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访电影配乐大师裴曼 | 因阿巴斯入行,与娄烨一见如故

林蔚 导演帮 2021-03-16


如果电影没有了音乐,会怎样?

 

1927年,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诞生。而在更早的黑白默片时代,在欧美出现了改善剧场观众观影体验的现场配乐,随着故事剧情的发展、人物情绪的变化,观影席中乐队指挥挥舞指挥棒,音乐流淌,画面更显生动。

 

 

配乐陪伴了电影百余年时光,而电影配乐的秘密却鲜被打捞。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邀请著名电影配乐大师裴曼·雅茨达尼安分享电影配乐的幕后心路,导演帮有幸专访裴曼大师,一起聊聊他的故事。

 


因阿巴斯入行,与娄烨一见如故


 

裴曼的名字,很多人或许并不熟悉。但他参与配乐的作品,比如娄烨导演的《颐和园》、《春风沉醉的夜晚》、《浮城谜事》,李玉导演的《苹果》、《观音山》,李睿珺导演的《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路过未来》等是影迷心中的经典。

 

 

裴曼从伊朗德黑兰出发,配乐职业生涯的开端与阿巴斯、贾法·帕纳西等导演交织。2006年以来,他开始与中国导演合作。他参与配乐的电影七次入围戛纳国际电影节,《春风沉醉的夜晚》、《浮城谜事》为其带去了两座金马最佳原创配乐奖。

 

裴曼与音乐、与电影的结缘得从他童年时代说起。小裴曼6岁学钢琴,自小爱看电影。父亲让他专注于学业,看电影不是件正事。小裴曼言之凿凿地说未来自己能找到一份看电影的工作。

 

 

也许正应了童言无忌,裴曼谈起小时候的“豪言壮志”笑了。他坦言,“年幼时的表达往往是非理性的,我不确定自己为什么会这样讲。但是我相信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拥有极大热情和欲望的个体,从内心发觉自己的热爱,将之结合,就能找到那个独特的自己。

 

他爱音乐,也爱着电影。舍弃任何一方均是裴曼做不到的。他所做的是将二者结合,因配乐实现了看电影的理想。

 

“阿巴斯为我打开电影大门”


“别人问我的理想是什么?我曾回答我的理想是和阿巴斯合作。”彼时29岁的裴曼已经有了多首钢琴独奏作品,59岁的阿巴斯正在制作新片《随风而逝》,距离上一部的问世佳作《樱桃的滋味》已过去两年。虽然裴曼与阿巴斯的儿子熟识,却未曾在工作层面与阿巴斯有交集。

 

 《随风而逝》

 

裴曼把与阿巴斯第一次合作的经历拆解为“三次测试”。第一次,阿巴斯请裴曼为其在卢卡诺电影节上的开幕短片《Birth of Life》担当配乐师,裴曼深感兴奋,阿巴斯没有提任何要求,裴曼按照自己对影像的解读,行云流水般地为短片谱写了1分钟配乐,通过了测试。

 

第二次测试,阿巴斯来到裴曼工作的地方,要求他从现有创作中找出不带有任何情绪表达的,但有着美好品质的音乐。裴曼从自己十年前的创作中找出一段写给自己的音乐,阿巴斯亦非常喜欢。

 

再到了第三次测试,阿巴斯请裴曼观看了《随风而逝》的成片,询问他哪里需要配乐的加入,想必考察的是默契与品位。裴曼通过了测试,也就有了《随风而逝》的合作。

 

 

裴曼是足够幸运的,入行的首部作品便与阿巴斯合作。同时这个历程对于裴曼而言亦是辛苦的,三场测试一次比一次困难,每一次的闯关均像是在解谜,答案没有绝对的对错,两位艺术家心灵上的契合与彼此认同是第一位的。

 

裴曼说,“阿巴斯不仅带领我进入电影行业,我从他那里学习到很多。他看待生活的方式,将生活描绘为散文诗。我有两位父亲,其中阿巴斯是我的艺术之父。”


“娄烨和我都是细腻敏感的创作者”



