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卡片,关注毯叔走起
而所有选择中最艰难的,就是职业选择,尤其是金融职业选择。为啥这么说,因为这几年,我在通过各种途径找我咨询的年轻人身上,看到了太多关于职业选择的困惑,迷茫和焦虑不安 ,而且这种情绪是有传染性的,一个传染一个。“毯叔,我拿到了两家银行的Offer,该选哪一个?”“我今年考研没考上,到底要继续考一年,还是先入行?”
“我现在的工作看不到任何价值,可喜欢的工作又不稳定,我该怎么选?”
乍一看,这些问题都是细节问题,是询问者在当下的短暂性两难困境,但别忘了,有太多例子可以证明,年轻时一个不经意的选择分岔,往往会造成人生道路的从此分岔。而这些分岔为什么会发生?这事我有发言权,因为在找我咨询的年轻人身上,我看到了太多关于金融求职选择的误区。不知道是不是电影看多了,什么《华尔街之狼》《亲密敌人》《投行风云》……很多人一提起投行就是金融精英,高盛摩根,意大利手工定制皮鞋,运筹帷幄舍我其谁的人生赢家。反正,只要提到金融的求职选择,十有八九会有人问我如何进入投行。每当这个时候,我都特别无奈:“你能忍受得了长时间在外地出差么?”“你愿意付出失去生活的代价么?”“你的梦想到底是成为一个投资银行家还是赚大钱?”是的,太多人只看到社会赋予金融领域某些特定职业的光环,却完全忽略了背后无穷无尽的艰难,还有最重要的:反过来也是一样,很多人听到做金融销售就连连摇头,觉得不体面,没技术含量,不够高大上。但以我在金融圈混了这么多年的经验来看,销售是年轻人入行金融圈最容易的路径,长期来看,对人的综合素质提升也最快。别忘了,金融行业本质上就是服务业,走技术路线再牛逼,走到最后当了领导,都要变成公司里的大sales,销售能力和资源积累,这步路只是早走晚走而已。“毯叔,我要不要放弃现在的工作,再去考金融研究生?”
你看,这样的对话发生的多了,我就发现一个问题,很多人在求职这件事上还保持着学生时的一元思维。即只要我做到了什么,我就能得到什么,我考了多少分,就一定能去哪里。可是,成年人的社会还是这样么?事实上,这里更多是两难问题。区别在哪里,在于它没有唯一的正确方向,在于它不会给你即时回馈。学历就是这样,虽然在金融圈,学历是很多金融机构的入门门槛,但你要知道,它所起到的最重要作用就是入门。入门以后,一切的考证考试都只是加分项。
所以,虽然我常常鼓励大家自我学习努力进阶,但我决不提倡盲目提升学历盲目考证。因为对金融圈年轻人最重要的要素从来都是,你成事的能力。一方面自视颇高(动辄以未来的巴菲特、索罗斯自居),另一方面却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兴趣和优势何在,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渴望做运筹帷幄的工作,渴望做多面手,如果哪个老板忽悠下,你来我这,空间大大的,机会多多的,那就如同得到了伯乐赏识的千里马一样屁颠屁颠去了。金融行业的国有化主导属性就决定了,你想最大程度提升自己的能力,接触更多的资源,成长的更快,就一定要往大平台,头部机构挤。因为大机构和小机构对市场和客户的连接度根本不在一个层级。你在一家公司所做的那些工作,再多也只是“点”,公司的业务覆盖面才是“线”,而行业的兴盛程度才是那个能帮你撬动杠杆的“面”。在现代社会,往往我们需要做的选择,并不是好与不好之间的选择,而是好与好的选择,不好与不好的选择。比如你拿到了两份工作offer,一份工作提升快但辛苦,一份工作稳定但成长性低。我见过太多在这个节骨眼上痛苦纠结的朋友,究其原因只有一点:想的太多,做的太少。多少人反复在心里权衡利弊,反复在脑中演练复盘,却迟迟做不出决定,或者仅凭直觉就做出选择。他们都忘记了,时间成本才是最大的红利,体验才是最重要的试金石。互联网公司有一个新产品操盘的方法叫小步快跑,是说,不追求完美的版本,先把APP上线,然后根据用户反馈不断调整迭代新版本。如果你不确定哪个选择好,就先通过实习、兼职、外派等方式,小成本尝试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向,然后根据反馈快速调整,一点点接近更适合自己的方向。实践中的体验是辛苦的,不但是金钱和精力的消耗,也是心理和精神的折磨,但是与最后的结果相比,这种冒险完全相当值得。说完误区,再来说说为什么很多人在求职选择中会出现这些误区,为什么想做出一个正确的选择,这么难?第一,大多数人所面对的选择,往往不是单一维度的选择,充满了不确定性。在做出一个选择前,我们看不到确定的收益和成本,而要面对的是不确定的收益和不确定的成本。