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热点关注| 雷鸣: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2018-03-04 雷鸣 中国社会科学网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对教育发展内涵和质量都有不同的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化,折射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阶段性特征,也对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加鲜明的时代要求。

第一,提高教育质量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教育发展始终与经济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教育发展质量与经济发展质量之间的内在逻辑,通过教育的培养对象——“人”这一关键因素直接呈现出来。经济高质量发展必然要求与其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和高质量教育。离开了高素质的劳动者,社会就无法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人的思想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知识、实践创新能力都来自于教育,人的素质是教育质量的最终体现。新时代我国教育的重要使命就是培养和造就一批又一批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劳动者,他们既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然要求教育发展也要自觉服从和服务于这个全局性的、根本性的变化,不断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我们要通过深化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把发展方式从外延式发展转到内涵式发展上来,聚集一流教育人才,大力培养卓越师资,切实为支撑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培养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为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努力实现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跨越。

第二,提高教育质量是满足人民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一直以来,教育都是人民群众最为关切的民生问题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如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职业教育有了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迈入了大众化阶段等。在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背后,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不同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还存在较大差距,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增量不多,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影响和制约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诸多因素仍然存在,不断增长的高质量教育需求与供给不足的矛盾急需得到进一步解决。人民群众迫切希望解决公办幼儿园入园难、大中城市义务教育择校热、中小学生减负难等教育问题。要解决好这些人民群众最为关注的民生问题,我们必须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上精准发力,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有效供给,着力补齐教育领域的短板弱项,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篇大文章写在人民群众的心坎上。

第三,立足中国实践推动教育发展。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发展有着自身的规定性和规律性,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要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影响和制约,因此,提高教育质量必然经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们不能“揠苗助长”,也不能“纸上谈兵”,而是要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立足中国实践推动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应当看到,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为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了重要的保障。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宝贵时机,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做好顶层设计,增强教育改革的系统性和协同性,坚持稳中求进,从不同地区教育水平和区域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统筹处理好不同教育类型、教育层次之间的规模、结构及其衔接布局,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发展路径。要完善教育资源分配的体制机制,破除一切利益藩篱,强化教育事业的公益属性,从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入手,特别是要加大对西部地区教育的扶持力度,提高教育资源投入的边际效应,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上稳步提高教育质量,真正使高质量的教育惠及每一个地区、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学生。

(作者系西北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副研究员)


原标题:提高教育质量满足人民更高要求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责任编辑:刘星   排版编辑:刘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