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中国绘画的最高标准是什么?

2018-04-10 北京东博文化研究院

所发文章不代表本号的意见,仅作陈列,便于大家批判阅读

北京东博文化研究院欢迎社会各界朋友来稿!

投稿邮箱 :dongbowhyjy@126.com

东博书院网站网址:www.dongboshuyuan.com

点击页面底部蓝色字“阅读原文”,访问东博书院网络书店,本店利润全部捐献本公益账号

免责声明:东博文化研究院所发部分文章转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作者尽快告知我们,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东博文化研究院——————



  从顾恺之的时代开始,中国画就不再将“酷肖对象”作为第一重要的目标,认为画得像并不特别重要。当时的顾恺之提出了写神论,将“神”与“形”区分开来,追求神似而不是形似,而在西方古典画论里,从来也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形”和“神”是一体的。


  中国的哲学,无论是儒学还是老庄,都特别强调精神气质,不太强调物质性。“形而下为器,形而上为道”,大家都认为道是很高的,而器是很低的,即便画得像,其实也是很低的,只有把“神”画像了才是很高的,才跟“道”比较接近,所以大家都往“道”的方向努力。


  五代南唐画家董源在山水画上的造诣很高,他的画作属于南派山水。五代的南派山水与北派有一些不同的地方,南派山水的用笔变得比较松灵,“松灵”这个词是中国画论当中很重要的一个概念,它表达的是中国画的笔墨皴法从比较严谨的一种图像,转变成了一种比较放松、比较随意的皴法。


  就这么一点变化,在当时已经非常重要,就是当时的前卫派,因为它是一种新的画法。当时还发展出一些小支流,例如梁楷的简笔或者是泼墨的画法,这种画法虽然在当时只是极个别的现象,影响并不大,但是这至少可以说明,当时已经有艺术家用这样的方法在作画了。



  那么,从写实的方面来说,其实在宋代以后,中国很多画家已经具备了很好的造型能力,他们可以画得很像、很细节,例如可以把一个宴会醉酒的人物表现得很充分,可以看出当时的写实能力达到了一个高峰。


  但是,很多画家觉得再这样画下去没有什么意义,应该找到更新的发展方向。于是,在北宋到南宋的过渡时期,中国绘画史上发生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那就是文人画的出现。


  西方的绘画当中也有一个相似的转折,那就是发生在十八、十九世纪时,古典主义学院派向印象主义和现代主义的转折。西方的转变是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完成的,而中国的转折则是在北宋到南宋期间完成的。


  西方之所以出现转折,原因在于照相术的刺激,绘画不得不对此做出应对;而中国的绘画发生转折的时候,根本就没有照相术,中国画的转折不是由客观因素推动的,而是知识分子的智慧和思维的结果。


  现在,如果我们在市场上看到宋代、元代那些画得很写实的画,这些绘画的价格确实应该很贵,为什么?因为它们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最高水准。到了元代以后,由于文人画的兴盛,笔墨的独立性加大,书法用笔的审美趣味也融入绘画当中,笔墨变得更加松灵,显现出不依赖于对象的独立审美价值。这不仅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重大转折,同时也是绘画价值判断标准的重大转变。


  在此之前,中国绘画以画得像为基本的要求,以皴法、勾线的工整和准确为基本的要求。那时有一个基本的评价标准,叫做神品,所谓神品,就是画得很传神,太像了,把对象的感觉全画出来了,把很微小的细节甚至衣服上的褶皱全画出来了,这就是神品。到了元代,另一个评价标准开始占主流地位,那就是逸品,逸品成为中国绘画的一个最高标准。


  【来源:月雅书画微信公众号;作者:潘公凯】

感谢您的赞赏!


点击页面底部蓝色字 “阅读原文” ,访问东博书院网店。

本网店为公益性质,谢绝商业合作,所得收入全部用于维护本公众号运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