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吴  祖  泽 

中国科学院院士

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

今天,我们带您走近中国科学院院士、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吴祖泽,一起分享他60年潜心军事医学创新的难忘经历。

    

吴祖泽今年83岁

头发花白、身板笔挺

他说

从事医学研究一辈子

有三次转折

每一次都是全新领域、全新挑战

1945年, 少年吴祖泽

第一次转折



第一次转折是大学毕业,化学专业科班出身的吴祖泽,却投身军事医学研究,开始长达8年的核武器医学损伤的检测。


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是爆炸时的火球。图片由《解放军画报》提供


1964年10月16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吴祖泽和战友们为穿云采样飞行机组人员,撑起了监护健康的“保护伞”。


吴祖泽:我的任务就是给飞行员做健康检查,因为原子弹爆炸以后,核的燃料是不是燃烧干净,是不是充分利用了,它的核能是不是充分发挥作用了?这是做武器的人特别关心的事情。


你怎么知道呢?就是需要把核爆炸以后的灰烬捡回来,派飞机上去,穿过蘑菇云,用一个设备把灰烬收集起来,然后拿到地面,去研究这里面的材料。


这个过程当中,飞行员有可能会受到辐射伤害,因为他周围都是放射性物质。尽管飞行人员都戴着面罩,全部都穿好了防化衣服,但是,还是需要对他们进行安全检测,比如说表面有没有放射性物质,这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就是测定他的血液、唾沫、尿、便,有没有放射性东西进去。

1957年, 山东大学毕业前夕同学照

(吴祖泽,后排右一)

记者:您检查完之后,结果怎么样呢?


吴祖泽:对于人体来讲应该是安全的,我们的防护装置还是有效的。


第二次转折



从那以后,吴祖泽迎来事业上的第二次转折——踏上了核武器医学防护的攻关之路。作为课题组组长,吴祖泽带队住进了北京眼镜厂,探索研制核爆炸防护装置——偏振光防护眼镜。



吴祖泽:那时候我们到眼镜厂调查,什么眼镜可以防止突然发生的强烈的核爆炸产生的光辐射,如何防止它对眼晴的伤害。同时,你戴了这个眼镜以后,还不能影响指挥员、指战员必要的操作、站岗,监视敌人的行动,还必须能看得见人家,又能保护自己不被伤害。


最后调查出一种眼镜,就是通过转动两个偏振光镜片可以调节光线透过的多少,就是转到某一个角度,基本全透明的,但是如果外面光很强的话,可以转动一下,就可以加强深度,光就不能透过。


但是,这是要靠手动的,如何让手动变成自动的?而且当强光来了,能迅速反应过来。

吴祖泽(左一)与团队进行交流

记者:这个灵感您是从哪儿来的?


吴祖泽:在不断的实践当中,不断的思考当中,甚至连吃饭、睡觉都在想,最后翻书本、找资料。


我记得就是在家里冥思苦想中突发出一个想法——因为我本身是学化学的,所以想到各种各样的化学反应中,最快的反应就是爆炸,因为爆炸是个连锁反应。所以,能不能用爆炸的原理用在眼镜的保护上面?


我们就在眼镜上面装了一个小的炸药管,用它去推动偏振光镜片的转动,实现镜片透光度的加深。

记者:炸药推力怎么引爆这个炸药呢?


吴祖泽:用有一种光敏元件,光一照以后就产生微弱电流,这个电流就引爆了炸药管,进而推动镜片的旋转。这个速度可以比眨眼快10倍以上,这样就起到了核爆炸产生的强光伤害眼睛的保护作用。


第三次转折



1970年,吴祖泽的科研主攻方向,由辐射生物化学转向放射病的实验治疗,这是他事业方向的第三次转弯。



吴祖泽:我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进入到了放射病的实验治疗研究领域。


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国外当时最新的进展,就是用干细胞来治疗放射病,但是当时我们国家是封闭的,跟外界没有直接交往,所以我们看到的材料往往是落后两三年。怎么办呢?一方面我们自己摸索,白手起家,但是进展很慢。


1973年,吴祖泽成为首批赴英访问学者,在伦敦中国驻英使馆前留影


当时正好有一个机会,就是1972年的时候,中国跟英国复交,英国首相希思访华,周总理接见了,周总理就跟他提出了要恢复两国的交流,特别是科学技术交流,即互派访问学者或者留学生。所以在1973年7月份,我就到英国去了。


记者:在哪个大学?


曼彻斯特大学(资料图)

吴祖泽:曼彻斯特大学下属的一个研究所,专门做肿瘤的研究所,所长是国际上做造血干细胞最有权威性的四人之一。

1974年,吴祖泽 在英国访问


记者:怎么跟人家造血干细胞方面泰斗级的人物学习的?如何把想学的东西都学来?


1975年,吴祖泽 回国后,在实验室工作

吴祖泽:我去了以后作了调查研究,写了一个提纲,不仅要做科研工作,还要写一本书。我不仅做完了研究课题,发表了论文,利用白天晚上的时间,白天因为在做工作,晚上时间、节假日时间,我写了30万字的书稿。所以我回来以后不久,就出版了中国第一本细胞动力学的专著——《造血细胞动力学概论》,这也是国内第一本研究干细胞的专著。

《造血细胞动力学概论》(资料图)


记者:当时您回国的时候,老师给您送过什么礼物?


