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书单 | 2022年历史学新书推荐(22)

历史人类学 历史人类学 2022-04-10

前言

2022年,历史人类学公众号推出固定栏目“书单 | 2022年历史学新书推荐”,推介国内外历史学最新著作。介绍中文世界的历史学研究的同时,还适当关注非汉语世界的历史学著作。欢迎各位读者提供资讯和投稿,投稿邮箱:history202201@163.com。本期为2022年第22期,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溯源中国

作者: 许宏

出版社: 河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 2022-3

页数: 341

定价: 98.00元

ISBN: 9787555912422

内容简介

本书为著名考古学者许宏的论著。他立足于中国的发轫期,以宏观的角度思考中国文明与早期国家的形成过程。坚持考古学本位与实证主义,客观严谨地阐释了作为一个生命体的早期中国形成、发展,以及在世界文明中不断演变的过程。本书分为三大版块:寻踪,论理,观潮。配有彩图、线图、说明表多幅,既专业又具有可读性。通过本书,读者不仅可以了解早期中国的形成过程,感知早期中国的独特魅力,还可以把握许宏二十年学术思想的演变轨迹以及考古学界几十年来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与纷争,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作者简介

许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早期城市、早期国家与早期文明的考古研究。著有《先秦城邑考古》《最早的中国》《何以中国》《大都无城》《东亚青铜潮》等书。


荥阳小胡村商周墓地

作者: 贾连敏 / 梁法伟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年: 2022-3-1

定价: 328.00元

ISBN: 9787101155433

内容简介

本书是荥阳小胡村商周墓地考古发掘资料和多学科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现。小胡村墓地晚商墓葬从墓葬形制、出土器物、葬俗等许多方面都和安阳殷墟地区的晚商墓葬具有较多的一致性。如用狗殉葬、铜礼器觚爵等量相配等习俗在该墓地均存在。毁容器葬的现象在小胡村墓地也同样存在。也有许多相区别的地方,比较显著的一点就是,该墓地罕见陶器。且这里的墓葬使用朱砂的现象更为普遍,且量很大,有的墓底厚达2厘米。通过铜器自带的铭文可知,这里是商代舌氏族的墓地。墓地中又可以分成11个墓组,这些墓组可能是舌族内部更低一级的家族“私地域”。从“亚韦舌”铭文推测,舌族和韦地有着密切的关系。而韦地有可能就是商汤讨伐夏桀的过程中灭掉的夏代方国之一“韦国”的属地。而舌族有可能就是受封而世居此地的氏族。传世的舌族铜器发现较多,但均没有明确的出土地点,著录中多是“传出自安阳殷墟”。而荥阳小胡村晚商舌族墓地的发现和发掘就为这些带有舌铭文的传世铜器提供了最为可能的出土地点。西周墓葬发现较少,从随葬品来看,两座墓葬年代均为西周晚期偏早阶段。东周墓葬62座,出土随葬品215件,以陶器为主,共182件。陶器组合共有27种形式,文化面貌错综复杂。


浙东唐诗之路学术文化编年史

作者: 李招红 著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22-3

页数: 555

定价: 116.60元

ISBN: 9787101156553

内容简介

浙东,自晋代起渐成为人文荟萃之地,源远流长的山水诗在此滋生,与之有连带关系的书法、绘画以及宗教等,也在这一地域盛极一时。唐代,许多诗人在浙东一带流连忘返,吟咏不绝,使浙东一带成为唐诗发展中的一个特异地区。新昌竺岳兵提出的“唐诗之路”是对这一人文现象形象、具体而科学的概括和归纳,并得到了学界及社会的广泛认同和响应。浙东唐诗之路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孕育期、成熟期、拓展期。新昌唐诗之路研究中心李招红所著《浙东唐诗之路学术文化编年史》一书以编年史的形式,全面系统地载录了1967—2020年间浙东唐诗之路学术文化产生、发展、勃兴的整个历程,展现学术研究与文化建设在浙东唐诗之路这个大题目下有机结合的详尽面貌,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历史价值和资料价值。它既是对浙东唐诗之路研究现阶段发展成果的全面总结,也是对全国范围内各条唐诗之路研究的推动和展望。

