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档中《流浪地球2》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上映五天后票房达18.6亿元,口碑持续发酵,被称为拉高国产电影天花板的担当。本片视效技术全面升级,世界观得到极大丰富,叙事策略不乏可圈可点之处,也在巧妙回避矛盾的过程中弱化了探讨生命价值的深度。
《流浪地球2》成功地让我们看到国产科幻电影曾发出的光芒如今得到了延续,也为我们展现了提升科幻电影创作的诸多可能性。《流浪地球2》中首先值得肯定的便是其在特效层面取得的突破。有了前一部的积累,《流浪地球2》的置景道具实现从手工逐个制作到运用3D打印等技术实现量产的升级,片中太空电梯等巨型工程不仅可以得到全景式的展示,各处细节也经得起特写镜头的考量。为了营造出“近未来的真实触感”,本片的美术团队注重多角度展示局部细节,从而让观众在陌生的科幻奇观中拥有接近真实的质感。可以说《流浪地球2》的实践大大填补了我国在科幻电影制作领域的空白,成为中国电影工业化水准得到大幅度提升的里程碑。
而在富有史诗感的视觉风格下,《流浪地球2》的叙事动力立足于主人公对家人的情感,从而引发广泛的共鸣,这也是本片能在上映后大受欢迎的重要原因。影片没有因为需要强调“为大我牺牲小我”的精神而忽视人物的内心挣扎,我们可以看到图恒宇为救女变得偏执,看到刘培强在面试时经历过掩饰和爆发。将恢宏的世界观落脚于个体的追寻,家庭之爱让人类得以生生不息延续的动力得到自然的诠释。
即使在带有集体主义色彩的戏份时,悲壮感也营造得恰如其分,危机当头一句“五十岁以上的出列”,有效地调动观众的情绪,爱国与爱惜后代的情感融合,避开了说教的生硬感,由此生发的勇气和责任感更为动人。片中的师徒情也让人印象深刻,一个手势的力度点得刚刚好。当然说到情感戏,本片中也不乏尬点,尤其是交代父母爱情的部分,虽说这部分交代清楚刘培强的背景就可,对主线叙事的影响不太大,也是略显遗憾之处。此外《流浪地球2》整体上较少介绍科技原理,更重情感的描绘,这样的策略让科幻叙事更通俗易懂,也更有人性的温度。不过本片中对原理交代的弱化也一定程度上带来观感的模糊。比如图恒宇如何在把数据插入老版550A的一刻就迅速完成意识迭代所需的过程,我们尚且没有线索,因而对于“上传意识就能让生命永生”这个设定,除了接受既定的设定外,难以展开进一步的联想和思考。
另外影片中激进而有些黑化的图恒宇没有因为自己支持数字生命的立场而妨碍流浪地球计划的实施,反倒在协助完成流浪地球计划的过程中用自己的方式完成延续女儿生命的心愿,这样两全的结局让人欣慰,如《星际穿越》中父爱指引主角找到拯救世界之路那样给观众以满足感。而仔细翻开来看,图恒宇如何从拥护数字生命发展到协助执行流浪地球计划,其中本有很多看点,而且直接关系到这部前传的核心矛盾,但或许考虑到篇幅等因素,本片中很多指涉人性幽微的矛盾点,都在叙事中被巧妙地一笔带过。《流浪地球2》选择以前传的角度切入是个不错的选择,丰富了世界观,补全了主角刘培强从少年到成熟的历程。如何说服众人执行流浪地球计划,涉及各派纷争博弈,背后反映出对人类存在价值的理解,是一个有可看性和探讨深度的命题。
相比于《流浪地球1》,本片体量升级,三条线索并行,“太空站坠落”、“炸毁月球”等多重危机叠加,带来强烈的观感刺激。不过在几次危机的爆发与解决之间,各个事件如何相互关联被弱化,究其原因,还在于本片对于反派的描绘一直采取深藏不露的策略。影片中对幕后反派MOSS的铺垫是到位的,摄像机视角贯穿全片,到最后灭世AI的形象呼之欲出。不过影片对明面上不断为流浪地球计划制造阻力的“数字生命派”的刻画较为单薄。除了开篇穿插几个各地暴乱的镜头与一次空中恐袭事件对反对派的行为进行全景式展示外,反对者的动机被几句台词简单带过,也许是不想被说得太清,或者是难以被简单地清楚。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电影中图恒宇和马老师在对白中提及的“诱惑”、“禁止”等词,看似交代了数字生命派被拥护和被反对的理由,但仍停留在简单地抛概念的阶段。影片对意识与肉体、复制体和本体之间深层的伦理矛盾的探讨如蜻蜓点水,还未真正演绎出不同立场的分歧所在,而把这种分歧诠释到位正是彰显着坚持流浪地球方案的价值所在。影片以“数字生命派”和“流浪地球派”的矛盾为基础展开叙事,也就是说相比于外太空的探索,故事会更偏重于展现地球上的纷争,所以对现实困境的呈现于本片而言是意义重大的。把原著中人类叛军的部分转化为数字生命派的剧情,确实给这个棘手的问题找到一个聪明的解决思路。
