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热点】林建华: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谋篇布局的马克思主义文献

2017-07-30 林建华 中国社会科学网

林建华 北京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级教授、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影响力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执行副主任 


时光如水静无声,五年奋进一弹指。


从党的十八大召开迄今,转眼之间已近五年。五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走过了很不平凡的新征程,开辟了治国理政的新局面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总结经验、谋篇布局,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科学指南,为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和思想基础,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

高举旗帜,把握主题,紧盯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具有鲜明的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演绎着问题思维和问题逻辑。党的十八大提出,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这就昭示我们,要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新途,要走高举旗帜的正道。习近平强调,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我们党要明确宣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问题的提出蕴含着问题的答案。不知道前进的方向,就一步也不能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双重意蕴:社会主义必须要有中国特色,中国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必须持守社会主义的本质。为此,我们就必须持续不断地解决三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即中国社会主义与西方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问题、中国社会主义的特殊性与世界社会主义的普遍性之间的关系问题、中国社会主义现实与共产主义理想之间的关系问题。这三个关系问题,实际上也是三重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上述三重矛盾的突破与解决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在未来的岁月里,在所有这些方面,我们还必须时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在可以预期的将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围绕“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总任务进行。我们党的庄严使命、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我们国家的奋斗目标,都聚焦于这个总任务、归结于这个总任务。我们要紧紧扭住这个总任务,一代一代锲而不舍干下去。只有紧紧扭住这个总任务,牢记我们执着奋斗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才能在开展各种伟大斗争时,准确分析形势、牢牢站稳立场,不动摇、不折腾、不懈怠,问题一个一个地解决、困难一个一个地克服,扎扎实实地向既定目标前进。

坚定立场,研判形势,解决问题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人类解放的科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知识体系、价值体系博大精深,涉及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各个领域,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科技、军事、党建、历史等各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基本品格,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独特优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容,最主要的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始终强调并坚持人民立场。立场决定方法、决定工作重点。习近平指出,抓住重点带动面上工作,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也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一贯倡导和坚持的方法。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由此,人民特色与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一起,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刻内涵,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其中,人民特色是依托,实践特色是基础,理论特色是指导,民族特色是根本,时代特色是引领。人民特色、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应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特色的新概括。

习近平强调,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等的结合上进行思考,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上来思考,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出发进行思考,得出正确结论。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更准确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继续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好解决我国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更好实现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更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研判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明确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是中国共产党人提出治国理政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的基础和前提。是谓“不审天下之势,难应天下之物”。

总结经验,擘划未来,奠基伟业


任何伟大事业,都是在承前启后中一步一步推进的。习近平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5年。这种“不平凡”,主要体现在党中央在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中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他从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从严治党等9个主要方面进行了阐述和总结,高屋建瓴,提纲挈领。

理解当代中国,历史总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维度。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伟大成就的取得来之不易,但同时也意蕴深长。它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

行百里者半九十。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决胜百年奋斗目标,奠基民族复兴伟业,我们要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历史的脚步不能停歇。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们要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让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不懈理论创新,全面从严治党,引领伟大时代


离开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习近平强调,我们党是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的党,强调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统一。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我们要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动,要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赢得胜利,就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对创新理论作出新概括,本身就是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

习近平强调,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管党治党不仅关系党的前途命运,而且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习近平提出一个极其重要的论断,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成果,人民群众给予了很高评价,成绩值得充分肯定,经验值得深入总结。但是,我们决不能因此而沾沾自喜、盲目乐观。全面从严治党依然任重道远。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问题是时代的口号,理论是时代的精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全党全国人民立时代潮头、通古今变化,不断进行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探索。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从而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中华民族将迎来一个崭新的伟大时代!

(注:本文是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外国语大学)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级教授,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影响力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执行副主任。)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任编辑:闫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