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社科漫谈| 李芳莹 眭依凡:“互联网+”革新高等教育

2018-03-08 李芳莹 眭依凡 中国社会科学网

“互联网”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促使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变。面对这样一种社会巨变,任何国家、任何行业都无法回避而只能直面,高等教育及实施高等教育的组织——大学亦然。无论是作为以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最大化为目的的社会活动,还是作为最具自适应性的智慧型、学习化组织体系,高等教育都应顺应这一时代大潮,主动构建“互联网+高等教育”创新模式。随着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为标志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促进资源配置、经济发展、生产生活及信息传播利用方式变革的影响日益深远和强大,互联网在推进社会文明进步方面所起的作用已远远超出了技术工具的范畴。因此,在“互联网+高等教育”这一创新模式中,互联网就不能只作为知识传播的技术手段而与高等教育进行简单的组合,而是要对高等教育在观念、内容、手段、教育效果等诸多方面进行全面渗透。现代高等教育的核心使命是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因此,从这两个方面讨论“互联网+”时代给高等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极具现实意义。


助力高等教育创新模式构建

“互联网+高等教育”有助于推动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乃至普及教育转变,进而促进高等教育民主和公平的实现。“互联网+高等教育”从传播的技术手段上为传统高等教育带来了时空概念的彻底转变,为所有有求学深造愿望的人们提供了不受地域、贫富、年龄、学习时间等因素限制的“走进大学”的“入口”,让每一个社会成员都享有公平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互联网+高等教育”为求学者接受优质高等教育创造了条件,有助于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这是一种让更多的人分享高水平高等教育的教育公平。比如,以大规模、开放性和线上学习为特点的“慕课”,就打破了传统大学教育模式在人才培养上的时空限制,使教育公平的实现成为可能。凭借知识传播的技术优势,“互联网+高等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大学包括国际大学之间彼此封闭的堡垒,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教育资源。更重要的是,各国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高等教育”的教学形式,分享卓越学者包括世界名校大师开设的课程,以开阔自己的学术视野,获得足不出户直接跟随名师大家学习交流的机会。

“互联网+高等教育”有助于加速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促进高水平大学尤其是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高等教育本质上是以传播和创新代表当代最高水平知识为己任的知识系统,由此决定了实施高等教育的大学是最具强烈竞争性特征的学术组织,而开放性及国际化是提高大学竞争力的必要途径。“互联网+高等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开放性教育形式,它以信息流通的高速度、人员交流的即时性等特点,极大促进了智力资源及其知识创新成果的跨国共享即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为人类社会整体高等教育效率的提高作出了贡献。

一言概之,“互联网+高等教育”这一创新模式以其充分利用互联网智力资源丰富及流通快捷高效等优势,在促进世界范围内优质教育资源高效整合、扩大教育机会平等、促进大学教育民主化、大众化和国际化进程及卓越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效率的提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创造了机遇,被国际高等教育界视为撬动大学传统教育模式变革的有力“杠杆”。

“互联网+”时代的高等教育对政府和大学提出新要求

“互联网+”时代,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可从宏观治理高等教育的政府和实施高等教育的大学两个层面进行分析。就政府层面而言,面临的挑战主要在于“互联网+高等教育”的创新模式出现后,我们必须在丰富、更新、深化高等教育概念及观念的基础上,站在积极参与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及抢占世界高等教育制高点的时空高度,分析和反思我国高等教育在宏观治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在高等教育立法及法规制度建设、高等教育投资及政策引导、治理结构调整等方面,进行有利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顶层的、综合的改革设计和制度安排。尤其在“互联网+高等教育”的国际潮流下,我国的高水平大学建设特别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面临的挑战更加 50 31588 50 15883 0 0 7157 0 0:00:04 0:00:02 0:00:02 7157严峻,政府作为高等教育的举办者和治理者,只有从体制机制上为大学释放出能让其按大学应有规律自主办学、治校育人的足够空间,从制度供给上让大学适度走出对其约束过多的制度框架,大学才能迸发活力、提高效率,从而在杰出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上更好地为国家发展服务。

