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百度
2
今日热点
3
微信公众平台
4
贴吧
5
opgg
6
dnf私服
7
百度贴吧
8
知乎
9
dnf公益服
10
百度傻逼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上海
2
习近平
3
新疆
4
鄂州父女瓜
5
乌鲁木齐
6
疫情
7
H工口小学生赛高
8
习明泽
9
芊川一笑图包
10
印尼排华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高三女生醉酒后被强奸致死?检方回应
高三女生醉酒后被强奸致死?检方回应
波罗的海,电缆断裂!
川普的成长秘辛:家庭和大学如何塑造一位“坚刚不可夺其志”的总统
萝莉岛事件背后所隐藏的真相,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恐怖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查看原文
其他
其实,你的财富命运早就被父母改写了!
Original
你的毯叔
毯叔盘钱
2022-01-17
收录于话题
#原生家庭
1 个
#财富命运
1 个
#毯叔视频
16 个
#金钱观
1 个
#父母
2 个
点击
卡片,关注毯叔走起
开篇先放视频:
钱其实很好赚,听我给你盘个遍。
想看更多视频,点击👆关注我的视频号:
毯叔事务所
下面我还为大家贴心准备了文字版。
———————————————————
作为一个盘钱博主,这些年我被问最多的问题都是关于钱的,不过比起如何赚钱,如何省钱,如何钱生钱这种技术流,更多人最关心的问题还是:
“为啥别人都能赚到钱,我却赚不到?”
开始,我还会和每个人详细沟通分析反馈跟进。后来问的多聊的多了,我慢慢get到了其中的规律。
所以现在,我只问他们三个问题:
你怎么看待钱?你父母怎么看待钱?你和你父母的关系又如何?
相信我,一般不出这三个问题,答案就出来了。
图源:《奇葩大会》
如果一个人,不管怎么努力都赚不到钱,赚到钱却怎么都拿不住钱,存下钱却没法钱生钱,那么大概率,他的财富命运很早就已经被改写了。
而改写他们的人,就是——他们的父母。
别误会,我并不是站“寒门再难出贵子”这样的鬼话,对所谓的阶级固化贫富分级也持保留意见。
我这里所说的,年轻人之所以被父母改写财运,并不是因为父母的贫富,而是因为父母的金钱观。
今天,本着对年轻人很关心但绝不负责的态度,我就想给大家盘一盘:
原生家庭的金钱观,到底对一个人的财富命运影响有多大?
父母改写孩子的财富命运?
我知道,听到这句大逆不道的话,你一定会反驳,怎么可能,我爸妈很希望我能赚钱,我穷他们也不爽。
当然,天底下哪个父母不希望孩子好呢?可来听听他们都是怎么和你说的?
“你只管好好学习,爸妈砸锅卖铁也要供你读书。”
“你知道我和你妈供你读书,每天打工多辛苦吗?累得半死还要看人脸色,你怎么这么不争气?”
“我们家就全指望你了,你要是没出息,我们这么辛苦又有什么意思!”
图源:《小欢喜》
武志红老师就曾经将原生家庭的父母,从两个层面分为四类人:
第一类,
物质上匮乏,精神上也匮乏。
第二类,
物质上丰盛,但精神上匮乏。
第三类,
物质上匮乏,但精神上丰盛。
第四类,
物质上丰盛,精神上也丰盛。
很显然,前面提到的对话,无一例外都出自前两类父母。
要么,是家里真的穷,父母不堪重负,一股脑地把金钱的匮乏和不成功便成仁的压力全传导给了孩子。
要么,是家里本身不算穷,但不知道从哪学来所谓“穷养儿富养女”,“孩子不能所有欲望都满足”的教育理念,非要用哭穷的教育方式锻炼孩子的抗压性和吃苦奋斗精神。
他们成功了么?
