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教版六年级上期末测试题

2017-12-20 梅子老师 小学语文知识

人教版六年级上期末测试题

卷首语:亲爱的同学们,经历过春天的辛勤耕耘,终于到了采撷盛夏的硕果时刻!相信你一定能够发挥最好的状态,在试卷上留下你美观的字迹,反复推敲的答案,同时还有你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充满希望的期待。加油!

 

一、基础知识。(5小题,共26分)

书写要求:①蓝黑墨水书写。②卷面整洁。③大小适当。④行款整齐。

1.读拼音,写字词。(10分)

mì            ǎi         kuí wú          

静(    )    和(    )    (         )   

xuán  yá qiào  bì      hú lún  tūn zǎo

(                )      (        )吞  枣

2.读一读,加点字念什么,在正确的音节下面画“_”。(4分)

刻(  juān    uàn  )   抚(  mó      mē  )  

舟(  biān    piān )   阻(  náo    ráo  )

料(  suò      sù  )   折(  cuō     cuò )     

宿(  sù      xiǔ  )   瘦(  xiāo    xuē )     

3.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8分)

(    )耳欲聋     余音绕(    )    饱经风(    )     悬崖(    )壁

(    )不经心     曲高和(    )    自(    )自受     独具(    )心

4.按要求填空,你一定行的。(4分)

“巷”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按部首查字法先查(        )部,再查(        )画。能组成词语(            )。

“漫”字在字典里的意思有:① 水过满,向外流;②到处都是;③ 不受约束,随便。

(1)我漫不经心地一脚把马鞍踢下楼去。   字意是(         )

(2)瞧,盆子里的水漫出来了。           字意是(         )

(3)剩下一个义项可以组词为(           )

二、积累运用。(3小题,共20分。)

1.  你能用到学过的成语填一填吗?(每空1分)

人们常用_____________来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用_____________来赞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当我们面对一篇好文章时,我们可以说_____________。

2.补充古文名句。(每空1分)

(1)鲁迅先生说过:“ _____________,俯首甘为孺子牛。”

(2)_____________, 此花开尽更无花。

(3)_____________必寡信。这句名言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

(4)但存_____________,留与_____________。

(5)大漠沙如雪,_____________。

3.按要求写句子。(每句2分)

(1)闰土回家去了。我还深深地思念着闰土。(用合适的关联词组成一句话)


(2)老人叫住了我,说:“是我打扰了你吗?”(改成间接引语)


(3)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改为陈述句)


(4)月亮升起来了。(扩句)


(5)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改写成拟人句)


三、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11小题,共29分。)

(一)课内阅读。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按原文内容将“_____”补充完整。 (2分)

2、“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从文中哪里读出“伯牙善鼓,子期善听”,用“~~”画出相关语句。(4分)

3、读古文不仅要正确、流利,还要读出节奏。请用“/”线标出句子的正确停顿。(2分)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4、因《伯牙绝弦》这个故事流传千古,所以后人总把______________的人叫做“知音”,用______________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2分)                


(二)课外阅读。(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秋之神韵

我爱秋。不只爱它令人赞美的硕果,不只爱它奉献一生的落叶,我最爱它令人神往的神韵。

没有春的缠绵,夏的狂热,冬的冷漠;犹如原野上时而奔跑跳跃,时而戛然而止的骏马,犹如饱经沧桑豁达开朗的将军,犹如从容飘逸划过夜空的流星……

秋天是清爽的。头上是高阔的天空,蓝蓝的不杂一丝云彩;脚下是平坦的大地,处处有成熟的金黄,恬静的小街道。风中飘洒黄叶的飒飒声,与清澈见底欢愉跳跃的小溪轻声伴和。一切都是那样的清纯与洒脱。

秋天是热情的。因酷暑而委顿的人们,在微微的凉意里振作起来了。学生们又满怀信心地开始了新的学年;年轻人也兴高采烈地于重阳远眺,一个个步履轻快,神采飞扬,他们又有了新的期待。

秋天是真诚的。一阵秋风,吹散了平日的虚伪与私心,人们胸怀坦荡,以

诚相待。在这自自然然爽爽快快的季节里,又怎么会容得下猜疑和做作呢?

