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2020金融圈第一出骗局,寒了多少求职毕业生的心
这两天,我的心情颇不平静。不是因为身体出了异样,也不是因为手头的股票基金跌了,而是我真实地了解到,又有一批金融毕业生被骗了。
对,“又”被骗了,我实在很不想用这个词。
是的,金融圈从不缺尔虞我诈,只是当骗局一次又一次发生在对金融行业充满期待和幻想的毕业生身上时,这才是尤其让我痛心的地方。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有位苟同学,一个毫无疑问的学校优秀毕业生,已经申请到了麻省理工的金融硕士,是众多学弟学妹的榜样。
在等待开学的这段时间里,他接了代写留学生课堂作业的任务,但是作业太多,他一个人实在写不完。
这可难不住优秀毕业生的头脑,苟同学想到了一个招数:假借中金、中信实习的招聘实习的名义,把作业以笔试题的形式,发给了要找实习的准毕业生。
然后,苟同学就把收集的作业倒卖给外网留学生。
我了解了一下,这类作业在外网的价格,大约在每千字500-1000元人民币。如果是统计学等冷门科目,或者大型论述题,价格还会更高。
粗略算算,一个假期的时间,苟同学赚到5万元不止。
没想到,这种风险低、付出小、收效快的“金融骗局”,竟然发生在还没毕业的大学生身上。
一开始,苟同学还不承认,发了一份声明,把罪状全推给自己的前女友钱某某身上。
后来,禁不住各种实锤,他还是撑不住道歉了。
一边是涉世未深的学弟学妹,着急找实习,被一个虚假JD白嫖了一次又一次,写出几万字发出去却石沉大海,甚至一度怀疑自己的能力,怀疑自己的人生。
这场诈骗堪称2020开篇金融圈最魔幻的骗局,却正真实地发生在每一所高校里,影响着每一个渴望前程的学子。
坦率地讲,我非常想骂人。
其实,这并不是第一出借金融实习诈骗的案例,也肯定不会是最后一例。
很多人看了可能不信,不就是一个小小的“实习”吗?有这么大魅力吗?
还真有。
在金融圈里,拿它做文章的大有人在,被它欺骗过的人更是数不胜数。
2017年,中金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黄洁,以暗示保留实习资格为由,意欲潜规则女实习生,还爆出了那句著名的金融圈金句,“这是一个名利场,你愿意吗?”
但是,这不影响不少人已经被她的谎言欺骗。
当然,借实习诈骗远不止是几个人的小打小闹,这还是一条水很深的产业链。
网上流传的第三方机构内推的收费标准,银行的个金、风控以及四大的咨询、审计等实习岗位在2万元左右。
券商的投行等岗位更吃香,中金中信最高三个月8万,摩根斯丹利等大投行的岗位,甚至能开出4万的高价。
一些内推中介机构收费还会分档次,有保面试和保offer两方面,保offer的更贵。
现在这种骗局依然随处可见,你只要随手一搜闲鱼就有。当然,“9块9”只是标价,当你点进“我想要”之后才会谈真的报价。
所谓的内部家属明码标价,机构合伙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更有无数打着“找实习”名义的机构收割学生,屡屡被扒,屡禁不止。
有人借它骗钱,有人借它骗色,只不过这一次,是有人借它骗作业。
还可以骗什么?我不知道。但可以确定的是,现在所暴露的,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怎么说呢,在爱情面前,再聪明的姑娘都会变成小傻瓜;在实质的诱惑面前,人都有那么点傻。
有需求就会有市场。
归根结底,这源于金融圈畸形的求职关系。
金融学生对“big name company”实习的过分渴求
这一点,只要是金融专业的学生,都会懂。
学生时代的我们,都格外想证明自己,证明自己比别人强,证明自己比别人更吃香。所以,每到毕业季,谁谁要是去了中金中信……他宿舍的门一定被前来取经的师弟师妹踏破。
虽然,大公司的实习工作,可能也就是端端茶打印打印报告而已,但这又怎么样呢,对金融专业的学生来说,只要有这个顶尖实习机会的名头就够了,只要有份烫金的实习报告就够了。其他的,who cares。
金融行业求职对实习经历格外看重
现在哪怕你随便去一家小金融公司面试,面试官都要问你是否有大公司的实习经历。
这种需求,就倒逼你必须找到一份好的实习,然后拿着这个敲门砖去找到更好的工作,才有可能进入更大的圈子。
在金融圈,比拼实习早已经成为一种风气,我面试新人的时候,随手拿出几份毕业生的简历,看到的都是清北+藤校+3段big name实习的标配背景经历。
哎。麻木了。
公司的门槛越高,学生越追求big campany的实习机会;大家的简历也就越丰富,然后公司的门槛就会更高,最终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好金融公司的实习太难得到
而像摩根斯丹利这种大投行,全中国每年能进去的实习生不超过一只手。
第一轮面试主要是考察Behaviroal以及Motivation。
第二轮会着重考察Technical,以及对行业知识的了解,英文的水平,基础财务报表、分析理解能力等。
......