作者简介

李招红,中国李白研究会会员、中国唐诗之路研究会会员、绍兴市越文化研究会理事。在新昌浙东唐诗之路研究社工作25年,与“路”结下不解之缘。与竺岳兵合作编撰《唐诗之路唐代诗人行迹资料索引》《唐诗之路综论》(任副主编),十四集电视连续剧剧本《李白与天姥》(任责任编辑),参与整理《唐诗之路唐代诗人行迹考》《唐诗之路唐诗总集》等专著,发表《“天姥即王母”补证》《李白终老剡中刍议》《李白入剡若干事略》《竺岳兵先生的学术之路》等论文。此外,在各级媒体发表宣传浙东唐诗之路的散文百余篇,获多次奖励。


从疾病到人心——中古医疗社会史再探(精装)

作者: 于赓哲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年: 2022-3

ISBN: 9787101156201

内容简介

古人如何面对瘟疫?瘴气是真实存在抑或只是出自人心的幻想?古时候的医患关系是怎样的,他们也有医患矛盾吗?于赓哲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中古时期医疗社会史的研究,认为“疾病比很多因素更能长远影响人类历史”,“在摸索人与社会甚至人性的基本规律的时候,医疗与疾病是一个不错的窗口”。本书通过对海内外大量史料的爬梳整理,剖析实际案例,探索疾病与人心、医疗与社会、中医与西医之间的关系,尝试发掘文字背后隐藏的史实,并提供一种思路,试图将传统医学从“科学还是迷信”的窠臼中拉回来,还原中国古代医学的本来面貌。其切入点既有医学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医者形象的模塑、医患关系的探讨,亦有对古代的卫生体系、瘟疫致与治的思维模式、性病对青楼文化的影响、宋代墓葬壁画背后的医药文化等问题的思考。

作者简介

于赓哲,1971年生,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及医疗社会史研究,曾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民族研究》等海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其中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转载。多次获省部级学术奖励,2007年入选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已出版《唐代医疗疾病史初探》《隋唐人的日常生活》《唐开国》等多种著作。


清代地方档案中的政治、法律与社会

作者: 吴佩林等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年: 2021-12

丛书: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ISBN: 9787101155426

内容简介

档案作为清史研究重要的资料,历来为学界所重视,甚至有“无档案不清史”的说法,但以往学界研究多以利用中央层级的档案为主,对地方档案的价值多有忽视。20世纪下半叶以来,学界对有价值、数量较大的地方历史文献进行系统整理已成为共识,随着《巴县档案》《淡新档案》《宝坻档案》《南部档案》等地方档案的发掘,加之学界视野的地方转向,以往通用的正史、政书等传世文献已远不能满足研究需要,而提供大量传世文献所未言的、细致入微、生动逼真的历史信息的地方文献则日益受到关注。

   该书系统利用四川省南部县的《南部档案》及巴县的《巴县档案》,并结合《淡新档案》《宝坻档案》等地方档案以及官方典籍文献,就官员任期、书吏对衙门的控制、书吏薪金、巴县胥吏活动轨迹、局所与州县体制变革、官媒在司法场域的职掌、生员诉讼、风水诉讼、场市的设立、“割股疗亲”语境中的观念与信仰、州县的祈雨活动、清末官制婚书之推行等问题展开了扎实的研究,将有助于清代政治史、法律史、社会史研究的深入拓展。

作者简介

吴佩林,曲阜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孔府档案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清代南部县衙档案整理与研究”(11&ZD093)首席专家。在中华书局出版《清代县域民事纠纷与法律秩序考察》(独著)、《清代南部县衙档案研究》(合著),均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在《历史研究》《法学研究》《近代史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中国环境史纲

作者:周琼、耿金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2月

页数:294页

定价:72元

ISBN:978-7-04-057353-4

内容简介

《中国环境史纲》梳理了环境史的概念、定义和研究内容,勾勒了环境史的学科兴起、发展过程,探讨了影响环境变迁的自然、人文因素和中国环境史研究中的史料来源等基础问题,纲要性地以时间为主线梳理了中国历史时期环境演变与人类活动的互动关系,从环境史角度再看中国历史发展脉络。本书在梳理过程中结合了目前环境史研究的新成果,并附有中国环境史研习推荐阅读书目。希望本书能为初入门环境史的学习者提供基础知识的系统学习与参照,帮助从事环境史教学和研究的学者找寻定位。

