》的移情。



其次,那个时代需要这样一部描述迷茫困顿,却又奋发抗争的作品。1998年的洪水让全国上下有一种团结向上的气氛,而1999年,中国驻南联盟使馆被炸,引发年轻人的强烈反思与大规模抗议。前一年我们还沉浸在万众一心无所不能的力量感中,第二年就发觉面对真正的技术优势和强权,我们只能忍气吞声。不说军事力量的对比,在大众有切身体会的资本和技术上,我们毫无还手之力。也就在那几年,丁磊和同事扛着几台电脑创办了网易,斯坦福毕业的张朝阳回国创办了搜狐,联想用英俊的谢霆锋将FM365推到大街小巷。Chinaren,人人网,易趣……借着互联网的兴起,各路草莽纷纷一夜成名。这种危险和机遇并存,乱世出英雄的气氛,浓缩在一起,凝成挥棒怒指天庭的孙悟空。



第三,今何在创作时源于《大话西游》,但又不止于《大话西游》,《悟空传》很快成为自有生命力的经典。故事中不仅仅塑造了悟空一个英雄,还有更多有血有肉的人物。被佛祖安排转世的金蝉子,面对人间的痛苦和命运的安排,发出“我要这天,再也遮不了我眼……”的呼喊,振聋发聩,代表了当时大多数年轻人不甘于体制和命运安排的心声。整天喊着散伙回家,心底自卑与自傲并存的八戒,看起来混吃等死,实际上是为了守护与嫦娥阿月的承诺。取经就为复原打碎的琉璃盏,想要重回卷帘大将职位的沙僧,最后发觉他念念不忘的心愿,在权力者的眼中狗屁不值,一切努力不过是荒唐一梦,悲剧意味十足。紫霞,阿月,小白龙这三个女性角色,为爱坚守,勇于牺牲,用生命和鲜血唤醒爱人的记忆和梦想,成就了所有人对爱情的最完美想象。《悟空传》的故事不是一个英雄的传说,而是一群勇者,面对尘世痛苦,用各自的抉择引发读者思索,并照见自己心中的梦想。


所以《悟空传》能从诸多源于《大话西游》的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互联网写作时代无法回避的一个符号,得益于这种时代背景给予的加成,最终被捧上神坛,成为传奇。

 

2.旧梦神游,多情笑悟空



成为大众心目中的传奇,这是一件好事,但也是一件坏事,因为梦想容不得亵渎,传奇不可以打破。可一部小说被改编成电影,文字转化为影像,就要接受改编,注定会发生变形有多少人能接受梦想的重塑呢?


电影版《悟空传》与原著相比,改动可谓不小。整个故事分为抗争和情感两条线,抗争线体现于身背宿命,要打破天机仪的悟空,新增加的同样身背宿命与悟空亦敌亦友的二郎神杨戬,以及天庭权力代表上圣天尊,这三者构成的三角关系。情感线则是悟空、阿紫、杨戬的情感明线,以及天蓬与阿月的情感暗线。整个故事从唐僧师徒四人在组织安排“取经”任务中的挣扎思索抗争,变成进入天庭学院的悟空与同学天蓬、杨戬、巨灵等人,面对天庭权力代表上圣天尊校长的压制各自选择出路。


 

新加入的杨戬取代唐三藏,成为故事中引导观众自我思辨的核心。唐三藏是《悟空传》原著中理性的代表,他的成长与觉悟,是引导观众思考人生迷途的明灯。三藏对于佛祖这一近似父亲角色的反叛,对于“取经”这一组织任务的抛弃,象征着新一代面对上一代意志的反思和突破。在电影中,杨戬是三圣母与凡人结合通婚的产物,天庭给他神的血脉,人间给他人的情感。是遵守天庭的安排,镇压悟空,还是跟随人的本心,挑战天庭,这类似唐三藏“取经”与“放弃”的抉择。杨戬与悟空、上圣天尊形成一个不稳定三角关系,实际将原著中唐僧的觉悟线与悟空的抗争线合在了一起,唐僧不能打,而杨戬能打,方便在密集的战斗场面中体现成长,故事主线也更清晰凝练。在电影中,杨戬做出了自己的抉择,没有和悟空同路,但也不接受天庭的安排,成为一个独立的形象。


