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摄影指导刘寅详解中国首部科幻片《流浪地球》拍摄幕后

王林赞 导演帮 2021-03-19


《流浪地球》在上映12天时成为中国电影票房总榜第二名。影片在画面上给观众呈现出了很多恢弘的背景,不同的画面色彩的运用也带来了不一样的氛围和情绪,灯光也在画面中达到了很好地平衡。

 

摄影指导刘寅在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来完成《流浪地球》给观众带来的视觉冲击,从而保证率《流浪地球》的宏大与史诗感。

 


刘寅曾参与摄影指导的作品还有《同桌的你》《你好,疯子》《奔爱》《父亲的身份》《亲密旅行》等;参与摄影的作品有《奇门遁甲》《智取威虎山》《特殊身份》《我愿意I Do 》《李献计历险记》等。

 

我们非常荣幸的邀请刘寅来分享嘉宾。导演帮影视微课堂致力于为大家传递影视干货的直播分享,作为中国首部硬核科幻电影的摄影指导,刘寅从《流浪地球》入手,谈到了中国科幻电影的拍摄方法以及科幻电影拍摄与普通电影拍摄的异同点。

 

从人物与剧情确定影像风格

 

《流浪地球》作为中国首部硬科幻电影在视效镜头方面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从宏大的背景,到赛博朋克的地下城,但其中还会有很多写实的场景,使得观众能够在宏大背景下看到现实当中亲切的画面等,这些镜头都能够看到团队的用心设计。

 


当下国内所看到的科幻电影大部分都是好莱坞工业体系下的产物,观众似乎已经习惯了,在灾难环境里有一群或者一个白种人去拯救世界的故事。

 

《流浪地球》是一部中国的科幻电影,第一个展现在团队面前的问题便是:如何打破这种观众自身固有的观影感受,打破白种人超级英雄的思维,让中国观众心理接受自己国家有超级英雄拯救世界的设定。刘寅在画面的影像风格上考虑,怎么样能让观众看电影时没有伪和感。

 


在拍摄《流浪地球》之前看了太多不同的影片,自然而然就产生了一定想法。刘寅与另一位摄影师张麟科根据自身的感觉商议出来影像风格,并交由导演进行沟通。

 

刘寅在分享中表示,刚开始时也拿捏不准整体的影像风格是什么。他说:“地下城光线设计的时候,我还在犹豫会不会太风格化,有一些场景交出来以后做这种气氛测试,导演看了以后说没问题,甚至可以比之前设计的更‘放飞’一点,后来明确赛博朋克主要风格。当然冰面上还是写实主义,不同的场景不同的处理方式。”

 

在整体风格上进性把握,就能够得出一定的结论:“生活中不多见的场景里就使用写实主义的画面风格。像太空站、冰城等场景里的光线构成,会尽量按照故事设定进行真实合理的还原。生活中较熟悉的场景,在影像上反而会做偏向形式主义的设计,加一些颜色来放大一些东西。”这就是为什么观众会发现在科幻的宏大背景下会有很多写实性的镜头,可以达到自身想要的反差效果。

 



刘寅:“《流浪地球》的影像风格,是根据故事剧情和人物情感走向进行分段落设计的。”根据影像风格挑选拍摄器材与镜头,“器材到了一定的质量标准,选择哪一种没有太大的区别。主要是看自己的使用习惯,能不能控制住器材。”这样也能更好地控制拍摄器材。

 

根据不同影像风格选择器材

 

《流浪地球》是一个重工业背景的故事,所以刘寅直截了当的选择了Master Anamorphic镜头,其镜头呈现出的画面本身就有工业质感。根据不同的影像风格选择不一样的器材,“如果说要去拍别的电影,类似表现人性扭曲的电影,我就会选库克镜头。利用其比较明显的宽银幕风格,去表达一些超出画面的东西。”

 

