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所看到的神迹相比 “我写的如草芥”
斯洛伐克国家博物馆中的17世纪的阿奎那雕像
在中世纪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创作的《神曲》第三部“天堂”中,经历过地狱、炼狱目睹了种种罪恶的灵魂后,诗人终于见到了幸福的灵魂的归宿:他们是行善者、虔诚的教士、立功德者、哲学家和神学家、殉教者、正直的君主、修道者、基督和众位天使,这其中就包括他在第四层天堂遇到的意大利中世纪最著名的神学家和哲学家、死后被封为“天使博士”(或天使圣师)的圣托马斯‧阿奎纳(St.Thomas Aquinas)。阿奎那的一生,都在努力证明神是真实的存在。
出身贵族 投身神学
托马斯‧阿奎纳1224年底或1225年春出生于意大利南部的一个城堡,上有5个姐姐和3个哥哥。他的父母都是当地望族,家族里的许多人与教会和皇帝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比如他的父亲曾服务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他的叔叔是卡西诺山本笃会修道院院长。
因为良好的家庭背景和殷实的家境,阿奎那5岁就进入离家不远的著名的卡西诺山本笃会修道院学习。在修道院9年的时间里,他是个循规蹈矩的学生,但天资的聪颖,使他每日都能一字不差地背诵出老师所讲授的课程内容,而天生的求知欲也让他在关于“神”的问题上陷入思索,他常常问老师:“什么是神?”
1239年发生政教冲突后,卡西诺山本笃会修道院的学生被奉命送到那不勒斯本笃会修道院,并在著名的那不勒斯大学继续完成学业。阿奎那在学业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而他的才华和多才多艺也逐渐显现,老师和同学们更是对他那超乎寻常的记忆力感到惊讶。不过,阿奎那对神学情有独钟。1243年,18岁的他如愿加入了修会“多明我会”,并在第二年成为会士。阿奎那之举让他的父母非常震惊,他们原本希望聪颖的小儿子读书后能投身政界。其后,阿奎那被带回家,并被软禁了一年。
在此期间,他的母亲不断与教会斡旋,但没有成功,而阿奎那则在软禁期间,利用所有的时间研读《圣经》和其它书籍,他甚至能够背诵全部《圣经》和相关著作,这为他后来着书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最终,阿奎那的父母看到无法改变他的想法,只好在1245年决定任其发展。同年7月,里昂第一届大公会议由教皇诺森四世主持召开,主要处理教会和神圣罗马帝国间的冲突。会议将腓特烈二世逐出教会,并宣布免除其职位,而阿奎那家族则被控谋反,家中长子被处死,家人逃回北方的家族城堡。
巴黎求学 成为神学讲师
在家族遭遇变故的时候,阿奎那则被送到法国巴黎的圣雅克会院学习,受教于名师大阿尔伯特。1248年,大阿尔伯特回到科隆的神学院,阿奎那又追随其并担任了他的助教,协助其新课程的规划。
由于阿奎那常常专注于思考问题,极少与同学们交谈和嬉闹,因此得到了一个绰号“西西里哑牛”。一天,一位同学好心地向他讲解大阿尔伯特的授课内容,阿奎那表示感谢,但为了使同学不误入歧途,他修正了这位同学的若干错误,并告诉他许多老师还没有讲的新知识。同学们这才发现原来阿奎那是一个“大智若愚”的人。
大阿尔伯特非常欣赏阿奎那善于思考的品质,有时会在课堂上问他一些难题,阿奎那总能对答如流,有时他的回答还能对老师产生启发的作用。大阿尔伯特不无感慨地向学生们宣布:“我敢预言,你们所称呼的哑牛,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而且将震撼世界。”
1252年,27岁的阿奎那被大阿尔伯特推荐到被尊为“哲学家之城”的巴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4年后,阿奎那取得了神学博士学位,并开始了为期三年的在巴黎大学的任教生涯。
