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摘 要

    原本苏联和东欧国家长期把鲁迅作为推崇的首要中国作家,并大量翻译出版鲁迅的作品。但在苏东剧变以后,东欧国家普遍停止了对于鲁迅作品的翻译,甚至连一度翻译鲁迅最为成功,产生过普实克这样全球知名的汉学大师的捷克,鲁迅也退出了教科书,变成了年轻一代眼中一个十分陌生的人物。在左翼运动不发达,或者受到压制严重的国家和地区,鲁迅作品的传播受到的限制就更加严重了。通过以上鲁迅作品在国外传播的相关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其作品传播是与左翼力量的发展息息相关的,尤其是《故乡》更受外国左翼力量推崇,往往是这些人心目中教材的首选。这一切也从另一个角度证实了鲁迅自称为“左翼方面的一个人”的事实。相反,近年某些媒体和专家把鲁迅与中国革命切割的做法则是十分荒谬的。

    据环球网报道,4月27日的韩朝首脑会谈中,金正恩表示,“朝韩分裂之线不难迈,踩过的人多了,就会消失”。(http://world.huanqiu.com/exclusive/2018-04/11931170.html)

    想必看到这则新闻的朋友们都会想到鲁迅先生在《故乡》结尾那一段名言: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金正恩的讲话是否受到了鲁迅这段名言的影响呢?笔者认为,这是很有可能的。因为鲁迅是一个具有国际范围影响力的作家,笔者就简单的介绍一下鲁迅在外国的若干情况,尤其着重谈谈外国中学语文课本当中选用鲁迅作品的情况。

    一、朝鲜半岛上的鲁迅

    就先从朝鲜的情况说起吧。早在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就积极的同朝鲜爱国人士交流,并且鲜明地表示了自己对于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和朝鲜民族解放运动的支持。1934年,朝鲜爱国青年申彦俊在《新东亚》杂志上发表了《中国的大文豪鲁迅访问记》一文,系统的介绍了鲁迅在接受自己采访时的观点,并且引发了很大的震动:

    【问:那么,先生您认为文学具有伟大的力量吗?
    答:是的,我认为它对唤醒大众是最为必要的技术之一。
    问:先生您的创作方法是?
    答:我是写实主义者。只是把所见到的和所听到的如实地记述下来罢了。
    问:听别人说,先生您是人道主义者,是这样吗?
    答:不过,我是绝对地反对像托尔斯泰、甘地那样的人道主义的。我是主张战斗的。
    问:在中国文坛上,具有代表性的无产阶级作家是谁?
    答:丁玲女士才是唯一的无产阶级作家。我是小资产阶级出身的作家,写不出真正的无产阶级作品。我只能算是左翼方面的一个人。
    (韩)朴宰雨主编;金英明等译,韩国鲁迅研究精选集  第二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6.08,第234页】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鲁迅更是成为了全国研究的重点。1953年,朝鲜正式开始全面翻译出版鲁迅著作的工作。到70年代末,其几乎把鲁迅所有的重要著作都翻译成了朝鲜文:

    【朝鲜国立出版社作出厂翻译出版五卷本的《鲁迅选集》的计划。1956年出版第一卷,该卷收了《呐喊》和《彷徨》。1957年出版了二、三两卷·,二卷选译厂《故事新编》、《坟》、《朝花夕拾》中的26篇,三卷选译了《热风》、《而已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中的65篇和《野草》;的全部作品。四卷包括《三闲集》、《二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五卷包括《且介亭杂文》中的三篇,《中国小说史略》全文,鲁迅先生的自传和先生的年潜。
    1964年,由朝鲜文学艺术总同盟出版社出版了林兴炳、李圭海译的《鲁迅作品选》,选了《呐喊》中的10篇,《彷徨》中的3篇小说和《故事新编》中的3篇,其余是杂文汇编,其中包括《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华盖集续编的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中的48篇杂文。1979年由文艺出版社出版了鲁迅的小说集《祝福》,收了《狂人口记》、《孔乙己》、《药》、《一件小事》、《故乡》、《阿Q正传》、《社戏》、《祝福》、《在酒楼上》、《幸福的家庭》、《肥皂》、《伤逝》等12篇小说。
    施建业著,中国文学在世界的传播与影响,黄河出版社,1993年04月第1版,第95页】