短期看,有效果,他们的孩子普遍比同龄人更懂事,更能吃苦,也能取得一些社会公认的成绩,比如高考,比如就业。
图源:《小欢喜》
但你会发现,工作后,脱离了父母的他们,在赚钱这件事上好像总是不如别人,要么就是天天996却始终穷忙,要么就是赚到钱却拿不住钱,还有人甚至存不下一点钱。这是为什么?
武志红老师的另一句话透露了原因:
任何一个超过孩子们承受范围的复杂挑战,都可能给他们造成不小的内心打击。
而这种打击所产生的副作用,才是你赚不到钱的魔咒。
第一个副作用是强烈的匮乏感。
我就是典型。
80年代,我出生在东北的省会城市。城市灯红酒绿,繁华丰盛,父母也都是国企人员。
但从小到大,他们和我念叨最多的都是: 我们家穷,赚钱不容易,你一定要懂事,要节省,要争气。
如果有那么一次,在外面吃一顿当时很流行的牛肉面,他们一定会小心翼翼地把自己碗里的肉都给我,自己几乎不吃,然后全程感慨这东西真他妈贵,太不划算了。
真的,这样的美食,我宁可不吃。
因为这样的贫穷感灌输,让我在很长时间都觉得自己是个负担。一方面不敢花钱,另一方面又对金钱有偏执的"崇拜”,发自内心认定钱是个好东西,非常渴望赚钱。
长大后,因为钱,我进了金融圈,经济逐渐自足,也有了财富积累,表面上看,成了社会典型的成功人士。
但没有人知道,我内心深处依然有强烈的不安全感,依然没法改变对贫穷的恐惧。
所以我始终把赚钱当成人生头等大事,不敢慢,不敢停,其它一概忽略和无视。可即便赚到再多钱,直到现在,我也没法体会到别人说的那种生活的“轻松感”。
图源:《掟上今日子的备忘录》
那么,赚到钱后,花起钱来是不是很爽呢?
我要告诉你,并没有。
在毕业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到消费场所还是会害怕,即使路边水果价格已经很低了,还会和老板讨价还价,除了生活必需品,我都是能不买就不买,能省就省……
仔细观察周围,你会发现,这样的人有很多,他们明明已经很有钱了,还在拼命赚钱;
他们不舍得花钱,不舍得拿钱去换更重要的东西,比如信息,比如服务,比如知识。
更不舍得拿钱去理财,去投资,抗拒风险,唯恐闪失。
甚至在面临选择的时候,他们也更关注眼前的利益,而不是远期的目标,缺乏视野和前瞻性。
说白了,这种葛朗台式的心态,并非源于自律的快乐,而是源自匮乏的恐惧。即“越缺什么,越在乎什么”。
当然,匮乏的恐惧,有时候还会激发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消费方式,就是
报复性消费。
我一直记得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里的赵德汉,利用职权贪污了2亿多。他别墅里的现金,堆满了冰箱和床铺。
可赃款被查封的时候他竟说:“我一分钱都没花!我们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穷怕了!”
图源:《人民的名义》
因为从小“穷怕了”,所以他把金钱作为追求的目标,甚至不惜违法。他把钱垒成床躺在上面,守着一屋子的钞票,才会睡得踏实。
他的例子也许极端,但我们周围每个月都月光,一买买买就失控,甚至走上负债借贷不归路的年轻人比比皆是。
淘宝数据就显示,一年有7000万成年人在给自己买玩具。买的都是小霸王、发条青蛙、滚铁圈这些小时候爱而不得的东西。
还有人,会大量购买超出自己消费能力的奢侈品,哪怕没机会用,也停不下来。
究其原因,很多人都说,因为小时候想要的东西得不到,心里就会一直有个声音告诉自己:将来一定要好好补偿自己。
等终于工作赚钱了,积压在心里的匮乏感立马全面爆发,引发报复性消费。
买一柜子的包,一屋子的玩具,甚至同款小白鞋买10双,总之,就是要花钱,就是留不住钱。
图源:《黑皮记事本》
这种报复性消费,与其说是在弥补童年的缺失,不如说是在消除内心的不安。
就像作家埃德加·布莱索说的那样:
如果孩子从小就把自己当成一个“穷人”,他一辈子都会是个“穷人”。
另一个副作用是什么?
