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速来围观︱给第二届“合肥市未成年人保护十大事件”候选事件投票点赞!

2017-05-05 合肥12355服务台


      “合肥市未成年人保护十大事件”评选活动自2015年开始,每两年举行一次。首届评选活动中,在各单位支持配合下,评选出“合肥市成功举办长三角都市群少年司法研讨会”、“合肥市成功开展‘绿网行动’,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等10件在全市有较大影响力的事件。活动对宣传贯彻落实《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安徽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安徽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条例》等法律法规,依法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推动合肥市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化进程,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为进一步推动“两法两条例”贯彻落实,宣传推广新常态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典型做法和先进经验,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浓厚氛围,共青团合肥市委员会、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第二届“合肥市未成年人保护十大事件”评选活动。活动自3月启动,经评选组委会初审,现将20个正式候选事件简要情况进行公示。

公示时间为2017年5月5日12:30至5月8日12:30。如对公示的候选事件持有异议,可在公示期间向评选组委会实名举报。对查实确有问题的,取消参评资格。举报电话:0551-63537572。即日起至5月10日17:30,发起微信投票。(微信号:合肥12355服务台)


微信投票规则  

1、时间:2017年5月5日12:30至5月10日17:30;

2、投票范围为主办单位确定的20个正式候选事件,候选事件排序不分先后;

3、一个微信号限投一次;

4、如发现违规刷票行为,该候选事件得票数自动清零。





正式候选事件公示

第二届“合肥市未成年人保护十大事件”



NO1:“爱心课堂”惠及特殊青少年

      

在肥西的某些乡村,有许多家庭父母因为每天忙于工作而疏忽了孩子们的学习与教导,还有因为家庭困难,条件有限,无法在基础教育上享受到和城里孩子们一样的生活学习条件,他们教学条件简陋,师资力量匮乏,缺乏必要的课余兴趣教育。但他们与所有的孩子们一样,渴望获得更多的知识,渴望得到更多的快乐。肥西县志愿活动中心联合我县新媒体整合社会资源,利用自己的优势条件去传播爱心。通过爱心课堂来号召社会各界关注这些特殊的孩子们,尽力去改善他们的学习条件,提高授课质量。使爱心课堂起到最佳效果。 

 “爱心课堂由肥西志愿活动中心于2016年元月发起,利用新媒体招募社会上有爱心的培训机构和在校教师作为培训老师,聚散为整,依托学校或企业免费提供的场地,各自就自身教学优势,在每次的教学中派遣志愿老师对留守或特殊青少年,开设了美术、武术、朗诵、舞蹈、音乐、手工、航模等兴趣班级,进行为期一年的公益培训。自爱心课堂启动一年多以来,共有四十多名个人或培训机构加入文化志愿者队伍,超过10家企业参与其中,1000多个家庭和孩子受益,为这些特殊孩子的家庭节省培训费近20万元,也因此在肥西县四个十佳活动中被评为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NO2:“爱眼日”公益活动为未成年人眼睛健康保驾护航

     

据调查,我国小学生近视眼发病率为22.78%,中学生为55.22%,高中生为70.34%,而近几年数据表明,近视患病率还在持续上升,未成年人是眼镜的一个大的消费群体,眼镜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未成年人的视力乃至身心健康。

201663,市质检所联合市第四十八中学,开展以“关注眼镜质量,关爱眼睛健康”为主题的“全国爱眼日”公益活动。活动以科普讲座,现场检测,互动交流等多种形式进行。活动当日,市质检所组织眼镜检测专家,携带专业检测仪器进入校园,为近200名中学生提供了配装眼镜检测,眼睛保健咨询及眼镜产品选购知识等免费服务。检测发现,有近10名学生配装眼镜的度数偏差,超出了国家强制标准规定的限定范围。市质检所工作人员表示,眼睛健康应该从小保护,质量意识应该从小培养,这样的公益活动也将以多种方式持续开展,为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合肥电视台新闻频道、合肥人民广播电台、合肥日报等多家媒体都对此次活动进行了报道。通过本次活动,市质检所宣传了未成年人爱眼护眼知识,提高未成年人合理选购眼镜的技巧,加强了未成年人在视力保护方面的意识。


NO3:包河团区委建设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和保护体系

     为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法制教育,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全面提高青少年道德、法制素质,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包河团区委大力推进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和保护体系建设。该体系建设共分为前端预防、中端处置、后端挽救三个分支,每个分支又包含三类项目板块,具体将青少年遇到的困难和实际的需求分为了九个大类来进行分类处理,循序渐进的落实预青工作体系化进程。