清爽、热情与真诚,不加雕琢的自然流露,行云流水般的抒发自如,透露出一种沁人心脾的新意,这就是秋的高洁与潇洒的神韵。噢,秋之高洁,我钦佩你;秋之潇洒,我欣赏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

果(      )   伴(      )  步(      )  雕(      )

2 、把文中画“_____”的句子改为陈述句。(2分)

3、在作者眼中, 春天的特点是___________,  夏天的特点是___________,  冬天的特点是___________,  秋天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3分)

4、文中,作者把秋天分别比喻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3分)

5、“这就是秋的高洁与潇洒的神韵。”一句里的“这”指的是什么?(2分)


6、你最喜欢文中的哪句(段)话,为什么?(3分)


7、作者认为秋天是清爽的、热情的、真诚的。秋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仿照

作者的表达方法写几句。(4分)



五、习作:(25分)

习作:泪水,是情感的自然流露,或喜悦,或激动,或悲伤,或懊恼……泪水是

成长的记录,每一颗晶莹的泪珠都折射着我们走过的历程。孩子,请拿起手中的笔,选择记忆中最难忘的一次流泪写下来吧!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注意表达好自己的真情实感,题目自拟。 


 

 

答案及解析:

一、基础知识。

1.读拼音,写字词。

静谧   和蔼   魁梧   悬崖峭壁  囫囵吞枣

解析:此题的考察重点是个别字的书写。

如:“囫囵吞枣”的“囫囵”和“枣”;“魁梧”的“魁”;“悬崖峭壁”的“悬”。

2、读一读,加点字念什么,在正确的音节下面画“_”。

镌刻(  juān    uàn  )   抚摩(  mó      mē  )  

扁舟(  biān    piān )   阻挠(  náo    ráo  )

塑料(  suò      sù  )   挫折(  cuō     cuò )     

归宿(  sù      xiǔ  )   瘦削(  xiāo    xuē )     

解析:要想正确完成这道题,得平时经常注意一些易混淆的字的读音。  对于不经常用到的词,要加强记忆。这样遇到此类型题才能选择正确。

3、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 震 )耳欲聋    余音绕( 梁)   饱经风( 霜 )   悬崖(峭 )壁

( 漫 )不经心    曲高和( 寡)   自(作 )自受    独具( 匠 )心

解析:成语是的精华内容之一。解答此类题,就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将词语补充完整,并尽量不写错别字。     

4、按要求填空,你一定行的。

“巷”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 X ),再查音节( xiànɡ )。按部首查字法先查( 己 )部,再查( 6 )画。能组成词语(大街小巷)。

解析:此题不仅考察学生查字典的能力,同时对汉语拼音、汉字结构、偏旁部首、组词等方面的知识进行考察。因此,应全面扎实地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同时在运用知识时,注意把握其不同的特点和要求。

“漫”字在字典里的意思有:①水过满,向外流;②到处都是;③不受约束,随便。

(1)我漫不经心地一脚把马鞍踢下楼去。 字意是( ③ )

(2)瞧,盆子里的水漫出来了。         字意是( ① )

剩下一个义项可以组词为( 漫山遍野 )

解析:本题主要是对多义词的检测。完成此题,必须先弄清词语产生多义的原因和情况,然后再根据提供的词语或语言环境去理解词语的不同义项。如本题中的“漫”字有三种义项,提供不同的语境有两个,还有一个是为它组词,实际上使学生不仅会理解,还要会运用。我们可以先理解两个语境的含义,然后将其中的符合题义的义项填入语境中去分析,再用剩余的义项组成词语,放到相应的语境中,这样就能较准确地找到正确答案了。

二、积累运用。

1、你能用到学过的成语填一填吗?(每空1分)

人们常用   高山流水   来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用 雅俗共赏  来赞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当我们面对一篇好文章时,我们可以说妙笔生花。(  后两个空答案不唯一  )

解析:此类题是对成语理解的考查,同时又是对学生本学期所学课文内容进行的考查。所以,它又比直接理解成语难度要大。因此,完成时,一定要认真理解提供的语境和意思,结合自己平时对成语的积累和运用习惯进行逐一答题。

2、补充古文名句。(每空1分)