你想过么,为什么我们周围很多有才华、有能力的人,却没能赚到钱?
只要和他们多聊几句,你就会发现,他们和金钱的关系其实是非常不好的。
最突出的表现就是:
他们对赚钱
这件事没有资格感,觉得自己根本没资格挣很多钱。
这是真的,很多人骨子里,潜意识里是不相信自己能挣钱的。
图源:《圣殇》
所以当有人告诉他们,你技术这么牛,做的事这么专业,完全可以去做收费模式的时候,他们不敢做,担心付费没人买。
或者嘴上说想要,却不主动要。不敢在朋友圈卖自己,更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有赚钱的需求。
表面上看,这些都是源于对自己的不自信,从更深层次看,其实,是觉得自己不配。
而这种不配感,和自己优秀与否无关,100%源自原生家庭的映射。
我一个朋友就和我说,从小她父母就严格控制她的零用钱,总是念叨赚钱不容易。
买零食坚决不行,买衣服必须考第一,要是参加比赛需要报名费,爸妈就会劝她放弃,说万一输了不就白花钱了。
慢慢的,这种贫穷思维刻进了她生命的底色,变成了性格的一部分,让她长大后每当面对选择,无论是更好的学校,更好的机遇,还是更赚钱的机会,都会不自觉地先在心里一遍遍问自己:
“我家的经济状况可以支持我么?”“万一我赔了钱该怎么办?”
这些问题挡在前面,她就很难再去认真思考
“我到底应不应该这样选择?” “这个机会是不是真正适合我?”
这些更加理性,更有价值也更有利于自己长期成长的问题。
而你还记得《奇葩说》里的詹青云么,一个学识丰富不卑不亢的女孩子。
图源:《奇葩说》
她虽然来自贵州山区,但父母不哭穷也不怕穷,从未让她因为贫穷而止步不前。
所以,在上学期间,詹青云就敢借一百多万,去读哈佛的一个学位。
因为她觉得自己有这个资格,自己配读更好的学位,赚更多的钱,然后改变自己的命运。
而今她也确定做到了。所以薛兆丰教授评价她说了一句话:
“她贫,但是她不穷。”
图源:《奇葩说》
“你的财富命运已经被父母改写了。”我必须要说,当你接受并认同这句话,并不是财运的终结。
相反,这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因为,比起无头苍蝇般的困惑无助,找到原因之后去自我反省,自我解救,更能帮助我们从被父母影响的贫困思维怪圈里逃出来。
接下来,我就想以自己的经历和你分享下,
如果你发现自己被父母的贫穷思维束缚了,该怎样有效地自我救赎:
图源:《woman》
第一,广泛大量地阅读。
因为很显然,从父母身上,你已经学不到任何有用的人生经验了,也无法解答自己求而不得的困惑了。
甚至和他们更多针锋相对的沟通和对峙,对你人生的认知提升毫无意义。
这时候,想改变,你就必须通过与更加有智慧,有成功经验的人去沟通,汲取经验提升认知。
而读书就是最有效的办法。经济学,心理学,历史政治,人物传记这些领域的国内外经典著作,在你能够涉猎的范围内尽可能的去阅读,不仅读,还要做读书笔记,然后迁移到自身去找解决之道。
提醒下,
这种外部与内部的反复对照过程,会非常痛苦,需要你有非常强大的内心和意志力,才能把根植在自己骨髓里几十年的观念和意识掰正。
但这是值得的,因为慢慢的,你会发现自己恍然大悟,而之前很难翻越的父母那座山,已经被你轻松翻过去了。
图源:网络
第二,坚定地为自己负责。
东野圭吾在《时生》一书中写过这样一句话:
谁都想生在好人家,可无法选择父母。发给你什么样的牌,你就只能尽量打好它。
理解父母,也许,他们也是被穷困的父母养大,一生对自己吝啬,不会爱自己,他们也是既有观念下的牺牲品。