吴祖泽:除了一些书以外,关键他允许我把我做实验的一些试剂带回来,做实验用的简单工具带回来。

记者:相当于人家把工具给你。


1979年, 军事医学科学院创建实验血液学研究室

前排自左起:司富为、杨凤桐、朱壬葆、吴祖泽、汪涛;后排自左起:薛惠华、蒋铁男、赵晓宁、杨家宽、吴歧泰、山根兴。

吴祖泽:这样,我们实验室很快启动了工作,尽管我们的条件不好,但是,可以因陋就简启动实验工作。


通过大量实验与对比分析,吴祖泽确认,胎儿肝脏中的造血干细胞在母体妊娠4至5个月时,达到数量与功能的双重旺盛期。这一重大发现牢牢奠定了吴祖泽在这一医学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


1980年, 吴祖泽为急性放射病人“王”制作胎肝细胞悬液并向附属医院李冬院长报告质量测试结果

吴祖泽:当我研究完了基础工作,发表文章以后,非常凑巧,一位从事辐射研究的技术员在实验中误入正在工作中的放射源实验室,突然接收了大量放射性的照射,造成了重度放射病。


他的造血功能被破坏了,怎么办呢?当时的主治医生了解我的工作,认为我研究的胎肝造血干细胞可以救治病人。就是这样,在这个病人身上使用了我们的研究成果。

吴祖泽(左二)与团队进行探讨



在病后第五天输进去以后,病人很轻松地度过了放射病的急性期,造血功能很快恢复了。


虽然这次成功了,这个病人活了,但是,是不是就是因为输了胎肝造血干细胞起了作用,还是有很多疑惑。


1982年, 在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生学位授予典礼上,吴祖泽代表导师讲话

记者:最后怎么评估?


吴祖泽:我后来打一个报告,我说现在是一个病人,如果来个局部战争,来几百个病人怎么办?我说,要推广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为此,我们挑了12个白血病人,给他用胎肝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最后取得了好的结果。


记者:这是源自您这项成果。


吴祖泽:对,我们12个病人最后是活了7个,治愈率很高了,一般白血病人的存活率大约在20-30%。

1988年, 吴祖泽荣立二等功



从此,“中国造血干细胞之父”的美名在业界传开。在60年的科研生涯中,吴祖泽先后培养出一大批杰出科技人才,包括两位院士,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10余项,还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


1992年, 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所长吴祖泽向巴基斯坦军事医学代表团介绍

记者:随着时代的发展,您后面又有什么样的创新成果?


吴祖泽:现在我们更多关心的是大健康。如何用干细胞来治疗慢性病,这也是当务之急,所以我们最近几年把重点转向慢性病的治疗。


另外,我们更关心的是通过干细胞来发展再生医学,所以在2012年的时候,中国科学院就要求我做一个中国未来再生医学学科发展战略调研报告,我集中了一大批的专家,包括院士、专家、教授,写出了两本著作,一本是《再生医学》,一本是《再生医学研究与转化应用》,为国家对这个学科的发展战略做了一个铺垫。

1993年, 吴祖泽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记者:就是用您造血干细胞方面的研究成果,能让更多的老百姓受益。


吴祖泽:对,把我们的科学研究成果推广,老百姓能够获得健康红利。

记者:这么多年,对于军装有什么样的特殊感情?


1994年2月, 吴祖泽被任命为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授予少将军衔,提出全院以科研为中心,加强学科、人才建设,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改善后勤保障的协调发展规划。

吴祖泽:作为军人来讲应该要求更高一点,因为他有这个环境的支持,更应该有更多的担当,特别是对于有风险的、有困难的,更应该走在前面。军旅的道路,科研的道路,这两条道路对我来讲,是难得的人生的经历,也是一个做贡献的极好的机遇,我经过60年的努力,现在年纪大了,但是我觉得很愉快,也很有收获,只要我还有工作能力,我还会继续努力,做点对人类进步有益的事情。



1995年, 吴祖泽院长会见来访的美国军事医学代表团一行

1995年 3月1日,军事医学科学院“生命科学研究大楼”奠基仪式隆重举行


1996年10月, 欢迎来自106个国家的1000多名代表参加第31届国际军事医学大会

1996年10月12日, 中国军事医学代表团团长、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吴祖泽在第31届国际军事医学大会上作“中国军队卫生工作中的传统医学”主旨报告

1996年10月, 吴祖泽院长与德军卫生总监德什中将交谈

1996年10月, 吴祖泽院长陪同参加第31届国际军事医学大会的国内外代表参观野战机动医疗系统

1996年10月, 军事医学科学院7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合影

1997年 9月, 吴祖泽当选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2008年 6月, 实验血液学研究室全体合影

2010年 1月, 吴祖泽偕夫人朱克勤与儿孙恭贺母亲百岁寿辰

2011年10月, 吴祖泽荣获军事医学科学院AMMS功勋奖

2013巢湖再生医学论坛

2016吴祖泽星命名


记者:邓曦光、 邵龙飞、庄颖娜、赵锋

消息来源:CNR国防时空

本期编审:孙   利

责任编辑:朱西迪、钟紫舟

投稿邮箱:guofangshikong@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