(1)鲁迅先生说过:“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2)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3)轻诺必寡信。这句名言告诉我们轻易向别人承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用。

(4)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5)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解析:补充古文名句是检测学生平时积累的常见题型。它的难度在于必须要有较大的古诗文及名言警句的阅读量、记忆量。解答此类题,只要平时在学习中加以认真地积累,就能较好地完成。

3、按要求写句子。(每句2分)

(1)闰土回家去了。我还深深地思念着闰土。(用合适的关联词组成一句话)

虽然闰土回家去了,但我还深深地思念着他  。                      

解析:这两句话之间应是转折的关系,因此,应用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虽然……但是”来连接。

(2)老人叫住了我,说:“是我打扰了你吗?”(改成间接引语)

老人叫住了我说,是他打扰了我吗?                                  

解析:这是考杳引述句和转述句转换的试题。要正确解答此类试题,必须弄清互换双方的特点。完成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改变句中有关的代词,如“我”变“他(她)”,“你”变为句中具体的人;②改变标点符号;③根据句子的内容,有的要相应改动句子中的个别文字,但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

(3)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改为陈述句)

这山中的一切,每一个都是我的朋友  。                               

解析: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或把陈述句改成反问句,要在相应的地方进行删改、调换词语和标点。

这道题是要求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就要把表示疑问的词“哪个”去掉,改成“每一个”,原句中的否定词“不是”改成“都是”,把句末的问号改为句号。   

(4)月亮升起来了。(扩句)

皎洁的月亮慢慢地升起来了  。                                       

解析:扩句可以采用局部扩句法来扩写句子。把句子分成两部分——先扩前面部分,再扩后面部分。

如:“什么样的”月亮“怎么样地”升起来了。     

(5)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改写成拟人句)

小鱼在水里快活地游泳、嬉戏  。                                    

解析:拟人是借助想像,把物当作人写,写成和人一样会说话,有思想、有感情,  或用写人的词语来描述。此题就可以把写人的词“游泳”、“嬉戏”等词填进去,把小鱼当作人来写。      

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课内阅读

1、善哉,峨峨兮若泰山!(2分)添字漏字错别字每个扣0.2分。

2、句意:俞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于倾听。(2分)符合意思即可。

句子: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2分)多划少划扣0.5分,划其他不给分。标识符号不正确扣0.5分。

3、(2分)只要“伯牙/谓/世/再无知音”和“乃/破琴绝弦”标正确就得全分,这几处少一处扣0.5分。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4、真正了解自己(符号意思即可)(1分)高山流水(1分)

 

(二)课外阅读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写景文章的阅读试题。阅读写景文章时,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① 注意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表达效果;② 注意分析文章的表达顺序;③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要在阅读写景文章时进行语言、方法的积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5分)

戛然而止(jiá ) 硕果(shuò) 伴和(hè) 步履(lǚ)

2、把文中画“_____”的句子改为陈述句。(2分)

在这爽爽快快的季节里,容不下猜疑和做作。        

解析: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要在相应的地方进行删改、调换词语和标点。这道题是要求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就要把表示疑问的词“怎么会”去掉,原句中的“容得下”改成“容不下”,去掉句尾的“呢”,最后把句末的问号改为句号。

3、在作者眼中,春天的特点是缠绵, 夏天的特点是狂热, 冬天的特点是冷漠, 秋天的特点是清爽, 热情,真诚。(3分)

4、文中,作者把秋天分别比喻成了骏马,将军,流星。(3分)

5、“这就是秋的高洁与潇洒的神韵。”一句里的“这”指的是什么?(2分)

“这”是指秋天的清爽、热情与真诚。          

6、(略)

7、(略)   

后两道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答题,只要合乎情理即可。

四、习作:

类别 分值 评分要求

1. 26——30 符合题意,内容生动具体,条理清楚,语句通顺流畅,感情真实自然,基本没有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书写工整。

2. 21——25 符合题意,有条理,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比较连贯,有感情,错别字少,使用标点符号基本正确。

3. 15——17 较符合题意,能围绕一个意思写,内容较具体,语句较通顺,有错别字,会使用标点符号。

4. 10分以下有内容,语句不够通顺,错别字较多。 


我是梅子老师,我专注于小学教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