      包河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和保护体系主要分为:(一)前端预防:普法宣传、自护教育、反毒教育;(二)中端处置:合适成年人工作、附条件不起诉青少年工作、不捕不诉青少年工作;(三)后端挽救:社区矫正、心理辅导、未成年人案件封存。

      九大版块有效推动了我委与区人民法院共同开展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庭项目、与区人民检察院共同开展涉案未成年人心理矫正工作项目、涉案未成年人观护工作项目、“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基地”项目、“合适成年人”等项目,提升了重点青少年群体的幸福感,大力发挥了党委和政府联系青少年的桥梁纽带作用。


NO4:“布谷鸟小课堂”爱心助教留守娃

     四里河布谷鸟小课堂项目阵地地处城郊结合部,周边片区以城中村安置区、水库移民区为主,学习教育能力不足;周边复建点、楼宇施工点等大建设施工,外来务工新农民集聚,外来务工子女多,未成年人管理方面存在漏洞;且橡树湾42中、四河小学校区毗邻,生源层次不齐,学源发展空间较大。

该项目是庐阳区四里河街道实施“七彩志愿”工作之“爱心助学”纵向延伸。在学源吸纳方面不设限、纯公益、不收费,支教志愿者均经过自我推荐和学校选拔产生,专业针对性强,且队伍稳定,常态志愿。以帮助农民子女及流动留守儿童义务托管和免费支教为主,服务生源主要年龄段在5-15岁之间,志愿服务科目主要涉及国学、绘画、手工制作、舞蹈等方面。支教方式分为课堂互动教学、课外素质拓展、课业辅导等。

布谷鸟小课堂自2014年5月正式运行,每周六全天教学。假期分别增设暑期夏令营班和寒假班,定向招募学员全天候实施集中教学。项目采取“个人+志愿团队”招募模式,常态化招募专业志愿者;“阵地+人性服务”推进模式,打造青春加油站,设立舞动青春生活馆、网络小门户等特色阵地,开启人性陪护模式;“安全岗+网格包保”保障模式,立体化健全安全职能。


NO5:巢湖市公安局构建“立体化”青少年普法教育新模式

     在为牢固树立辖区在校学生“学法、知法、懂法、守法”意识,为全市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巢湖市公安局结合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依托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采取“抓源头、重预防、齐联动”的工作方式,以普法宣讲、专题展览、专题讲座等为载体,抓住重点,全面覆盖,积极构建“立体化”青少年普法教育新模式。

为达到最佳教育效果,该局要求所有社区民警联合乡镇街道工作人员,组成“宣讲团”,并邀请部分离退休干部、教师、政法干警等担任“特邀宣讲员”,深入各中小学开展普法宣讲活动。教育内容以《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为重点,意在加强中小学生法律常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同时,利用综治宣传月、六一、寒暑假等重要节点,开展各类未成年人保护、禁毒法制宣传进社区、进学校活动,为青少年提供法律咨询与心理引导。在此基础上,积极选派辖区派出所长担任学校法制副校长,加大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校园周边警力执勤以及涉校违法犯罪打击力度,切实维护学生安全。通过内外联动的方式,切实打造“立体化”的青少年普法教育体系。


NO6:肥东未检化情怀为火种,点燃涉罪未成年人的重生之路

     肥东未检始终秉承“不抛弃不放弃”的工作宗旨,致力将司法情怀融入每一起未检案件的每一个环节,让司法柔情感化每一位涉罪少年。在办理一起外地涉罪未成年人盗窃的案件时,我院邀请人大、政协、公安、被害人及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指定辩护律师“把脉”、教育、提建议,召开合肥市首例未成年人拟附条件不起诉案件听证会,这种形式,让孩子感受到社会的关爱,感受到司法机关对他的“不抛弃不放弃”。

附条件不起诉进入考察环节,考察方式是多样的,除常规帮教外,我院还创新开展题为《灵魂碰撞健走正道》的专题警示教育活动,带着被附条件不起诉人来到安徽省未成年犯管教所接受警示教育,让高墙、电网、铁窗树立他们对法律的敬畏,让服刑人员的现场报告去引起他们知法守法的共鸣。