第二,信息社会下,选项的过量造成了认知负担,让人丧失了独立决策的能力。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太多人根本不了解自己。不了解“我是什么样的人”和“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所以才会过分关注一些外在的标签或评判体系。其实,在我看来,选择职业从来都是一个由内而外和由外而内的交叉分析组合。你需要由外向内看,去定点精准地抓取机会,去动态科学地评估机会。搜集什么?先看面,金融三个层面:监管层,业务层和辅助层的各层面背景,政策红利,时代趋势再看线,机会公司的研报,财务报表,专业媒体分析等。最后看点,这个点,也就是从内向外看的基点——认识你自己。你要知道你自己手里的牌有哪些,你想怎么打,你有多想赢。你必须通过对自身价值的排序和对自我禀赋的评估,选出最适合自己的路。比如你擅长技术分析,更看重工作的稳定,你就可以去做研究。你擅长与人沟通,能从和人的交流中获得能量,自己的价值排序中,人际连接度也排在前面,你明显就更适合做市场。当你的禀赋优势和自我价值的优先选项,走到了交叉点,这个点,就是你构建职业最理想的地方。当然,也总有人问我,毯叔,我找不到自己的核心优势和价值排序,不是985,211大学,家里没矿,也不能说会道,却想进金融圈,你能给我出个招么?嗯,招我没有,毕竟我不是卧佛寺,但我想说,任何人的职业方向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渐进的、螺旋上升的过程。比如你想去投行,可以先考CPA,然后进四大,再通过四大的工作积累经验,找机会跳到投行。在这条很长的充满不确定性的路上,你有可能会达成目标,也有可能会临时更改目标,但最重要的是,你一定会在奔波的路上,越来越看清一个问题: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事实上,很多找我咨询的人,我们聊了很长时间,看似是我帮他们梳理了各个选项的利弊,评估了各个工作的前景方向,但其实我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不断反复追问,而且始终围绕终极问题追问: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最后让对方自己做出了选择。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正面反馈和成功经验多了,让我看到了做这件事的价值。如果说之前都是谁找我咨询我就帮忙顺手回答下,现在的我,更愿意主动告诉别人,遇到金融求职方面的问题,你可以来找我咨询。我可以以我多年的金融圈工作经验,帮你客观分析每个选择的利弊,也可以通过自己对金融趋势的判断,帮你看到每个业务不局限于眼前的前景,为你提供足够有高度的信息环境和决策模型。当然,更重要的是,我想通过以始为终的追问,帮你看清“我是什么样的人”,“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1,我不是万能的,能帮你解答的咨询问题主要包括:金融求职,金融职场规划,金融跳槽、金融转行等相关问题。如果你非要咨询婚恋选择、育儿指南这些,我有权选择拒绝。因为,我最不能接受的,就是自己给出不专业的建议。2,我不接受求签问卦式的问题,过去也确实出现过这种情况,有人给我简单发来两个选项,让我帮忙选一个。恕我直言,我没法给答案。你想想,你把一个困扰自己很久的问题抛给我,我在不了解你的背景,禀赋,价值观的时候,2秒给你一个答案,这种答案你敢听么?毕竟,求职这件事从来都是一个“个性到共性,共性再到个性”的过程。每个人面对的状况千差万别,虽然有基本共识,解决思路也是因人而异。正因为如此,所以所有的咨询,我都一定会亲自与你进行至少半小时一对一的沟通。当然我的时间十分宝贵,所以咨询是付费的:1,扫码添加毯叔个人微信好友,备注:读者咨询,如无备注恕不添加
2,微信通过后,请留下你的咨询问题和个人背景,毯叔会与你预约具体时间,进行1对1语音电话沟通。
(注意:毯叔工作繁忙,咨询时间大多安排在工作日晚9点后,或周末晚上,请海涵)
进行咨询后,你还可以进入毯叔读者群,围观毯叔朋友圈,也可以随时进行后续沟通,总之就是,交个朋友了~
也欢迎转发毯叔盘钱公众号给到更多有需要的小伙伴,希望能尽我所能帮助更多小伙伴在金融圈加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