    在众多鲁迅的作品当中,又以小说《故乡》对朝鲜的左翼知识分子影响最大,像朝鲜著名的经典作家韩雪野就曾表示过自己对《故乡》的推崇:

    【“我想起了鲁迅写的《故乡》,也想了李其永写的《故乡》。可我觉得不满和自责,为什么自己不能写好几篇《故乡》呢?”因此他先写出了《浊流》三部曲的第一部《洪水》,接着写出了第二部《归乡》。在其长篇小说《黄昏》里亦部分地表达了他的这种心情。
    (摘自中国社科院吉善美的博士论文《韩国高中收录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研究》)】

    更值得一提的是,朝鲜长期以来在中学语文教学当中把鲁迅作为外国文学的重点作家,初中和高中都选有鲁迅的作品,《故乡》长期是初中的选取篇目。在高中阶段,朝鲜则长期把鲁迅的小说《祝福》选入了教材。这大概也是外国中学语文课本当中选入鲁迅作品篇幅最长的。相比之下,朝鲜对于中国的古代文学并不太重视,像高中课本当中所选取的外国作家作品就全都是近现代的,全部篇目如下:

    上图转自中央民族大学金真迪的博士论文《解放后韩、朝、中国朝鲜族文学教育比较研究》

    而在三八线另一边的韩国则对鲁迅采取了相反的态度。原本在韩国建国初期,高中语文课本当中也是有鲁迅的作品的。1949年版的中国语课本就选了鲁迅的《故乡》和《药》这两篇小说,特别是当时韩国对于《故乡》评价很高,与朝鲜方面基本一致。但是在1950年以后,鲁迅的作品长期受到了韩国当局的压制,一直到80年代才有所改观,不过在90年代苏东剧变的大背景下又再度出现“鲁迅撤退”的现象:

    【第二次和第三次教育课程期,《中国语》都未收录鲁迅的作品。到了第四次教育课程期(1981年~1985年),《中国语》教科书将鲁迅的小说《孔乙己》收录其中。在第五次教育课程期,《中国语》教科书也未收录鲁迅作品。第六次教育课程期《中国语》教科书收录了两篇鲁迅的作品,分别是《一件小事》(分别由Bu Min出版社和法文社出版的《中国语(下)》收录)和《故乡》(法文社出版《中国语(下)》)。在第七次教育课程期,《中国语》教科书也未收录鲁迅的作品。
    (摘自中国社科院吉善美的博士论文《韩国高中收录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研究》)】

    鲁迅淡出的同时,韩国当局对于胡适等逃台反共文人的大力推崇。50年代以来,韩国当局长期把胡适作为中学语文课本当中的选材重点,甚至其1990年和1997年版教材当中,唯一的中国文学作品就是胡适的《差不多先生传》。

    也就是说,大体上朝鲜半岛上朝鲜方面和韩国的左翼人士普遍推崇鲁迅,尤其是《故乡》,韩国的右翼人士则推崇胡适,主要是《差不多先生传》。在了解了这个大背景的情况下,我们恐怕对金正恩“踩过的人多了,就会消失”的讲话也会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

    二、越南和日本教科书中的鲁迅

    接下来我们再说一下越南的情况,越南北方自从1945年建国之后,就始终把鲁迅作为中学的教学重点。从那时候到70年代中期,鲁迅一直是越南中学语文课本当中中国文学部分首要的作家。在中越关系恶化的那个年代里,越南方面几乎把中学课本的中国文学作品通通删除,唯一保留的就是鲁迅的《阿q正传》(节选了最后一章《大团圆》)。

    在90年代以来,随着中越关系的不断发展,越南语文课本里中国文学作品的数量也大大增加了,但是总的来看,这期间越南已不再把鲁迅作为首要推崇的中国作家,而更为推崇李白和杜甫为代表的中国古典文学。像越南1995年版的初中语文教科书当中,共选取了中国的文学作品12篇,其中李白和杜甫各五篇,鲁迅只有一篇,就是《故乡》:

    引自南京师范大学段明海的硕士论文《越南中学语文教科书中的中国作品选编及教学研究》

    日本也长期以来把鲁迅的作品选入中学语文课本,与上述国家相似,日本教科书最为推崇的鲁迅作品也是《故乡》:

    【日本的中学教科书一直有着鲁迅的一席之地。翻阅我孩子三年间的中学国语课本,外国人的作品寥寥无几。亚洲人中,只有鲁迅一个人气宇轩昂,赫然登堂入室。中学三年的国语课本中,在《超越世代》的栏目下,鲁迅小说《故乡》的日文版被列为首篇,并且居然是全文,不是节选,加上帮助学生理解的插图和注释,占据25页的篇幅。
    日本的中学国语教科书很厚,除了正式课文,还包括有相当于中国的中学课外阅读的部分,称作“读书”。鲁迅的作品没有归为“读书”的部分,是正式课文。看到国内的热议鲁迅作品在中学教科书的去留,看到日本的教科书,颇有感慨。
    鲁迅在日本人心中的位置——中新网
    http://www.chinanews.com/hr/2010/12-07/2706267.shtml】

    不过近些年来,鲁迅的影响力在日本有所下降,有些版本的中学语文教材也出现了“鲁迅撤退”的现象。笔者前些时候在《谈谈抗战期间日本的进步力量》一文当中提到过,尾崎文昭10年前在清华大学讲座时曾介绍过相关情况:

    【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主任尾崎文昭教授在清华大学讲授《日本战后鲁迅研究》,从2007年9月18日到11月17日,共八次。……在日本.目前七十岁以上的人对鲁迅感情深。战后大学文科流行鲁迅,社会也欢迎。三十岁到五十岁的人课本上读过鲁迅,知道名字。三十岁以下,已经不知道鲁迅了。鲁迅研究者自然还有人,不过已经和大众关系远离,这是很值得深思的。
    王得后著,我哪里去了,花城出版社,2015.11,第82页】

    三、撤退与被禁的鲁迅

    而且,这种现象也并不是个别的。原本苏联和东欧国家长期把鲁迅作为推崇的首要中国作家,并大量翻译出版鲁迅的作品。但在苏东剧变以后,东欧国家普遍停止了对于鲁迅作品的翻译,甚至连一度翻译鲁迅最为成功,产生过普实克这样全球知名的汉学大师的捷克,鲁迅也退出了教科书,变成了年轻一代眼中一个十分陌生的人物:

    【只有某些二手书店和规模大一点的图书馆,才可以找到五十和六十年代的出版物,新出版的书都没有,因此书店也买不到。普实克在《中国——我的姐妹》里把鲁迅的创作与杜甫的创作相比较。毫无疑问,他们两个人是中国文学的两大重要人物。不过,如果我们注意在捷克哪一个更出名,那鲁迅就远远不如杜甫。杜甫的诗,还有李白的诗在大部分中学语文课本里都可以找到。因此,尤其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捷克人,都知道杜甫和李白是中国最大的诗人。鲁迅的小说在语文课本上却找不到。
    (引自西南大学皮亚杰的硕士论文《越南中学语文教科书中的中国作品选编及教学研究》)】

    在左翼运动不发达,或者受到压制严重的国家和地区,鲁迅作品的传播受到的限制就更加严重了。比如说,1952年鲁迅的《阿q正传》就有了泰语的译本,但是从1953年开始泰国长期把鲁迅的作品视作左翼宣传而加以取缔,直到1998年才解除禁令,以致今天仍然几乎没有什么鲁迅的作品能够被泰国人接触到,更不要说被选入教材了:

    【1998年泰国政府颁布了《取消泰国禁书法令》,从那时起,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得以再次出版。尽管泰国政府已经取消“禁书”法令了,但泰国文坛与普通读者对鲁迅作品的想法与观念还未扭转。由于缺乏中国历史背景知识,人们仍然认为鲁迅作品带有左派文学的特色,各书店和图书馆也因怕没有读者或消费群,没有配备鲁迅书籍;只有大型图书馆内的特区或专门销售旧书的书店,才能找到鲁迅作品的泰译本。
    (引自山东大学徐佩玲的博士论文《中国现代文学对泰国影响之研究》)】

    通过以上鲁迅作品在国外传播的相关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其作品传播是与左翼力量的发展息息相关的,尤其是《故乡》更受外国左翼力量推崇,往往是这些人心目中教材的首选。这一切也从另一个角度证实了鲁迅自称为“左翼方面的一个人”的事实。相反,近年某些媒体和专家把鲁迅与中国革命切割的做法则是十分荒谬的,

    【鹿野,察网专栏作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