考察期满,决定作出不起诉,我院更是创新举措,邀请孩子们的监护人一起召开座谈会,谈人生,谈理想。有一个孩子在座谈会上说道,“在以后的道路上,给自己设定一个方向,一个梦,走下去……坚信有一天会看到属于自己的那一道彩虹”,看到这些“小树”被我们扶正,看到我们的点滴努力终于驱散了孩子心中一时的罪恶,未检人觉得孩子脸上的笑容是最灿烂的阳光。


NO7:肥东县成立全市首个县级“社会观护团”为花季护航

     为更好地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呵护花季成长,2016年4月,肥东县率先在全市成立首个县级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社会观护团”,首批聘任了30名“社会观护员”,并印发了《“社会观护团”工作制度(试行)》。肥东县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社会观护团”受县综治委预青专项组和县未保委领导,由团县委、县预青办、县未保办负责直接招募和日常管理,公、检、法、司、教育、民政等部门进行业务指导,邀请了各级党政机关、群众团体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参与,有效衔接起了原有工作模式中各个分散阶段,逐步形成了党政主导、部门配合、群团协力、社会参与、创新治理、推动改革、具有肥东特色的青少年社会观护体系,有力推动了肥东县青少年权益工作法制化进程。

自成立以来,肥东县首批“社会观护团”成员已累计深入学校、村(社区)开展法治自护和心理辅导讲座40余场,作为合适成年人参与公检法机关讯问、提审或审判涉案未成年人15人次,开展社会调查22次,争取了对6人作附条件不起诉处理,形成了“公检法与观护团联动、社会观护员全程护航”的良好工作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法律和社会效果,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NO8:肥西着力打造立体化社会观护体系备受团中央关注

     为整合更多优质资源,进一步推进青少年权益工作,由团县委牵头,县公、检、法、司以及教育、民政部门参与业务指导的肥西县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社会观护团于2016年9月14日成立,首批观护团成员共18人。社会观护团整合原有服务于青少年的社会调查员、合适成年人、志愿律师团、心理咨询师、普法志愿者、禁毒宣传员、社区矫正师等分散社会资源,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谋划和推进青少年服务管理、权益维护以及预防犯罪工作。

成立后,肥西县观护团积极开展活动。10月14日,观护团到花岗镇董岗中心校开展自护教育讲座,教会孩子正确认识性侵害、如何防范性侵害等内容。通过讲解,进一步加强了小朋友们的自我保护和防御性侵的能力,为孩子们度过一个平安快乐的童年提供了保障。之后,合肥市12355青少年服务台的负责人、女童保护志愿者讲师汪晔还对观护团成员进行了集中培训。11月3日,肥西县人民法院委派社会观护员李静、瞿贤宝两位同志作为“合适成年人”,参加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张某涉嫌盗窃一案的送达、开庭以及宣判工作。

肥西县观护团受到了团中央的关注,宣传稿件《肥西县社会观护团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登上了中国共青团网站。


NO9:合肥版“变形记”温情上演

     2016年7月,肥西县柿树岗乡和庐阳区杏林街道共同组织的“阳光童伴”留守儿童公益活动圆满完成第一阶段的结对生活,利和小学的十位留守儿童在合肥的志愿家庭生活了三天。这期间,志愿家庭模拟的完整家庭结构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留守儿童对于被父母抚育照顾角色的需要。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一起参加了安徽大学校园挑战赛,一起在亲情树上分享对父母的思念,彼此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有着说不完的悄悄话。

8月,城里孩子来到柿树岗乡体会不一样的乡村生活,结对小伙伴一起做田野游戏,一起制作营养膳食。通过重新建构留守儿童的叙事方式,使留守儿童敞开心扉,获得同辈支持和家庭情感支持,在彼此的家庭共同生活中逐渐消除文化的隔阂感,在环境的代入中发现各种心理认知问题,从而改变自我,共同成长。

“阳光童伴”公益活动制作了电视纪录片《阳光路上》以及《微光处处》留守儿童自媒体网络电台,参展中国第五届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并且凤凰网、人民网等主流媒体都有相关报道,合肥电视台也有专栏播出。

