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社科视频| 张伯江:当代文艺理论建设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提炼

2018-01-22 中国社会科学网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y0537rjsb6z&width=500&height=375&auto=0

导语: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十分重视,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来研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建构,非常及时和必要。下面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张伯江研究员为我们阐释他的观点。

一、新文化运动后的语文与戏剧

我想把学术方面的心得跟大家分享一下,是一个涉及优秀传统文化的话题。我觉得,咱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融合在现在的指导思想理论体系里,在传统文化和中国现代化的一百年的历史里面有许多值得反思、值得回顾的东西。新文化运动,他们提出了许多非常激进、非常激烈的反文化的主张,就是颠覆传统文化的一些主张。现在咱们回顾起来,一百年过去,这些东西大多数都没有成为现实,只有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成了实实在在的现实。那么这里面最有意思的事情,就是他们当时说要灭掉京剧。结果从五四运动开始,京剧迎来了它历史上最高峰的三十年。这个现象特别值得反思。白话文运动之所以成功,有两个重要原因。第一个原因呢,它是亲民的;另一个特点,大家可能有所忽略,它不是传统文化的背离,它是顺应了汉语语言的历史发展。这一点,过去强调的少。白话文运动,就是新文化运动的那些主张者,他觉得他们发起的新文化运动堪比欧洲的文艺复兴。欧洲的文艺复兴,他的那个各个民族的本民族的语言其实是非常的脆弱的。他那个本民族的文学史是极其短暂、极其单薄的,不像我们汉语的白话文学史非常悠久。相反呢,我刚才说了,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就是中国的传统戏曲,这个明清两季呢主要是昆曲,昆曲后来衰落了,然后京剧异军突起。京剧最高的高潮就是二十年代、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大家知道京剧历史上最重要的艺术家,四大名旦、四大须生啊,那个梅阳宇,杨小楼啊、余叔岩啊,都是产生在这个时期。直到今天,所有的这个京剧唱的流派都是这个创造于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这段时期。这个原因到哪去找?我觉得从艺术本身去思考:京剧第一它是具备人民性的,京剧它是真正的口语的。那第二个特点他的这个文学继承性,因为我们知道中国的俗文学、口语文学,真正能够做到雅俗共赏的,就是讲唱文学和戏曲这一脉。到了京剧,他是应该说是既柔和亦带这个诗歌优美的传统,又是一个口语的亲民的方式来表现出来。所以呢,京剧到了清末民初的时候,成了中国诗文曲这个传统最好的继承者。所以我觉得京剧在二十世纪上半叶之所以获得那么大成功,就是他成为了传统文化的最优秀的继承者。

二、戏剧理论建设的努力与偏失

第二呢,从正反两方面来看,凡是亲民的接地气的,凡是继承了传统文化的。他都可以发展起来。但是,五十年代以后,中国的戏剧观受苏联的影响,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为止规,理论界形成了一次比较大的讨论,要搞大规模的戏剧改革,针对传统戏剧下手,那场文化论争是以传统的戏剧观念完败告终的,就是说当时要让中国的戏曲走向现代化道路,走向现实主义的道路。我觉得最割了京剧命根的就是戏曲舞台的改革,到现在大家一进剧场都是西式的剧场,只有一面对着你,后面整个一个舞台是一个独立的空间。而中国的传统戏曲是深入观众里面,是三面敞开的,观众和演员是融为一体的,演员无时无地不是跟观众进行着交流,这是西方的戏剧所绝对不允许的。到了六十年代,美学家黄佐琳到欧洲考察后,发现跟斯坦尼有一个不同的戏剧观,就是布莱希特的戏剧观。布莱希特讲究“间离”,就是说演员不能完全的入戏,也要有出戏的那一面。八十年代黄佐琳的这个观点,得到了很大的一场辩论。大家逐渐的认可,说中国戏曲确实有跟西方戏曲不同的特点。只是说不同,但是呢,你中国的特征是什么,说不出来。

54 29833 54 16130 0 0 10621 0 0:00:02 0:00:01 0:00:01 10618三、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新学术观,新文化观

话题再回到语言上。白话文运动顺应了中国汉语发展的历史规律,有功无过。我们中国的语言学研究,最近三十年取得了令人惊喜的成果,可以说已经成为世界先进水平,国际的语言学研究呢可以平起平坐了。最重要的一个是充分尊重汉语的事实,充分吸收西方先进理论的方法的指导,与此同时,并不跟着西方的理论跑,冷静的思考汉语自身的规律,得出了一些关于汉语本质的重要发现。简单的说,我们现在认为汉语是一个主观性非常强的一种语言,这一点跟西方的语言有本质的不同。中国的传统文化、传统艺术形式和这些人文表现方式,他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主观和客观不分的,所有的表达里边都有强烈的主观态度,这是一个实质性的,一个共性。总书记5.17讲话里说要发现中国文化的标识性概念,我提出的标识性概念就是“主观性”。说到语言呢,我们也特希望把这种理论上的发现推向实践。我想说一件事,就是我们要加强学理的研究、加强学术研究。学理研究到位了,我们的文化的标识性概念也就提出来了,我们优秀传统文化就得以在一种现代意义上得到传承。谢谢大家。

原标题: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建设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提炼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