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百星上墙Ⅱ”:幻想,是这群新新导演的创作出口

林蔚 导演帮 2021-03-21


“百星上墙”是由导演帮发起的,旨在给青年导演,尤其是尚未开始长片创作的青年导演们曝光的机会。作为导火线计划“点燃”阶段的启动活动,我们会按照导演们以往创作的风格进行系统归类,以专题策划的形式进行推送。


他们都将入驻“新新导演手册”,线下的很多主题活动,都将围绕着这类新人导演展开。本周,第二期“百星上墙”将推荐的三位“新新导演”,以创作幻想类作品见长。幻想,是他们的创作出口。


No.4 官林海

作品:《源起》

类型:科幻



官林海从小学习美术,大学主修计算机应用。2005年,官林海入职央视担任影视包装的工作。后因他对电影的兴趣,慢慢转入特效领域,现任央视数码特效导演一职。2012年,他在北京电影学院考取了专业电影制作人进修班。


电影对于他而言,是种综合的表达形式。用视效的方式完整地阐述观点,更适契合他认识世界、表达世界的初衷。一路以来,官林海一直选择科幻题材进行短片创作。


一方面,科幻题材适于他基于当下的现状,引发对未来的思考。另一方面,因其日常工作以特效为主,在技术的实现上有一定优势。总之,科幻是他自我表达的最佳手段。


2007年,科幻短片《国产变形金刚》是对伊拉克战争的反讽。2008年,《最后的圣地》表达人类在末世为生存而厮杀的惨烈。2013年,《源起》思考科技在人类前进道路上的正负作用,2016年的作品《BUG》包涵官林海对人工智能的展望。以上这些科幻短片平均每部的制作周期均在三个月以上,其中《源起》长达半年。



《源起》是一部末世题材的科幻短片,讲述了在未来人类应用转基因技术创造了“异人”这一新人种。智力、体力全方面优于人类的“异人”被自诩为上帝的人类压迫。为了生存,他们发动战争,最后把人类文明格式化,只留下一男一女的人类作为开启人类新纪元的亚当与夏娃,而他们反而成了人类的上帝。


目前,《源起》的长片完整故事已完成,获得了完美影视举办的“中国好故事”单日奖。《BUG》的长片故事大纲也已基本完成。


除了科幻类型外,官林海也涉足现实题材剧本的创作。他完成了现实题材长片“迷途知返”三部曲剧本的创作,这些故事里有基于现实事件的改编,比如其中的一部《愤怒的马胜利》的创作灵感源自现实中的电信诈骗事件等。


在他看来,不管是现实还是科幻,只要是能有所表达的故事,他都愿意尝试。


No.5 张馨丹

作品:《肺音》

类型:奇幻/悬疑/实验



张馨丹,2016年毕业于美国肯尼恩文理学院,主修法语文学和电影制作。2014年,她尝试写实风格,拍摄了12分钟的故事短片《Don’t Break My Heart》,讲述了一个在美国留学的中国女孩的故事。


初试短片创作后,张馨丹发觉自身不适合写实风格,于是在进一步学习灯光和摄影的同时,在2015年创作了10分钟短片《迷失火车站》,这是一部有着风格化影像和超现实叙事逻辑的作品。两部短片的摸索,使得张馨丹对影像风格和表达方式有了新的认知。


大三法语课上,法国超现实主义诗歌,比如兰波的《醉舟》、保尔·瓦雷里的《海滨墓园》对她影响极深。张馨丹:“这两首诗打通了我体内的超现实主义通道,让我找到了‘同类’。”电影方面,她钟爱大卫·林奇、希区柯克和费里尼。


大学毕业后,张馨丹在辛辛那提和纽约参加独立电影的制作。她参与过长片《The Strange Ones》和《Looking For The Jackalope》的拍摄,担任过演员导演、美术指导、摄影助理、场记以及影视内容的前期策划等工作。



同年,张馨丹基于对奇幻、悬疑类型的热爱,以及其本人2014年在美国郊区度过漫长夏天时,异邦郊区光怪陆离的景象对她的冲击,还有玉米地上的家的压抑给了她创作灵感。于是,她编导出了《肺音》这个故事。


故事讲述了米兰达回家探生病的母亲,难以琢磨的病情和来历不明的药使他开始怀疑母亲召唤自己回家的动机。而米兰达的疏离和心怀秘密也让母亲更想把他留在身边。正当米兰达不知如何是好,一个住在水壶里的女人试图拯救他.......


张馨丹:“《肺音》是一个关于被家庭‘囚禁’又试图用想象力冲破这种囚禁的故事。”短片入围了芝加哥BLOW-UP电影节、洛杉矶电影节、新片场NEW ERA青年电影季最佳剧情短片提名。


2017年5月回北京后,张馨丹先后参与《Doperr》人物短视频和腾讯《十分》栏目的编导工作,如今正在写原创剧本和悬疑奇幻类的文学创作,也参与商业类型片的开发与制作。


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张馨丹有着较为明确的规划。她会继续探索奇幻、悬疑风格的创作,在三年内,希望将正在创作中的关于90年代深圳的长片制作完成,里面有美好的90年代日常,且穿插着奇幻,是个浪漫又可怖的爱情故事。


No.6 屈诗航

作品:《无明》

类型:科幻/剧情



2013年,屈诗航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管理系。在校期间,他拍摄了一部纪录片《刘立武》。这部纪录片聚焦了湖南娄底长溪村,一名12岁男孩的生活。2012年,作品《刘立武》获得2012年度FIRST青年电影展“大学生影展”短片竞赛单元最佳纪录片以及其他若干重要奖项。


2013年本科毕业后,屈诗航并未急于投身影视行业,抱着学习了解好莱坞电影产业和创作技巧的心态,前往美国旧金山艺术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他师从曾获得四次奥斯卡提名与两座小金人的著名电影制作人Jana Sue Memel,主修故事片创作,兼有纪录片创作课程。就读期间,屈诗航独立拍摄了军事类短片《Stardust》。


有感于日常生活带来的启示,加之自身中国文化的语境和在西方所受专业技巧的训练,屈诗航有意用软科幻的形式,好莱坞的技巧外在包装一个有着中国文化内核思想的作品,这就是《无明》的源起。2017年初,屈诗航完成了短片的拍摄。



这部24分钟的作品将背景设定在未来,一名男子为了拯救妻子的性命,违反“乐透法”,但最终却被无法抵抗的自然、命运击败的故事。屈诗航借由这个故事,传达的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的内核思想。


2017年10月,曲诗航回国,从事编剧和策划工作。目前,他正在着手偏现实主义风格的剧本创作,讲的是关于留守儿童校园暴力的故事。


屈诗航坦言,现阶段他并不急于求成,拍片需要积累。他的初衷和目的只有一个,先把故事讲好,风格类型偏好是好故事之后的附加选项,他更乐于慢慢摸索。他也寄希望于三年内,能把正在准备的剧本输出为成片。


结语


不论是科幻、超现实奇幻还是未来软科幻,三位新新导演均将幻想作为钥匙,为自己的创作、表达寻出一条通道。可喜的是,他们在短片创作阶段,对自我表达有着非同一般的坚持,也能明确看到自身优势,将之坚持下去。


目前看来,对于未来的长片处女作,他们并没有急于求成,把大量的精力放在好故事、好剧本的打磨上,这对他们的处女作必将有着极大的裨益。


-END-


上期回顾

说多了“江湖”,不如谈谈“儿女”

灯光|绿幕拍摄时对光线的要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