活动结束后,每一位“阳光童伴”都写下彼此的祝福和未来的遐想,并且封存在“时光慢递”里,他们约定十年后一同开启时间胶囊,共同回忆这段美好的时光。


NO10:合肥自护教育模式初见雏形——光华学校实现青少年自护教育课程全覆盖

     青少年自护教育活动是团市委、市12355服务台的一项常规且重点工作,为了提升工作质量,取得更好的社会效果,团市委、市12355服务台携手社会观护团一直积极探索、谋划青少年自护教育创新工作。一是团市委、安徽致诚、市12355联合女童保护基金开展“爱护我们的身体”公益讲座校园行活动,用自身品牌化的标准课件《爱护我们的身体》面向一至六年级开展防性侵教育活动;二是社会观护团的自护教育工作小组结合长期的教学和实践经验,经过多次反复的修改并最终确定了青春期健康教育知识的标准化课件,主要向初一至初三的学生讲述青春期生理、心理、人际关系发生的变化以及该如何正确应对;三是顺利编写了《合肥市青少年自护教育工作通用手册》,为青少年的自护教育提供了课外读物。除此之外,我们通过申请-评估-培训-审核等一系列环节培养了61人规模的志愿者+讲师团队。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和探索,合肥自护教育团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发展模式, 2017年5月份我们初步实现合肥光华学校自护教育课程每个年级、每个班级全覆盖的计划,合肥光华学校模式是首创,也是复制的模板,希望将来可以实现全市所有学校一校一讲师,最终实现将青少年自护教育知识普及纳入到常态化教学中来的设想。


NO11:庐阳区联系服务青少年事务工作站

     2015年11月17日,“庐阳区联系青少年事务工作站”在亳州路街道畅园社区举行了揭牌仪式。通过结合社区实际,全面推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青少年事务工作,把“面对面”活动向街道、社区延伸,更广泛、更便利、更及时地收集青少年利益诉求,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服务。

工作站成立至今已有近2年,先后组建了青少年心理咨询辅导团、青少年维权服务团、社区文化活动团、社区志愿服务团、红头车爱心送考团等多支服务团队,聘请了心理医生、律师、书法老师等专业人士或有爱心的社会人士长期或定时驻点在工作站为社区青少年提供心理辅导、文化辅导、文明志愿行、爱心送考等方面的服务。2016年,工作站还引进社工组织,尝试将社工、青少年、志愿者三者结合,为辖区青少年开展文明旅游、学习传统礼仪、青少年跳蚤市场等活动,丰富辖区青少年的日常生活。

如今,工作站以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一线驻点干部为基础,以切身为青少年服务为动力,发挥一线驻点作用,整合社区资源,积极推进青少年事务工作,更好地为本社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服务。未来我们将不断完善,为青少年的朝气蓬勃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NO12:“绿丝带·关爱儿童”为孩子保驾护航

     为了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传送社会正能量。交警经开大队民警来到高刘镇长岗东芝希望小学,开展“绿丝带·关爱儿童”爱心接力活动,把快乐和希望带给他们,在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关爱的同时,又能学习到道路交通安全知识。

在活动过程中,大队民警首先利用一些简单的交通标志,采用问答形式调动整个现场的积极性和小朋友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牢记这些交通标志的含义;随后大队再次联合学校开展“凝聚微力量,点亮微心愿”活动,由小学生填写心愿卡,收集孩子们的“微心愿”;最后,大队民警带领孩子们玩起了“交通安全跳跳棋”的游戏,相比满足物质心愿,交警叔叔们更关心的是孩子们的交通安全,农村道路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相比城市里的小学生,农村孩子更多是留守儿童无父母接送,上下学存在路上嬉戏打闹等不良习惯,交通安全隐患突出,希望通过“交通安全跳跳棋”的游戏,强化孩子们交通安全意识。

在活动结束后,大队将征集的微心愿粘贴在大队秩序窗口“爱心墙”上,由大队民警、协警自愿领取“心愿卡”帮助贫困孩子实现微心愿,同时也通过宣传,号召社会更多力量通过一对一认领的方式,领取并实现孩子们的心愿。


NO13:你我携手,共御家校暴力

     家庭暴力是指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造成身体、精神或性或财产上损害的行为。内蒙古女记者被丈夫殴打致死案、上海女教师被夫杀害藏尸三个月案等刺痛了我们的神经。而安徽凤阳中学女生遭6人群殴施暴;合肥八岁女孩耳朵遭老师手撕、掌掴等校园暴力事件频发更是令人担忧,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据最高法院最新统计,约有24.7%的家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近10%的故意杀人案件涉及家庭暴力。87%的青少年曾遭受过其他同学不同程度的暴力行为。为杜绝家庭暴力和校园暴力,促进家庭和谐及社会稳定,打造平安校园,建设幸福家园。合肥市庐阳区德泰和健康心理公益文化发展中心多次在社区和学校通过讲座、心理剧和电影赏析的形式开展校园暴力干预和家庭暴力干预活动。为营造和谐社会发挥了专业作用。家庭暴力和校园暴力都严重影响涉暴者的身心健康,危害社会安定。给涉暴者及其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带来了危害,更给涉暴者带来深重的心理创伤,无论是施暴者、受暴者或是暴力目击者都是受害者,都需要我们的关注和专业辅导。我们呼吁男性参与反家庭暴力和反校园暴力的行列,为共同营造零暴力的家庭和校园环境献力。


