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创投评审张家鲁:年轻导演如何在创投会上表达自我? | 金导筒

Tennyson 导演帮 2021-03-17


“让作者和产业,从单方面的喊话,走向平等交流的对话。”

 

作为第十三届FIRST青年电影展的创投评审,张家鲁也是带着交流的想法来的:“希望能够跟年轻的导演、编剧、创作者们多接触。”

 

张家鲁这几年在创投会上出现的次数不少。


创投会评审张家鲁


2017年的上海电影节,他与导演管虎、制片人刘开珞同为创投评委。同年,他与黄渤、张家振共同担任金马创投会议的决选评审。



在前不久的北京电影节上,张家鲁再次与管虎及阿里影业副总裁李捷,一起评选出了北京市场创投的16个项目。


而如今,他又来到了FIRST。

 

年轻导演们参加创投,一方面是希望能得到投资,另一方面则希望能从评委的意见中有所学习。而作为评委,张家鲁把参与创投的过程称为“补充能量”。

 

“我在这个行业时间也比较久了,无论是做编剧还是做监制、制片人,都会有一些累积的经验。但是经验往往也是一种限制,跟年轻人去接触,去对话,你会发现一些真的特别新颖的角度,去看世界,或是去叙述故事,这对我来说,都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创投会评审张家鲁


同时,电影行业是一个与人有关的行业,这个行业里曾经缺过投资,也缺过观众,但说到底,电影缺的是人在参与。“人就是一个最稀缺的资源。”张家鲁说。

 

FIRST这几年名气响亮,挖掘出诸多优秀电影人,其自身生猛年青的特质,也使得业内成熟、有经验制作者的目光牢牢跟随着它。

 

“无论是好的创作人、好的导演、好的编剧,大家都在睁着眼睛看。在创投会上,有些评审现场就会和年轻电影人们留电话、加微信了,这个我们必须也要重视起来。”

 

走过了这么多电影节和电影展,来FIRST,张家鲁嗅到了一些新的气息:“我今天来,觉得这是一个特别有活力的影展,特别年轻化。”

 

FIRST启动仪式嘉宾从左至右依次为:

万玛才旦、谢飞、秦昊、张家鲁、张颂文


他形容FIRST像是一个派对,它成长于民间,独立创办,是自己走着自己的路的电影展。但它从未独行。“愿意和市场接触、接轨,把一些年轻的创作者和未来的投资方业界做一个连接,我觉得这比较好。”

 

 直面年轻导演的创投时刻 

 

项目创投这一机制行之有年。


从海外的国际老牌电影节,再到港台的金马金像,又至如今的上海北京电影节,虽然定位略有细分,但每个电影节在创投这一项上,都从未放松。

 

这对于青年导演当然是好事,尤其是对那些有能力的新人导演们。


创投会评审张家鲁


事实上,许多创投会上都出现了一些“抢项目”的情况。强有力项目在尚未开拍之前就已名声在外,随即而来的是互相竞争的投资方。在张家鲁看来,这也是市场竞争下的自然过程。

 

激烈的竞争是每一个市场发展过程中必然会有的现象,而在一波又一波的竞争和动荡中,年轻的电影平台在成长,年轻的导演们也在成长。

 

“我去过的创投会,每年他们收到的项目都不会少于五百个,六百到八百是个非常常见的数字。显然在许多我们还不了解的地方,有年轻的创作者在孜孜不倦地创作,创投平台越多,让他们的能力得以呈现的机会就越大。至于是否显得太多了,我觉得就让市场来决定。”

 

既然做了多次评审,那么在创投会上的评判标准,显然还是已经走过多个电影节的张家鲁有资格发言。

 

各个电影节定位和要求不同,所以剧本和导演们的表现是重中之重。


嘉宾从左至右依次为:

万玛才旦、谢飞、秦昊、张家鲁、张颂文


“北京电影节需要一个完整的作品,才能够参加创投项目,而金马创投有一个大纲,就可以来参加创投会,我之前了解到FIRST需要一个完整的剧本来作为敲门砖。”

 

由此,评判标准自然而然发生变化。对于一个更类型化、更商业化的剧本而言,评判标准显而易见,有规整尺度可供丈量。


“结构或紧或松,节奏太快或太慢,主角是否具备强大魅力,对于商业类型片来说,这都有一定的评定标准。但如果说,今天我们面对一个更偏文艺趋向,强调个人表达的剧本,那么评判的标准就比较模糊,通常评判就是评审之间的审美在冲撞。”

