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巨匠】从《007》到《1917》,萨姆·门德斯是怎样讲故事的?

老九 导演帮 2021-03-09

【巨匠】至心至情,匠心独运



第92届奥斯卡颁奖有点冷,接连在金球奖、英国电影学院奖等“前哨站”中夺魁的《1917》,最终只收获了最佳摄影、最佳视觉效果、最佳音响效果三个奖项,奉俊昊导演的《寄生虫》则爆冷拿下了最佳原创剧本、最佳导演与最佳电影等大奖。

 

从金球奖以黑马之姿力压热门《小丑》夺奖开始,在奥斯卡被黑马《寄生虫》“终结”,仅从颁奖季看,《1917》的经历也是个好故事。

 


虽然未能如愿获得最佳影片,但用艺术的表达诠释战争,将电影技术发挥到极致,《1917》还是获得了业内和观众的认可。

 

残酷又浪漫的《1917》


《1917》的故事灵感,来自于门德斯祖父的记忆,因为有真实故事作参考,《1917》自然要在真实感上发力。但对于深谙影像表达的门德斯而言,在故事之外,用技术加强电影的真实感也在导演的考虑范围内。

 

最终,记录连续时空、连续事态,让故事更具真实性,更能带动情绪的长镜头成为了门德斯的选择,而将战争电影一镜到底的呈现方式,似乎要颠覆大多数人的认知。

 

门德斯表示:“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选择,电影必须有一种发自内心、身临其境的感觉。而采取一镜到底的制作方式便是尽可能让观众一同踏上旅程,与角色同步呼吸”

 

《1917》剧照

 

决定了呈现方式,门德斯找来了摄影师罗杰·迪金斯为电影掌镜。迪金斯曾凭借《银翼杀手2049》拿下奥斯卡最佳摄影,《革命之路》《锅盖头》《007:大破天幕杀机》均由二人合作完成。

 

有了迪金斯的帮助,《1917》顺利拍摄。但区分于《夺魂索》《俄罗斯方舟》《大空港2013》等其他伪一镜到底电影,战争题材的《1917》很少有室内场景,绝大多数是外景拍摄,只能用自然光,根本无法打光。

 

门德斯表示,这是名副其实的“听天由命”。


 《1917》拍摄现场

 

拍摄有困难在意料之内,而时间是最好的解决方法,最终在全剧组几个月的努力下,《1917》这部最具技术含量,却最“质朴”的电影完成生产。

 

区分于炫技般的长镜头使用,《1917》为服务故事而存在的技术,为观影提供了沉浸式游戏的体验。观众失去了上帝视角,和两位士兵共进退,战争的残酷也从强烈的紧张感中迸发。

 

虽然在将镜头拉近后,导演的叙事作用降低,电影缺乏矛盾冲突引发的明显高潮,群像人物的呈现也不够丰满和立体,但《1917》呼之欲出的真实感,足以弥补戏剧层面的不足。并且,别忘了门德斯捏合情感的独家秘技。

 

《1917》剧照

 

如果说战争是残酷的,那《1917》则在残酷之外多出了一丝浪漫。在送信的过程中,斯科菲尔德与废墟里带着孩子的法国母亲相遇、湍急的水流中除了死尸还有飘零在水中的花瓣、无边的丛林里回荡着的家乡的歌谣......

 

在绝望的战争深渊中,门德斯用诗意表达了残存的希望,就算野火烧尽,也在要春风吹来时开出希望的花。

 


天才的萨姆·门德斯

 

从《美国丽人》到《007》,再从《007》到《1917》,这位英国人似乎有讲好各种故事的魔力。而在神奇之外,如果用另一个词汇来形容门德斯,那一定是“天才”。

 

1999年,在执导七年舞台剧之后,门德斯拍摄了首部故事长片《美国丽人》,电影聚焦美国中产阶级家庭,以黑色幽默的方式解构了虚伪外衣下的性欲、冷漠与虚荣。而纵贯始终的悲伤,也为电影增添了韵味。

 

《美国丽人》剧照

 

最终,影片不但取得了全球3.56亿美元的票房成绩,更在次年的第72届奥斯卡金像奖上获得最佳影片。

 