你看,正因为大公司的实习录取比例太低,苟同学的诈骗才有了可能性,反正投出去的作业石沉大海也是理所当然,自然不会有人怀疑。
也正因为录取比例太低,所以报价高昂的付费实习,还是不少人愿意掏钱。这一代年轻人普遍比他们的师兄师姐更加务实,不管黑猫白猫能抓到耗子就是好猫。那么同理,不管付费实习还是免费实习,能达到目的就都是敲门砖。
毕竟在这个世界上,能用钱的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所以这也就衍生出,很多财经院校里,一些不成文的“实习圈子”。
以学生会、实习生社团名义成立的实习圈子,把学姐学长代代相传的实习资源尽可能固定在圈子内部,或者直接对接公司,利益分成。
不可否认,这种圈层的传递是最固定的,打破这层圈子的代际传递也是最难的。你总要投入,无论是付出金钱还是经营关系,才有可能达成目的。
中信证券、中信建投等在官网声明:
“未与任何单位、团体、个人建立任何形式的内推简历合作关系。”招商证券、中金公司等也纷纷表示,“内推实习生”“收费实习生”等事并不存在。
这早已经成为一种行业潜规则,它不在明面上运行,而是藏在背后的一套流程。
比如众所周知的,项目实习生(小黑工)是金融行业的独特现象,特别是投行、行研、投资等岗位,大量的团队或个人都会直接招聘实习生,每个组都有自己招人的权力,这些小黑工的职位就会被拿来变相售卖。
卖实习的可能是组长或者HR,有时候甚至就是上一届小黑工,组里缺人就让小黑工去找,小黑工本身就没有工资,更让卖实习成为了他敛财的可能性。
一个刚入门的人,用割韭菜的方式去欺骗那些想入门的人,这就是当下的金融圈最可笑的悲剧。
可即便违德又违法,市场上依然有无数人“前赴后继”。
只要毕业生的同侪压力和就业压力还在,这种行为就不会消失。
可面对诈骗者们一口一句“为学生解决需求”,面对准毕业生们的“愿打愿挨”,我们真的要默认“存在即合理”么?
一定不要。
这种投机行为,损害的不仅是金融圈的风气,它伤害的甚至是整个金融圈的根基。
一个金融毕业生,如果一味相信付费实习的捷径,在这种捷径中尝到了甜头,在今后的人生里,他就会不停地寻找捷径,不停地受欺骗,最后受伤害的只有自己。
而售卖实习的券商小黑工、中介机构,一旦发现这种行为有利可图,就会变本加厉,把有限的实习名额全部变卖,甚至价格水涨船高。
这就会导致,几年后,能够正式进入金融机构的人都是有钱人,钻营分子。而真正有能力有实力的毕业生,都被堵在门外进不去,金融行业的人才质量只会断崖式降低。
一开始,谁都以为这只是一场投机的游戏,到后来,我们才发现,精致利己的游戏规则害人害己。
这场2020年第一出金融圈骗局的背后,是十几万金融毕业生焦头烂额的困局,也是强调利益交换的金融圈精心孵化的危机。
而这一切,远不是说一句改变就可以改变的。
如果金融学生迷信“实习”的风气无法改变;如果金融圈标配化的准入门槛无法更加多元,如果圈内人唯利是图的价值取向无法修正,恐怕,这样的骗局,日后还会有一个,两个,无数个……
想想就悲从心来。
毕竟,我们都曾经是那个对未来充满期待,苦等实习机会的金融毕业生。
如果没人愿意改变,那就永远有年轻人成为这场游戏的牺牲品。
全文完,感谢你的耐心阅读,请顺手点个“在看”吧~
点击图片你还可以看: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你经历过,或者了解过哪些实习骗局?欢迎你的留言
想和毯叔近距离接触,一起聊聊天谈谈钱加入【毯叔读者董事会】
请添加微信:2538096135添加时请备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