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娶百联、买银泰、并苏宁、还在惦记大润发---阿里巴巴在着急什么?

2017-02-26 lhc390 百衣百顺APP

这两天最热的经济新闻当属阿里联姻百联集团。

作为上海市国资委全资拥有的大型零售企业,百联近年来不断在O2O上下注,期望在传统经济之外做出些业绩来。

而另一面,线上的商业寡头阿里巴巴也已窥视线下经济许久。二者的联姻说不上天时地利,人和却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网民红利殆尽,O2O互联是新零售的核心

近年来传统实体经济的不景气有目共睹,除了畸形的店面成本以及不断上涨的人力成本之外,电商早年所主推的”低价“战略也功不可没。但电商的“低价”战略在近年来也同样伴随着质量低廉、成本优势不再的种种隐患。

十年前。电商通过物流把商品直接邮寄给买家,减少了中间环节,节约成本并让利消费者。低价,是电商早年开疆拓土最大的利器。

而如今早已不是10年前。2016人均GDP突破8090美元,而中国的中产阶级在这十年之间也迅速暴增。国内的经济消费也由“菜市场购物”逐渐变成体验式消费。而缺乏线下体验载体的传统电商模式已经无法再维持阿里这样庞大的线上商业帝国继续向零售的疆域继续开拓。所以无论是京东还是阿里,都需要在用户体验环节作出更多的尝试。也只有这样,才能留住这些年红利所带来的消费群体。

进军线下其实阿里巴巴更加急迫

从宏观环境来看,2016年GDP虽然没有破7%。但国内的消费占经济增长的比率逐年提升,2016年上半年达到73.4%,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在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下,未来势必迎来一波线下经济体的繁荣。这样的繁荣又必将是由实体经济占主导才能驱动的。



互联网行业虽然在推动供给侧改革创新与居民消费升级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但是互联网在经历五年高速发展后在2016年进入了瓶颈,互联网用户增长率明显放缓,网民人口红利已经消失殆尽。



根据CNNIC的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中国互联网用户数量达7.1 亿,51.7%的中国人已接入互联网。网民增速连续下降至个位区间。而移动网民覆盖率已超过90%,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五亿,网民“移动化”的红利空间也已触顶。这也是阿里和京东们为何近一两年不断收购或参股线下实体的重要原因。

阿里的举动与其说是传统商业向互联网投降,倒不如说是互联网土豪遇到了发展瓶颈期,希望抄底暂时蒙蔽的中国实体经济!

联姻是推动改革的最佳动力

我们话说回来。其实这些年传统百货在O2O以及整个互联网化的探索不可谓不努力,但经常是虎头蛇尾。要么就是借概念炒作股票,深耕互联网的大型企业主除了苏宁未有其他。而苏宁的奋力改革恰好是阿里参股之后大力推动的。

长三角或将成为O2O新零售的第一次战场

如果说阿里之前收购苏宁投资银泰都是在O2O的试水,那么这次与百联的联姻,或许是看重长三角的线下超市和门店的储备。具有国资背景的百联集团一直被认为是零售国企改革的先锋。作为国内最大的商业集团之一,上海商业航母,百联旗下拥有26家百货、15家购物中心、六座奥莱、千余超市等多面综合布局,覆盖全国20 多个省,2015 年收入492 亿,净利润12.76亿。在规模和多业态协同下,占据核心商圈的百货类门店、集中在长三角的3796 家门店超市门店都被认为是独一无二的核心竞争力。

而京东在长三角的布局已久,此次阿里联姻百联后,巩固其在长三角的弱防线,京东想必也不会无动于衷。在长三角的O2O新零售大战或将在未来某一天突然展开。

娶百联、买银泰、并苏宁、还在惦记大润发---阿里巴巴你还真的有点急。最后,O2O头条君唯一的疑问,阿里一口气吃下这么多线下实体,你能够消化的好么?

下一期头条君将深入了解阿里入股的实体企业做调研。

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作者,曲易飞,连线家传媒创始人   专注O2O以及互联网金融相关报道,转载请注明作者以及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