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访摄影师赵小丁:艺术创作要有个人感受丨导师说

老九 导演帮 2021-03-08


故事的魅力在于扣人心弦又千变万化,所以「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电影则因为将故事与影像融合,借助真实的「躯壳」,为影迷留下了更加如梦如幻的体验与隽永的思维空间。


所以想要真正理解经典电影,在个人的想象之外,倾听创作者的声音同样至关重要。


为此,我们与多位经典电影的幕后创作者进行对谈,策划「幕后大师技与艺」专题,结合电影拍摄的实操经验、理论分析,对电影的知识与技法进行输出和探讨。


专题首篇,来自曾凭借《十面埋伏》提名奥斯卡最佳摄影奖的摄影师赵小丁的分享。作为张艺谋的黄金搭档,赵小丁的镜头中诞生过大量经典的画面与作品。


在专访中赵小丁表示,有基础、有感受、不盲从,才是摄影师的「自我修养」。


同时,对于尚未找到创作方向的青年创作者,赵小丁也有话要说。

摄影师要通过剧本找到个人感受


虽然不是故事的直接讲述者,但电影和文字不同,需要通过视觉、画面做呈现,所以记录与创造影像的摄影师,在电影的拍摄中承担着技术和艺术的双重任务。
 
可以说,电影能否讲好故事,导演和编剧发挥着重要作用,电影怎样讲好故事,便是摄影师需要承担的责任。
 
因此,每每接到项目,研读剧本是赵小丁的必修课。
 
对于他而言,在创作过程中,摄影技术与拍摄灵感反倒不是第一要义,剧本阶段获得对故事的理解,才是决定工作方向与质量的关键:“无论导演还是摄影指导,能否在剧本中获得内心的感受,又能否将感受呈现才是核心。如果没有感受,单纯搬弄技术和方法,那成片会在内容与情感上显得空泛。”
 
《归来》剧照

找到对剧本的共鸣和感受之后,便要和导演进行沟通,赵小丁会将自己结合故事设想的摄影角度、造型、视觉、影像等等环节向导演阐述。很多方向双方会不谋而合,但在画面构成、造型等环节,导演和摄影也会有不同的想法。
 
在赵小丁看来,优秀的摄影师可能会在影像的想法上走在导演之前,这是专业素质和能力的体现,但在「游戏规则」内,摄影师提出的想法,还是要和导演沟通、协调,毕竟最终电影的创作还是要由导演拍板。
 
包括之后的摄影工作,赵小丁也不建议摄影师将创作的个人喜好和单纯的炫技放在首位:“影像还是要贴合故事,绝不能游离于故事之外。”

摄影技巧要服务于故事


正是怀有对故事的感受以及在摄影上的能力和经验,赵小丁的镜头中,诞生出了大量影史经典。
 
关于这些经典镜头出现的原因,又展示了创作者的哪些想法与情感,赵小丁结合具体的作品,从光影、色彩、镜头运用等角度,一一进行了阐述。
 
赵小丁
 
光影——从现实照进电影世界
 
人类对现实世界进行认知和了解,光起到了重要作用。比如光照射到静物上的明暗对比,对静物的物理形态和质感,甚至人的心理,都会产生影响。
 
所以电影的光影,便是将现实的光作用到艺术作品中,成为摄影师的「武器」,结合电影的场景与人物造型,带给观众不同的情绪。
 
在拍摄《影》中半透明的屏风时,现场的用光要在展现电影水墨感之外,契合故事氛围。为此,赵小丁选择了三千平米的摄影棚,用大功率的灯打在屏风与顶棚的道具上。
 
最终一道道帷幕遮挡光所形成的阴影,仿佛人心中隔着的纱,透过纱你能隐约间看到心之所向,却又不可能一览无余。

《影》剧照
 
色彩——制造「骗局」
 
虽然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但《金陵十三钗》并没有大规模表现正面战场,反倒是将视角定格在战争背面,通过对风尘女子、学生等特殊人群的刻画,展现了战争的残酷。
 
只是,哪怕在战争的角落,也没人能获得正常生活,灰暗是天空与世界的颜色。
 
于是在处理时,赵小丁在文彻斯特教堂的玻璃窗上铺满了颜色。透过这扇窗,学生看到十四名「鲜艳」的风尘女子进入教堂避难。透过这扇窗,连天的炮火与宁静的教堂被分割成两个世界。
 
