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约回归 2016桂林“智悲百日放生”9月1日今天开始
对我来讲,放生是一生中最欢喜、最有意乐去做的事情。每次只要一放生,想到能挽救大量众生的生命,无论是自己身体上、精神上、生活上有什么困难,都会尽量地克服,任何饥饿寒冷都不足挂齿。
——索达吉堪布
一年一度的桂林“智悲百日放生”活动今天如期开始了!从2016年9月1日~12月9日,持续一百天,每天连续不断放生,学院僧众将对全国各地连续100天的所有放生功德做总回向。
而今天——2016年9月1日,藏历6月30日,正好又是日环食(约14:13—20:00)的日子。据经书记载:在普通殊胜日行持善法也有极大功德,尤其是在四大节日和每年的日食、月食的时候行持念咒、行善、顶礼、供养、为僧众供斋、持戒、修持慈悲心与菩提心等任一善法,其功德都会呈十亿倍地增上。也就是说,仅仅念诵一遍咒语,就能得到念诵十亿遍的功德,其它所有善法也可依此类推。
相关链接:
切莫虚度!——日食 |藏历三十 |神变月最后一天(附:《普贤王如来祈愿文》)
在这个世界上,生命是最可贵的。当我们濒临死亡而被人救度,那将比得到全世界的财富还快乐。因此哪怕是放一条生命的功德也无法衡量。
对于喜爱放生的善士来说,一年一度的百日放生活动简直是盛大的节日,这三个多月当中,每天你想放生的时候,都可以去放生。人们如果希望眷属团聚,寿命延长,身心安乐,诸事如意,应发大悲心,行放生业,则自己所希求的愿望,当下即可得到实现。
我们应该好好地闻思,闻思的同时也不要放弃比如说助念、一些国学传统文化的演讲、《弟子规》的弘扬,像其他宗教对社会的帮助一样,我们佛教徒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当中,也尽量地做一些事情。在闻思修行的基础上,我们作为一个大乘佛教徒该做的有些事情,应该很好地去完成,这个需要智慧。
——索达吉堪布2016.07.30第87次UC开示暨16届迎新会
倡导放生之缘起
真正在全国各地倡导大规模放生,则是起源于法王如意宝的一个梦:1997年四月初八,法王做了一个梦,与以往光明梦境不同的是,这次与一般人的梦境极为相似。在梦中,法王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看到根本上师托嘎如意宝端坐在法座上,为成千上万的僧众传法,身相极其庄严,音容笑貌与42年前未圆寂时一模一样。法王无比欢喜,心想:“这几天学院全体僧众共修了大威德法,以摧毁佛教、学院所遭受的人与非人之违缘。然而,我们虽有降伏的能力,却没有超度的能力,这对众生到底有利还是有害,心中未免有些疑虑,现在正好趁机向上师请教。”
法王呈白了心中的疑问,托嘎如意宝以和蔼的语气说:“你们此次修法极为殊胜,不管能否使魔众解脱,凡是念诵降伏仪轨,以等持、咒语、手印、清净发心等印持进行降伏,功德都是不可思议,对众生有很大的利益,真正是作了一次大放生。”随后,根本上师又讲述了放生的种种功德。
法王知道放生能令上师欢喜,因而很高兴,就跟上师说:“我前年从新加坡回来后,至少已在汉地放了一亿个生命。”
托嘎如意宝听后双手合掌,连连赞叹:“善男子、善男子,你真正是末法时代的如意宝,你真正是末法时代的红太阳!”如此说了三遍。又以金刚歌的方式赐予四句教言:“深寂离戏光明无为法,证悟犹如甘露法性义,随顺所化善巧方便行,愿得度化无边众生力。”
之后,托嘎如意宝赐给法王一尊大威德像,并将法王唤至近前,给予碰头加持。法王悲喜交集,正如根本上师在圆寂前一天,也曾给他碰头加持的感觉一样。梦就在这个时候醒了,表上的时针正好指到凌晨5点钟。清晨,法王在房中发现了从未有过的一尊大威德像,只是梦境中的双身像变成了单身像,一面二臂成了三面六臂,颜色也已不同。
以此为缘,法王开示:在末法时代,放生是诸善事中能令诸佛菩萨、根本上师欢喜的唯一因,并劝请汉地各金刚法会、寺院、居士林等佛教团体,及出家、在家等各位信士,广行放生。从此,在法王的大力倡导下,全国各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放生活动,成果喜人。包括我们学院的大堪布、大活佛,也纷纷前往汉地或藏地各地放生。哪怕是学院一个普通僧人或居士,到了城市里,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投入到救护生命的行列中去……
——索达吉堪布《再谈放生》
2015桂林百日放生美图掠影:
点击浏览:
从2016年9月1日到12月9日连续100天,桂林善士会分别在桂林不同的地点持续放生,参加一次放生也可以获得本次全国“智悲百日放生”的功德,有希望参加放生的善士,可以发邮件至:,我们将告知您当天放生的时间、地点;或者,您也可以加入放生QQ群378203917获取放生信息。
敬请参加放生的善士,注意轻声细语,停车出行遵守秩序,注意安全,不要打扰到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
为配合基础课程学习,方便学员圆满传承,桂林菩提微信平台推出“佛学基础课程”栏目,目前已经上传《离幸福很近》与《找回最初的你》两书全部视频及文字内容。陆续将汇总已发布的课程辅读内容及相关仪轨、公案、问答。
栏目进入方法:首页菜单-智悲法音-佛学基础课程。
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也请提出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