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童言稚语】有趣的父与子(附点评)

2017-12-10 何晨曦 小学语文知识


给学生一个展示的机会


有趣的父与子

上海市四年级  何晨曦


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冬日午后,爸爸和儿子吃完中饭,闲来无事,爸爸一时兴起,提议说:“我们到楼下去踢球吧!”儿子说:“好诶!”于是父子一拍即合,兴高采烈地来到楼下的空地踢球。

正当他们玩得高兴的时候,突然,儿子一个远脚射门,球穿过爸爸的胯下一路直入一个开了盖的下水道,“完了!”父子俩异口同声地说。爸爸灵机一动说:“这个下水道并不深,我爬下去把球顶出来,你一看到球就赶紧把它踢出来。”“好的!”于是儿子在上面静静地等着爸爸把球顶上来,不一会,浮上来一个白色的圆体,“哈!我爸爸可真厉害,那么快就把球顶上来了。”儿子一边想着一边飞脚踢上去,“诶呦!我的小祖宗,让你见球就踢,不是见头踢啊!疼死我了!你看看你的一脚是不是踢出包了?”爸爸边说边捧着球爬出了下水道,儿子连忙跑过去一看,爸爸头上真有包鼓起,才知道因为自己粗心大意,闯下大祸了。心理又害怕又心疼爸爸,于是急得哇哇大哭起来,嘴里不断地说:“爸爸,都怪我太粗心,对不起!对不起!”爸爸安慰儿子:“没有关系,都怪这里有个开口的下水道,爸爸不疼了,我们继续去踢球,这会儿我们去广场上踢,那里不会有开口的下水道。”“好的,好的!”

于是爸爸抱着儿子捧着球往广场上出发……


 

 ~~~~~~~~~~~~~~~~~~~~~~~~~~~~~~~~~~~~~~~~~~~~~~~~~~~~~~~~~~~~

 

父与子看图写话:

      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冬日午后,爸爸和儿子吃完中饭(,)闲来无事,爸爸(一时兴起,提议)说:“我们(到楼)下去踢球吧!”儿子说:“我正有此意诶(点评:这句话不符合小孩的语言,应该改为口语化的语言)!”于是父子一拍即合,兴高采烈地来到楼下的空地踢球,玩着玩着他们离原地原来越远,突然,儿子一个远脚射门,球穿过爸爸的胯下一路直入一个开了盖的下水道,“完了!”父子俩异口同声地说。爸爸灵机一动说:“这个下水道并不深,我爬上(应改为“下”)去把球顶出来,你一看到球就赶紧把它踢出来。”(点评:这个铺垫很好,为下文儿子误把爸爸的头当成球去踢埋下伏笔)“好的!”于是儿子在上面静静地等着爸爸把球顶上来,不一会,浮上来一个圆圆的头(点评:应改为“白色的圆体”更符合语境,因为儿子并没有看出是头),(哈!我的好爸爸,可真厉害,那么快就把球顶上来了。)儿子(一边想着,一边兴奋地)立马一(改为“飞”更形象)脚踢上去,(改为“。”)“诶呦!我的小祖宗,让你见球就踢,不是见头踢啊!疼死我了!你看看你的一脚是不是踢出包了?“爸爸边说边(龇牙咧嘴地)捧着球爬出了下水道,儿子连忙跑过去一看,爸爸头上真有(改为“鼓起”更贴切)一个大包,(才知道因为自己粗心大意,闯下大祸了。心里又是害怕又是心疼爸爸,)于是(急得)“哇哇”大哭起来,嘴里不断地说:”爸爸,(都怪我太粗心了,)对不起!(对不起!)"(看到儿子急哭了,爸爸忍住疼痛,)爸爸安慰了(删去)儿子:“没有关系,(都怪这里有个开口的下水道,)爸爸不疼了,我们继续去踢球,这会(儿)我们去广场上踢,那里不会有开口的下水道。”“好的,好的!”于是爸爸抱着儿子捧着球往广场上出发......

 

 

总评:

优点:

1.叙事完整。作者通过仔细观察画面,构思了一个完整、生动的故事。

2.描写生动。抓住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把父子俩踢球过程中发生的小波折叙述得生动形象。语言表达准确、流畅,简洁生动,表现了小作者较好的语言表达功底。

3.前有铺垫后有照应,把事情交代得较清楚。

不足:

1.主体部分只一个段落,显得脉络不够清楚,层次不够分明。

2.踢球过程缺乏心理描写。

3.原文主题不够深刻。如果把结尾构思成父子俩意识到开口的下水道给社会带来的安全隐患,觉得应该及时把它修好,于是最后父子一起去把情况报告有关管理部门。这样更显主题的深刻意义了。

修改意见:

1.注意段落的划分。根据事情经过合理分开层次。

2.增加心理描写。(原文已有所补充)

3.建议更改结尾,使主题更深刻,有意义。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书的世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