在任教期间,阿奎那于1258年开始撰写一套讲义,破无神论之说,立有神论的观点。这套讲义前后历经六年至1264年完成,这便是《反异教大全》。该书分为四卷481章。第一卷论证上帝的存在、上帝的特质和上帝的作为。第二卷讨论上帝与世界的关系。第三卷主要论证善恶问题以及人们对于善恶的态度,同时还讨论了人性对善恶应该具有的态度,以及人在择善避恶的选择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困难和化解之道。第四卷是关于神学与信仰问题的讨论。
1259年,在结束了巴黎大学的任教工作后,阿奎那回到了意大利。从1260年到1272年,他除了讲学、教书、管理教会事务外,还完成了多项注释工作,并投入相当大的精力撰写他最为著名的大作《神学大全》。1272年,他回到佛罗伦萨担任了修道会的院长,并同时在那不勒斯大学担任教授。
代表作《神学大全》与遇见神迹
可以说,《神学大全》集中体现了阿奎那的思想,这本书完美详细地诠释了天主教的主要教义。出版至今,已经翻译成多国语言,也是基督教必读的古典书籍。
整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说上帝,第二部分说人的行为,最后一部分说基督。整本书参照亚里士多德的逻辑思维,并且从哲学角度论述神学的方方面面。
不过,在《神学大全》即将完稿时,也就是在1273年12月的一天,阿奎那突然终止了写作。原来他在一次弥撒仪式时,看见了神迹。他如此解释道:“我写不下去了……与我所见的神迹和受到的启示相比,我过去所写的一切犹如草芥。”后来有人说阿奎纳在祷告时听到了来自神的声音,称赞他的写作;还有修道士说曾看到他凌空飘起。
证明神的存在
在这部没有完成的著作中,阿奎纳虽然相信人类天生便有能力在没有上帝启示的帮助下了解到许多知识,但他指出“任何能使人类认清真理的智慧都是由上帝所先行赋予的”。他相信上帝所给予人类的启示可以分为两种:一般的启示以及特别的启示。一般的启示可以透过观察上帝创造的自然秩序而获得,这样的观察可以透过逻辑思考而获得重要的结论,例如认知到上帝的存在。为此,阿奎纳提出了著名的“五个论证的方法”,来证明神的存在。
这五个论证的方法是:
从事物的运动即变化方面论证。一件事物,只要是现实的,它就在运动。凡事物运动总是受其它事物推动。一个事物的运动为另一事物所推动,以此类推,但又不能推到无限。因此,必有一个不受其它事物推动的第一推动者,这就是神。
从动力因来论证。在现实世界中,我们发现一系列的因果关系,甲作用于乙,乙作用于丙等等。总之,有果必有因,但又不能推到无限。因此,必须有一个最初的动力因,这就是神。
从可能性和必然性来论证。自然界事物都在产生和消灭的过程中,事物若不凭借某种已存在的东西,就不会产生。每一必然的事物,其必然性有的是由其它事物所引起,有的则不是。不能不承认有某一物,它本身就具有自己存在的必然性,并使其它事物得到它们的必然性,这就是神。
从事物的真实性的等级来论证。一切事物的真、善、高贵都有由低到高的不同等级。在最高处必定有一至真、至善、至高贵的存在,使世上一切事物得以存在并具有不同等级的真实性,对此,人们称祂为神。
从世界的秩序(即目的因)来论证。任何生物都为某一目标而活动,它们谋求自己的目标,不是偶然的,而是有计划的,必定有一个智慧在指向它们的目的。这个智慧就是神。
上述论证前三种是宇宙论论证,后两种是目的论论证。
不过,阿奎纳认为,人虽然可以透过对一般启示的逻辑思考认知到上帝的存在以及一些与上帝有关的事物,但有一些其它知识必须是要透过特别的启示才能得知的。在本质上,一般的启示和特别的启示是可以互相补充的,而非对立。
阿奎纳将审慎、节制、正义以及坚忍列为人类的四大美德,而三大神学上的美德:信仰、希望以及慈善是超自然的,他们的目标也与其它美德不同。神学美德的目标是上帝本身,上帝是所有事物的尽头,超越了我们的理性所能取得的知识。
在阿奎纳来看,人类存在的目标是要与神结合并且建立永恒的连结,这个最终的目标也与人在世时的作为有关。阿奎纳指出个人的意志必须被指挥朝向正确的方向,例如慈善、和平以及神圣,他认为这是达成幸福的途径。
去世后被封圣
推荐阅读:老僧从冥府归来 传信给行恶的官员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