作者简介

周琼,女,彝族,1968年生,云南姚安人,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云南省彝学会副会长、东亚环境史学会会员、《(新编)中国通史》纂修工程审读委员会中国环境史卷审读专家、澜湄合作公众环境教育指导专家等,主要从事环境史、灾害史、民族史、生态文明、地方文献整理校勘及区域历史人物的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6项、省部级项目9项、国际合作项目3项。出版《清代云南瘴气与生态变迁研究》《清前期重大自然灾害与救灾机制研究》等著作7部,在《民族研究》《清史研究》《清华大学学报》《思想战线》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目前担任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灾害文化数据库建设”首席专家。

耿金,1987年生,云南富源人,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博士,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西南环境史研究所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环境史、水利史、农业历史地理、景观史、灾害史。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省级人才项目1项,校级社科项目2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多项。出版专著3部。在《史学理论研究》《民俗研究》《史学月刊》《思想战线》《中国历史地理论丛》《中国农史》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近二十篇。


近代知识考古学:国家、战争与知识人

作者: [日] 子安宣邦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译者: 赵京华

出版年: 2022-4

页数: 171

定价: 59.00元

ISBN: 9787108070876

内容简介

本书以子安宣邦出版于1996年的《近代知识考古学——国家、战争与知识人》(岩波书店)为基础,选入《日本民族主义解读》中四篇相关论文,新编而成中文版,是“子安宣邦作品集”中较为特殊的一种。其中,“知识考古”最能体现作者多年来坚持的批判性视野和话语分析式思想史方法。正如福柯研究历史时注重“知识”“话语”“观念”的产生机制及与权力的关系一样,本书注意在特定的思想史空间中确定某一概念或思想学说出现的“事件”性及其与社会意识形态的关联。对于柳田国男“一国民俗学”、战前京都“支那学”、近代与近代化论、“日本民族”概念、人间伦理学和“种的理论”等所做的剖析,均非一般概念学术史的考镜源流,而是解构主义意义上的话语分析和知识考古。作者对“近代”日本的深度反思,贯穿其著作系列的始终,而以此书为发端。也就是说,《近代知识考古学》的出版在子安宣邦先生的学术生涯中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预示了他此后二十余年的批判视野和思想史方法论路径。对于要全面了解他的研究的中国读者来说,可以视此为一本导论性质的著作。

作者简介

子安宣邦,1933年生。毕业于东京大学。大阪大学名誉教授,曾任日本思想史学会会长,日本思想史大家。子安宣邦以一系列著作,对江户时代以来的日本思想界重要人物及其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批判性的研究。子安宣邦知识渊博、思想深刻,在日本学术界有广泛影响。


国民政府对海外留学生的救助(1937-1946)

作者: 魏善玲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3

丛书: 大学与现代中国

ISBN: 9787305250149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大量的档案史料、时事报刊以及留学生回忆录来再现全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在救助海外留学生方面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及其效果。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9年9月二战在欧洲爆发,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滞留海外的中国留学生面临着既“居不易”又“行路难”的艰难处境。国民政府从统筹全国抗战的立场,对留学教育实行统制政策,既积极救助海外困境中的留学生,也设法安置蜂拥而至的归国留学生。仅从客观效果而言,确实有大批海外留学生获得救济并归国服务,这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但也不可否认,国民政府在救助和安置海外留学生方面,也确实存在各种矛盾和问题。历史是一面镜子,作为前车之鉴,对这一特殊时期国民政府留学统制政策的研究,对于当今中国的留学教育仍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作者简介

魏善玲,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曾任《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职称副编审,现任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师。


“帕内”号疑云:揭秘南京大屠杀前夕的“珍珠港事件”

作者: [美]汉密尔顿•达尔比•佩里 著

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原作名: The Panay Incident:Prelude to Pearl Harbor

译者: 汪伟 译

出版年: 2022-4-5

页数: 290

ISBN: 9787545820966

内容简介

很少有人知道,南京大屠杀前夕的长江江面上曾发生过一次小规模的“珍珠港事件”……1937年12月12日,侵华日军攻占南京之际,搭载侨民撤离的美国军舰“帕内”号被日军飞机击沉,造成三人死亡 ,多人受伤。该事件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日、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影响了美国的东方政策,也埋下了珍珠港事件的导火索。在本书中,军事史学者汉密尔顿•达尔比•佩里采访了事件幸存者,查阅了已出版或未公开的回忆文章以及相关档案资料,并把这些支离破碎、细枝末节的线索汇集在一起,完成了精彩的叙述。同时,他也细致分析了“帕内”号沉没后各方的行动与反应,描述了日军的残酷行动与中国人民的善意帮助。作者以全方位调研的视角和方法、高超的多线叙事技巧,展示了“帕内”号事件的各个方面。从本书中,读者可以了解那个年代的中国及西方人眼中的中国。重温那段历史,也能帮助国人更好地关照中国的现实及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未来发展方向。

