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颜宁今捧赛克勒奖: 科研本是快乐旅行

2015-12-15 清华大学小研在线 知社学术圈

海归学者发起的公益学术平台

分享信息,整合资源

交流学术,偶尔风月

清华大学医学院颜宁教授将于今日在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领取赛克勒国际生物物理奖。届时,颜宁教授将作题为“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s)的结构机理研究”的报告。2010年,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施一公教授因对细胞凋亡通路中蛋白调节机制的深入研究而获奖。今年来自清华的颜宁再夺桂冠,她如何看待自己的科研生涯?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美女教授。




2015年10月7日,清华大学医学院颜宁教授与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 Stephan Grill 教授共同获得赛克勒国际生物物理奖 (The Raymond & Beverly Sackler International Prize in Biophysics)。今日,颁奖典礼于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举行


颜宁的获奖理由为“对包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在内的关键膜蛋白的结构生物学研究做出突出贡献” (For seminal contributions to structural biology of crucial membrane proteins including the landmark human glucose transporter GLUT1)。


雷蒙德与比佛利赛克勒国际生物物理奖 (简称赛克勒国际生物物理奖),是由雷蒙德博士和比佛利赛克勒夫人捐赠所设立的,旨在促进原创及杰出的生物物理研究成果,一般表彰年龄在45岁以下的科学家,个别年度不设年龄限制。清华大学施一公教授和美国哈佛大学的庄小威教授分别于2010年和2011年获得该奖。



2007年,作为普林斯顿大学博士的颜宁受聘于清华大学医学院,成为清华最年轻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一直致力于结构生物学中最富挑战的领域之一、膜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并在短短8年内取得了一系列杰出成就。她在《Science》《Nature》《Cell》等杂志上发表多篇重要的论文,并荣获了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HHMI国际青年科学家奖等。


颜宁教授领导的研究组过去8年致力于系统揭示GLUTs的结构与工作机理。2012年,她领导的团队解析了GLUTs大肠杆菌同源蛋白XylE与底物分子木糖及抑制剂葡萄糖的复合物晶体结构,并通过同源建模首次描绘出GLUTs的大致结构,为研究GLUTs的转运机理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490/n7420/abs/nature11524.html)。自此以后,她们聚焦于极富挑战性的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4的结构生物学研究,并于2014年初解析了具有近一个世纪研究历史、备受关注的人源GLUT1的三维结构,这也是第一个人源次级转运蛋白的晶体结构。()


别人看来枯燥的科学研究,在颜宁看来从来不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和事物,科学研究带给了她着迷一般的快乐。


现在回头看,

回国是完全正确的选择


对颜宁影响最大的母校有两个——清华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在清华大学,颜宁走入生物系进行了本科阶段的学习,清华严谨的学风和扎实的培养给了她做学问的基础;在普林斯顿大学,颜宁师从施一公教授进行了博士和博士后阶段的研究,进而对微观世界下的生命过程产生了极为浓厚的兴趣,而普林斯顿大学严格的科研训练也给了她在科学领域飞翔的彩色翅膀。


2007年初,博士后课题告一段落,原本打算只是回国探亲的颜宁,意外地接到了生物系老系主任、医学院常务副院长赵南明教授的邀请,请她回到母校,加盟医学院,然后就接受了医学院教授会的面试,成为清华大学当时最年轻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2010年,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领域进行了综合国际评估,专家对颜宁的评价是:“未来5年到10年,她将成为杰出青年女性科学家的榜样。”


如今已经回国数年,谈起当时自己的选择,颜宁毫不犹豫地说:“现在回头看,回国是完全正确的选择。”


颜宁领导的实验室进行的是生物学领域最为前沿的科学研究,包括对于膜蛋白和植物脱落酸受体的结构和生物学机理的研究。回到清华的研究工作是从装修实验台、订购仪器试剂、手把手教学生做实验开始的,可以说是“白手起家”。一名年轻的老师带着几个刚刚本科毕业或者大四学生,在一个没有任何积累的新的实验室敢于向结构生物学最难的领域“开炮”,外人看来有点不可思议。但就是在这种起点上,只用了4年的时间,她带领的研究团队或是独立完成或是与别的团队合作解析了5个膜蛋白结构并分析了功能机理,她以独立或共同通讯作者身份发表或被接受了9篇研究论文,其中包括4篇CNS(指的是《Cell》《Nature》《Science》这三种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值得一提的是,颜宁领导的关于脱落酸受体的结构与功能机理的研究,与同年欧美日本的同类研究成果一起入选美国《科学》杂志评选的“2009年科学十大进展”。