拍《同桌的你》之后,刘寅几乎所有的片子都是用Arri拍的,因为其色彩还原、低照度表现都特别出色,还有现场的稳定性、安全性特别靠谱。小场景中会用ALEXA Mini加一些小的遥控头,在小场景里做运动就特别灵活,可以拿到很多这种大机器得不到的角度。比如说运载车里有一些长镜头就是用Mini装载天蝎遥控头上做的。大场景的拍摄则选择了三台ALEXA SXT来作为拍摄的主机。

 


科幻电影棚内拍摄也会从镜头选择上影响到摄影,与器材从影像风格选择一样,《流浪地球》的拍摄选择了变形宽银幕镜头、AUWZ 19-36mm T4.2变形超广角变焦镜头等,刘寅分享说:“我想用更宽的视野去强化一些奇观灾难场景的张力,也想用镜头去强化或者表现在特别苍凉广阔冰天雪地里渺小的救援队拖着球往前步履维艰的感觉,就用了AUWZ 19-36mm T4.2超广变形宽银幕变焦头。”

 

在镜头匹配度上,“AUWZ 19-36mm T4.2跟MA是一个系列的镜头,所以质感、透视、线条都挺匹配的,没有什么问题。但拍摄时用过其他牌子的变焦头拍特写,有的时候畸变就会比较严重,后期导演就花了一些时间去做校正,把所有不想要畸变全都把它拉回来。”刘寅再次强调了,镜头的选择还是应该更多的尊重影像风格的设计。

 

而拍摄期间灯光的选择则主要是从影片的气氛风格考虑,从地下城的街道、木星和发动机等来看,《流浪地球》就是一个色彩丰富的影像构成,“在选择器材的时候,正好SkyPanel出来了,就用了100多个SkyPanel来配合镝灯,在前面经常加一些色纸4360、4390、MT2等来做有颜色的光线。”

 


灯光气氛效果的设计也是跟剧情或者人物情感进行设定,不同的场景里发生了什么事,想表达什么情感。在光源真实合理的基础上加入想要呈现的东西进去,比如说强化什么颜色,或者做一些什么样的运动光效。《流浪地球》用的灯具很多,阿莱M系列的镝灯、SkyPanel,也用了特别多的民用灯管,像T4\T5\T8灯管。比如地下城里有一个场景就是朵朵和刘启走过的街道,大概放了100多根灯管包上不同颜色的色纸。根据提前做好的色块分布,去街道场景里填充中低层的光线结构。

 

提前沟通,现场演练,最终拍摄

 

跟郭帆导演合作拍摄刘寅已不是第一次,从《李献计历险记》、《同桌的你》到这次《流浪地球》的拍摄,现场分工也很明确,坐在电视机前导演把工作重心放在演员的动作戏上,刘寅会更关心技术方面的摄影、灯光、移动,比如说运动顺畅不顺畅,光线合适不合适等。

 

视效方面,刘寅与视效总监丁燕来合作次数同样不少,相互之间有很高的默契,能够达到双方最想要的效果。而特别复杂的镜头则会先与导演进行商榷,提前沟通好拍摄方案,多次演练过后再进行正式拍摄。像很多冰面的视效镜头,就是提前在冰岛拍摄完成后,在到棚内拍摄,同时将拍摄素材进行现场合成,所产生的效果。

 


《流浪地球》现场DIT分工明确,由QTAKE、现场调色以及数据管理三个部门组成。尽量都会去完成后期想要的所有的光线的构成,颜色、反差、光比、亮度等。

 

在《流浪地球》的拍摄过程中,关于多机位的问题,刘寅说:虽然很喜欢单机拍摄,但《流浪地球》的体量是没办法用单机位拍摄的,一般情况下是使用2-4个机位进行拍摄。

 

除了关于《流浪地球》的拍摄问题,这次分享还就科幻片的未来发展与拓展新的电影语言呈现方式多个角度进行提问,刘寅也分享了自己的一些经验与看法。

 

从生活中去汲取养分

 

刘寅与郭帆导演两人对于视效拍摄方面的探索,其实从两人合作的第一部影片《李献计历险记》就已经开始了。他表示从《同桌的你》到《流浪地球》之间有近四年的时间磨合,不会有太硬性的角色与风格的转变。

