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黑洞证实辐射理论,霍金迎来诺奖桂冠?
海归学者发起的公益学术平台
分享信息,整合资源
交流学术,偶尔风月
科学理论向来注重观察和验证。无论理论本身如何伟大,在被观察或论证之前,总有那么一丝美中不足。42年前,英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提出了“霍金辐射”理论。 如今,来自以色列理工学院的物理学家在实验室中创造出了人工“黑洞”,并观察到了支持霍金辐射理论的现象。如果这一发现最终获得认可,霍金将很可能获封诺贝尔奖。
霍金辐射 (Hawking radiation) 是以量子效应理论推测出的一种由黑体散发出来的热辐射。我们通常认为,光线是不能从黑洞中逃脱出来的。但1974年理论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提出,从理论上讲会有一些粒子从黑洞的事件视界 (event horizon) 辐射出来,这就是著名的“霍金辐射”。它能够解释如何降低黑洞的质量从而导致黑洞蒸散的现象。
在那之前,霍金曾与普林斯顿大学的雅各布·贝肯斯坦 (Jacob Bekenstein) 发生争论,认为黑洞不可能拥有熵,因为黑洞无法放射出任何物质。而贝肯斯坦则认为黑洞的熵 (即黑洞系统的无序程度) 与其体积、能量以及压力有关;黑洞的温度则与其事件视界面积成比例。
经过一番漫长的计算,霍金发现了自己的错误,最终认为黑洞能够释放出粒子,而这一理论同时也被称为贝肯斯坦·霍金辐射。也就是说,黑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黑。
霍金提出,宇宙中充斥着“虚粒子对”。根据我们所理解的量子力学,它们在同一点产生,存在时间极短,当它们发生接触时会立刻泯灭。但如果这一过程正好出现在黑洞事件视界的边缘上,那么其中一个粒子会被黑洞所吞噬,另一个则会辐射出去进入太空。
这一理论回答了关于黑洞行为的很多问题,但同时也为物理学家带了新的困惑。来自加拿大圆周理论物理研究所的李·斯莫林表示:“黑洞的熵与其 (视界) 表面积存在比例关系——在理论物理学领域,没有哪个结论比这一发现更具影响力。”
然而这一理论要如何才能证明呢?要知道,从黑洞逃逸出来的粒子所携带的能量实在是微乎其微,从上千光年之外对其进行探测更是不切实际。来自以色列理工学院的物理学家杰夫·施泰因豪尔 (Jeff Steinhauer) 另辟蹊径——如果我们不能从遥远的真正的黑洞上探测到霍金辐射,那何不把“黑洞”放到我们身边呢?
Jeff Steinhauer
施泰因豪尔在实验中制造出了一个“黑洞”,他将氦冷却到接近绝对零度,并对其快速搅拌,由此形成了一个阻止声波穿过的“屏障”。他发现,从这个声波黑洞中有一些形成光波的微弱能量泄露出来,即声子 (phonon)。这正像是霍金提出的霍金辐射。
目前,这篇论文已登在预印本网站arXiv上,尚未通过同行评议。不过这已经引起了物理学界的兴趣,英国诺丁汉大学物理学家Silke Weinfurtner表示:“这实验简直太美了,杰夫的工作令人惊叹,不过其理论还有待讨论。”
其实这并非唯一能够支持霍金辐射的研究。上个月,渥太华大学物理学家Chris Adami和Kamil Bradler在PRL发表了文章,描述了一种可以追踪黑洞生命历程的新技术。这意味着从事件视界逃离出来的信息或物质并没有“消失”。他们介绍道:“为了进行这种计算,我们需要估算黑洞是如何与其周围的霍金辐射场相互作用的。目前还没有相关的量子引力理论能够解释这种作用,不过我们的推测与霍金的黑洞理论是相一致的。”
当初,彼得·希格斯等待了49年才因其曾预测希格斯玻色子而获得了诺贝尔奖。如今,斯蒂芬·霍金能否也像他一样被载入诺贝尔史册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公号下回复“霍金辐射”,获取预印论文
参考资料
http://www.sciencealert.com/physicists-have-created-a-black-hole-in-the-lab-and-it-could-finally-confirm-the-existence-of-hawking-radiation
http://www.sciencealert.com/stephen-hawking-just-published-new-solution-to-the-black-hole-information-paradox
真的是速度极限? 看看这些超光速现象: 大爆炸, 量子纠缠和虫洞
本文由知社原创编译,转载请联系授权
service@scholarset.com 或微信ID: scholarset
回复“目录”或“分类”,浏览知社更多精华。长按二维码识别,可以关注/进入公众号进行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