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元旦出生的两位文化名人

2018-01-01 徐忠友 北京东博文化研究院

所发文章不代表本号的意见,仅作陈列,便于大家批判阅读

北京东博文化研究院欢迎社会各界朋友来稿!

投稿邮箱 :dongbowhyjy@126.com

东博书院网站网址:www.dongboshuyuan.com

点击页面底部蓝色字“阅读原文”,访问东博书院网络书店,本店利润全部捐献本公益账号

免责声明:东博文化研究院所发部分文章转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作者尽快告知我们,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凡数之始称为“元”,“旦”是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旦”即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人们把“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阳历年)开始的第一天。有两位杰出的名人,出生在元旦这一天。


中国美术大师:齐白石

说到中国的美术,有一个人的名字是家喻户晓的,他就是曾任北京国立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北京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并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的老一辈中国美术大师齐白石先生。


1864年元旦,齐白石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县白石铺杏子坞一个农民家庭。因家道贫寒,他只读过短暂的私塾,15岁起从师学木工而以雕花手艺闻名,26岁转从萧芗陔、文少可学画像。


从 43 30351 43 13283 0 0 6715 0 0:00:04 0:00:01 0:00:03 671527岁开始,齐白石又跟胡沁园、陈少蕃习诗文书画。他的小名叫阿芝,有一天教他画画的胡沁园仔细观察了他画的许多画后说:“你怎么没有别号呢?画画题款,总得有个别号,这是祖宗传下来的老规矩。”他对老师说:“学生无别号,就请老师给取一个吧。”胡老师想了想,说:“在离你家不到一里的地方有个驿站叫白石铺。白石铺虽然无名山大川,可田园风光却十分美好,我看你就叫白石山人吧!”旁边的人都说好。但这4个字的别号不论是写起来,还是叫起来都有些啰嗦,所以在题画时,他常常只写“白石”二字。后来,齐白石便成了他驰名中外的名字。


在37岁那年,齐白石拜湘潭名士王闿运为师学习诗文,并先后与王仲言、黎松庵、杨度等结为师友。55岁避乱北上,两年后定居北京。时与陈师曾、徐悲鸿、罗瘿公、林风眠等相见座谈。74岁游四川,与国画大师黄宾虹、金松岑相见。


齐白石一生十分勤奋,砚耕不辍,自食其力,品行高洁,尤具民族气节。1957年5月15日,齐白石担任北京中国画院名誉院长。在这年5至6月间,他创作了最后一幅作品《牡丹》。9月16日,他因病在北京医院逝世。1957年9月22日午时,国家有关部门在嘉兴寺举行公祭齐白石活动,周恩来总理等中央领导参加了公祭。


1963年,去世6年后的齐白石,还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


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程砚秋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提起京剧自然会让人想起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程砚秋先生。1904年1月1日,程砚秋出生在北平。他本属满洲正黄旗人,瓜尔佳氏,与荣禄同族。可程砚秋幼年家贫,6岁经人介绍卖身入荣蝶仙门下学京剧,登台后不久声誉鹊起,被罗瘿公赏识。程听从罗瘿公的安排,分别拜师梅兰芳及梅兰芳的老师王瑶卿学习京剧(罗瘿公和王瑶卿是好朋友)。程嗓音条件并不好,但是在王瑶卿的指点下,发展成了婉转深沉的程派唱腔。


程砚秋最早的名字为“承麟”,恩师罗先生把“承”改为汉姓“程”。程砚秋最初艺名是菊侬,1918年改为艳秋,字玉霜,后改御霜,取意于“艳于秋者厥为菊”,后改艺名为程砚秋,取意“砚田勤耕秋为收”。


程砚秋童年基本功训练异常艰苦,他以惊人的毅力接受了这些训练,熬过了他惨痛的童年。11岁登台演出,以其超凡的文武之功,唱、念、做、打崭露头角,行内外耳目一新。在北京丹桂茶园(原东安市场内),与赵桐珊、刘鸿声、孙菊仙等合作演出《桑园寄子》《辕门斩子》《朱砂痣》等戏。1922年,他18岁首次到上海演出,即引起轰动。


程砚秋步入舞台艺术巅峰之时,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上了中国的领土,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接着日本侵略者逐步向华北侵蚀,此时国民党政府却采取不抵抗政策。面对国土沦陷,程砚秋满腔义愤,即借《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创作出京剧新戏《亡蜀鉴》,以表达绝不卖国求荣,宁死不做亡国奴的思想。此剧一经公演即获得巨大成功,引起观众强烈共鸣。

程砚秋是一位爱国艺术家,北平沦陷期间,日本人为了笼络人心,常常拉拢胁迫一些有影响的社会名流、学者、艺术家出来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日本人多次邀请程砚秋参加亲日活动,每一次面对这样的邀请,程砚秋都坚决拒绝。有一次,日本人指使梨园公会邀请程砚秋为日本捐献飞机进行“义演”,程砚秋义愤填膺,他说:“叫我们中国人演戏,得来的钱他们拿去买飞机炸弹,再来杀害我们中国同胞,决不能做这种助敌为虐、屠杀自己同胞、没有人性的罪恶勾当。”程砚秋坚决辞演。恼羞成怒的日本人撕去伪善的面纱,开始对程砚秋处处刁难,不准电台播放程砚秋的唱片。


此后不久,程砚秋便谢绝舞台,离开了喧嚣的市区,来到了北京西山的青龙桥,开始了务农生活。他住的是土屋茅舍,吃的是粗茶淡饭。每天和农民一道下地种田。在北京市档案馆珍藏着程砚秋“停演”后在青龙桥务农的照片,在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程砚秋一手牵毛驴,一手拿农具。此时的程砚秋虽然身处艰苦的环境中,但是避开了日伪特务的威逼,他的脸上流露出平和温暖的笑容。


1945年抗战胜利后,程砚秋又重登舞台,进行了多场义演。后做营业演出。不久,程砚秋又目睹国民党之黑暗腐败,感到非常失望,乃再度归隐北平青龙桥,力田自谴。


1949年后,程砚秋致力于教学和总结舞台艺术经验的工作,对舞台艺术和剧种源流等有所论述,编为《程砚秋文集》。1949年他作为特邀代表,出席了全国政协第一届会议,1950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戏协理事会主席团委员;1953年任中国戏曲研究院副院长,1957年由周恩来总理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3月9日20时20分,程砚秋不幸因患心肌梗死在北京逝世。


程砚秋将他的一生全部献给了京剧艺术事业,他不仅对京剧旦角乃至对整个京剧、戏曲的发展都产生着深远、重大的影响。





点击页面底部蓝色字 “阅读原文” ,访问东博书院网店。

本网店为公益性质,谢绝商业合作,所得收入全部用于维护本公众号运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