这种速度就连颜宁自己也十分惊讶:“以前想着我回来这几年能发表两三篇论文,一项拿得出手的工作就够了,但是清华的学生太聪明能干了,我完全没有预料到会有这样的速度。如果我在国外以同样的起点同样的时间作研究,我想不会这么productive (高产)。”


为什么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取得这么好的研究成果?颜宁总结出几个因素:


第一,因为清华的学生有着踏实的作风和优秀的素质,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使得课题实现质的“突破”;

第二,在实验室各项工作启动的头几年时间内,学校和学院提供了充分的保障,使得研究人员不用为科研以外的问题分心,从而可以心无旁骛地做科研;

第三,师生间协作非常紧密,有问题随时解决,方向偏了随时纠正;

第四,结构生物学研究中心几个实验室的团队合作紧密,不同实验室资源共享,互相取长互相配合互相借鉴,大大提高了实验的效率。


对颜宁来说,从上午11点开始,除去用餐时间,她可以一直连续工作到凌晨两点,如果是在研究的攻坚阶段,甚至可以工作到凌晨五六点,在办公室的沙发上眯一会儿再爬起来接着工作。这种高强度的研究工作,如果不是乐在其中,常人很难做到。



颜宁说:“时间花在哪里是看得到的。就我自己而言,要想科研工作出成果,投入很重要。回来之后,除去外出开会和除夕春节,我休息之外百分之八九十的时间都在实验室或办公室,这种状态我非常享受。”


回顾自己回国的这些年,她总结道:“我最满意的是把一个我开始认为非常有挑战性的领域做到不再可怕。我的实验室积累了大量做膜蛋白的经验,培养了一批做膜蛋白结构生物学的年轻人,我们现在信心满满挑战更有生理意义的靶标。”


就是要做出玩儿Science的感觉


在结构生物学研究中心走廊的墙壁上,挂着颜宁和学生们几幅充溢着想象力的“画作”:在八聚体的蛋白质结构上,她描上了中国的太极八卦图,两幅图在分布和线条上“不谋而合”,使研究内容“细胞凋亡体”与古老的哲学命题浑然一体,不得不让人惊叹大自然的神奇;翻飞的蝴蝶做背景,与蛋白的α螺旋结构交相辉映,旁边配上沾着露珠的小草,让人无限遐想……而在给NAT家族蛋白代表UraA绘制其转运机制示意图的时候,她给学生隆重地推出了“板砖闷棍”模型——核心结构域就是“板砖”,门控结构域就是“闷棍”,听来十分诙谐,但是仔细想想也不无道理,十分形象。聊起此图来,颜宁也是“忍俊不禁”。


颜宁有时候自己也说,如果不是走上了生物学这条研究道路,自己很有可能去从事设计或者写作。而在她的眼中,那些别人看似枯燥无趣的蛋白结构,仿佛都有着神奇的生命力:“当你把细胞里那些只有几个到几十纳米大小的蛋白质分子通过X射线衍射的方法解析出原子分辨率的结构,在电脑上放大几亿倍之后,清清楚楚地看到这些美丽的构造如何行使复杂的功能,你总忍不住要感叹大自然的聪明——她的精妙设计很多时候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而你是世界上第一个揭示出这些大自然奥秘的人,那种成就感和满足感是难以言喻的。”




而爱上了这个神秘而美丽的世界,或许就是颜宁乐此不疲地工作着的重要原因吧!


她说:“在做科研的时候有三个时刻最畅快,一是解决了实验中困扰已久的难题,也许就像武侠小说中打通任督二脉那一刻的感觉;二是实验出结果的时候,那时你会为崭新的发现而狂喜不已;最后一个就是论文发表的时候,这主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我从小的‘作家梦’,尽管文笔有点对不起大家。科研做到一定程度,就没有工作的压力,到最后是玩儿Science的感觉,这种感觉非常棒!”


喜欢穿休闲的衣服,喜欢用小小的恶作剧捉弄身边所有人,喜欢在时间不太紧张的时候每天睡到自然醒,喜欢在思考或写作卡壳的时候到网上转转或者是看看电影小说,这是喜欢无拘无束的颜宁;但是,同样是这位女子,喜欢和学生在科研问题上争论得面红耳赤,可以连续工作48个小时丝毫不觉得疲惫——这也是颜宁,她忠实于自己的内心,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颜宁说:“做科研要做得狠,玩儿也要玩儿得狠,这是性格原因吧。还好,我调剂得还挺好的,都是乐在其中。”


本文源自清华大学小研在线,特别致谢
图片源于网络,转载请联系授权


喝茶聊天心有灵犀,钻研切磋触类旁通

论文技巧,基金攻略,大家访谈,高黑科技


回复“目录”或“分类”,浏览知社更多精华。长按二维码识别,可以关注/进入公众号进行回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