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谢小庆:毛泽东的民主教育思想

2018-04-13 谢小庆 北京东博文化研究院

所发文章不代表本号的意见,仅作陈列,便于大家批判阅读

北京东博文化研究院欢迎社会各界朋友来稿!

投稿邮箱 :dongbowhyjy@126.com

东博书院网站网址:www.dongboshuyuan.com

点击页面底部蓝色字“阅读原文”,访问东博书院网络书店,本店利润全部捐献本公益账号

免责声明:东博文化研究院所发部分文章转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作者尽快告知我们,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东博文化研究院——————




     毛认为,师生应该是一种平等的关系。他1958年在成都会议上讲:“自古以来,创新学派都是学问不足的青年人,他们一眼看出一种新东西,就抓住向老古董开战。而有学问的老古董,总是反对他们的。”他1958年5月18日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讲:“年青人打倒老年人,学问少的人打倒学问多的人,这种例子多得很。……举这么多例子,目的就是要说明年轻人要胜过老年人的,学问少的人可以打倒学问多的人,不要被权威、名人吓倒,不要被大学问家吓倒。要敢想、敢说、敢做,不要不敢想、不敢说、不敢做。这种束手束脚的现象不好,要从这种现象里解放出来。”他在1965年说:“学校的校长、教员是为学生服务的,不是学生为校长、教员服务的。”

平民教育

     毛泽东民主教育思想的另一突出特点是强调平民主义教育。在《湖南自修大学创立宣言》中明确声明“自修大学为一种平民主义的大学”。“书院和官式大学将学术看得太神秘了,认为只有少数特殊人可以来学,多数平民则为天然的不能参与,从此学术为少数‘学阀’所专,与平民社会隔离愈远,酿成一种知识阶级奴使平民阶级的怪剧……书院非赤贫的人所能入。官式大学更非阔家不行,欲在官式大学里毕一个业,非千余元乃至两千元不可,无钱的人之于大学,乃真‘野猫子想吃天鹅肉’了。……自修大学力矫这些弊病……看学问如粗茶淡饭,肚子饿了,拿来就吃,打破学术秘密,务使公开,每人都可取得一份……固不能使所谓‘无产阶级’的人,人人都有机会得到一份高深学问,但心里则务必使他趋向‘不须多钱可以求学的路上去’”。自修大学“并求知识与劳力两阶级之接近”。

自学为主

     毛泽东民主教育思想的再一特点是倡导“自学”。早在创立湖南自修大学时,毛就批评当时的学校“重点过多,课程过繁。终日埋头于上课,几不知上课以外还有天地,学生往往神昏意怠,全不能用他们的心思为自动自发的研究。”

     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开始倡导“启发式(废止注入式)”,提出“干部班要用讨论式”。

     他1964年6月8日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讲:“要自学,靠自己学……现在大学不发讲义,教员念,叫学生死抄。为什么不发讲义?……应该印出来叫学生看、研究。你应该少讲几句!主要是学生看材料,把材料给人家。材料不只发一方面的,两方面的(正反面)都要发。……写了就不要讲了,书发给你们,让你们自己看。”

     几天以后,7月5日,在与毛远新谈话时,他又讲到这个问题:“你们的教学就是灌,天天上课,有那么多可讲的?教员应该把讲稿印发给你们。怕什么?应该让学生自己去研究讲稿。讲稿还对学生保密?到了讲堂上才让学生抄,把学生束缚死了。大学生,尤其是高年级,主要是自己研究问题,讲那么多干什么?……高年级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员能回答50%,其它的说不知道,和学生一起商量,这就是不错的了。不要装着样子去吓唬人。”

理论联系实际

     毛泽东一贯主张教育要理论联系实际。延安时期他曾经批评当时的教育:“在学校的教育中,在在职干部的教育中,教哲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革命的逻辑,教经济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经济的特点,教政治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革命的策略,教军事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适合中国特点的战略和战术,诸如此类。其结果,谬种流传,误人不浅。”他1965年在杭州会议上说:“现在这种教育制度,我很怀疑。从小学到大学,一共十六、七年,20多年看不见稻、粱、菽、麦、黍、稷,看不见工人怎样做工,看不见农民怎样种田,看不见商品是怎样交换的,身体也搞坏了,真是害死人。”

     毛泽东说:“许多东西单从书本上学是不成的,要向生产者学习,向工人学习,向农民学习,在学校则要向学生学习,向自己教育的对象学习。”

