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跟佛家学放下过去,跟道家学从容转身,跟儒家学奔向未来

2018-01-01 北京东博文化研究院 北京东博文化研究院

所发文章不代表本号的意见,仅作陈列,便于大家批判阅读

北京东博文化研究院欢迎社会各界朋友来稿!

投稿邮箱 :dongbowhyjy@126.com

东博书院网站网址:www.dongboshuyuan.com

点击页面底部蓝色字“阅读原文”,访问东博书院网络书店,本店利润全部捐献本公益账号

免责声明:东博文化研究院所发部分文章转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作者尽快告知我们,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元旦是公历的新年,“元旦”一词却完全是中国的。此词最早出现于《晋书》,传说起源于上古三皇五帝时的颛顼,其新年的含义已经沿用了4000多年。


如今的元旦含义,是1949年才开始。但中国人一向是善于消化吸收外来文化的,老百姓只是把元旦换了个称呼,便具有了浓浓的中国味儿——阳历年。


何止是称呼,就是“元旦”二字的内涵,也包含着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元”是一元复始,“旦”是日子,“元旦”就是一元复始的日子,乃辞旧迎新之时。最能诠释这一意义的,则正是作为中国文化三大支柱的儒释道。


元旦之日的儒释道内涵,不仅可以让我们更深地理解元旦,还能让我们更深地理解儒释道三家的各自价值和意义,并获得厚重而无穷的人生教益。


这就是作为中国人的福分,请珍之惜之。



跟佛家学放下过去


佛家给我们的最珍贵的东西,是一种自在的心性。


如果用三个词概括佛家的主旨以及其中的人生滋味,那便是——看破,放下,自在。这是一个完整的过程,由看破开始,在放下中进行,于自在中成就,这便是那条觉悟之路。


“放下”则是“看破”和“自在”的桥梁。如何能看破?什么是自在?只有懂得了放下的真谛,才能了解。


看过一个禅宗公案,是我见过诠释“放下”最好的故事。这个公案的出处已经不得而知。这个故事大概是说:老和尚带着小和尚下山,在一条河边看到一名过不了河的年轻女子。小和尚自己蹚水到了河对岸,老和尚则二话不说地背起女子把她背过了河,到了对岸才把女子放下。老和尚与小和尚又走了很远,小和尚实在忍不住了,问老和尚:“师父,我们僧人是不能近女色的,您为什么要背那名年轻女子过河?”


老和尚只是故作惊讶地回答了一句:“我早就把她放下了,你怎么还背着呢?”


是啊,很多事情,其实已经过去了,为什么还要背着呢?人生多少事情,都是如此。比如过去的2017年,你一定经历了很多的悲喜爱恨、挫折变故,那么是否也要继续背着?


那些我们一直背着的东西,就叫做“放不下”。看破、看破什么?便是我们背着的东西的虚妄;自在、何为自在?便是放下这虚妄的包袱后的轻松安宁。我们的纠结辛苦,源于自己抓着那些早已过去的东西不放,使那些早已死去的事情还活在心里;我们活得累,是因为我们背了太多装着“放不下”的包袱。


所以《六祖坛经》里问着:“道须通流,何以却滞?”《金刚经》里答着:“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这就是人生痛苦和辛苦的真相。人生需要懂得放下,心需要适时清零。而站在元旦这个新一年的开始,正是这样一个契机,最合适、最好、最具仪式感的契机。


还自己一颗轻松的心,给自己一个轻松的姿态,让自己能轻松上路。



跟道家学从容转身


道家给我们的最珍贵的东西,是一种通达的思维。


道家言天道人德。何为最大的天道?《道德经》里一再说着大道的性质:“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反者道之动”“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儒道合一的《周易》里说的也是一样:“生生之谓易”“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还有乾卦在第五爻“飞龙在天”之后紧接着是第六爻“亢龙有悔”,表示已完成的第63卦“既济”之后紧接着是表示新开始的第64卦“未济”。


“反”“周行不殆”“复”“生生”“往来相推”……这些说的就是大道之总律——相反相成、物极必反、循环往复、周流不息。


何又谓最高的人德?便是依天道而行、合天道之理。天道运行形成一种势,依天道而行便是顺应这种势,这便是顺势而为。如何顺势而为?对于为人,老子为我们指出的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顺其自然;对于做事,《周易》为我们指出的是“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的顺应变化、灵活变通。明此理,行此道,便叫做通达。


如此,人生就会拥有一种从容,从容地做人,从容地行事,从容地活着。


而元旦,正也是一个旧周期的结束,一个新周期的开始。顺应此势,便是在放下过去、拥有一份轻松心态的基础上,从容转身,向前看、往前走。


世界永远是变的,生活永远是新的。



跟儒家学奔向未来


儒家给我们的最珍贵的东西,是一种奋发进取的行动。


有人说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又说“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朝”“入世越深,出世越远”。当我们有了佛家的自在心性、道家的通达思维,便有了所谓的出世之心、大隐之性,剩下的就是进取有为、建功立业了。《警世通言》云:“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


《周易》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学》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孟子》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北宋大儒张恒渠所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心学宗师王阳明所谓“知行合一”“致良知”……最不济,也是自己的安身立命;所应当,是向着人生价值的崇高。


入世的真谛,是担当,穷便为自己和家人担当,达就为国家民族和天下人担当。儒家的气概和理想,皆在于此。


新的一年开始了。回头看,只剩荒凉;向前看,才有希望。只有在前方希望的光里,才有未来。


过去,现在,未来;佛家,道家,儒家;放下,转身,前行。这便是中国文化的至深意蕴,以及人生的至深滋味。


元旦,新的一年已经开始,宜修乾道,从“潜龙勿用”的韬晦中开始,在“飞龙在天”的光辉中结束,从容不亢,自在无悔,善始善终。






点击页面底部蓝色字 “阅读原文” ,访问东博书院网店。

本网店为公益性质,谢绝商业合作,所得收入全部用于维护本公众号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