就算父母用错误的金钱观影响了我们,这也绝不应该成为你躺平和自怨自艾的借口,更不应该让这种错误的方式内化为我们对待自己的方式。
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坚定地告诉自己,
你自己的人生只能自己做决定。就算掉坑,也要自己亲自去掉,然后再顽强地从坑里爬出来继续前进。
也要委婉地告诉父母:我会为我自己负责,你过好自己的生活,不用多担心我。如果你的父母听不懂, 甚至暴跳如雷,那就适时减少沟通,做一个表面听话的孩子。
因为归根结底,这是你自己的人生,是你在过,不是他们。
图源:《woman》
第三,学会真正爱自己。
每个不曾被父母好好对待的人,内心都有一个受伤的小孩。
过去你必须倚靠父母,现在你长大了,如果想拥有主动的人生,就必须要去探索内在的自我,思考和分析自己现有的人生,试着去接纳、关爱和疗愈那个不曾被看到的受伤小孩。
比如,学会满足自己,舍得给自己花钱、花时间,告诉自己你值得所有的好东西,你配赚到更多的钱,只有这样,匮乏感才不会一直捆绑着你。
再比如,不再活在别人的眼光下,不再要求自己满足别人的期待,自己给自己更多爱和力量。
露易丝·海说,
“自我感觉好起来,你会发现你的生活中的一切也好了起来。”
我试过,是真的。
图源:《搏击俱乐部》
最后一点,不再去改写孩子的财富命运
是的,不管你是否有了孩子,你都必须强迫自己,不再把这种金钱观的负面影响,继续施加到自己的孩子身上。
你可以坦然但不刻意地和孩子聊家里的金钱状况,但不要夹杂任何要求或者压力。
你可以给孩子钱,让他知道家庭是丰盛的,但也要告诉孩子:你是我孩子,我会抚养你长大,但你要明白,我的钱是我的钱。你要钱,自己挣。
图源:《霸王别姬》
你可以让孩子看到你对钱的珍惜,但更要让孩子看到钱背后的东西,比如,每当回想起小时候父母和我吃牛肉面的糟糕情景,我都会反思,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办:
我一定会点足三人分量,和老婆孩子有说有笑一起吃完,既不把自己碗里的肉给孩子,也不要求孩子感恩戴德。就算不宽裕,我也会和孩子说:“儿子,今天这顿饭不便宜,所以咱们一定要好好享受,吃完才有精力有动力,你看书学习,爸爸工作打拼,赚更多的钱,吃更多好吃的。”
你瞧,被父母错误的金钱观影响虽然可悲,但并不可怕,虽然我花了很多年时间,才终于把自己从被父母改写的财富命运中拖拽出来,但这反而成了一个契机,教我用更深刻和客观的金钱观对待自己的孩子。
比如,现在每周我都会给我五岁的儿子50元生活费,由他来决定买什么吃的和玩的,我们从不干涉,只是偶尔提醒他:
“这50元是你的钱,你自己决定买什么不买什么,但有一点很重要,你必须把钱全部花完。”
因为,成为金钱的主人这件事,什么时候学到都不嫌早。
全文完,感谢你的耐心阅读。
微信平台改变了推送规则,如果你还想看到我的文章,请一定给本文
“点赞”、“在看”、“分享”
三连,新文章推送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你的微信里。认识这么久,我可不想丢掉你。
你也许还想看:
某些大厂“取消大小周”有啥可骄傲的?建议好好看看全球38国的平均工作时长对比吧
听说,张艺兴跑清华学金融了?!这事我看不简单
“都30岁了,100万都没有?”看完中国31省30岁人群的真实存款,我终于喘了口气……
想和毯叔近距离接触,一起聊天谈钱
加入
【毯叔读者董事会】
请添加微信:
guanzhang3
添加时请备注“读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