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0亿预算,7亿票房预测,《巨齿鲨》难道要亏?

洛弟 导演帮 2021-03-21


《巨齿鲨》在北京水立方举行首映式。


虽然地点跟影片很契合,但听起来像是主办方要现场养鲨鱼。


同时心里还有点嘀咕:


一部鲨鱼电影,看起来就是B级片,搞这么大阵仗,会不会有点浪费?



(如果没有中美合资的旗舰影业制作,多半就是批片命吧)


但看片时发现,《巨齿鲨》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粗制滥造。


起码从工业上的完成度来看,豆瓣6.3、IMDb6.5的“及格分”都算中肯。


所以需要担心的,不是影片质量,而是票房——


预算1.5亿美元,约合10.3亿人民币,目前猫眼预测票房,仅为7.31亿。


看起来要赔哭的节奏。


当年,美国独立制片人里的祖师爷级偶像,罗杰·科曼曾经曰过:


“从《大白鲨》起,好莱坞就在用B级片的概念,赚A级片的钱。”



而《巨齿鲨》像是用A级制作的规模,拍了部当B级片卖的片子。


规律反着来,鲨鱼还不得翻成咸鱼?

 

1974年,27岁的斯皮尔伯格漂在海面上,快疯了。


为了《大白鲨》的真实感,他放着环球影城的水池模型船不用。


道具、演员,乃至剧本都没完备,就拉起队伍出了海。



缺乏经验,导致他没把风浪潮汐的不可控,计算在变量内。


本以为55天就能拍完的小制作,最后足足超支两倍,超时104天。


之后的半年,“完蛋”这件事像群赶不走的苍蝇,绕着脑袋飞,走哪跟哪。


直到1975年6月20日公映,万人空巷,这趟心脏蹦极,才算完成一半。


800万美元预算,搏回全球票房4706.5万美元。


算上通货膨胀率,本土票房排名历史第七。



(斯皮尔伯格是两部作品进前十的唯一导演)


今天没人比他更A级的老斯,当年靠一部B级片不仅打出天下,也拉开了好莱坞“暑期档”序幕。


据说美国海岸旅游业,眼看着游客吓得不敢来海滩,反倒进了电影院,花式哭晕。


上文说出名言的罗杰·科曼,闻风而动,于1978年推出B级片《食人鱼》,60万赚600万。


投资回报率,比老斯高多了。


同年,环球换人执导的《大白鲨2》预算飙升到2000万,全球票房达1.89亿。



从此,鲨鱼从“海洋杀手”,变成了好莱坞的经济作物。

 

作为怪兽片和灾难片的交集,“鲨鱼电影”钻了类型片的一个空子。


鲨鱼个体不十分巨大,却是孤立无援的海面上,最危险的掠食者。


它善于伪装,难以捉摸,一口咬出血泉,把征服万物的人类肢体当作盘中餐。


封闭孤绝环境下,无法察觉的灭顶之灾,让“鲨鱼电影”成了灾难片、怪兽片里的“小成本恐怖片”。


预算上比元类型节省很多,故事也相对简单。


后果是,“鲨鱼电影”在一段时间内,比鱼翅都赚钱。

 

几年后,像多数一本万利的生意一样,“鲨鱼电影”还是做不下去了。


1987年,《大白鲨》系列的“正统续集”《大白鲨大报复》,在北美本土血亏。


其实1983年的《大白鲨3》,已经要靠噱头吸引观众了:



一是当年远没有今天成熟的3D格式,二是从迈克尔·克莱顿小说《西部世界》《侏罗纪公园》学习的“主题公园世界观”。


现在看来,虽然片头特别3D,但五毛越南盾的特效,和俗套的故事,也够难看。


同样的“人鲨搏斗”故事,演绎多次,观众也就腻了。


何况,“鲨鱼电影”长期在情境(多在海上)、演绎手法(一惊一乍)上的重复与局限,也难以突破。


因成本低廉、手法上局限于感官刺激、设定难以出新,导致大量粗制滥造作品产生——


与小成本恐怖片遭遇的困境,一模一样。


为此,片商进入了一切“快钱类型”必经的弥留阶段:胡编乱造。


之后《鲨卷风》漫天落鲨鱼,《章鲨》让鲨鱼变触手系,《夺命X头鲨》让一条鲨鱼长两个三个五个脑袋的胡闹设定,也只能当笑话看了:



你长啷个多鱼头有啥子用,老子又么得啷个多剁椒!


这些宝贝,最后都投放了录像带、DVD市场,陪伴吃不到剁椒鱼头的美国人民,大嚼TV-Dinner和薯片爆米花。


从此好莱坞片商闻鲨色变好多年:


海里的鲨鱼,能让你人死了,钱没花了。


银幕上的鲨鱼,让你亏得血本无归,人还活着。


 

近几年,又有了敢在好莱坞正规制作里“摸鲨鱼”的人。


2016年,布蕾克·莱弗利主演的《鲨滩》公映,仍是1700万的中小成本制作。


但凭借新奇的独角戏设定,以及早期鲨鱼电影“鲨口求生”的“简单粗暴”,影片最终赢得全球票房6885万。


影片引进内地后,票房约为1亿人民币,成绩尚可。


毕竟有美剧《绯闻女孩》演员加持,又是惊悚题材,票房不足为虑。


去年年底,《鲨海》引进国内公映。


此片在北美的身份,也只是“DVD电影”,2016年出碟,2017年才在北美和国内公映。


“入关”的头衔,自然还是批片。


但影片本身,跟鲨鱼其实没太大关系:


影片原名“47 Meters Down”,引进前,非官方中文译名多为“深海逃生”。


在这部“两姐妹笼内潜水历险记”里,鲨鱼表示只是客了个串。


真正的反派,是海平面下47米的水压,和变幻莫测的深渊。


但既然引进译名敢拿鲨鱼说事,看来国内片商对鲨鱼的票房号召力,依然保持信心。


 

通过这么多例子能看出,基本上拍“鲨鱼电影”,就是个以小搏大的事儿:


题材本身,不需要太大成本;类型口碑的走低,也导致观众群受限。


这都决定了此类影片成本不宜过高。


《巨齿鲨》一下砸上十亿,虽然保证质量不至于太糟,但杀鸡用牛刀,确实让人担心。

今天话题:有没有看过比《巨齿鲨》更恐怖的怪兽片???

———END———


上期回顾

“50亿影帝”和他始终甩不开的喜剧,成了《一出好戏》

2018好莱坞电影投资考察团,洞悉中美影视风向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