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两会”】委员风采:孙华
孙华:食用菌栽培要做到既控制总量又适度发展
省政协委员孙华给记者的感觉十分优雅,但在谈及脱贫攻坚中存在的问题时,她却似乎换了个人。尽管孙华说话时语调依然平缓,神情依然温文尔雅,但针对问题而提出建议,却显得一针见血。
孙华是民盟贵州省委调研处处长,作为新当选的省政协委员,她向大会递交了三件提案。其中,她最满意的是《关于贵州不能大规模发展食用菌栽培的建议》。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孙华委员说,2017年贵州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举全省之力向贫困发起“总攻”。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针对大规模发展食用菌栽培等,全省进行了产业链谋划、整合资源、集中资金、重点突破,打造产业大县、产业集聚区、产业带等,一句话,为推动食用菌产业大省建设,全省计划到2019年食用菌种植规模从现在的10亿棒达到40亿棒,产量240万吨,产值300亿元,累计将带动50万人脱贫。
孙华委员说,发展食用菌栽培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当然是好事,但鉴于食用菌产业本身的特性,她认为贵州不适宜大规模发展食用菌产业。
针对不适宜大规模发展食用菌产业,孙华委员认为,首先,大规模食用菌产业管控难度较大,目前贵州食用菌的菌包出菌率只有10%左右,这将造成投入的巨大浪费,这既有源头的原因,也有渠道的原因,还有大规模发展以后重量不重质的原因,这三方面的问题非行政体系能够解决,需要有成熟的市场体系来加以完善,而市场建设费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时间的投入和摸索。同时,市场体系不完善,未来食用菌销售出现问题,将迎来双重打击。而扶贫攻坚的任务之重是众所周知的,一旦巨额投入不能得到回报,脱贫就成一句空话,一定程度上将打击脱贫的信念并加剧贫困。
其次,大规模食用菌栽培有可能毁坏森林资源,造成生态破坏。食用菌栽培要用多种材料,但最便捷实用量又大的就是木材,而且是不能含油性的木材,如果大规模扶植食用菌产业,势必将大规模的砍伐木材,这对刚刚开始恢复植被的乡村将是一场生态危机,在发展的同时,又走入了另外一个误区,青山绿水不复存在,又何来金山银山?当下贵州正在大力建设生态文明,也正在树立既要发展也要生态的理念,保护森林正是生态保护的重要部分,因此切不可重蹈覆辙。
食用菌栽培,是推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方式之一,如何既做到控制总量,又适度发展,孙华委员提出五条建议:食用菌栽培,一是根据贵州省实际情况制定总量控制计划,杜绝一哄而上,保持适度发展;二是根据各地的森林植被等情况,划出重点支持地区;三是明确责任部门严控菌包采购,并组织好技术支持及对外营销的策划;四是政府相关部门密切监控产区生态情况,如有破坏,须限期恢复;五是尽可能扶持公司+农户模式,一则便于宏观管理,二来保证产品销售。
编辑:敖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