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鉴影 | 影史最惊悚的杀人戏是怎样拍成的?让这部记录片告诉你

作者/阿苏 导演帮 2021-03-19


天气渐渐回暖。在浴室的氤氲下洗去残存的寒意是迎接明天最惬意的消遣。

 

但,你没有意识到,危险正在慢慢向你靠近...

 

 《惊魂记》


这部来自《惊魂记》短短三分钟摄人心魂的“洗澡戏”,是影史上最惊悚的场景之一。一把挥动的刀、一名只看得清轮廓的凶手、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女人、伴随着尖叫声和刺耳的弦乐——留给后人无数解读和致敬的空间,至今仍为全世界悬疑发烧友们津津乐道。

 


时值1959年,已在好莱坞夺得一席之地的希区柯克花了整整七天时间,在78组镜位、52次剪辑中,创造了这三分钟——一个极具沉浸式观影体验的环闭空间。从这三分钟“洗澡戏”后,其所涉及的浴室、坐厕、浴帘、排水口等元素就被后来人不厌其烦地应用到象征恐怖的场景中。

 

《闪灵》——库布里克


这三分钟令人膜拜的点到底是什么?这三分钟又是如何拍出来的?一部专业的访谈纪录片告诉你——


《78/52:希区柯克的洗澡戏》



这部90分钟的访谈邀请了22位电影人对《惊魂记》这三分钟的分镜头、音效、剪辑、景别以及影片所指涉的时代背景、所弥漫的宗教意味等进行拉片解读。

 



他们用102部后来的电影佐证《惊魂记》这三分钟经久不衰的辐射力。

 


正如希区柯克所说,“最紧张的不是那些恶心的死法,而是在人死之前酝酿的气氛。”当女主角踏入浴缸后,希区柯克用连续八个迥异的跳跃镜头压缩时间,营造蛰伏的危机气氛;用这种旋转的镜头方位把观众代入这环闭的空间中,无处可逃;别具一格的留白带来的心理补偿足以让观众相信并切身感受这场谋杀。

 

 

那么希区柯克是如何把摄影机对着淋浴头而让水柱保持清晰可见呢?又是如何拍出刀刺入皮肤的真实镜头呢?

 

 

如何在不展示大量实实在在的血腥暴力的同时带来逼真、混乱不堪的在场感?

 

 

希区柯克一丝不苟地贯彻着他在分镜本中特意加注的话:“挥刀乱砍的效果要逼真、强烈,就像它直接砍在银幕上,把影片撕裂。”他用大量快速迥异的剪辑把谋杀这件事“含蓄地”传递给观众。这部纪录片会让你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个样子,太前卫了。

 


这部电影开创了太多第一次——它是精神分裂母题的范本、悬疑片的鼻祖;

 

 

在此之前的电影从未展示过女性被谋杀的镜头;

 

 

这部电影开创了上帝视角神秘莫测的移动变焦;

 

 

摄像机第一次“浪费时间”(5秒钟)注视着马桶;

 


希区柯克在制片厂制度的束缚下,散发着孜孜不倦的激情和创造力,提升了一直以来被冠之低俗、剥削之名的悬疑片/恐怖片的审美价值。

 


这部电影大致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女主角为了支付情人离婚的赡养费,而借职位便利携款潜逃,途中因为心虚表现出的怪异行为而被警探怀疑追查。(剧情前三分之一)

 

在一个雨天,她住进一家名叫贝兹的汽车旅馆,与旅馆老板诺曼交谈后,身心俱疲的她决定归还这一笔不义之财。

 

 

她放下心结,打算洗个舒服的热水澡,然而却在淋浴时被杀害...因为那笔巨额众人开始寻找失踪的女主角,结果在发现诺曼是杀人凶手的同时揭开了一个惊世骇俗的大秘密...(剧情后三分之二)

 


这部电影脱离常规的叙述,当我们因为女主角在逃亡途中的步步惊心而感到紧张时,当镜头无数次凝视着这笔钱时,我们或许都以为这是一部以“逃亡—回归秩序—有情人终成眷属”为主线的公路片...然而这种为剧情感同身受的紧绷感在女主角被杀害时,我们幡然醒悟的同时感到不可思议,哦,前三分之一根本不是主线,希区柯克耍了我们。

 


“钱”是一个“麦格芬”,当我们知道故事真正的主线时候,这种时刻精神紧绷的情绪失效了。这是他一贯的套路,可是我们却很吃这一套。这种“希区柯克”式延宕的悬念机制和“窥淫”联系在一起,使得影片在现实和超现实中游刃有余。

 

 

这种悬念机制现在依然奏效。比如2018年惊悚口碑之作《寂静之地》中反复出现的那颗暗示女主角随时可能踩到的钉子。

 

《寂静之地》 


这也是为什么希区柯克在电影开场时拒绝任何人进场,希区柯克不想让别人一直耳语,早早被杀害的珍妮特·利什么时候出现。同时,这部电影挑战了好莱坞古典叙事,打算洗心革面的绝对女主角竟然在影片进行才三分之一的地方被杀害了,这不符合人们长期观影的逻辑。

 

 

希区柯克的创作横跨1920s-1970s,他的电影见证了好莱坞的昌盛和低迷。

 

在这部电影中,他通过对影片的凶手诺曼——一个“歇斯底里的畸零人”的塑造,展示了父性缺席(亦或是时代式微)下人生世相的扭曲,折射出好莱坞黄金时代的急转直下;以及社会动荡对家庭这样看似安全的私人空间的侵蚀。

 


希区柯克用这三分钟发打碎了观众对时代歌舞升平的幻觉。执导过《最后一场电影》、《纸月亮》等佳作的导演彼得·博格达诺维奇回忆自己1959年6月的一次观影经历:“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你身处电影院而感到不安。当我中午走出电影院来到时代广场,有种被强暴的感觉。”

 

毫无疑问,他的这部电影体现了类型与作者的完美共生,在收割票房的同时冒犯着观众的常识,在步步紧逼的悬疑剧情中输出自己的宗教观。

  

 

如果希区柯克知道有人用整整90分钟来解读这三分钟,他又该重复自己在1960年说的那句话: “我曾经拍过一部电影,颇有戏谑意味——《惊魂记》,在我发现有些人在认真对待这部电影时,我吓坏了。”

 


但,就算跳脱出希区柯克,这部干货满满的纪录片依旧是所有电影“发烧友”都不容错过的一堂超值拉片课。


-END-


上期回顾

IP推荐| 闪耀对热血的追求与渴望,《黎明之剑》绝对让你燃到爆炸

编剧刘雅分享如何让小人物与大时代连接 | 导演帮公开课第十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