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文牧野打call,站在他身后的是第六代导演你们服气吗?

孙瑞紫 导演帮 2021-03-21


最近的《我不是药神》以严肃的现实题材引起社会各界的热议,虽然导演文牧野是新人,但在这部电影里,依稀可以看到第六代导演确立的写实风格。尤其是出品人、监制之一宁浩,作为第六代导演之一,对这种表达方式并不陌生。

 

宁浩、文牧野


从宁浩往前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们,在面向现实边缘、城市变迁,追求个人表达自由之时,形成一种集体的创作倾向。

 

将近三十年过去,电影体制、电影市场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最近十年间,中国电影市场爆发性增长,票房记录一再被刷新,新人不断出现。在这种形势下,曾经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们,也在走向不同的领域,但幸运的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仍然坚守在拍电影的第一线。

 

第六代导演的三十年

 

2010年,贾樟柯的一篇《我不相信你能猜对我们的结局》,被看做是贾樟柯为第六代导演所做的集体宣言,也是最近的一次。在文章里他写道,“作为一个电影运动,第六代导演今天已经分化……在市场的战斗里,硝烟滚滚,但我们依然存活了下来。”

 

这场电影运动,是第六代作为一个集体的标识。时间回到1992年,当贾樟柯投考北京电影学院的时候,第六代的第一批代表人物,张元拍出了《妈妈》,王小帅正在拍《冬春的日子》,吴文光拍出了他的纪录片《流浪北京:最后的理想主义者》,娄烨的《周末情人》即将完成。也是从这些电影开始,中国的独立电影运动开始了。

 

到1997年,娄烨开始筹拍《苏州河》,王小帅推出《极度寒冷》,张元在筹备《过年回家》,章明刚刚完成《巫山云雨》,这一年,贾樟柯开始拍摄《小武》,开始被称为第六代。


王小帅勇擒贾樟柯


1992、1997、2010,这三个时间节点,或许可以作为第六代导演三十年的三个坐标。

 

在独立电影时期,第六代用电影争取表达的自由,用自己的独立精神,开始有了个人的诉说,去关注那些被权力和经济利益抛向边缘的弱势群体。

 

在世纪之交,经济变革时期,第六代导演的电影“相互补充,相互串联,隐约勾勒出了一条中国变革的影像之线。”而电影呈现的真实现实,是第六代导演主动选择的结果。同时,六七代之交的新导演登上舞台,陆川、宁浩等导演,虽然在是否归属于第六代的问题上仍有一定的争论,但是他们的出现无疑为现实电影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贾樟柯、王小帅、娄烨

 

贾樟柯认为,第六代,包括他自己,“是一批忠实于电影的人,无论在与意识形态的对抗,还是商业经济的对抗中,都呈现出超凡的毅力。”

 

第六代电影从产生之初,就是以独立的姿态存在,与政治、资本和商业保持一定的距离。所以一直以来,第六代电影无法摆脱票房低的困境,也被电影投资人们抱以尊重和敬而远之的态度。

 

在市场环境中,第六代导演面临转型。一部分与大影视公司形成合作关系,作品可以取得过亿票房,而大部分仍保持着很高的独立性,以个人工作室的方式继续工作。


第六代导演创作现状

——在市场和自我之间

 

面对市场的变化,第六代导演们在市场和忠于自己之间做出权衡取舍,分化出不同的道路,走向各自不同的领域。

 

他们不同程度地受到市场和资本的影响,寻找与自我之间的均衡点。像管虎所说,“在面对一个不知道下一部何去何从的情况下,只有等待,不能说没希望了。第六代中,有的人沉沦了,有的根上快的那波走了,但是大多数,熟悉的,还是在冷眼看着,在沉淀,在积累。十月怀胎,不生肯定不行了,就相当于我们的高考。”

 

管虎、江海洋、万玛才旦、蔡尚君、陈建斌、贾樟柯、娄烨、刁亦男


 

而那些保持冷静旁观,沉淀积累的人,当中有独行者娄烨、有依旧在坚持的章明,还有不断在探索的王小帅,以及找到“路”的张杨。

 

2012年,娄烨的《浮城谜事》票房不高,他说,这部片子在开始工作的时候,根本没有考虑过票房。2014年的《推拿》,仍然没有考虑票房。娄烨引用一位经纪人的话,“谁有毛病去看一个瞎子的电影。”但是对娄烨来说,小说本身的魅力,对视觉方面的挑战性,战胜了对其他方面的考量。

 

