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90后被骗惨了:吃最多的苦,赚最少的钱
想分享一件小事。
这两天车送去保养,于是每天上班我都地铁通勤。
帝都的地铁其实很舒服,管理有序,拥挤有度,晚上八点下班的我竟然还捡到了一个座位。
我刚在座位上坐好,走过来一个怯生生的年轻女孩,看起来是个90后。拿出手里的手机和我说:“大哥,我在勤工俭学,能帮我扫一下二维码么?加二维码以后商家有很多优惠。"
“这是你自己开的店么?”作为一个话痨大叔,我忍不住问她。
“不是,我是X大经济系大三的学生,我在打工。”小姑娘正义闪闪的眼神望着我。
“哦。”我应了一声低头继续玩手机。
“大哥,能帮我扫下二维码么?”小姑娘堵在我面前用坚定的语气又提高声音重复了一遍。
我只好礼貌地和她说:“不好意思,我不扫陌生二维码。“
听了我的话,小姑娘一动不动,目光灼灼的盯着我。坚持了一会,见我还是没有任何反馈,才转身离去。
说完了。
我知道,你们一定会骂我,是一个不懂怜香惜玉的坏大叔。
好吧,我承认。
可在那个时候,我脑中最大的一个想法就是:你一个重点大学经济系的学生,为什么要做这么没有技术含量还耽误时间的事啊。
寒窗苦读十几年,打败了中国90%以上的同龄人,享受着全中国最好的教学资源。可最后用来挣外快的第一手段,竟然还是扫二维码。(参考十年前的发传单)
而在手段之外,更让我难过的是妹子正义闪闪的眼神。
我见过很多这样的年轻人,他们都有类似的特质:朴素的衣着,倔强的眼神和隐忍的性格。大抵都是小地方贫寒家境长大的孩子,顺从着老一辈的教育 “人穷就要多吃苦”,时时刻刻想在课外吃点苦,打工赚钱养活自己。
她们无比确定她们这样做是对的。
可在我看来,他们真的被这句话骗了。
“人穷就要多吃苦”,可不能吃无意义的苦啊。
浪费时间,没有目的,对自我提升完全无用。这样的吃苦耐劳,只会把自己感动。
王小波曾经说过一句话:“人是一种会骗自己的动物。我们吃了很多无益的苦,虚掷了不少年华,所以有人就想说,这种经历是崇高的。”
其实呢,不过是自我满足罢了。
这些年来,我发现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家境都很贫苦,但通过多年的奋斗拥有了相应的学历和能力。可即便如此,他们的选择依然是住地下室吃快餐,上下班通勤3个小时,在室外开户暴晒一天……
在他们看来,吃苦的含义只有一种,就是耐劳,或者耐操。
他们的逻辑是:“生活不容易,我只有吃得了眼前的苦,将来才能越来越好“,或者说只要我吃了足够多的苦,贫穷的状态就一定能改变。
可是,现实真的是这样么?
我真心想说,你一定是对“吃苦”俩字有点误解。
大多数人对“穷”和“吃苦”的关系理解的太肤浅了。穷根本不是吃苦,穷就是穷,不是吃苦。
吃苦从来不是受穷的能力。
吃苦的本质是什么? 是为了自己想要的选择,主动承受一些本不需要的努力。是长时间为了一件事聚焦的能力,以及在做这件事的过程中,所有的放弃,和所忍受的不被理解和孤独。
吃苦本质上是一种自控能力和自制能力,以及坚持能力和思考深度。
我们看到大多数人所展示的吃苦,只是一直在选择最不吃苦的路,最后无路可走而已。
而在可以不吃苦的时候,去选择吃苦,才是最难最可贵的,却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
你看富人们一天天锦衣玉食,就以为他们不吃苦吗?
你错了。
他们吃的苦,是穷人们无法想象也无法承担的。
“一个亿小目标”王健林,每天日程表从早上4点排到半夜2点,一天飞两个国家三个城市签约500亿;“996”支持者马云,考过2次高考,连续四次创业失败,至今一个月26天在路上,一年飞行时长超过1000个小时。
为了拥有更好的学历,你猜他们付出了多少努力。为了发现更好的商机,你猜他们查阅了多少资料。为了取得最终的成功,你猜他们付出了多少心血。
他们往往比穷人更能吃苦。明明有更舒适的选择,依然选择承受一般人所承受不了的孤独和压力。相比于忍受生活条件的贫困,他们对自己更狠,也更愿意磨练自己。
就像我们常常说的那句玩笑:看到那么多比我聪明比我富有的人还比我勤劳能干肯吃苦,我整个人就都不好了。
我有时候就在想,为什么有如此多的人宁愿去吃生活的苦,却不愿意去吃坚持和自制的苦呢?