NO14:凝聚青春力量 呵护折翼天使

合肥市残疾人康复中心是一家承担民生工程0至6岁脑瘫、孤独症、智力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救助项目的定点康复机构。由于残疾儿童自身身体条件所限,加之常年在机构内进行封闭式的康复训练,与外部世界接触较少,这非常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发展。中心自成立之初就致力于保护残疾儿童的身心健康和保障残疾儿童的全面发展。为此,中心积极与合肥工业大学、合肥幼专、安徽医专等院校建立联系,合作开展“手拉手,助成长”、“同心共筑童心梦”等志愿者助残活动。

近年来,合作校方的大学生志愿者利用全国助残日、六一儿童节、国际残疾人日等节日,依托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发布助残需求、帮扶信息,广泛动员招募青年志愿者开展助残活动,通过一帮一结对和送服务上门等形式为残疾儿童及家庭在心理疏导、康复治疗和生活辅助等方面提供服务,赢得残疾儿童和家长的普遍赞誉。

此举开创了我市残疾人康复和青年志愿者工作有机结合的新局面,同时,志愿者助残活动的开展也带动和影响了社会上更多的爱心企业和人士投身公益,关注残疾儿童这一弱势群体,为残疾儿童及家庭提供力所能及的关爱,促进残疾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和健全儿童一样享有幸福快乐的童年。


NO15:守护美丽彩虹 反对校园欺凌

     

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份沃土,撑起一片蓝天,2016年,瑶海区积极开展“守护美丽彩虹、反对校园欺凌”主题教育活动,助力和谐校园建设,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各中小学充分利用教育阵地,向师生、家长广泛宣传有关法制知识和典型案例,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于友善的要求和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宣传校园欺凌行为的危害和恶劣影响,让学生入脑入心,不做欺凌之事,不当欺凌之人。其次,各中小学全面开展涉校涉生矛盾纠纷隐患排查,充分发挥学校团队组织、心理咨询室和心理辅导教师的作用,特别是对流动人口子女、困难家庭子女和残疾儿童、女童等的关爱和保护,健全家校联系制度,不让弱势学生群体及所有青少年受到校园欺凌的伤害;同时通过模拟法庭、主题电影、专题展览和演讲比赛等实践体验活动,寓教于乐,潜移默化,让同学们在体验和参与中呼吁共同关注校园欺凌,反对校园暴力,构建阳光和谐的校园。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瑶海区通过开展“守护美丽彩虹、反对校园欺凌”主题教育及专项整治行动呼吁同学们拒绝校园欺凌,远离校园暴力,拥有拼搏奋斗的梦想,共创幸福美好的明天!


NO16:微电影《童心结》助力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

 

《童心结》是由包河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出品,在包河区政法委、包河区综治委预青专项组、包河区未保委、包河区人民检察院、包河区人民法院、包河区公安局包河分局、包河区司法局、共青团包河区委员会、合肥市看守所、合肥市滨湖派出所、滨湖明珠社区居民委员会等多家单位的协作下,在合肥千里动画有限公司、青春包河工作室和青圃青少年社会事务服务中心的技术支持下共同制作完成。《童心结》一经推出,立即受到了广大师生家长的一致好评,在社会上取得了良好反响并在全省“阳光护苗·关爱重点青少年群体”优秀微电影征集等多项活动中荣获奖项。

该片主要讲述了来到合肥求学的16岁青少年王轩因没钱上网,向路人实施了抢劫,在无法联系到法定监护人的情况下,预青专项组委派社区团干李卫担任其合适成年人陪同审理。在李卫及检察官的多方努力下,王轩终被判为附条件不起诉,同时也慢慢化解了与母亲的心结,重新回归社会的故事。微电影《童心结》的制作与宣传旨在加强法制工作普及力度,宣传推广合适成年人参与制度和对过错未成年人的保护措施,进而强化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有效保障。


NO17: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调制心灵鸡汤——合肥市积极构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体系