欣赏《流浪地球2》的一点在于,它在肯定中国提出的流浪地球方案之余,也不吝展现出执行这个计划的代价,比如进入地下城的机会有限、辐射造成的亲人早逝、告别故居的伤感等,传递出别样的“历史的厚重感”。在英雄伟迹之外,主人公腹黑的一面也得到精彩的演绎。可以看出本片努力尝试在有限的时长内囊括更多的复杂性。但可惜片中数字生命派的形象较为模糊,而且面对执行流浪地球计划的阻力时,让全员进入地下城也是富有理想主义光辉的处理。资源分配等矛盾被巧妙地回避着,同时也弱化了关照人性的深度。在关乎全球人类命运的抉择面前,除了被官方的演说打动外,如果能充分理解为何有大量老百姓反对流浪地球计划,便能更好地凸显出坚持流浪地球计划的难度和完成这项任务的意义。影片对坚持方的行为进行了充分的多维体现,淡化对反对方的刻画,保证观影的流畅感时,也舍弃了博弈的质感和诠释生命观的深度。在理解创作如此体量的电影的不易之余,我们也要看到本片对人类命运的理解还有待加强的空间。此外有趣的是影片全程用MOSS视角的看待地球上的一场场危机,每个事件开启前都有告知结局的倒计时字幕,层层铺垫悬念感,让人好奇出这样的结论从何而来。同时充满宿命感的视角也势必对灾难当下的危机感有所消解。因此为了增强紧迫感,影片多次运用经典的最后一分钟营救手法,很好地起到调动观影情绪的效果,可以在当时给观众带来惊险感,但看完后反过来回味,仍有一些刻意感。这样的叙事可以称得上优秀,但离卓越尚有距离。郭帆导演表示希望在《流浪地球2》中探讨“人类和技术的博弈”的科幻母题。在片中体现为人类和技术相互依赖又博弈的双重关系,一方面是人类选择拒绝数字永生的诱惑,克服诸多困难也要延续实体生命,另一方面是MOSS为了延续人类文明而苦心孤诣地给人类制造麻烦。科幻电影最让人着迷的地方,不止是营造一番地球上从所没有的奇观,更在于用对未来的想象力洞察人类的境遇,传递对人类生命价值的理解。所以我们对中国式科幻电影的期待,除了视觉特效的升级,还在于人类命运对提出独具中国哲思的方案。《流浪地球2》中所展现出危难当前义不容辞的英勇、家国一体等伦理观念,都富有中国特色,成功激发起国人的自豪感和深深的共鸣。此外,我们可以看到,本片中所探讨的一些科幻母题,如灭世AI、数字意识、多维空间等,可在《黑客帝国》、《星际穿越》、《太空漫游2001》等西方科幻片中找到似识的表达。当然对此我们不必完全持否定态度。毕竟从目前我国电影市场的发展成熟度而言,科幻片的创作还处于亟需补课的阶段,对于世界范围内的科幻创作都难以被避开的经典母题,可以先进行消化和吸收。
在国内《流浪地球》首先扛起了大旗,引入常规的科幻母题放到我国的语境进行演绎,从培养熟练度的角度来看也是有意义的。不过这只是一个开端,往更长远来说,等到科幻片的类型化发展更完善后,我们迟早要进一步解决科幻片对人类命运的见解是否独到的问题。毕竟《流浪地球1》最令人眼前一亮的,正是东方人根植于农耕文明的乡土情。从无法被复制的生命体验出发,面对未来的宇宙危机,相信中国人可以贡献出独特的智慧,创作出更让自己自豪的电影。完成《流浪地球2》这样体量的科幻电影创作是不易的,可以看出这次主创团队在经多方考量后成功地为观众呈现一部饱含诚意、堪称行业标杆的作品。
可以肯定的是,整体上《流浪地球2》做到了特效和叙事的平衡,技术追求和情感表达并重,兼顾正能量叙事和科幻表达,在很多方面给我国的电影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意义。在科幻电影在我国还未发展为一个成熟类型的背景下,《流浪地球2》的问世对于当下市场环境中有着独特的意义。
欣喜之余我们也要看到,无论如何优秀,任何一部电影的容量都是有限的,任何创作的进步也离不开对既往成就的借鉴和反思。分析这部影片的突破和保守之处,也是为今后更多的科幻电影创作探路。如同浩瀚宇宙中的那颗决定带着所有家人前往目的地的行星,我国科幻片的创作依旧面临着漫漫征途。希望流浪地球IP的后续作品可以继续不断提高国产科幻片的天花板。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