高等教育本质上是由诸多大学组织构成的关于知识创新、传播及运用的教育系统,因此,关于“互联网+”时代高等教育面对的挑战,更需要从大学组织的层面加以讨论。总体上,“互联网+”时代的大学应在自由、开放的基础上,着眼于对大学组织目标、制度架构、人才培养、文化建设等进行全方位改革,以实现办学、治校、育人质量的提升。就人才培养方面而言,“互联网+”时代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如下。

第一,对“互联网+”理解的浅表化使大学教育难以实现实质性的突破。不少大学仅仅把“互联网+”视为一种高效共享教育资源的工具和手段,其在大学内部治理、资源整合与开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等方面所发挥的深层次作用还未被完全挖掘。

第二,实用主义的价值导向造成大学育人使命的缺失。不少大学仅仅重视“互联网+”在为学生获取更丰富、更具现代性学习资源方面提供的便捷性,而对人才培养过程中诸如理想信念、社会责任等人格要素养成的育人使命关心不够。这种实用主义的价值导向将大学人才培养的整体性割裂为平面化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偏离了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根本使命。

第三,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的脱节导致教师角色定位滞后。“互联网+高等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虽然提出了教师由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向引导者转变、让学生掌握学习过程主动权的要求,但这并不意味着线下教育及教师作用的消亡。线上教育绝非线下教育的简单取代,它们之间有着强烈的互补性。在线上与线下教育高度融合、师生关系发生变化的新型大学教学模式中,教师担负好其学习引导者角色极具挑战性。

以改革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

“互联网+”为加速高等教育现代化奠定了观念基础,并创造了技术可能。所谓观念基础,即“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我们必须认识到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性,继而在这一高等教育观念引领下,致力于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所谓技术可能,即“互联网”及“互联网+”的基本价值就是信息的高效率处理及其传播,而高等教育本质上就是关于信息生产、处理及传播的社会活动。高等教育现代化是以国际高等教育最高水平、最先进状态为参照的目标体系和追求,是具有时空局限性的相对概念,反映未来某阶段或现实高等教育发展的最高水平及其综合实力的最强状态,它包括“高等教育的普及化”、“高等教育的高质量”、“高等教育的善治结构”、“高等教育的国际化”、“高等教育的信息化”、“高等教育的学习化社会”六大要素。从“互联网+”的属性特征看,其或高度吻合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基本要素,或有利于高等教育现代化要素的完善。所以,我们必须把握好“互联网+”时代为加速高等教育现代化带来的机遇,努力实现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目标。

改革是推动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必要动力和手段。以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为目的的高等教育改革有必要率先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我们能否把适应“互联网+”时代的高等教育现代化作为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缩小与世界高等教育先进水平差距的不二选择并努力实践之。而这取决于我们有多大的决心和勇气改革落伍于时代和落后于世界的高等教育理念及陈规旧制,从观念体系和制度机制上革除阻碍高等教育及大学按其规律办学治校育人的不利因素。二是高等教育改革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对其复杂程度必须有充分认识。在构建“互联网+高等教育”创新模式以促进高等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一方面要正确认识“互联网+高等教育”的时代内涵及其变革的重要价值,另一方面又要认真分析“互联网+高等教育”存在的不足,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通过对高等教育改革进行缜密、全面、系统的顶层设计,以减少高等教育改革进程中的不确定性,防止顾此失彼、就事论事的碎片化改革。总之,顺应“互联网+”时代潮流的高等教育改革必须立足于高等教育的本质及人才培养的核心使命,避免简单地把“互联网+”仅仅视为高效传播和处理信息的技术工具。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科学研究院)

原标题:机遇与挑战——“互联网+”时代的高等教育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责任编辑:张卓晶  排版编辑:刘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