 

在不少创投会上都可以观察到这样的现象:越来越多的年轻导演在拍处女作时,选择了类型片。


张家鲁理解年轻导演们的选择:“电影始终是一个面向观众的艺术,今天年轻导演们愿意往类型片走,他可能希望更商业化,或者更多观众能够看到这部影片,不单纯只是一个个人表达的工具、品牌、媒介。”

 

创投会评审张家鲁


但是他也在提醒年轻导演们或许会面对一些前人从未经历过的困难:“因为类型片需要的是技巧,需要经验累积,工业层面的要求会更高,而且从剧本到拍摄到后期发行,都有一整套作业流程。所以,一个不是那么有经验的年轻创作人来做类型片的时候,可能每一个环节都会感到特别的辛苦,可能剧本好不容易把结构类型搞通了,到了拍摄的时候又会面临一些挑战。”

 

他也建议年轻人可以从文艺片开始:“文艺片拼的就是剧本跟角色,其他制作环节会相对单纯一点。如果你有一个文艺片的拍摄经历,在这样的剧本结构下,加入一些类型的元素或气氛,反而会对于年轻的电影创作者更有利。作为青年导演,在这个过程当中,你只要能够让业界或者观众看到你的可能性,就足够了。”

 

而对于导演来说,剧本是一方面,自己的表达同样至关重要。

 

“我必须很坦然的说,有时候我们看到一个剧本可能不是特别的抓人,特别容易阅读,但是经过导演和编剧上台的讲述,我们就会知道,为什么他会这么写这个剧本,未来它会变成怎么样,因为毕竟大家都知道,剧本还处在一个初步阶段,后来还会有修改。所以,表达在这个过程当中会相当重要,同时大家也会看到这个人的特质,对于未来项目的状况有所想象。”张家鲁说。

 

他也强调,这并不是说主创必须口若悬河、舌灿莲花。


创投会评审张家鲁


“特别能讲,特别会喷,不一定会造成正面的效果。关键在于怎样找到一个让你自己更舒服的表达方式,也就是个人风格。也许你语速很慢,也许你讲话磕巴,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你能表达出真诚、幽默或者温暖,反而会让台下的人,无论是评审还是观众,都能产生更多的代入感。”

 

创投会在他看来,就像是新人导演的密集培训。年轻导演来创投,不只要追求大家在创作方向上给予的建议,也要重视在表达上的提升。


“创投会要做brief,要社交,电影行业就是个需要和人打交道的行业。可能年轻导演们在短时间内还不善言辞,但必须逼着自己去说话,去跟其他的创作者、投资方去交流。这对于年轻的电影人来说,是个非常好的机会。”

 

同时,电影节作为平台,也在更努力地实现自己的沟通桥梁职能。随着内地电影节展平台的不断成熟,对于青年导演在表达沟通方面的辅助,也更能落实到细节。

 


在参与创投会的过程中,张家鲁留心到,许多电影创投会都正在办工作坊。如今,电影创投对于年轻导演来说,已经不只是把剧本拿来上台来,直接面对投资方这样简单。


在年轻导演上台之前,工作坊会对导演们进行训练。包括导演如何讲PPT,如何做简报,甚至在创投过程中先对剧本做一些修改。

 

“这是一个更为全方位的辅导措施,甚至像有些辅导计划,连未来电影的发行都一并计划,是一个全产业链的辅导。而且我发现大家都在做这个事情,毫无疑问,未来也一定是朝着更好的方向走。”

 

看过了这么多年轻导演,对于已经在这一行当里沉浮多年的张家鲁而言,他也会有一些沉甸甸的感想。

 

“干电影这行,需要强大的意志力,因为你会碰到太多的磨难跟挑战,不知道会把你带到什么地方去。如果说你没有一定的意志力跟定力的话,就会灭顶、消失,会离开去追求更好的生活了,会觉得做电影太辛苦了。”

 

他认为,这是能在未来与他共行的年轻导演们,最应当坚守的品质之一。


-END-

上期回顾 

影史上最孤独的杀手,黑色电影的宠儿 | 鉴影

IP+商业生态,能帮助“迪士尼+”流媒体成功进入中国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