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血清学检测,让疑似“新冠”患者无处可逃!

Dr. Dumpling 兰世亭 2021-06-12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近日,由深圳大学等多个机构共同研发的针对新冠病毒的IgM和IgG抗体化学发光检测试剂盒已经对90例临床样本进行检测,其中IgM试剂盒临床符合率大于90%,IgG试剂盒临床符合率大于95%。


目前,深圳三院正在进行进一步临床试验并申报国家新冠肺炎诊断试剂盒绿色通道。



临床上,用于确诊感染性疾病的检测手段有:病理标本的病原体检测、病原体的培养分离、病原体抗原检测、病原体核酸检测和病原体抗体检测等。



目前针对新冠感染的实验室诊断主要是核酸检测,多采用上呼吸道样本(咽拭子),能在感染早期进行快速诊断,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技术;而此次新开发的试剂盒则使用血清学检测方法,能进一步协助核酸检测阴性的疑似病患的诊断,受到广泛关注。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什么是核酸检测


核酸是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任何生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核酸序列,就像每个人的身份证。核酸检测,就是通过检测样本中的核酸序列,来确定病原体的种类。留在样本(如痰液)上的病原体核酸可能很少,但现在我们可以通过核酸扩增的方法,增加检测的灵敏性。目前核酸检测除了传统的定性检测以外,还可以通过高通量检测进行定量分析,进一步增加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什么是血清学检测


当病毒侵入人体,机体调动自身免疫系统,产生针对该病原体的特异性抗体,我们通过各种检测方式检测血液中的抗体,如果结果呈阳性(即机体内存在该种抗体),说明该种病原体曾侵入我们体内。

 

因此,我们可以使用标准抗原(即病原体)来检测机体内是否存在特异性抗体。一般我们常检测两种抗体:IgM 和 IgG。IgM是病原体进入机体后刺激人体最早产生的抗体,但持续时间较短,其浓度检测可以作为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指标;而IgG抗体产生较晚,但维持时间长,消失慢,浓度高,可以作为感染一段时间后或康复期指标,如果动态检测发现IgG抗体逐渐升高也可以说明近期感染。


因此,检测血液样本中是否有针对新冠病毒的特异性IgM、IgG抗体,也可以判断机体是否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两种检测方式孰优孰劣


核酸检测方法作为新冠病毒肺炎确诊的关键技术,在这次疫情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核酸检测是直接检测病原体的“身份证”(核酸),在准确性上具有极大优势;且病毒在侵入机体后,最早产生的就是大量核酸,因此核酸检测在早期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

 

然而,核酸检测多采用咽拭子,在采集样本过程中,医护人员的暴露风险大;且新冠病毒感染人体后,病变部位主要是肺部,即下呼吸道,上呼吸道(咽部)的病毒含量低;在感染过程中,随着人体机能的增强,病毒载量会有一个相对降低的过程,再加上采样不规范、运输和存储等过程中可能导致病毒RNA的降解,都导致了核酸检测可能出现“假阴性”结果。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相反,血清学检测方式中使用的样本是血清,血清中一般不含有冠状病毒或含病毒量较低,可以大大降低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风险;同时血清学检测方法不仅可以用于感染的诊断,也可以检测感染者体内特异性抗体的变化情况、人群的易感状况等,有助于疾病的防治和疫苗研发。


但血清学检测同样也有短板,即使是最早出现的IgM抗体,也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达到可以被检测的水平,发病初期检测可能出现假阴性结果;且血液中可能同时存在与我们检测用的标准抗原相互作用的抗体,即抗体的交叉反应,这时候就会出现“假阳性”,造成误诊。


(图片来源于网络)

总而言之,血清学检测和核酸检测各有优劣,对于核酸检测呈阴性的疑似病例,可以适当添加血清学检测,减少漏诊率;而鉴于血清学检测具有大大减少医护人员暴露风险这一优点,可以考虑增加血清学检测方法在新冠肺炎诊断中的分量,但应进一步提高血清学检测的灵敏性和敏感性,加快新试剂盒的开发,尽快投入临床使用。




血清学检测,让疑似“新冠”患者无处可逃!------兰世亭医学科普1927帖






马医生推荐






酒精消毒需谨慎,以免引火烧身!

「新冠」疫苗,距离我们还有多远?

关于“新冠”传播:这个地方不“通”很麻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