尤其当赵小丁在玻璃上打出直射光后,物体亮度强弱指数标准不同造成的颜色变化,将教堂点缀的五彩斑斓,仿佛象征着战争环境中难得的美好。
 
《金陵十三钗》剧照
 
但这一切都是赵小丁用色彩制造的「骗局」,电影尾声,日本兵进入教堂,同样在这扇窗前,宁静被杀戮打破。彩色玻璃也最终展现了所有色彩蕴含的情感。
 
镜头——要为故事服务
 
除了用光影和色彩讲述故事、传递情感,对镜头的灵活运用也是赵小丁的「拿手好戏」。
 
在《十面埋伏》中,为了展现侠客生死搏杀时利用的武器与战斗场景,赵小丁和导演、武术指导进行了深入研究。最终赵小丁决定跟随飞刀,拍摄了大量运动镜头。
 
一方面,飞刀特殊的轨迹和冷兵器时代独特的作战方式,构成了中国武侠特有的魅力,另一方面,在演员长时间的练习后,所有设计的动作都能和冷兵器匹配,两相结合,最终帮助摄影师完成了美轮美奂的镜头塑造。
 
赵小丁凭借《十面埋伏》提名奥斯卡最佳摄影奖
 
同样是武侠题材,在《英雄》中,赵小丁又展现了不同的拍摄方法。
 
譬如展现剑穿过下落的雨滴、刺破毛笔的笔头时,赵小丁拍到了1秒150格,加上后期的调整,至少有300格到400格,这在当时已经达到了胶片能力的上限。
 
同时,赵小丁选择超高速摄影,放慢了物理时间。这就相当于用慢,放大时间的转瞬即逝,以实现反向效果。
 
《英雄》剧照
 
而到了战争题材的《金陵十三钗》,为了提升电影的真实度与观众的代入感,赵小丁又设计了长镜头。
 
故事中两个女孩去妓院找人,但路上碰到了日本兵,二人只好沿街逃跑,回到二楼躲避。在一个同伴被打死后,两个女孩跳窗逃走,以求得生机。
 
这段长镜头中,有节奏的变化、紧张的氛围营造与丰富的剧情,虽然整体只有一分多钟,但仍有塑造故事的价值与美学的意义。
 
《金陵十三钗》剧照
 
在赵小丁看来,熟练掌握构图、光线、色彩、运动甚至变焦镜头的推拉,在镜头中布置具有象征意义的细节。对于讲好故事与传递情感都有很大帮助。但在具体的使用情况上,还是要看导演的思路与电影的表达需求。
 
所以,虽然伴随技术进步,原本复杂的拍摄方式变得简单,这对于丰富剧情与视效大有裨益。但创作者还是不要陷入技术的「囹圄」,包括使用长镜头时,切勿单纯追求拉长物理时间,却忽略了故事与表现的魅力。
 
作为镜头语言中的两大流派之一,长镜头还是要在设计情节与抓住观众两方面发力,否则即便拍摄出40分钟的生活流水账,也没有艺术与美学的意义。

青年创作者切勿盲从


从电影学院毕业后,赵小丁便进入了密集工作的状态,拍摄《开往春天的地铁》之前,8年的时间内,他共摄制了12部左右的长片。
 
虽然工作强度很大,但回忆当初,赵小丁认为辛苦不会白费:“摄影师这个职业,必须有足够多的一线工作经验以及操控设备的熟练度。比如胶片时代,摄影师起码要学会正确的胶片曝光方法、包括怎样使用感光材料、怎样布光、如何使用轨道和升降机来配合故事与导演的需要等。只有对拍摄器械和方法掌控的游刃有余,才能从技术上升到艺术。”
 
《开往春天的地铁》剧照
 
早年的成长经历,成就了赵小丁的艺术之路,而对于青年创作者的成长,赵小丁则更希望他们在积累经验之余,有自己的思想,不盲从。
 
“创作上,要找到感受,回归内心。大师的作品可以学习,但不要一味的模仿。否则长此以往,个人的创作生命力便无法延续。可以选择慢慢来,哪怕做三五分钟的短视频,也可以将清晰的思路、真实的想法与对内容的思考呈现出来,获得成长。
 
同时,有思想也并不是让青年创作者追求个人主义,而是希望他们能找到个人表达与普世价值的平衡。不然哪怕短期内获得了认可,但当极端的表达失去魅力,青年创作者反倒会处于危险的境地。所以对于青年创作者而言,一定要有清晰的头脑和正确的认知。将自己的积累和感受呈现在作品上,才是能够获得成长与艺术成就的捷径。”

-FIN-

往期精选

6 April  202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