后来看了一个实验,我明白了。
2007年,来自莱比锡沃尔夫冈·科勒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心的黑猩猩与来自哈佛大学和德国莱比锡马克思·普克朗研究院的学生进行了一场比赛。19只黑猩猩对抗40个人。对抗内容是:每个参赛者都有机会立即吃掉两份他们爱吃的食物,或者等两分钟,然后有机会吃到六份他们爱吃的食物。
结果,72%的黑猩猩选择了等待,以便获得更大的收获。
没错,动物都有压制自己欲望来获得更大满足的本能。这个压制自己欲望的过程就叫做吃苦,或者努力。
让人吃惊的是,相对于愿意等待的黑猩猩,40个学生里只有19%会继续等待2分钟。比起不确定性的未来,他们更愿意及时行乐。
这是《自控力》这本书里记录的一个实验,心理学家凯利·麦格尼格尔博士给出了答案,这关乎一个核心问题:人如何看待自己的未来。
为什么所有人都知道,应该去拼搏去努力,却只有少数人能付诸行动去改变。
因为对于大多数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来说,他们根本看不到自己该去哪里,能去哪里。
他们的视线所及,只能看到他们的父母,他们父母的朋友,他们周围所有的人都在日复一日地做着看不到头没有价值的枯燥工作。辛苦忙碌,毫无希望。
他们心里也隐隐地知道,无论如何,日后他们大抵也就这样活了。
当看得到目标和方向时,谁都知道要拼命奔跑。可当越来越多的苦难围追堵截时,人们就会坐下来只想把今天过好。
苦难越多,看不到希望的人就越多,坐下来的人也就越多。
更何况,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社会开始普遍认为贫穷的孩子,比之生活优越的孩子,吃惯了苦的人会更加意志坚定和顽强。
可事实上,“忍受贫穷痛苦的生活” 和 “克制自己抵御诱惑” 是完完全全的两码事。却常常被人混为一谈。
穷人,是第一种,而第一种人,却比普通人更难以经受第二种生活。
想象下,一个长时期不谈恋爱的姑娘,对于孤独会有很好的耐受,美容,健身,读书,日子过的滋润,每天充实满满。可当她面对情感的诱惑时,往往更容易动摇,一头扎了进去。
一个从小在家里不被喜欢的孩子,可能已经麻木了,习惯于冷酷的家庭氛围和冰冷冷的人际关系。然而一旦有人对他温柔起来,在几番挣扎后,他很容易就陷入这个泥潭中无法自拔。
我记得奇葩说里,柏邦妮曾经感慨:”心里全是苦的人 要多少甜才能填满啊 !”
马东回答她:”邦妮 你错了 心里有很多苦的人 只要一丝甜就能填满。“
引用柴静在《看见》里的一句话:痛苦是财富,这话是扯淡。 姑娘。痛苦就是痛苦,对痛苦的思考才是财富。
我见过很多人,吃了苦以后,对这个世界产生了失望的情绪,然后把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失望,当作是自己成熟了,这苦也就白吃了。
吃苦到底有什么意义?
它的意义在于,为了未来的一个既定目标,去控制欲望,克服困难,坚持不懈,直到目标达成,得到最后的甜头。
如果没有这一步,苦难就是苦难,没任何意义。不能成就任何伟大,只能渐渐消磨人的锋芒和锐气。
所以回到开头说的那件地铁上的小事,我很想解释下,为什么我坚决不给妹子扫码,我还是有我的私心。
我总在想,如果我这一次给她扫了码,她会觉得这条路是可行的,于是她会一直毫无目的地持续做下去,永远意识不到自己在一条弯路上越走越远。
可是人生中明明有很多时候:
你所看到的精彩纷呈,就像装在气球里的浩瀚大海。
你所需要的就是:
一根针。
参考资料:
1,《自控力》凯利·麦格尼格尔
2,知乎用户 @村西边王寡妇
你还可以看:
#毯叔灵魂一问#
你如何看“吃苦”这件事?
欢迎你的留言
加入【毯叔读者董事会】
请添加微信:iam2538096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