作者简介

汉密尔顿•达尔比•佩里(Hamilton Darby Perry,1924-2009),美国军事史学者。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于美国海军服役,获得过嘉奖。退役后从事 文稿写作,担任过多家媒体的记者、出版人,著有《“帕内”号疑云》《利比•霍尔曼》等多部非虚构类图书。




两河文明三千年(上下)

作者:乔治•鲁

译者:李海峰、陈艳丽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出版年:2022-03

页数:673

定价:148.00

装帧:精装

ISBN:9787571112325

内容简介 

原著书名 Ancient Iraq (《古代伊拉克》),现将中文译名改为《两河文明三千年》;全书以位于现在伊拉克境内的两河流域为区域块,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了在其基础上形成的一个个广阔、连贯、具有明确界限的地理、历史和文化单元,根据丰富详实的考古数据、铭文及各种文献资料,记述了两河流域居民——苏美尔人、阿卡德人、巴比伦人和亚述人,所创造的辉煌的文明,进而勾勒出了古代近东世界在社会、政治、经济、艺术、科学、哲学、文学,乃至精神和伦理道德诸方面;两河文明,即两河流域文明,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文明(Mesopotamia Culture),指在两河流域间的新月沃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所发展出来的文明。主要由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亚述等文明组成。人类文明之初,西亚由于资源贫瘠物质匮乏而不得不四方征战,到处迁徙。令人惊奇的是,人类文明的第一缕曙光在这块土地上升起,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在这里产生,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在这里建立,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苏美尔身为两河流域文明的起源,它究意有着怎么样的神奇故事呢?许多历史学家都称苏美尔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恐怖”的文明,它超越了时代的局限,有着先进的生产力,统治,发达的城市体系和高度整齐划一的秩序,但又悄无声息地消失了,这中间究竟经历了什么呢? 被斥为“凶狠、残忍、野蛮”的亚述在战场上可谓所向披靡。我们听闻亚述最多的,好像都是一些战争场面。仿佛亚述人除了打仗,并没有什么精力去做其他的事情。亚述人既然如此强野蛮悍,又怎么能在两河流域保持如此之久的统治地位呢?翻开本书,走近几代亚述学者、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在过去几个世纪全力以赴所获得的智慧结品,解开历史谜团。

作者简介 

乔治•鲁(Georges Roux)博士1914年生于普罗旺斯萨隆。9岁时,他跟随父母去中东地区,在叙利亚和黎巴嫩居住了12年。乔治•鲁本科毕业于巴黎大学医学专业,并在巴黎从医数年。但后来他对古代近东历史发生了浓厚兴趣,在卢浮宫和高等教育学院学习亚述学。之后,他一边从事医学事业,一边进行东方学研究。在《苏美尔》和《亚述学杂志》上发表了多篇关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原创性论文,使他进入了具有严格学术专业要求的考古学和亚述学学术圈,其代表作有法语版的《美索不达米亚》和英语版的《古代伊拉克》。


大地之泣:印第安战争始末

作者: [美]彼得.科曾斯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The Earth is Weeping: The Epic Story of the Indian Wars for the American West

译者: 朱元庆

出版年: 2022-4

页数: 600

定价: 108.00元

ISBN: 9787301323564

内容简介

本书是美国当代非虚构历史写作大师、独立学者彼得·科曾斯关于印第安战争的力作,全面记录了19世纪后期北美大陆西部广袤区域发生的重大事件——“印第安战争”。19世纪美国向西部开疆辟土的历史,全程伴随着与印第安原住民激烈的武装冲突。这些规模大大小小持续数十年的武装冲突,被后世总括为"印第安战争"。本书以充实的史料,客观的视角全景式记录了“印第安战争”的缘起、发展、高潮与落幕,从中可以看到印第安原住民明知无济于事但为保卫家园而不得不进行的悲壮残酷的抗争故事——正如书名所言,大地之泣,读来令人动容。

作者简介

彼得•科曾斯(Peter Cozzen),美国当代著名作家,独立学者,非虚构历史写作领域的大师,同时还是一位履职超过三十年的前外交官。已出版十七部关于美国内战、美国西部拓荒史以及印第安战争的作品,每一部均收获业界盛赞。其中,This Terrible Sound与The Shipwreck of Their Hopes入围《美国内战杂志》评选的“美国内战题材百大佳作”。