     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他甚至有过一些偏激的言论。他曾说:“农业大学办在城里不是见鬼吗?农业大学要统统搬到农村去。”

体脑并重,倡导参加劳动

       在毛泽东撰写的《湖南自修大学组织大纲》中,专设“劳动”一章(第七章):“本大学学友为破除文弱之习惯,图脑力与体力之平均发展,并求知识与劳力两阶级之接近,应注意劳动。本大学为达劳动之目的,应有相当之设备,如园艺、印刷、铁工等”。1958年,毛泽东提出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劳动人民要知识化,知识分子要劳动化。”他具体提出“农村里的中、小学都要同当地的农业合作社订立合同,参加农、副业生产劳动。农村学生还应当利用假期、假日或者课余时间回到本村参加生产。大学和城市里的中等学校,在可能条件下,可以由几个学校联合设立附属工厂或者作坊,也可以同工厂、工地或者服务行业订立参加劳动的合同。一切有土地的大、中、小学,应当设立附属农场;没有土地而邻近郊区的学校,可以到农业合作社参加劳动。”1964年,他进一步提出:“课程可以砍掉一半。学生成天看书,并不好,可以参加一些生产劳动和必要的社会活动。”

反对以学生为敌的考试

     毛泽东在〈湖南自修大学组织大纲〉的“成绩表示”一章中写道:“本大学学友成绩之表示,分为下列三种:甲、平时所作之记录及论文;乙、每学期届满时所作之论文;丙、每一科目修习完毕时所作之论文。”

     毛泽东在1964年2月13日的座谈会上说:“现在的考试,用对付敌人的办法,搞突然袭击,出一些怪题、偏题,整学生。这是一种考八股文的方法,我不赞成,要完全改变。我主张题目公开,由学生研究、看书去做。例如,出20个题,学生能答出十题,答得好,其中有的答得很好,有创见,可以打100分;20题都答了,也对,但是平平淡淡,没有创见的,给50分、60分。考试可以交头接耳,无非自己不懂,问了别人懂了。懂了就有收获,为什么要死记硬背呢?人家做了,我抄一遍也好。可以试试点。……有些课程不一定要考。如中学学一点逻辑、语法,不要考,知道什么是语法,什么是逻辑就可以了,真正理解,要到工作中去慢慢体会。”

结语

     毛泽东曾强烈批评的现代学校不尊重学生、不鼓励学生自动自发的学习和研究。这种灌输式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并不是中国本土的东西,而是20世纪从欧美和前苏联先后引进的。毛泽东曾经列举传统书院胜于现代学校的三个长处:“一来,师生感情甚笃。二来,没有教授管理,但为精神往来,自由研究。三来,课程简而研讨周,可以优游暇豫,玩索有得。”这确实是中国源远流长的民主教育传统。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他所说的“三人”中,包含着自己的学生们。孟子说“人之患在好为人师”。他所“患”者,包含对学生人格之忽视。正是由于受到中国古代民主教育传统的影响,毛泽东与倡导民主教育的杜威一拍即合,成为杜威最早的“中国知音”之一。

     作为民主教育的倡导者,杜威与这种陈旧的、僵化的教育方式战斗了一生。在杜威于1952年去世以后,他的民主教育思想才逐渐在欧美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同,才逐渐被校长和教师们所接受。

     发展能力比传授特定知识更重要,教育的意义在于点燃“思想之火”而不是灌满“知识之桶”。在今天的欧美教育领域,人们对此已经形成了高度的共识。

     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是一个有尊严的人,而不是一个经过训练就可以形成一系列条件反射的“巴甫洛夫的狗”。在今天的欧美教育领域,人们对此正在逐渐形成共识。

     不幸的是,在今天中国的学校中,还有许多校长和教师热衷于传授知识而不是发展学生的能力,还有许多校长和教师将学生视为“管理”的对象,尚未能学会尊重学生的人格。

     今天,重温毛泽东关于教育的这些言论,我们感到,他确实属于杜威最早的一批“知音”。关于教育问题,毛泽东确实有过人的洞见。今天,教育改革正在逐渐步入“深水区”,教育改革中一些长期被“绕道走”的难题已经很难回避。这时,重温毛泽东这些关于教育的洞见,可以给致力于教育改革的人们一些鼓舞和启发。

摘自《參閱文稿》No.2014~38

感谢您的赞赏!


点击页面底部蓝色字 “阅读原文” ,访问东博书院网店。

本网店为公益性质,谢绝商业合作,所得收入全部用于维护本公众号运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