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圕苑大家谈 | 王子舟 ​图书馆学关键词:乡村图书馆与乡村文化振兴

点击关注 ➩ 图书馆建设 2022-04-25




作者简介

王子舟: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图书馆与图书馆学史、民间图书馆研究。

E-mail:zzhwang@126.com

在未来五六年,“乡村图书馆”与“乡村文化振兴”或许不会成为图书馆学热词,但可能会成为图书馆学关注的关键词。理由有三:一是乡村振兴已经成为社会实践与国家政策积极介入的社会现实。如各地开展了多年的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的建设工作,2020 年6 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了《乡村振兴促进法草案》。二是社会发展的“短板”领域将会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尤其迈入“十四五”时期的门槛,乡村振兴已经上升为国家全面实施的发展战略。三是社会科学中,包括社会学、图书馆学等,已经就乡村文化扶贫、乡村文化振兴、乡村图书馆等进行了多年的探讨。以图书馆学为例,尽管乡村图书馆研究一直处于边缘地带,然而近二十年来,关于乡村图书馆参与乡村文化振兴(或文化建设、文化扶贫)的论文正在逐年增加。


乡村文化振兴离不开乡村图书馆的发展。乡村图书馆不仅具有保存文化记忆、传播人类知识的基本功能,以及社会教育、休闲娱乐、公共空间等衍生功能,它还有一个与城市图书馆不同的功能,即能够培育乡土认同感。一个美好的乡村图书馆建起来,能留住乡愁,能带动乡村精神面貌发生改变。其公共物品的外部效应也很大,如净化乡村风尚、促进乡村旅游与农业的发展等。回顾近现代乡村图书馆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1949 年以前乡村图书馆主要是私立的,1949 年以后主要是公立的,这是私有制被消灭的必然结果。此后的70 多年里,乡村图书馆发展几经波折,至今也没有形成良好的局面。虽然有了不少农家书屋,但是大多形同虚设,反倒成了“政府失灵”的实证注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出的“1.5 公里服务半径”“15分钟服务圈”发展目标,大多数城市还没实现,广大的乡村就更遥遥无期了。


推进乡村图书馆的发展,这是我国图书馆事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急务。城市的公共图书馆可侧重走“官办民助”的道路,而广大乡村的图书馆应侧重走“民办官助”的道路。今天的乡村已非传统社会乡贤自治的乡村,政府权力已经下沉至乡村并主导着乡村事务。据此,目前乡村图书馆建设采取以下四种方式应比较实际:一是政府分级投入、整合多方资源创办乡村图书馆;二是政府通过购买社会力量服务促进乡村图书馆发展;三是鼓励新乡贤或社会组织创办乡村图书馆,支持乡村文化建设;四是图书馆专业力量介入乡村图书馆,提供各种资源与专业指导。第一种途径是政府主导、政府投入,优点是见效快,风险是容易演化为形象工程;第二、三种途径就是“民办官助”,村民或社会力量是乡村图书馆建设的主体,要发挥他们的能动性。尤其是应鼓励有情怀、有知识、有资源,并能对乡村产生影响力的新乡贤来参与乡村图书馆建设。第四种途径就是图书馆界专业力量延伸到乡村,来推进乡村图书馆发展。四种方式如能交叉配合、多管齐下,效果可能会更佳。


近年各地都在推进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的建设。在这个过程中自发出现了一些新的“2.0 版乡村图书馆”。它们的创办主体是多元的,空间设计追求生态与美学价值,服务内容呈现多样化。有的乡村因建起了一个2.0版乡村图书馆而别开生面、享誉四方。如浙江省桐庐县江南镇荻浦村的“荻浦乡村图书馆”(2016 年)、河南省焦作孟州市莫沟村的村级窑洞图书馆“老苗书馆”(2016 年)、福建省晋江市东石镇的“母亲的房子”图书馆(2020 年)。其中老苗书馆已成了网红打卡地,每天都有慕名来馆的游客,多时一天达3 万人次。2019 年,莫沟村接待游客100 万人次,吸引社会资本4 000 多万元。老苗书馆成了文旅融合的典范。以往乡村文化建设中,乡村是被动的,乡村文化处于失语状态,只能是城市文化的附庸。但2.0 版乡村图书馆的出现,让乡村在文化建设中发出了自己的声音,被动、失语的局面终于有了改变的可能。


乡村图书馆的基本性质是乡村的公共知识空间,其品质如何主要通过具有多少优质文献资源来体现。乡村图书馆要立足、要发展,先要选择村民(特别是儿童、老人)喜闻乐见的书籍,吸引村民借阅。不过,乡村图书馆不仅是读书看报的地方,还应随时代发展承担新的角色、新的责任。例如,体验新技术应用、传播技艺知识、促进社群联系、在信息服务中帮老扶弱等。各地乡村图书馆可以运用“图书馆+”思维,因地制宜发展,走具有自身特色的道路。现在乡村里已经出现了“图书馆+民俗馆”“图书馆+诊所”“图书馆+超市”“图书馆+夜校”“图书馆+电商”“图书馆+民宿”等多种多样的乡村图书馆形式。我们热切地期望在中国广袤的乡村土地上,能生长出多姿多彩的乡村图书馆来,而非到处都是统一标准、整齐划一的乡村图书馆。


2020 年秋冬,在北大图书馆学研究生“图书馆学理论研究”课上,我们师生就乡村图书馆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命题举行了多次研讨(形成的研讨文章也将刊发出来)。上述内容就是我们研讨出的大致意见,现撮述其要,以供图书馆学同仁参考。其实,早在民国二三十年代,中国就经历过一场“乡村建设运动”。1936 年,梁漱溟先生在山东邹平县做乡村建设演讲,解释什么是“乡村建设”时这样说:“从创造新文化上来救活旧农村就叫‘乡村建设’”。那场乡村建设运动,可以说是乡村凋敝现实与知识分子“救活农村”情怀相互结合的产物。如今百年过去了,有些社会历史以“似曾相识”的面貌又轮回出现。如此,知识分子振兴乡村的自觉意识也就有了重被激活、重新焕发之必要。


DOI : 10.19764 / j.cnki.tsgjs.20210192


*本文刊自《图书馆建设》2021年第2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