文字的世界:耶鲁出版史

作者:尼古拉斯A.巴斯贝恩 著,

译者:王立平 译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03月 

ISBN:9787305251054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于耶鲁大学出版社成立一百周年之际,回溯了这一依托世界一流大学的出版社百年发展史,主要记录了百年来耶鲁大学出版社的创立、发展、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本书中特别记述了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有重要影响的图书,重要的作者,以及出版社的编辑、经理、董事会成员等重要人物和与之相关的出版事件。本书共分为四个部分,书后还附有一个历年畅销书和获奖图书的目录,是一本严肃的出版史著作,对国内出版研究和出版学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

尼古拉斯A.巴斯贝恩(NicholasA.Basbanes),1943年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曾任记者和文学编辑。其著作《文雅的疯狂》(1999年)被《纽约时报》评为年度图书,作者也一跃成为知名专栏作家。


什么是书籍史

作者: 【英】詹姆斯·雷文(James Raven)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原作名: What is the History of the Book?

译者: 孙微言

出版年: 2022-4

页数: 173

定价: 48.00元

ISBN: 9787301329191

内容简介

本书为英国政体出版社“什么是……”系列新著之一,对方兴未艾的书籍史领域进行了一场新鲜且富有启发性的探索。作者不仅探讨了全球范围内书籍史研究的范围、起源和方法,而且通过讨论有待深究和全新阐释的分期与主题来展望书籍史的走向,从而为研究世界各地区和各时期的书写、印刷、传播和阅读提供了指南。本书旨在阐明书籍史领域的进展、优势和不足,力图展现书籍史研究的跨学科性和全球性,以及书籍史如何开拓社会史和知识史领域的新视野。

作者简介

詹姆斯·雷文,英国著名书籍文化史家,剑桥大学莫德林学院研究员,埃塞克斯大学现代史教授,研究领域涵盖书籍阅读史、比较文献目录学、1750年以来的英文小说等,著有 British Fiction 1750-1770: A Chronological Check-List of Prose Fiction Printed in Britain and Ireland(1987)、Lost Libraries: The Destruction of Great Book Collections since Antiquity(2004)、The Business of Books: Booksellers and the English Book Trade 1450-1850(2007)等。


德国出版零时年:作家、读者、畅销书,巨变后的图书世界

作者:[德] 克里斯蒂安·亚当

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一读

原书名:DER TRAUM VOM JAHRE NULL:Autoren, Bestseller, Leser,Die Neuordnung der Bücherwelt in Ost und West nach 1945

译者:王琳琳 李晓艳 田汝丽

出版年:2022年2月

页数:445

定价:86.00元

ISBN:9787224141825

内容简介

二战结束,德国战败,整个国家士气低落,迷失了方向。而此时的出版竟然成为最具影响力的武器,能够左右民众的思想。于是,在那个一切从零开始的年代,盟军的宣传机构、秘密的德国文学组织、穿梭于两德之间的流亡作家纷纷登上历史舞台,加入到这场以出版物为主角的“战争”之中。《德国出版零时年》讲述的就是这样一段精彩的历史故事。作者经过多年的研究,使读者有机会对两德二战后的作者和文学,有进一步的探索机会和全新的认知,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认识战后两德,甚至世界的文学与出版。 

作者简介

克里斯蒂安·亚当,德国知名历史、文化学者,凭借对德国文学史与阅读史的研究而享誉学界,著有《希特勒统治下的阅读》《第三帝国时期的作家、畅销书、读者》等书。


情景他者 :对杜克大学的实地研究

作者: 陈波 著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01月 

定价: 48.90元

ISBN: 9787220121791

内容简介

本书是从人类学和中国视角出发,对西方著*大学杜克大学进行实地研究的学术著作。作者考察并论述了欧洲白人殖民者到达杜克大学所在的北卡州的历史,杜克家族的发迹史,杜克大学的诞生与由宗教性的三一学院转变为综合性私立大学的过程,杜克大学的地理布局、空间建筑布局以及大学的公共仪式等设置中展现的西式民主、宗教与教育的复杂关系,民国时期宋氏三姐妹、宋子文等人的父亲韩教准在杜克大学的经历等。 