     为提高全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水平、促进未成年人健全人格发展,合肥市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中心认真贯彻合办【2014】30号文件精神,示范推动市、区县、学校(社区)三级教育网络体系建设,坚持“治未病,防已病”工作理念,多途径开展各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调制心灵鸡汤,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自2011年成立至今,市级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中心以普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基础知识为主要任务,以加强培养专兼职心理教师队伍为主要途径,以开展心理健康教研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指导、培训、示范、科研、服务等功能,全面提升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建立“合肥市阳光心理e站”心理网站、“合肥阳光心理”微信公众号,设置QQ群、电话、面询等多种咨询渠道,建立24小时常态面向市民的心理咨询值班制度,仅2016年走进学校、社区开展大规模心理健康教育体验活动15次,家长沙龙活动十余期,面向全市心理教师开展心理成长、心理拓展、危机干预、心理调研共20余次培训。区县级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及学校(社区)站室建设同步推进,2016年实现全覆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普及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知识。


NO18:向日葵心连心阳光关爱

     经调查显示,我国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总数已超过80万,他们中的大多数生活状况令人十分担忧。他们大多面临着心理健康、学业辅导、家庭经济困难、就业培训、部分监护人责任落实不到位和相关政策、关爱缺位等问题。这些种种原因导致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社会融入产生较大障碍,犯罪率远远高于全社会未成年人犯罪率。

君善公益根据蜀山区实际情况,对服刑在教人员未成人子女社会融入做了相关工作。重新强化建立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帮助改善他们的学业障碍及社交障碍;改善他们的周边生活环境,为他们去标签、去歧视,让她们获得更多关爱和支持;做好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帮扶工作。君善公益与社区人员联系沟通,运用个案、小组、社区工作等专业理论、方法和技巧,介入服务。线下、线上宣传近50次,60多名骨干青年志愿者参与活动,发放咨询问卷800张、开展活动50余次。第1阶段:释放孩子内心的压力、负面情感。第2阶段:促进融入社会,改善服务对象的周边环境。第3阶段:“心连心”互动。第4阶段:道德大讲堂。通过演讲,激励服刑子女的奋发图强的意志,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


NO19:“刑事法庭进校园”: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活教材”

     2016年6月8日上午,作为“全国青少年维权岗”创建法院,合肥中院在合肥财经职业学院现场公开开庭审理一起未成年人盗窃上诉案,省关工委、团省委等10余家单位负责同志以及500余名师生全程旁听了案件审理。至此“刑事法庭进校园”活动正式启动。本次活动既是一场庄严肃穆的案件庭审,也是一堂潜移默化的法治教育课,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保护青年少始终是合肥中院审判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合肥中院高度重视,专门成立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庭,在实行“妈妈法庭”、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集中管辖等一系列创新制度后,又推出“刑事法庭进校园”活动,把真正的庭审开进大中小学校园,通过现场以案释法,将庭审开成法治教育的“活教材”,引导青少年学法、用法、守法,有力促进了青少年健康成长,受到了广大师生的高度评价。

该项活动已成为合肥中院工作的特色品牌,受到《人民法院报》、安徽电视台等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参与师生一致表示,将庭审搬进校园,极大增强了师生的法治观念,让学法、守法成为了大家共识。


NO20:长丰县建立全方位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实施暖心工程

     为帮助困境未成年人,建立健全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制度,切实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近年来长丰县创新措施,落实行动,用爱心、责任为他们撑起一片蓝天。一是建立长丰县未成年人社会保护网格化服务体系,落实属地责任,明确部门职责,实行县城以道路划分责任段,市容城管工作人员为责任人的网格服务模式;乡镇以社区为责任片,以社区党组织书记和社区公安民警为责任人的双重保护机制;构建法律法规与政策措施有效衔接的保护体系,切实维护好、发展好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二是实施“暖心工程”。由政府主导、民政牵头,政法、公安、团委、妇联、残联等部门参与;以乡镇(区)为实施主体,组织辖区未成年人(重点是智障未成年人)定时集中到辖区派出所办理(更换)二代身份证,确保此类人群走失后纳入政府视野,能够通过指纹和头像识别,及时将服务对象找到家;为全县所有智障未成年人每人定制一个手环,手环用激光打上输有被监护人身份信息的二维码、监护人联系号码、地方政府应急电话,确保此类人群走失时,社会爱心人士能够第一时间与监护人或地方政府取得联系,或者通过扫描二维码确认服务对象的详细情况和具体地址,确保智障未成年人生命健康安全。



投票环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