2006年,娄烨在柏林勘景时结识了正在为《金属村庄》作曲的裴曼,从此开启了两人间令人惊艳的合作之路。

 

裴曼称在工作时,他们二人是专业的合作关系,在工作之外,他们泡吧聊天,裴曼很珍视和娄烨的友谊。在裴曼看来,他和娄烨均是细腻敏感的创作者,他们一见如故,仿似认识许久的老友。

 

 《浮城谜事》

 

无论娄烨作品的内容讲述有何不同,弥散在其影像中浓稠的情绪是勾人的、浓郁的且易上头的。娄烨作品的这种特点,为裴曼的配乐工作提供了某种指引。

 

裴曼笑称,“娄烨在工作中是个话特别少的人,不会给到明确的需求。他的口头禅是‘我不知道’。坦诚的说,‘我不知道’是一种很难的创作状况,我常常依靠直觉工作。好在我们心有灵犀。

 

 《红白蓝三部曲之红》

 

就如同波兰名导基耶斯洛夫斯基与电影配乐大师泽贝纽·普瑞斯纳之间的关系,他们合作了《红》、《白》、《蓝》、《两生花》、《十诫》等作品,导演与配乐师之间需要精神上的默契,他们共同成长,互相彼此成就,即便暂时不再合作,随着时间流逝,两人都发生了变化,但友谊依旧不变。这正是裴曼口中导演与配乐师之间最理想的关系。

 


好的配乐要服务于故事


 

电影配乐大师心中最佳的电影配乐TOP3是什么?

 

《天堂电影院》(配乐:莫里康内)、《两生花》(配乐:普瑞斯纳)和《驱魔人》(选用了电子乐大师麦克·欧菲尔德的作品),这三部作品的类型天差地别,对于裴曼而言,唯一共通处在于动人。

 

 《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

 

“动人”是一个主观感性的描述,换句话来说就是贴合故事和导演的表达。“好的配乐服务于正在播放的画面,导演希望我们导向什么样的情感诉求,我们便创作相匹配的音乐,不然结果就是灾难。”裴曼解释道。

 

裴曼总结了进入配乐工作前准备阶段的步骤。“首先,充分理解导演的意图,把自身的一部分工作热情投入到导演的工作中,更深层地了解电影的各个部门,才能更好地用音乐与导演沟通。其次,必须相信你要服务的故事,接着深挖故事里人物所有情绪、行为的根源在哪里,甚至可以挑战导演,向他提出问题,便于更好地理解人物。

 

 

到了配乐阶段,导演的信任和支持对于配乐师来讲至关重要。“有些导演会害怕配乐喧宾夺主,因为音乐的某种力量给他们带来了恐惧的感觉。”裴曼明确的知道,电影配乐并不是用来讲述配乐师自己的故事,而是别人的故事。“把自己的情感放进别人的故事里是不合适的。我们需要自由的创作氛围,导演需要给予我们一定的指引,而不是控制。

 

或许电影配乐的过程亦如其他艺术创作一样,灵感的造访是无法预设的。“有时看完电影之后,我心里知道自己准备好了,可以开始工作了,这是一种奇怪的感觉。”裴曼解释道。

 

 《深红的金子》

 

一直在为他人故事谱写乐章的裴曼,亦没有忘记对自己故事的讲述。“我会用全球通用的交流方式——音乐来表达它,所有人都能听懂,但是没人能解释。我或许并不是一个好的故事讲述者。

 

裴曼的音乐故事依旧在继续,他手指下流淌出的音符还有许多动人的故事要呈现。裴曼说,“我从未想过是否会脱颖而出,不要在你的配乐中卓尔不群,只有平凡才是真的卓尔不群。

 

 

 -FIN-



    上期回顾



于冬罗兰谈“大片”:如何成为拍摄上亿美元制作预算大片的导演?丨立场

“极致思维”深挖IP爆款,阅文“极致”书单引领IP影视化新风向丨立场

专访《我要和你在一起》导演林继东:都市爱情轻喜剧,如何安放笑与泪?丨潜力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