章明同样保持着独立和客观。他的新作《冥王星时刻》,完成了一次现实世界和精神之旅的交叠,影片在戛纳导演双周单元展映,但目前仍然没有是否在国内院线上映的消息。章明被认为是同龄人中仍然保持自由创作的电影作者,作品既有文人精神的内在,又有现代性的关照。

 

贾樟柯常被和章明同时提及,他或许是第六代中特立独行的一个。今年同样去往戛纳的《江湖儿女》,在保持贾樟柯电影风格的同时,也显示出贾樟柯突破常规的新意。首先加入了商业性的考量,黑帮、枪战等情节的设计,男主角廖凡近期的热度,让影片有较好的票房预期。第二,在《江湖儿女》中,贾樟柯也试图串联起自己之前的作品,开创自己的“电影宇宙体系”,可见他的电影体系的完整性和更进一步的野心。

 

张杨导演以艺术和商业的平衡著称,他的《爱情麻辣烫》、《洗澡》、《昨天》、《飞越老人院》受到评论界和观众欢迎,还获得了众多奖项。近年来的藏地题材电影《冈仁波齐》同样能收获过亿票房。张杨导演始终能保持个人的艺术追求,比如另一部藏地题材电影《皮绳上的魂》。


张杨导演

 

王小帅也尝试在艺术和商业之间探索。2010年的《日照重庆》,有文艺片的情节,也已经有了商业片的元素,包括案件原型的改编,犯罪片的类型,明星演员的选择,但最终2000万投资只收回300万元,王小帅甚至表示,“想过要退出国内市场,像金基德、杨德昌那样好好拍自己的电影算了。”不过2014年,王小帅又推出了《闯入者》,在跑遍国外电影节的同时,对国内市场始终保持着一线希望。

 

在第六代导演中,真正能在当前商业电影市场获得一席之地的,仍然是少数,比如管虎、陆川、宁浩。

  

管虎或许是所有第六代导演中票房最好的一个。2013年的《厨子戏子痞子》最终票房2.7亿,是一部成功的商业片,但是拍完之后,管虎却经历了长达一年的低潮期,“可能都接近抑郁了,因为拍比较有品质的戏不赚钱,但是赚了把钱,满足不了对人生的体验感。”毕竟他的金马奖获奖作品《斗牛》只有1200万票房。

 

紧接着拍摄《老炮儿》期间,管虎又经历了大悲大喜,6个月去了8次火葬场,其中包括同属第六代导演的好友路学长的葬礼。

 

《老炮儿》是管虎自己面临的“高考”。当中所表达的对时代的困惑,被快速前进的时代所抛下的那批人,就是管虎和主演冯小刚共同的那种“拧巴劲儿”。最终的9亿票房,管虎在寻找商业和自我的平衡点中取得了相对的成功。


冯小刚、管虎

 

如今第六代中相对年轻的一批,也都走出了自己的新路。

 

陆川年龄比贾樟柯小半年,但开始时间较晚,把自己归为“第七代”。在《可可西里》、《南京南京》之后,陆川被影视公司纳入旗下,拍出了《王的盛宴》、《九层妖塔》等工业化标准的商业大片。


陆川

 

宁浩作为其中最年轻的一个,通过《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等小成本高票房的代表作,确立了自己黑色幽默的风格。而后的《无人区》、《黄金大劫案》、《心花路放》,宁浩在不同类型中,寻找到商业和作者表达的平衡点。

 

宁浩在第六代导演中起步相对较晚,主要受新世纪以后电影市场和创作思潮的影响,因而在面对当前的电影市场时,宁浩可以紧跟商业片步伐,同时又保持相对的独立性。由宁浩出品、监制的《我不是药神》成为30亿爆款并不是偶然,是对现实的观照、对商业类型片的把握,二者结合的成果。

 

宁浩、王家卫、贾樟柯

 

第六代导演多数已人到中年,走向了不同的方向,面临环境的变化,但他们在历史变革进程中表现出的独立电影精神,始终是第六代的宝贵遗产。

 

正如贾樟柯所说:“电影精神不是由一个人构成的……可以欣慰的是,我们(第六代)中的大多数人的电影,选择跟现实有关系,选择跟真实有关系……这场运动或许早已终结,但我们各自的电影生涯还会很漫长。就好像法国新浪潮之后,特吕弗变成了伟大的商业电影导演,戈达尔变成更加自我的电影作者,而更多的人在走中间路线。”


上期回顾

直击FIRST | 那头离开的大象,终于回到了他席地而坐的地方

剧本 | 发条橙台词整理(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