 

在《流浪地球》这种工业级的电影制作中,视觉特效合成和延伸的部分,这其实已经颠覆了传统意义上摄影指导的创作思维和流程。

 


“《流浪地球》是我从来没碰过的类型,实际拍的时候,技术上的问题特别多。会提前去想很多技术方面的东西,自己的野心挺大的,想用技术手段做不一样的东西。”而在拍摄《同桌的你》时想得更多的是怎么样让人去怀念自己的青春,用怀旧的方式去拍。

 

“郭帆导演这几年观念进步特别快,跟他学了很多东西,真的特别荣幸能参与《流浪地球》这部电影的拍摄,使得自己对人生的理解有一些提升。”在拍摄前期的很多时候,刘寅都会对自己加油打气,只要参与了,为这部影片努力了,那就成功了。对刘寅来说,最重要的意义就是敢去尝试自己未知的领域。

 

人慢慢在长大,看的东西也越来越多,去的地方越来越多,很多东西就会潜移默化的改变拍摄过程中的处理方式和改变一些审美趋向。他说自己没有去过西藏之前,不知道苍凉和广阔是什么概念,而去西藏自驾游之后,再拍东西和之前想象中的情感表达完全不同了。

 

所以在这样年龄不断增长的过程中,刘寅逐渐完成了摄影技术性与艺术性的转变与过渡,也从中了解到从创作来说,不管是观察事物的角度,对美的感受力的培养,对情感的表达方式不只是从现场出来的,更多的是生活中的见识,所见所得。


尝试更多电影新语言

 

刘寅表示没有什么普通电影或者是科幻电影的区分,也不太好比较;从创意或者想法设计的角度来讲,也没有明显的区分。虽然完成技术就已经特别困难了,但是更难的还是设计出适合故事情感的影调。“每部影片都有自己不同的影像风格。但其中内核都一样,离不开人、故事与情感。”我们需要有更开放的思维方式做拍摄角度的选择,不能局限于科幻电影。

 


特别佩服已经很有成就的导演,更多的在电影技术或者说在电影语言上去拓展。比如最近上映《阿丽塔》的导演罗伯特·罗德里格兹、《阿凡达》导演詹姆斯·卡梅隆,还有李安导演《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他们已经不仅仅是电影人,更像一个发明家或者探险家。”

 

如今,很多年轻影人也在不断尝试新的影像风格或者技术。观众的素养与审美观念愈来愈高,接受能力逐渐增强。不论是老导演,还是年轻影人对电影语言的开拓,其实都是技术发展对观众电影认识的改编。对于电影本身来讲,不管特效水平多么高,电影语言多么新颖,最终还是离不开叙事情感的表达。

 

对于未来科幻电影的发展,刘寅表示:“应该会往两个方向发展,第一是特别炫特别牛的技术,不断去刺激观众视觉的画面,去改变现在的电影语言和观众认识的电影叙事方式。第二可能就是在科幻的大背景下,简简单单的用一些极简风格,或者特别质朴的电影语言,去表现导演想表达的故事。”不管是哪一种风格,都应该做到极致。

 

刘寅在分享中表达出这样一种理念:与好莱坞完善的工业体系相比,中国科幻电影中所需要的工业部门仍有很大的欠缺。比如说物理特效和特别复杂的镜头的设备控制等。所以很多时候得用人力或者时间去弥补工业上的不足,虽然这不是一个很高级的做法,但以后一定越来越好。

 

刘寅谈到自己拍摄当中最大的收获或者经验,他说:“一个人用一生去做好一件事,只要不放弃,一定就可以做好。”当然,“特别的收获就是比以前更敢于去接受以前自己不喜欢的东西,或者说更勇敢的去做一些以前不敢做的事了。”

 

当下的电影工业环境对于年轻的电影从业者来说,更应该做之前不敢尝试的事情。


-END-


上期回顾

2019年各大影视公司电影片单已出,万达光线将破稳突起?

第十届中国电影导演协会2018年度表彰大会初评入围名单揭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