电影首作斩获奥斯卡,门德斯天赋尽显,除了采用舞台剧式的表现方法展现莱斯特的内心世界以外,导演在景别上实现了叙事空间的电影化展现,从俯视全景下的破败与苍凉,到家庭内部的封闭空间,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整体布景,带动了电影情绪的表达。

 

如果说一名导演的巅峰是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的金杯,那34岁,首执导筒便拿下这一殊荣的门德斯,一定有着光明的未来。



2002年,带着奥斯卡的光环,门德斯交出了犯罪片《毁灭之路》。虽然在荣誉上未能延续前作,但早在18年前,他便开始了对技术的探索。

 

以电影中的光学原理为例,迈克走进房间开枪走人,观众只能从移动的镜像中窥见康尼的死状、迈克站在落地窗前看小麦克玩耍,枪声响起后,埋伏的杀手随着迈克倒地而被映出,以及康诺在枪杀迈克的妻子和小儿子后对着玻璃窗整理头发,镜像后小迈克将其认出,康诺却毫不知情等。

 

通过虚实不定的光影来诱导观众,大大提升了电影的悬疑感。在此之外,门德斯又一次尝试将一个天平中的两个极端情感汇聚,热血的黑帮片中蕴含的温情,也提升了电影主题的讨论深度。

 

《毁灭之路》剧照

 

之后几年,门德斯又尝试了战争片《锅盖头》、爱情片《革命之路》以及家庭喜剧电影《为子搬迁》等,直到2012年,急需改革的老牌谍战系列电影《007》找到了他,《007:大破天幕杀机》也应运而生。

 

一接手这个超级IP,门德斯便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首先,007系列的标志,存在了50年的传统“邦女郎”在新作中被剔除。其次是在故事上,门德斯拓宽思路,为邦德埋了一条精神分裂的暗线。

 

在此,导演技法发挥了作用,借时代更迭的帽子,邦德因为任务失败被反派折磨到了精神病院,在邦德“飞越疯人院”后,其他人或主动或被动的参与到了邦德的内心戏中。而致敬《美丽心灵》的挖子弹情节、迷离的上海夜景以及最后邦德将内心斗争具象化的大决战,都是门德斯为观众留下的伏笔。

 

《007:大破天幕杀机》剧照

商业元素之外,门德斯也希望通过镜头语言来表达时代的割裂。相比于前作,《天幕杀机》尽显柔和。邦德在游物体荧光里打斗的身影,更像是一场舞蹈,苏格兰黑夜里火光染红的树林,朦胧惆怅,而蓝色霓虹下,被折射成千百块的镜子,也将门德斯的浪漫表现的淋漓尽致。

 
虽然在大框架下,《天幕杀机》并没有跳脱出传统的套路,但门德斯在细节上的尝试,还是将大时代改变后,邦德这个硬汉的困难与选择放在了观众面前。最终,以怀旧的方式来柔化新时代的棱角,成为了邦德与每个人可以慰藉的方式与唯一的选择。
 
在《天幕杀机》获得成功后,2015年门德斯再度推出《007:幽灵党》,但不知是导演自愿回归传统,还是片方的要求,新作在故事上并无新意。不过回过头看,《幽灵党》开篇精彩的长镜头,或许就是导演的练兵,因为在007系列之后,门德斯的下一部电影便是《1917》。
 
《1917》剧照

正因为门德斯在过往作品中的尝试与突破,无论在《美国丽人》《毁灭之路》《007:大破天幕杀机》还是现今的《1917》中,除去电影外在的叙述,门德斯都加了一层内在情感的抒发。出于对故事更多层面的思考,门德斯似乎能驾驭任何题材的电影。
 
同时,对电影技术的探究也拓宽了门德斯的想象空间,从《毁灭之路》提升电影悬疑感的镜像镜头,到《1917》一镜到底的战争故事,在讲好故事之外,和观众取得互动,是有多年戏剧导演经验的门德斯,希望为电影产业带来的改变。
 
因此虽然在第92届奥斯卡中《1917》未能获得最高奖项,但55岁的门德斯与他独特的叙事能力,一定会为观众带来更多新奇的观影体验。
 
而现在,我们还是等到疫情结束后,走进IMAX影厅,体验门德斯塑造的“1917年”。


-FIN-


往期精选

12 February  202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