 

另值得一提的是反派角色的变动,原著中“佛祖”代表权力,“天庭”代表体制,在电影中统一为天庭,由上圣天尊作为组织形象代表,由天机仪作为权力意志体现。“取经”这个组织安排任务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上学”,悟空、巨灵、阿紫、卷帘等成为天庭学院的学生,在学院的驯化中,他们或反叛或驯服,在最终“打破天机仪”的决战中各奔东西,类似黄埔军校学生选择了不同阵营。这样改动,好处是冲突更明确,抗争的隐喻意图更清晰,副作用是抗争的格局小了很多。在影片的结尾,战败的天尊与悟空一起被宣布为妖魔,送了死又背黑锅。这表明天机仪虽然毁了,但天庭的权力和体制都未能损伤分毫,一切都在照常运转。这个结局强化了整个故事的悲剧意味,也深化了悟空的抗争意义。


 

根据这些剧情改编判断,创作者在竭力保持原著“思索与抗争”的核心思想,简化情节内容,争取在有限篇幅内保持人文思考,并保留足够激烈的战斗场面,文戏武戏兼顾。但有人偏爱思索,有人渴望热血。两者兼顾,可能就是两边都不满足。个人观感,武戏更强,文戏上情感的驱动弱了一些。

 

3.可曾记得西游



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悟空传》,18年的记忆中,有人不忘屡败屡战的悟空,有人认同追寻本心的三藏,天蓬自卑与自傲让人落泪,沙僧的执着成空让人觉醒。还有用鲜血化作甘霖,为花果山保留生机,成全三藏与悟空抗争大业的小白龙;银河畔苦守千年只等天蓬回家的嫦娥阿月……这一切,都有读者心中各自的梦想投射,18年,逐渐凝结为心底的珍珠。或许记忆有些模糊,不过少年时最珍视的梦想,一经唤醒,依旧充满光彩。只是《悟空传》电影上映,梦想真的浮现到眼前,却不是滋味。


 

那个时代过去了,当初的年轻人也已经长大。就像已经做出抉择的悟空、三藏、沙僧、八戒……回望当年的梦想和选择,不会后悔,但也有遗憾。这种遗憾会寄托于重新出现的《悟空传》,以至于120分钟的电影,完全容不下一代观众的渴望。今何在和郭子健敢于将《悟空传》搬上银幕,应该也想到了吃力不讨好的结局,但他们还是做了,让我们回首面对当年。《悟空传》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承载青年的热血,更重要的是,它启发一代人的思索和抗争。时代变了,很多事情并没变。正如电影中表现的那样,碎掉的天机仪无损于天庭的权威和意志,反派隐于虚空,依旧只手遮天,反抗者悟空,觉悟者杨戬,他们的抗争并没有结束。新的时代有新的束缚,新的悟空,18年前电闪雷鸣,挥棒问天,18年后这一切都在延续,电影《悟空传》的出现,本身就是文艺创作者面对环境的思索和挣扎。它或许不完美,不能圆满所有人的梦想,但这个梦想如果要圆满,需要台下观众所有人的共同努力,每个人都是孙悟空,每个人都要继续战斗,而非将梦想寄托于台上的几个英雄。

 

《悟空传》文本的最后一句是,“可曾记得西游”。18年过去,理想和热血在影像间依旧熠熠生辉。


导演帮高薪高福利招聘啦!


编辑部

新媒体运营总监 | 运营编辑


以上职位均需要2-3年

影视行业运营、策划及新媒体工作经验

简历与作品投递邮箱chenyan@pengxx.com

期待你的加入;欢迎自荐/推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