作者简介

陈波,2004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现就职于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世界史系、中国藏学研究所。曾先后于美国北卡大学、杜克大学、尼泊尔特里布文大学、美国哈佛-燕京学社、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人类学系做访问学者长达四年;2017年秋期于北京大学文研院驻所研究。一直从事社会-文化人类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现任四川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发起并举办纪念人类学家李安宅先生的“李安宅讲座”和“李安宅纪念讲座”。懂藏语拉萨方言,会藏文读写;主要研究专长为藏学人类学及其学术史,在拉萨、康区等地长期进行实地研究;亦涉及域外研究,内容包括美国杜克大学、尼泊尔洛域、欧洲的中国观研究等。出版专著三部,译著两部,中英文论文数十篇。


历史社会学的技艺(增订本)

作者: 郭台辉 / 李钧鹏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年: 2022-2

页数: 466

定价: 138.00

ISBN: 9787100200004

内容简介

本书挑选了英美世界原创性强、知名度高的18位历史社会科学家,据于各自个性化的学术成长道路和研究领域,致力于回答一个问题:社会科学家如何对待历史研究?面临哪些争论?18篇访谈主要采取面对面的、半结构化的学术交流方式,每一篇基本由三部分组成:回顾各自独特的学术背景、师徒传承、研究轨迹与知识结构,了解其转向历史的过程;以扎实的文献为基础,反思社会科学转向历史的传统与现状,旨在了解几十年来持久争议的诸多理论与方法论问题;在各自耕耘的研究领域推动社会科学转向历史,展示该转向的历时性与共时性差异。

作者简介

郭台辉,云南大学二级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身份政治、政治学方法论与历史社会学。在《中国社会科学》《政治学研究》《社会学研究》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已发表上百篇论文,出版学术著作十余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若干项。

李钧鹏,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社会学会出版委员会委员,International Sociology Reviews主编,GYA Connections主编。


Chinese Art and Dynastic Time

作者: Wu Hung(巫鸿)

出版社: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出版年: 2022-4-19

页数: 352

定价: USD 65.00

ISBN: 9780691231013

内容简介 

Throughout Chinese history, dynastic time—the organization of history through the lens of successive dynasties—has been the dominant mode of narrating the story of Chinese art, even though there has been little examination of this concept in discourse and practice until now. Chinese Art and Dynastic Time uncovers how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rt was described in its original cultural, sociopolitical, and artistic contexts, and how these narratives were interwoven with contemporaneous artistic creation. In doing so, leading art historian Wu Hung opens up new pathways for the consideration of not only Chinese art, but also the whole of art history. Wu Hung brings together ten case studies, ranging from the third millennium BCE to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CE, and spanning ritual and religious art, painting, sculpture, the built environment, and popular art in order to examine the deep-rooted patterns in the historical conceptualization of Chinese art. Elucidating the changing notions of dynastic time in various contexts, he also challenges the preoccupation with this concept as the default mode in art historical writing. This critical investigation of dynastic time thus constitutes an essential foundation to pursue new narrative and interpretative frameworks in thinking about art history.Remarkable for the sweep and scope of its arguments and lucid style, Chinese Art and Dynastic Time probes the roots of the collective imagination in Chinese art and frees us from long-held perspectives on how this art should be understood. Published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Center for Advanced Study in the Visual Arts,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Washington, DC

作者简介 

Wu Hung(巫鸿) is the Harrie A. Vanderstappen Distinguished Service Professor of Art History at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where he is also director of the Center for the Art of East Asia. His many books include A Story of Ruins: Presence and Absence in Chinese Art and Visual Culture (Princeton) and Zooming In: Histories of Photography in China.


往期精选

书单 | 2022年历史学新书推荐(21)

书单 | 2022年历史学新书推荐(20)

书单 | 2022年历史学新书推荐(19)

书单 | 2022年历史学新书推荐(18)

书单 | 2022年历史学新书推荐(17)

书单 | 2022年历史学新书推荐(16)

书单 | 2022年历史学新书推荐(15)

书单 | 2022年历史学新书推荐(14)

书单 | 2022年历史学新书推荐(13)

书单 | 2022年历史学新书推荐(12)

书单 | 2022年历史学新书推荐(11)

书单 | 2022年历史学新书推荐(10)

书单 | 2022年历史学新书推荐(9)

书单 | 2022年历史学新书推荐(8)

书单 | 2022年历史学新书推荐(7)

书单 | 2022年历史学新书推荐(6)

书单 | 2022年历史学新书推荐(5)

书单 | 2022年历史学新书推荐(4)

书单 | 2022年历史学新书推荐(3)

书单 | 2022年历史学新书推荐(2)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